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83)
- 2023(5262)
- 2022(4479)
- 2021(3755)
- 2020(3179)
- 2019(7134)
- 2018(6901)
- 2017(13028)
- 2016(6801)
- 2015(7776)
- 2014(7697)
- 2013(7847)
- 2012(7834)
- 2011(7537)
- 2010(7717)
- 2009(7262)
- 2008(6892)
- 2007(6427)
- 2006(6163)
- 2005(5733)
- 学科
- 济(56920)
- 经济(56882)
- 管理(18564)
- 地方(16307)
- 方法(15989)
- 数学(14341)
- 数学方法(14253)
- 业(14209)
- 地方经济(12022)
- 企(11036)
- 企业(11036)
- 学(10894)
- 中国(10576)
- 业经(8684)
- 农(7578)
- 财(6855)
- 经济学(6714)
- 环境(6686)
- 融(6538)
- 金融(6538)
- 制(6339)
- 发(5649)
- 产业(5581)
- 体(5568)
- 和(5510)
- 贸(5500)
- 贸易(5495)
- 农业(5437)
- 关系(5221)
- 易(5194)
- 机构
- 大学(114849)
- 学院(112598)
- 济(60120)
- 经济(59051)
- 研究(48607)
- 管理(37467)
- 中国(34638)
- 理学(31519)
- 理学院(31089)
- 管理学(30586)
- 管理学院(30370)
- 科学(28776)
- 所(26198)
- 京(24235)
- 财(24184)
- 研究所(23699)
- 农(21108)
- 经济学(20426)
- 中心(19999)
- 财经(19051)
- 经济学院(17991)
- 江(17480)
- 经(17266)
- 院(17180)
- 农业(16735)
- 业大(16501)
- 北京(15618)
- 科学院(15501)
- 省(14472)
- 财经大学(14046)
- 基金
- 项目(70638)
- 科学(54762)
- 基金(51967)
- 研究(47888)
- 家(46902)
- 国家(46579)
- 科学基金(38258)
- 社会(32509)
- 社会科(30877)
- 社会科学(30864)
- 基金项目(26263)
- 省(26228)
- 自然(24291)
- 自然科(23690)
- 自然科学(23679)
- 自然科学基金(23257)
- 划(22815)
- 资助(22387)
- 教育(20713)
- 发(17305)
- 重点(16797)
- 编号(16519)
- 部(15616)
- 国家社会(14336)
- 济(14238)
- 经济(14108)
- 创(14064)
- 发展(13945)
- 展(13768)
- 成果(13674)
共检索到186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邱寿丰 诸大建
本文尝试对上海经济的直接物质投入和市内物质消耗进行初步的核算和分析,目的是促进上海"十一五"期间的循环经济发展和管理。采取的核算方法主要依据是欧盟统计局的《物质流账户及指标——方法导则》,而针对地区物质流核算的难点和上海的实际,也采用了一些估算方法。对核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后表明,上海的物质自给率非常低,而直接物质投入1990-2005年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2005年达到45 564.95万t;人均直接物质投入已经相当高,2005年为33.50 t/人(以户籍人口计),1996年后已经高于1992-1996年发达国家中的较高水平;物质投入的生态效率比较低,每吨直接物质投入产出2005年为2 ...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敬智 王青 顾晓薇 丁一 刘建兴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物质投入,投入的物质量越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越多,排放的废弃物也越多,因此造成的环境压力也就越大。降低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减少经济系统运行所需的物质量。本文以德国Wuppertal气候、能源、环境研究所提出的物质流账户系统为基础,计算了1990年~2002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直接物质投入,并对其进行了减量化分析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直接物质投入(DirectMaterialInput DMI)为27×108t~42×108t,DMI中90%以上是国内物质,这一比例比日本高约20个百分点,比荷兰高约40个百分点,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自身资源的支撑;中国的...
关键词:
物质直接投入 物质流账户 物质减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新育 汪辉
本文运用广义最小平方法和处理面板数据的固定影响模型,利用我国各省市1995-2009年物质消耗指数、人均GDP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等跨部门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的关系。其主要结论如下: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呈现正向关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去物质化。固定资产投资对物质消耗趋势在统计上具有很好的解释力。固定效应模型下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对于处理跨部门的时间序列数据有明显的效果,固定效应模型的省际差异项有效地刻画了物质消耗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省级差异。我国目前仍处于有形资产的积累阶段,为了达到发达国家的固定资产积累水平,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缺少。产业结构的差异会影响物质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强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青 刘敬智 顾晓薇 丁一
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使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开始了对自然环境肆无忌弹的“侵略”,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诸如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为了探索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使用之间的关系,本文借助物质流账户方法,计算了中国1990年~2002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内物质消耗DMC(DomesticMaterialConsumption),并将之与国民经济发展指标联系,对DMC进行了反弹和减量效应分解。结果表明:1990年~2002年国内物质总消耗在26×108t~40×108t之间,合人均2·3t~3...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新育,梁恩
本文先提出了一个物质消耗与收入关系的理论模型。然后,对我国及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省和上海市的物质消耗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结论是,目前即使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物资消耗与GDP的关系没有表现出强去物质化,而是呈正相关,但相关曲线的斜率逐渐递减。所以,我国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物质投入,但对物质投入的依赖性将下降。
关键词:
倒U曲线 去物质化 物资消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彭新育, 侯先荣
本文对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上海以及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物质消耗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 1)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即使经济发达的地区,物资消耗与 GDP的关系没有表现出强去物质化,而是呈正相关,但相关曲线的斜率逐渐递减;( 2)其他国家也没有表现出明显、一致的强去物质化。快速的经济增长依赖于物质投入的增长(如日本、韩国)。所以,我国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物质投入,但对物质投入的依赖性将下降。
关键词:
倒U曲线 去物质化 物资消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育培 刁晓明 阮少云 叶元土
以性成熟的雌性白鲫(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作为试验对象,研究其肌肉、卵巢和肠系膜脂肪等组织能量物质消耗的变化过程和分配关系。分别在饥饿1 d、2 d、4 d、8 d、16 d、24 d、32 d、40 d取样,测定全鱼、肌肉和卵巢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结果显示:全鱼、肌肉的含水量和灰分含量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在40 d的饥饿中消耗了总蛋白质的7.54%,总粗脂肪的50.94%,其中有17.43%的总蛋白质和27.98%总脂肪在肌肉中被消耗掉。鱼体消耗的蛋白质75%~100%来自肌肉,消耗的脂肪仅有不到1...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信海 夏晓敏 蒋利媛 饶红欣 陈灵
为加快香石竹试管苗的繁殖速度 ,对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香石竹试管苗吸收磷、氮符合幂函数曲线 ,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糖含量直线下降 ,通过回归分析 ,培养基中 PO43- ,NH4+ ,NO3- ,总氮与糖的含量对其培养时间的回归系数分别为 - 0 .9490 ,- 0 .90 90 ,- 0 .932 0 ,- 0 .940 0 ,- 0 .90 6 0 ,经统计检测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试管苗高生长与鲜重增长遵循双曲线函数关系 ,而丛生芽分化遵循负指数函数关系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496 ,0 .993.0与 0 .882 4,经统计检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香石竹 试管苗 营养物质 吸收 消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平卫英
对一般的物质投入产出表进行了改进,主要依据可操作性原则调整了部门分类和基本假定,通过设置资源恢复部门着力反映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利用情况。之后利用中国现有的数据基础,对2004—2015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存量进行估算,并展开了经济系统内部部门间的物质流动测算,在此基础上对物质投入产出表的物质消耗系数、物质循环效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进,部门层面的物质消耗系数的变化并不明显,但总体上初始物质投入的物质使用效果呈现向好的态势,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目前中国的环境压力还没有明显缓
关键词:
物质投入产出表 经济系统 物质流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苑立波
文章从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最大特征值的性质出发,寻找其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中国本国和国际比较分析表明,最大特征值揭示了中国的增长模式一直为粗放型增长,可以将其作为经济增长模式的简洁的定量指标。还得出了经济体发展的一般模式为:以中国、巴西为代表的低效率高增长模式,演变为以韩国、奥地利为代表的较高效率较高增长模式;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效率稳定增长模式。中国的发展模式具有时代特征,不能作为长远发展的必然手段,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瑾瑞 陈楠
综述了直接消耗系数修订的必要性和各种现有的修订思路。在满足修订的基本前提下,加入规模经济将完全竞争框架扩展到垄断竞争框架。这种修正方法使得直接消耗系数在既定的时间点上满足线性假定(静态分析),但演进过程却成指数关系。对Malmquist指数分解不仅可以获得技术变化的测度,还可以计量技术使用效率的变化(包括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这使得直接消耗系数变化的来源更加清晰。连续性修订旨在发现长期跃迁的内在过程及其机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尧
文章以IPAT模型和脱钩指数为分析手段,对2010—2016年攀枝花地区层面和2004—2016年国家层面的国内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的关联性做了实证分析,以期为中长期内的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策略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宇鹏 许健 吴灿
本文以1987年、1992年、1997年、2002年和2005年五张全国投入产出表为分析对象,研究了1987-2005年间中国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的变动情况,研究表明: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总体差异程度总体上为下降趋势;直接消耗系数的稳定性和直接消耗系数数值的大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直接消耗系数差异程度增大的部门主要集中于高科技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差异程度减小的部门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1987-2005年,中间总投入比呈逐年增加,各个部门的中间投入比的平均值逐年下降,离散程度减小;1987-2005年,三次产业均增加了对第二产业的中间消耗、减小了对第一产业的中间消耗。
关键词:
直接消耗系数 变动 中国投入产出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亮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水资源消耗会呈现一定的趋势。本文以上海市为例,运用相关数据,从自来水消耗总量和城市实际用水投入量两个角度分析了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最后,根据上海市水资源消耗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