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56)
2023(7532)
2022(6494)
2021(6226)
2020(5316)
2019(12114)
2018(11901)
2017(21848)
2016(11640)
2015(13084)
2014(12484)
2013(12269)
2012(11553)
2011(10239)
2010(10479)
2009(9752)
2008(9925)
2007(9159)
2006(8161)
2005(7235)
作者
(31953)
(26780)
(26141)
(24697)
(17067)
(12705)
(11984)
(10287)
(9891)
(9454)
(9080)
(8939)
(8680)
(8402)
(8157)
(7929)
(7785)
(7762)
(7748)
(7572)
(6565)
(6459)
(6258)
(6210)
(6122)
(5857)
(5849)
(5738)
(5321)
(5269)
学科
管理(44472)
(41279)
经济(41244)
(40556)
(35736)
企业(35736)
(17949)
贸易(17934)
(17325)
技术(15623)
方法(15068)
地方(14651)
(13186)
(12697)
技术管理(11741)
业经(11656)
数学(11219)
中国(11145)
数学方法(11112)
(9527)
农业(8922)
(8438)
财务(8415)
财务管理(8398)
(8382)
理论(8208)
(8052)
银行(8037)
企业财务(7813)
(7644)
机构
学院(155122)
大学(152746)
(65180)
管理(64104)
经济(63518)
理学(52826)
理学院(52240)
研究(51713)
管理学(51652)
管理学院(51299)
中国(41098)
(31709)
科学(30314)
(30234)
(26610)
(25631)
中心(24851)
(24323)
研究所(22857)
财经(22330)
业大(21697)
(21119)
(20631)
师范(20501)
(20063)
(19909)
北京(19584)
(19103)
农业(18725)
经济学(18229)
基金
项目(100033)
科学(78592)
研究(76726)
基金(69698)
(59750)
国家(59205)
科学基金(51117)
社会(47855)
社会科(45279)
社会科学(45264)
(43413)
基金项目(37736)
教育(34443)
(33818)
自然(32145)
编号(31389)
自然科(31326)
自然科学(31318)
自然科学基金(30753)
(27138)
资助(26755)
成果(24943)
创新(24347)
(22980)
课题(22657)
重点(22407)
(21245)
(19611)
(19022)
(18824)
期刊
(79174)
经济(79174)
研究(48317)
中国(38994)
管理(28926)
(24632)
(22426)
科学(20168)
教育(19665)
学报(19498)
(16771)
金融(16771)
大学(15719)
农业(15678)
技术(15064)
学学(14505)
业经(13724)
(13040)
经济研究(12157)
国际(12065)
(11296)
问题(10666)
财经(10231)
科技(10121)
(9009)
技术经济(8725)
现代(8192)
世界(8154)
资源(8143)
(7883)
共检索到256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伟侠  赵鹏举  裴兆斌  刘中梅  
近年来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增加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开创全面开放的格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便被提上日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国家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其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先照后证和多证合一的登记制度和事中事后的监管制度解决了市场准入、营商环境和有效监管的问题。作为我国第三批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相似之处,对标上海也成为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必然。但两地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具备一定共性的同时又存在差异,通过在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等方面开展的比较研究结果,建议辽宁省从充分发挥负面清单的管理价值;利用优势为企业创设更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结合实际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模式等方面加大路径建设力度,推动本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好、更快建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晓玲  车立强  
自从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以改革开放为主轴国家不断推出制度创新举措,制度创新红利为所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活力。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所在城市的影响备受关注,而对所在省域产生的辐射效应则研究较少。本文采用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的月度面板数据,运用回归控制法对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济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辽宁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进口额有正效应,对出口额有负效应。应充分发挥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和开放高地作用,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仰炬  唐莹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背景、核心、自贸区建设关键因素及相互关系,指出:渐进式改革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必然选择,发展离岸金融是上海跨越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离岸人民币中心并由上海清算所实现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统一清算、结算、交割,同时监管银行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头寸,动态调整渗透程度;此外,上海清算所还可以在自贸区试点以大宗商品场外交易为核心的OTC市场作为国内期货市场配对交易、现货市场创新交易、规避风险的完善和补充,使各交易主体打通基于国内外金融衍生全品种的风险管理体系,更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风险、发现价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的精神,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上海财经大学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作为主要参与高校,协同有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单位等,共同培育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毅   王军  
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基于2001—2021年中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够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且结果具有稳健性,但不同区位条件、要素禀赋或设立批次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出异质性特征。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要素集聚和市场竞争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机制变量。基于研究结论,从推动生产要素高效集聚和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进而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功效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嬛  赵晓雷  
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负面清单作为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将对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乃至全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国际上现有贸易协定中金融负面清单,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美国和韩国自贸区协定(KORUS)和美国与乌拉圭双边投资协定(BIT)进行分析,对其条款数量、条款涉及行业以及条款内容进行比较。对上海自贸区金融负面清单的设计提出建议,包括条款设计具有长期性和前瞻性;产业分类标准兼顾全面性和简洁性;通过业务限制实现有步骤有区别的金融产业开放;通过准入限制构建更为完整的风险防御体系;以及保持政府在金融产业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嬛  赵晓雷  
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负面清单作为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将对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乃至全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国际上现有贸易协定中金融负面清单,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美国和韩国自贸区协定(KORUS)和美国与乌拉圭双边投资协定(BIT)进行分析,对其条款数量、条款涉及行业以及条款内容进行比较。对上海自贸区金融负面清单的设计提出建议,包括条款设计具有长期性和前瞻性;产业分类标准兼顾全面性和简洁性;通过业务限制实现有步骤有区别的金融产业开放;通过准入限制构建更为完整的风险防御体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秉镰  王钺  
本文旨在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区域创新生产活动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合成控制分析技术,构建"反事实"样本,实证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前后创新变量的实际值与"反事实"值之间的差距。研究发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上海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更好地发挥"自贸区驱动"的功效、建设创新型国家,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谢宝剑  杨娇  钟韵  
本文分析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对区内企业的影响机理:一是金融功能对区内企业的作用机理,即以企业持续发展为核心,在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诱致下,区内金融服务主体,包括银行、非银金融机构等,提供金融服务,满足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在此过程中金融功能得以形成和实现;二是自贸区金融创新对区内企业的传导过程,即试验区金融创新首先作用于区内金融服务主体,通过促进金融服务主体及服务业务的多元化,强化自贸区的金融功能,进而满足企业高质量、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企业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洪愧  谢谦  
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金融业开放等金融开放创新领域成效显著,为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高金融监管的科学性及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但相对于自贸试验区建设总体要求及市场主体的期望,仍需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具体实施细则也需及时推出。目前,缺乏硬性约束、金融监管体制尚不能适应金融开放创新的要求、金融相关法律体系滞后、美联储加息周期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制约了金融开放创新的步伐。未来,应跳出固有观念,站在建设金融强国和贸易强国的高度思考自贸试验区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江若尘  陆煊  
本文借鉴制度创新相关理论,探讨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文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实施制度创新的紧迫性,评估了上海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以来在市场准入、财税制度、金融外汇、贸易便利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的阶段性成果,并分析了其与国际高标准制度间存在的差距。由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制度创新需要把握的三项原则。作为政府主导下的制度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可以在深入对接国际贸易新规则、转变政府职能两方面实现制度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法理依据和路径选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旭平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主要涉及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政府治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税收制度等领域,这些改革措施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一旦实施成熟,将在国内其他城市相继推广。作为紧邻上海的港口型城市,常熟必将受到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虹吸效应"影响,其部分高级人力资源、资本、企业等资源可能会向上海转移。但从长远来看,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将给常熟带来更多的辐射效应,有利于常熟承接新一波产业转移、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港口经济、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等。据此提出常熟做好与上海自贸区部门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卢迪  
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来,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已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上海自贸试验区基本制度框架确立阶段,上海自贸试验区基本制度框架完善和制度创新快速推进阶段,推广政策试验经验和开展对比性制度创新试验阶段。在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创新成果。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试验之所以能够不断深入,主要在于其有效的推进机制。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关键动力源;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需要各个方面积极参与,汇聚起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裴长洪   倪江飞  
制度型开放是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背景下,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主动选择。为履行入世承诺,我国积极对标WTO规则,采取修订和完善国内经贸法律法规,大幅度削减贸易壁垒等措施,拓宽了制度型开放的实践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制度创新“试验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政府“放管服”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型创新成果,为扩大对外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效探索,积累了经验。与此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面临诸多问题:在以服务业开放为标志的诸多领域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比仍有差距;集成性、系统性的制度创新还不多,而个别的、单领域的创新成果有待总结完善;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有待提升。为此,需要在更积极地对标全球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同时,先行探索国际经贸领域前沿议题的治理规则,成为国际经贸规则的引领者;提升系统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水平;从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增量、加强内外联动、增加与对外战略安排的契合点等方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谭建华  严丽娜  
本文基于2012~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中国自贸区设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相对于未处于自贸区内的上市公司,处于自贸区内的上市公司在自贸区设立后各类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表明自贸区的设立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同时,市场竞争与融资约束是自贸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路径,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之中。本文研究为自贸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对中国现阶段深化对外开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