- 年份
- 2024(5713)
- 2023(8243)
- 2022(6310)
- 2021(5552)
- 2020(4274)
- 2019(9757)
- 2018(9916)
- 2017(18543)
- 2016(10289)
- 2015(11621)
- 2014(11785)
- 2013(11413)
- 2012(10562)
- 2011(9339)
- 2010(9115)
- 2009(7796)
- 2008(7429)
- 2007(6428)
- 2006(5945)
- 2005(5427)
- 学科
- 济(45325)
- 经济(45293)
- 管理(26827)
- 业(23177)
- 地方(17465)
- 农(15815)
- 企(15471)
- 企业(15471)
- 中国(13831)
- 环境(13734)
- 学(12776)
- 方法(11434)
- 农业(11234)
- 业经(10521)
- 数学(9906)
- 数学方法(9812)
- 土地(9329)
- 发(8353)
- 地方经济(7780)
- 技术(7586)
- 资源(7514)
- 和(7275)
- 划(7242)
- 财(6956)
- 经济学(6737)
- 制(6601)
- 贸(6192)
- 贸易(6184)
- 融(6085)
- 金融(6083)
- 机构
- 学院(139165)
- 大学(137429)
- 研究(54434)
- 济(53963)
- 经济(52662)
- 管理(50310)
- 理学(42445)
- 理学院(41818)
- 管理学(41012)
- 管理学院(40750)
- 中国(40008)
- 科学(36666)
- 京(31486)
- 农(29347)
- 所(28068)
- 江(27567)
- 研究所(25823)
- 中心(25316)
- 业大(24423)
- 农业(22847)
- 财(21821)
- 范(20782)
- 院(20721)
- 师范(20549)
- 省(19148)
- 北京(18695)
- 州(18352)
- 科学院(17553)
- 财经(17265)
- 师范大学(16737)
- 基金
- 项目(100375)
- 科学(78663)
- 研究(73020)
- 基金(70531)
- 家(63119)
- 国家(62644)
- 科学基金(52634)
- 社会(45215)
- 社会科(42704)
- 社会科学(42691)
- 省(41735)
- 基金项目(38478)
- 划(34885)
- 自然(34266)
- 自然科(33258)
- 自然科学(33246)
- 自然科学基金(32573)
- 教育(30490)
- 编号(29494)
- 资助(26205)
- 发(24789)
- 重点(23684)
- 成果(22516)
- 课题(21296)
- 创(21122)
- 部(20450)
- 创新(19988)
- 计划(19581)
- 发展(19473)
- 展(19183)
共检索到217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单福征 於家 赵军 钱光人
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大城市郊区传统农业用地向工业及其他非农用地的转变,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碳源/碳汇和碳排放。基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1989年、2000年、2006年和2009年等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近20年来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工业化进程中,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及其相互转化程度非常剧烈,89.3%的农业用地萎缩,其中转变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为主导变化类型,占所有变化面积的27.98%和19.01%;②区域工业用地扩张所带来的碳排放量显著增加,2009年碳排放量为82.018万t,而由于耕地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玛丽亚 樊鸿伟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市、中国国家级高科技园区自主创新型产业的先进代表。文章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征入手,对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了系统的评价,阐述了其内部机理。笔者认为,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初现端倪,基础研发实力较强,但持续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的能力不足。
关键词:
生物医药 产业集群 高科技园区 张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芹 王盼 何彬斌
高科技产业集群中技术的快速扩散能够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其竞争力的提升,文章在高科技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高科技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的特点,选取5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科技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绩效进行了评价,并对张江高科技园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张江高科技园区技术创新绩效不断增加,其中工业总产值和知识产权授予数权重的贡献最大,同时技术交易数量和经认定研发机构数变化不大,知识产权的授予和集群总产值的增加已经成为影响张江集群技术扩散绩效的主要驱动因素。
关键词:
高科技 产业集群 技术扩散 绩效 AHP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汤汇浩
通过建立实证比较分析框架,系统研究科技园区的综合发展要素及其对园区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意义。本文对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和美国硅谷高科技园区在人才队伍、教育培训、组织网络、体制制度、风险投资、区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实证比较研究,并针对性指出了加速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努力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
张江 硅谷 高科技园区 比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灏 曾刚
通过对创新理论以及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理论的回顾,指出了客观存在的各种创新中心以及创新网络的生命周期特征。集群能够促进创新行为的出现,但在集群成长的不同阶段,创新的内容和主体有所不同。结合张江高科技园区中软件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软件产业创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软件园区中集群创新网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形成了以国外大型企业、国内大型企业和国内独立自主型中小企业为核心的初级网络模式,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
创新网络 集群 软件业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斌
一、高科技园区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性我国高科技园区已走过20年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多园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创新创业资源积聚,高新技术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和竞争力,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很多高新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育军 黄贤金 许妙苗
在对农业用地流转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农业土地流转市场划分为三种类型:政府引导型、集体推动型和农户主导型。进而结合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农业土地非耕地化流转的驱动力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的农业土地流转市场对于耕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模型运行结果表明:政府引导的农业土地流转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集体推动的流转有利于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农户主导的农业土地流转促使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最后以模型运行结果为依据,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维持耕地总量平衡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阎蓓
1 找国城市工业区的定义和特点 我国的城市工业区,通常指在城市边缘一定范围内,或因生产协作关系,或成为共同利用市政基础设施及环保设施等目的,由大、中、小型工厂在地域上有机地组合而形成的工业企业聚集区。其一般有如下共同特点:①大多具有良好的经济地理位置,位于大、中城市内部或边缘,与城市中心的交通运输联系比较便利,如上海漕河泾高技术园区;②多为加工工业区,一般以一定工业性质为主,具有专业生产特色,是城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多是为适应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要求而辟建的,区内同时设有生活居住区域及一定的商业服务设施,所以城市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孔翔 纵旭 顾子恒
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虽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大多与其周边地区存在着结构性断层,未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基于二元结构的相关研究,以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和紫竹高新区为案例,分析了我国高新区与周边地区空间二元结构现象的内涵和形成机理。结果显示:张江高科技园和紫竹高新区与周边地区缺乏有效的要素联系和产业合作,致使二者在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文化氛围上均与周边地区存在着结构性断层,即存在着二元结构问题。认为应增强高新区与周边地区的要素联系和产业合作,发挥高新区对其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逐步破解高新区与周边地区的二元结构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红霞 李锐 任志远 杨勤科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地理学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生态服务价值则是目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利用研究区地形、土壤、植被数据和近10年来每年的气候、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生态服务价值测算模型,计算了1994~2003年铜川市城郊区历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并模拟了无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生态服务价值,提出了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指数,并尝试性地运用该指数定量评价了城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尤其是土地利用变化等原因的影响,城郊区生态服务价值年际间变化很大,1994~2003年期间,在不考虑水域生态服务功能情况下(基于水域面积年际变化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贾红波
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文章以雨花区为例,客观分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思路,希望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供参考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闽钢
本文聚焦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综合体从生产型网络向学习型网络的转型,分析了该产业综合体治理结构的形成,探讨了跨界高科技产业是如何嵌入在我国特定区域之中,并被社会建构的,其中特别分析了地方政府作为地方治理的主体之一,它的作用和角色已从"配合"开始演变成为"领航",地方政府通过对高科技园区的社会建构也从被动的角色向积极的角色转变,并由此形成了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全球本地化的发展模式,揭示了区域发展模式在每一个阶段都应有其特定的社会基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建 蒋依依 李正国 张小飞 李卫锋 岳隽
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四方面建立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各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对南京市江宁区2003年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区总体土地利用效益适中且基本协调,但各乡镇间土地利用效益及其协调性的区域差异显著。依据各乡镇土地利用总效益及其协调度的聚类分级,可将全区划分为土地利用高效协调区、高效基本协调区、高效不协调区、中效协调区、中效基本协调区、中效不协调区与低效基本协调区等七大土地利用效益类型区,并分析了其区域差异的空间...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智慧 范萤心 张相林 段丽娜
我国的高新科技园区正在步入高端人才的高需求期。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对国内一流科技园区的人才策略进行了归类、对比分析,论述了高端科技人才对推动科技园区科研创新及促进其产业化规模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吸引创新人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园区 高端人才 比较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乔伟峰 柴逸贝 王佳炜 李琛
深入开展典型城郊村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理分析,对于落实城郊村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探索城郊村转型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佘村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参与式农村评价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微观视角揭示其1980—2020年的土地利用显性与隐性形态转型过程。结果表明:(1)佘村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林地和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商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工矿用地先增加后减少;(2)佘村土地生产功能经历了由农业生产功能向工业生产功能再向旅游业生产功能的转变,生活功能不断加强,生态功能先减弱后不断加强,土地呈现多功能复合化;(3)在资源禀赋、政策制度、市场需求、土地利用主体等因素作用下,佘村形成了当前的村域圈层式布局结构,完成了从生活和生产空间向消费空间的转型。大都市郊区旅游型乡村经历了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和旅游服务业发展三大阶段,土地利用类型多元化、功能复合化、经营主体多样化程度不断加深。未来要时刻把握乡村内源驱动和城市的外源驱动对土地利用形态的共同影响,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促进城乡融合。研究结果可为城郊村转型发展提供实证案例和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