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18)
- 2023(18360)
- 2022(15904)
- 2021(14702)
- 2020(12353)
- 2019(28173)
- 2018(27682)
- 2017(53030)
- 2016(28395)
- 2015(31658)
- 2014(31335)
- 2013(30821)
- 2012(28158)
- 2011(25520)
- 2010(25287)
- 2009(23055)
- 2008(22122)
- 2007(19058)
- 2006(16656)
- 2005(14194)
- 学科
- 济(128923)
- 经济(128799)
- 管理(79652)
- 业(74036)
- 企(60511)
- 企业(60511)
- 方法(55758)
- 数学(48742)
- 数学方法(48145)
- 农(30839)
- 地方(29337)
- 中国(29092)
- 财(27520)
- 贸(27416)
- 贸易(27403)
- 学(27299)
- 易(26527)
- 业经(26000)
- 农业(20995)
- 环境(19034)
- 制(18928)
- 理论(18287)
- 和(17715)
- 技术(17452)
- 务(17160)
- 财务(17084)
- 财务管理(17052)
- 地方经济(16484)
- 融(16162)
- 金融(16158)
- 机构
- 大学(407154)
- 学院(406049)
- 济(170526)
- 经济(167230)
- 管理(158470)
- 研究(139143)
- 理学(138888)
- 理学院(137311)
- 管理学(134713)
- 管理学院(134006)
- 中国(99207)
- 科学(87866)
- 京(84412)
- 财(71932)
- 农(70280)
- 所(69910)
- 业大(64755)
- 研究所(64503)
- 中心(62112)
- 财经(59462)
- 江(56476)
- 农业(55483)
- 经(54217)
- 经济学(52299)
- 北京(52275)
- 范(52003)
- 师范(51399)
- 院(50682)
- 经济学院(47160)
- 州(45751)
- 基金
- 项目(288514)
- 科学(225636)
- 基金(210371)
- 研究(203374)
- 家(186280)
- 国家(184828)
- 科学基金(157751)
- 社会(130000)
- 社会科(123275)
- 社会科学(123243)
- 基金项目(112028)
- 省(111625)
- 自然(104730)
- 自然科(102288)
- 自然科学(102258)
- 自然科学基金(100400)
- 划(94729)
- 教育(92920)
- 资助(86472)
- 编号(80560)
- 重点(65020)
- 成果(63190)
- 部(63009)
- 发(61889)
- 创(59720)
- 创新(55870)
- 科研(55781)
- 课题(55038)
- 国家社会(54197)
- 教育部(53822)
- 期刊
- 济(180208)
- 经济(180208)
- 研究(115200)
- 学报(70616)
- 中国(67619)
- 农(62829)
- 科学(62575)
- 管理(56642)
- 财(52988)
- 大学(52872)
- 学学(50614)
- 农业(43295)
- 教育(36674)
- 技术(34008)
- 经济研究(30860)
- 融(29988)
- 金融(29988)
- 财经(28871)
- 业经(28598)
- 经(24906)
- 问题(24299)
- 业(22137)
- 贸(21505)
- 技术经济(20052)
- 科技(20024)
- 版(19577)
- 商业(18600)
- 业大(18439)
- 统计(18419)
- 资源(18400)
共检索到575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利辉 刘志红
自贸区作为以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家试验田",是中央政府做出的关于经济改革、转型和升级的战略决策,其目标不仅是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更要通过先行先试的模式探索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的经验。本文以最早成立的上海自贸区为例,运用面板数据政策效应评估方法与合成控制法,对比自贸区成立前后经济变量的实际值与"反事实"值之差,揭示样本期内不同季度的实施效果,评估其对地区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两种方法评估下上海自贸区对上海地区实际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及进出口总额的影响效应分别为2.82%、1.25%、2.54%、2.34%及3.24%、1.05%、2.75%、2.23%,其中对人均GDP的影响较大,所得结果大于零且基本保持一致,表明自贸区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效应为正,两种方法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利辉 刘志红
自贸区作为以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家试验田",是中央政府做出的关于经济改革、转型和升级的战略决策,其目标不仅是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更要通过先行先试的模式探索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的经验。本文以最早成立的上海自贸区为例,运用面板数据政策效应评估方法与合成控制法,对比自贸区成立前后经济变量的实际值与"反事实"值之差,揭示样本期内不同季度的实施效果,评估其对地区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两种方法评估下上海自贸区对上海地区实际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及进出口总额的影响效应分别为2.82%、1.25%、2.54%、2.3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利荣 芮莉莉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是国家推进贸易新业态,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反事实"视角下的合成控制法和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方法,运用67个城市2001-2019年的面板数据,评估了我国设立的第一批和第二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经济效应,并结合不同综试区的产业基础和制度改革的重点,比较分析不同综试区经济效应的地区差异性。结果表明,第一批杭州综试区对地区经济增长,对外贸易水平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第二批综试区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为对外贸易水平的促进作用,对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效果不明显;在研究的五个综试区中,内陆地区综试区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沿海地区综试区。文章建议各地区综试区不能简单复制杭州的做法,应该结合当地的产业特征,主动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有效发挥综试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另一方面,国家应该扩大内陆地区综试区的设立,以克服非沿海城市发展传统国际贸易的区位劣势,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明升 韩冬梅
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其在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等金融改革核心领域先行先试,推出多项金融开放和金融创新举措。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政策效果如何,对上海经济产生什么效应,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运用"反事实"方法,将金融开放创新作为内生变量,通过"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变化→上海市GDP等经济指标变化"的路径,就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对上海的经济效应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拉升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季度增长率4.32个百分点,对上海GDP增长率的贡献达到8.39%,已经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谭娜 周先波 林建浩
本文运用前沿的反事实分析方法,基于我国31个省市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进出口总额增长率的月度数据,对上海自贸区成立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上海自贸区成立对上海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分别提升上海市工业增加值和进出口总额月同比增长率2.69和6.73个百分点,且此结果关于自贸区成立时点的变化、控制组的外生性假设、变量选择准则的使用等都具有稳健性。
关键词:
上海自贸区 经济增长效应 反事实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亮
基于2012年3月至2018年9月共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合成控制的反事实方法,从纵向个体和横向整体二维层面考察了第三批七大自贸试验区驱动各自所在省份工业增长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在政策干预期内,辽宁、浙江、河南、陕西、湖北、重庆和四川自贸试验区分别平均提升了各自省份的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长率17.22、0、1.84、1.11、0.38、-3.26、2.37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驱动"的工业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驱动方向存在正向驱动、负向驱动和不显著驱动,积极集聚效应和消极挤出效应并存;驱动力度有极大驱动、一般驱动和近似零驱动;驱动路径有波动上升型、倒W型、波浪型;在驱动响应方面,政策干预后的前不同几期都存在响应迟缓的时滞特征。
关键词:
工业增长 自贸试验区 经济效应 反事实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汪文姣 戴荔珠 赵晓斌
扩大粤港澳深度合作是广东自贸区成立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其政策效应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3年第4季度至2017年第4季度的数据,运用"反事实"分析法评估了广东自贸区的设立对粤港澳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广东自贸区的设立确实对粤港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的提升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从短期来看,政策的滞后性使得该效应未能凸显。此外,在研究期间内,广东自贸区的设立并未给粤澳经济联系强度带来提升作用。相反,在粤港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前提下,粤澳经济联系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且抑制效应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增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秉镰 吕程
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选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月度面板数据,分别从货物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对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贸区成立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通过对比自贸区挂牌成立前后各地区经济变量的实际值与合成控制地区经济变量的“反事实”估计值之差,评估自贸区设立的政策影响。同时结合四大自贸区各自的功能定位,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自贸区对经济指标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大自贸区设立均对地区经济运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显著正向影响,且不同自贸区的经济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关键词:
自贸区 经济效应 合成控制法 反事实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玉成 杨露鑫 万兴
基于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额的季度数据,运用"反事实"分析框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前后三地的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额的实际值和"反事实"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据此评估该战略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该战略的实施并未显著地促进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增长,其中对天津和河北两地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额的影响效应较为显著,但存在较大波动,三地的经济增长差异依然明显。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经济效应 反事实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霖莉
文章在构建自贸区建设影响地区技术创新水平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了自贸区建设对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自贸区建设能够显著地提高地区技术创新水平,且这种促进效应随时间推移效果不断加强;第二,自贸区建设对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在不同城市之间存在差异,沿海型自贸区的提升作用强于内陆型自贸区,高等级城市的创新效应强于低等级城市,更早批次确立的城市创新效应更强;第三,自贸区建设能够通过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产业集聚等渠道显著地带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霖莉
文章在构建自贸区建设影响地区技术创新水平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了自贸区建设对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自贸区建设能够显著地提高地区技术创新水平,且这种促进效应随时间推移效果不断加强;第二,自贸区建设对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在不同城市之间存在差异,沿海型自贸区的提升作用强于内陆型自贸区,高等级城市的创新效应强于低等级城市,更早批次确立的城市创新效应更强;第三,自贸区建设能够通过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产业集聚等渠道显著地带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雨 梅志罡
经济活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机制和能力,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激发创新、增强经济韧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平衡面板数据,测算各地区经济活力指数和贸易便利化指数,并检验贸易便利化对地区经济活力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得到以下结论:贸易便利化通过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显著提升地区经济活力。本文研究结论为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对外贸易,激发地区经济活力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轩 陈文婷 李青
研究创业者的思维方式是了解其认知图式、探索其创业行动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起源于心理学的反事实思维研究为研究创业者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自Baron(1998)把反事实思维概念引入创业研究迄今已有15个年头。在这15年里,基于反事实思维视角的创业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呈现出发散发展的态势,总体而言缺乏系统性。本文在梳理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先介绍了反事实思维研究现状,然后以四个与创业有关的问题作为主线尽可能厘清现有研究的发展脉络,最后拓展性地讨论了未来创业研究可能遇到的反事实思维应用问题,并指出了若干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反事实思维 创业 创业认知 创业学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静
上海自贸区带动了上海和周边区域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建模和仿真实验的方法,检验上海自贸区对自贸区周边产业片区以及上海经济腹地的经济、政策和人才的溢出效应。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上海自贸区效应溢出系统关系模型,使用上海自贸区运营数据,利用VENSIM平台进行仿真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自贸区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人才和政策的发展,但目前的溢出效应多集中于短期的资金、人才以及政策溢出。因此,上海自贸区亟需形成良性经济循环体系以及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方法,以期达到对上海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发挥可持续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丽琳 姚永络
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各省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连续性DID模型实证分析碳市场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碳价、碳市场规模和碳市场活跃度均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低和绿色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碳市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最后为建成全国统一碳市场和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提供参考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