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6)
2023(5948)
2022(5225)
2021(4614)
2020(4029)
2019(9228)
2018(9209)
2017(17585)
2016(9503)
2015(10966)
2014(10674)
2013(10691)
2012(10078)
2011(9180)
2010(9452)
2009(8924)
2008(8754)
2007(7807)
2006(7080)
2005(6497)
作者
(28896)
(23982)
(23921)
(22524)
(15699)
(11720)
(11000)
(9456)
(9353)
(8938)
(8193)
(8120)
(8040)
(7950)
(7804)
(7575)
(7362)
(7198)
(7189)
(6945)
(6120)
(6100)
(6043)
(5788)
(5587)
(5531)
(5434)
(5293)
(5009)
(4947)
学科
(40737)
经济(40683)
管理(28520)
(28334)
(24981)
企业(24981)
方法(16911)
数学(13947)
数学方法(13757)
中国(11204)
地方(10512)
(9977)
贸易(9970)
(9676)
(9321)
(9173)
业经(8695)
(8588)
(8500)
(7845)
金融(7845)
(7072)
(7066)
银行(7039)
理论(6887)
(6791)
(6478)
技术(6457)
(6401)
农业(6031)
机构
大学(139300)
学院(136712)
(56411)
经济(55059)
研究(52679)
管理(51530)
理学(44051)
理学院(43480)
管理学(42706)
管理学院(42434)
中国(39749)
科学(32017)
(30137)
(27730)
研究所(25126)
(25126)
(24408)
中心(22919)
(21146)
业大(20247)
财经(19731)
(19397)
农业(19396)
北京(19271)
(18535)
师范(18285)
(17953)
(16926)
经济学(16349)
上海(16208)
基金
项目(89820)
科学(70434)
基金(65561)
研究(62913)
(58763)
国家(58318)
科学基金(48858)
社会(39419)
社会科(37330)
社会科学(37315)
基金项目(33699)
(33657)
自然(33019)
自然科(32289)
自然科学(32276)
自然科学基金(31745)
(30493)
教育(29236)
资助(27756)
编号(24437)
重点(20974)
成果(20755)
(19986)
(19948)
(19025)
课题(18474)
创新(17756)
科研(17301)
计划(17223)
教育部(16904)
期刊
(64743)
经济(64743)
研究(43515)
中国(31276)
学报(23917)
科学(22507)
管理(22293)
(21968)
(18272)
大学(17925)
学学(16716)
教育(16367)
农业(14857)
(14696)
金融(14696)
技术(11250)
国际(11059)
经济研究(11003)
(9887)
财经(9751)
业经(9706)
(8752)
(8503)
问题(8441)
世界(7745)
图书(6901)
(6544)
论坛(6544)
现代(6519)
科技(6466)
共检索到220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董辅礽  
主题报告中关于未来上海成为“三个中心”的衡量指标,除了有些指标可以作为从某个侧面衡量上海的“三个中心”的指标以外,有些指标只能反映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却不能反映上海是国际的“三个中心”,例如,资金融通总量指标不能作为衡量国际金融中心指标,因为这个指标并没有反映通过上海中心与国际之间资金融通的流量,只看证券交易量指标不能反映上海证券市场上国外证券在沪的交易量等,也不能用作衡量国际金融中心。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鲍敦全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在中国西部未来的开发与建设中要有作为龙头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来带动。上海不仅仅是上海人的上海,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需要全国其它地区的配合,也需要中国西部的配合。上海应站在全国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上海要走在全国经济市场化的前列,并对其它地区起带动作用;同时,上海应率先进入国际的大市场、大流通之中。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江春泽  
研讨会的主题报告和多篇专题报告都是很好的研究成果。下一步,须着重研究上海如何加强其与国际经济的联系,如何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最好再与实务部门、涉外经济机构及公司的专业人士讨论规划一下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上海在历史上已经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近40年又为全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过巨大的奉献。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起步晚了一些,但后来者是一定会居上的。我对城市建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振华  
现代国际大都市具有全球性协调功能。这种全球性协调功能既是大都市永恒特性的体现,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深化与发展的产物。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现代国际大都市具有明显的外部连接的网络化特征,其战略性的协调功能是内含于全球连通性之中,并通过全球连通性程度来体现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2001年2月,北京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加强管理、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余侃华  张沛  蔡辉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地区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全球竞争和国家战略意义的区域发展模式与空间组合形式。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国际化大都市的相关理论研究和技术演变历程,响应国家的战略意图,阐述了中国语境下的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具体内涵。通过对西安城市空间发展现状特征的分析,基于城市空间理性增长这一主题,本文对西安城市空间原有调控尺度的进行重构,从空间规划策略、评价体系优化和制度程序革新三个层面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的调控途径内容进行了建构。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久文  胡俊彦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动力。面向“十四五”以及未来更长时期,应将城镇化与科技创新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方向引领,以区域重大战略为轴点支撑,不断优化城镇体系并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以功能性平台建设推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开泳  陈田  袁宏  王丽艳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各级城市都开始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应该及时制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文章在阐述新时期对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的新认识基础上,认为制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应该秉承“系统分析,全面协调;扬长补短,发挥优势;统筹城乡,引导与调控兼顾;产业、空间、生态战略并重”的观点,全面掌握研究区域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有步骤、有重点地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针对双流县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和外在发展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稳步推进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北部带动与圈层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和重点突破战略”,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庄佩君  汪宇明  
认知共同体共享的思维逻辑和思想理念有助于达成共同的政策。从认知共同体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结合美国大都市行政联合实践和宁波大都市区案例,以新制度主义、网络理论和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试图将认知共同体这一协作机制延伸至次国家层级,检验认知共同体在国内区域协调中的作用,探讨基于认知共同体的大都市区治理与协调的新型机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敏   郭广钰  
【目的】研究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交互关系,旨在探索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区域协同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视角。【方法】从“人口–社会–经济–空间”和“规模–压力–治理–效率”8个维度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以其涵盖的9个城市及上海市16个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城市和上海市辖区两个层面,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定量揭示上海大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1)2011—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从“基本协调”向“优化协调”演进的积极态势,但各地区发展水平和步调不均衡,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差异性。(2)城市层面,以上海中心城区、苏州–无锡–南通以及舟山3个片区为中心辐射同步发展,呈现多片区发展的空间格局。(3)上海市辖区层面,上海市中心城区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优于上海市郊区,呈两极分化格局。【结论】2011—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但各地区差异较大,且空间分布不均衡。面对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错位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系统耦合协调视角的差异化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协同发展策略,为都市圈的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仁锋  沈玉芳  张海燕  王筱春  张婧  王能洲  
大都市区城乡的统筹发展是实现都市区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现行大都市区的规划管理体制实行切块式城乡规划和分散于多个职能部门的规划管理,这不利于综合性空间规划的全覆盖;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行业(或专项)规划的衔接;更不利于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的融合与协调。基于此,以上海大都市区为实证,围绕现行规划管理体制的弊端,重点分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规划体制诉求,探索性构建出中国大都区规划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规划体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樊舒琪  胡琬晶  
在危机经济时代背景下,以中国重点区域京津冀为研究对象,从机场群和城市群的界定入手,构建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6—2020年京津冀地区机场与城市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机场群与城市群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整体来看,近5年来京津冀地区机场发展与城市发展两系统始终保持高度耦合和优质协调状态,北京作为大都市,对于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及波动状态影响最大;但从各区域看,北京的强中心发展与周边区域机场、城市的发展存在明显失衡现象,天津、河北区域的协调程度仍处于良及以下水平,说明首都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不强烈,大都市圈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从大都市圈发展视角设计了危机经济时代的四大对策,为加快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战略构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樊舒琪  胡琬晶  
在危机经济时代背景下,以中国重点区域京津冀为研究对象,从机场群和城市群的界定入手,构建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6—2020年京津冀地区机场与城市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机场群与城市群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整体来看,近5年来京津冀地区机场发展与城市发展两系统始终保持高度耦合和优质协调状态,北京作为大都市,对于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及波动状态影响最大;但从各区域看,北京的强中心发展与周边区域机场、城市的发展存在明显失衡现象,天津、河北区域的协调程度仍处于良及以下水平,说明首都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不强烈,大都市圈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从大都市圈发展视角设计了危机经济时代的四大对策,为加快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战略构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露莹  
当前,文化已经成为体现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市第九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上海要建成文化大都市,其中,文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择了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四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对其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和特点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本文指出:由上而下的观念转变对理清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两者互动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形成机制,上海应结合自身特色确立发展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并制定差别化的产业政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甄明霞  
本文从国际大都市的基本特征出发 ,从四个方面 :参与全球经济的程度、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文化水平 ,把上海与当今国际大都市作了比较 ,指出上海与国际大都市的现存距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