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0)
2023(5300)
2022(4529)
2021(4071)
2020(3243)
2019(7778)
2018(7268)
2017(13387)
2016(6906)
2015(8018)
2014(8130)
2013(8288)
2012(8227)
2011(7677)
2010(8039)
2009(7732)
2008(7271)
2007(6473)
2006(6106)
2005(5820)
作者
(21316)
(18026)
(18025)
(17278)
(11630)
(8626)
(8246)
(6925)
(6921)
(6483)
(6457)
(6068)
(5946)
(5926)
(5698)
(5650)
(5277)
(5236)
(5221)
(4729)
(4700)
(4377)
(4357)
(4296)
(4185)
(4159)
(3849)
(3676)
(3619)
(3522)
学科
(58209)
经济(58186)
地方(17084)
管理(16781)
方法(16749)
数学(15084)
数学方法(14989)
(14564)
中国(12451)
地方经济(12384)
(10204)
企业(10204)
(9550)
(9102)
业经(8905)
(7453)
(7343)
贸易(7336)
(7081)
金融(7081)
(7001)
经济学(6844)
(6643)
农业(6589)
环境(6271)
(6127)
(5962)
(5648)
(5631)
银行(5622)
机构
大学(109983)
学院(108865)
(61736)
经济(60680)
研究(47432)
管理(37907)
中国(35953)
理学(31506)
理学院(31078)
管理学(30642)
管理学院(30406)
(26017)
科学(24907)
(24461)
(23086)
研究所(21718)
经济学(20652)
中心(20268)
财经(20065)
经济学院(18217)
(18196)
(16558)
(16346)
(15411)
北京(15246)
财经大学(14722)
科学院(14710)
(14414)
师范(14332)
社会(13314)
基金
项目(64569)
科学(51065)
基金(48095)
研究(47424)
(41674)
国家(41388)
科学基金(34868)
社会(33114)
社会科(31469)
社会科学(31462)
基金项目(24244)
(22970)
资助(20323)
教育(20296)
自然(20247)
自然科(19738)
自然科学(19734)
(19692)
自然科学基金(19381)
编号(17326)
(16149)
重点(15323)
成果(14812)
国家社会(14725)
(14685)
(14422)
经济(14285)
发展(13700)
(13536)
中国(12932)
期刊
(77430)
经济(77430)
研究(42983)
中国(23960)
(19838)
管理(16486)
经济研究(14577)
科学(14502)
学报(14343)
(14093)
(12401)
金融(12401)
财经(11279)
大学(11241)
学学(10620)
(10036)
技术(9946)
问题(9719)
农业(9458)
(8989)
国际(8941)
业经(8890)
世界(8199)
教育(7907)
统计(7685)
技术经济(7654)
(6383)
经济问题(6082)
经济管理(6056)
决策(6022)
共检索到191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海鸣  蔡旭初  姜国麟  
上海经济:长期增长的趋势与1998年预测□《上海经济增长趋势与预测分析》课题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所寻求的最为重要的政策目标。经过80年代中期后的中低速增长徘徊,上海终于在1992年及以后进入持续高速增长阶段。其国内生产总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1998年,上海经济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东南亚金融危机在1997年7月爆发的基础上,在1998年以出乎人们意料的强度,在区际和国家间蔓延,进而影响了全球性的消费需求、贸易需求与投资需求的增长,也对中国和上海的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来光贤,陈济军,孟鸿凌  
一、1998、1999年国民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我国经济总量已有相当规模,从数量扩张型逐步向提高质量型转变,经济增长波动较小,速度较快,但在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再现两位数的高增长比较困难。(一)1998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1998年主要经济指标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刘树杰  刘雪燕  孙学工  
为了清晰的分析未来十年我国经济的增长趋势,我们把1990~2009年作为分析基准,通过分析供给条件和外部约束的变化,得到未来我国经济的走势。一、劳动力供给减速将导致经济增长下降0.4个百分点劳动力投入的高增长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1993~2009年,就业人口年均增加0.96%,根据生产函数法测算,年均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但随着生育率持续下降,我国人口增长不断放慢,老龄化步伐加快。由此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出现下降,劳动力增长减速并转为下降。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预测,劳动年龄人口①将于2016年达到最高峰值,总量为9.99亿人,之后将出现逐渐下降,至2020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秦敬云  陈甬军  
本文以我国各省域2000~2010年来的面板数据建模,来拟合我国基于省域的从低收入到中等偏上收入阶段的GDP增长率变化轨迹,并以此模型来类比分析和预测中国的GDP增长率的长期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我国经济都将维持在10%左右的高增长率阶段,但2020年前后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时期,经济增长率在之后会出现急速下降的趋势,并在2030年左右下降到5%,进入低速均衡增长时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洋  
该文以中国和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GDP变量组成全球宏观经济的协整系统,基于长期协整关系分解中国和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长期增长趋势与短期周期波动,再进一步运用因子模型提取世界经济周期因子。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中国与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具有长期的共同增长趋势,而提取的世界经济周期因子可以解释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53%,说明世界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长期和短期协同关系。现阶段中国和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长期趋势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其中2012年至2015年中国年均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为7.16%。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出台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促进了短期需求并形成周期成分,但并没有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志钢  刘霞辉  
本文通过将1985—2030年的时间跨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运用基于人口、就业因素的恒等式分解法与标准生产函数分解法,分析了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两者都表明人口结构转型是近来及未来几年增长减速的主要因素。由于资本因素仍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如果未来过度依赖投资,低效的资本投入将会伴随人口"负利",把经济拖入过快的减速通道,而扭转这一切的枢纽则在于提升资本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秦敬云  文礼朋  
国内外学者大多通过测算我国的TFP或劳动生产率、测算我国经济的刘易斯转折点、以韩日等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历程来预测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演变趋势。本论文以我国各省域2000-2010年来的面板数据建模来拟合我国基于省域的从低收入到中等偏上收入阶段的GDP增长率变化轨迹,并以此模型来类比分析和预测全国的GDP增长率。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我国经济都将维持在10%左右的高增长率阶段,但2020年前后应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时期,因而经济增长率在之后出现急速下降的趋势,并在2030年左右下降到5%,进入低速均衡增长时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忆粟  
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增长中每单位GDP所能带动的就业人数在不断下降。如果这种下降的速率大于经济增长的幅度,就会造成就业规模的缩小。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并不比第二产业具有更强的带动就业能力。本文根据上海的统计数据检验和分析了这种关系,并对未来的就业趋势进行了预测。所得出的结论是,要维持和扩大就业规模,必须控制就业相关系数的下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平  杨洋  
本文根据研究目的而构建GDP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协整系统,将简约的协整VECM模型转换为结构VECM,继而转换成包含有协整信息的VMA,通过VMA识别长期和短期冲击并分解长期趋势。根据长期趋势的演变和GDP的分布而推断经济新常态的数量特征。由此产生的主要结论为:GDP长期趋势呈现出结构性下移,其平均增幅从2001—2009年的9.88%,下降到2010—2014年的7.85%。这一结果揭示了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持续下降的源头,其隐含的意义之一是宏观经济形成了部分弱供给特征。基于长期趋势的结构性下移,本文推断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平  杨洋  
本文根据研究目的而构建GDP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协整系统,将简约的协整VECM模型转换为结构VECM,继而转换成包含有协整信息的VMA,通过VMA识别长期和短期冲击并分解长期趋势。根据长期趋势的演变和GDP的分布而推断经济新常态的数量特征。由此产生的主要结论为:GDP长期趋势呈现出结构性下移,其平均增幅从2001—2009年的9.88%,下降到2010—2014年的7.85%。这一结果揭示了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持续下降的源头,其隐含的意义之一是宏观经济形成了部分弱供给特征。基于长期趋势的结构性下移,本文推断长期趋势和GDP增速的取值范围,据此检验GDP增速服从截尾正态分布,由此计算GDP的长期趋势分布于5.5%—7.5%之间,GDP增速具有91.5%的概率稳定在6%—7.5%的区间。这一结论意味着,我国GDP增速的持续下滑将止于6%以上;GDP增长速度正在从10%左右减速至6%—7.5%之间,这是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