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89)
2023(5385)
2022(4486)
2021(4294)
2020(3620)
2019(8131)
2018(7840)
2017(15160)
2016(8097)
2015(9462)
2014(9578)
2013(9297)
2012(8980)
2011(7832)
2010(8594)
2009(8663)
2008(7997)
2007(7588)
2006(7040)
2005(6866)
作者
(23614)
(19383)
(19230)
(18541)
(12409)
(9452)
(8881)
(7549)
(7367)
(7234)
(6787)
(6580)
(6178)
(6146)
(6111)
(6036)
(5789)
(5740)
(5621)
(5530)
(5059)
(4759)
(4545)
(4474)
(4444)
(4424)
(4366)
(4344)
(4067)
(3947)
学科
(30854)
经济(30809)
(25722)
金融(25722)
管理(24337)
(24174)
(23105)
银行(23097)
(22442)
(20491)
企业(20491)
中国(18299)
(12084)
(12069)
中国金融(10967)
方法(10028)
(9560)
地方(9521)
(8571)
财务(8534)
财务管理(8510)
数学(8304)
业经(8260)
企业财务(8050)
数学方法(8037)
(7159)
(6799)
贸易(6787)
理论(6714)
(6593)
机构
大学(114806)
学院(114713)
(45916)
经济(44524)
中国(40020)
研究(39977)
管理(38449)
理学(30834)
理学院(30465)
管理学(29784)
管理学院(29572)
(25979)
(24452)
科学(22705)
中心(21580)
(21138)
财经(19427)
(19292)
(18887)
银行(18621)
研究所(18247)
(17776)
(17559)
(17338)
人民(16458)
(16458)
(16358)
北京(16314)
金融(16043)
(15457)
基金
项目(64136)
研究(49114)
科学(48785)
基金(44725)
(37818)
国家(37426)
科学基金(31416)
社会(29874)
社会科(28238)
社会科学(28228)
(24868)
基金项目(22523)
教育(22107)
(20847)
编号(20593)
资助(19926)
成果(19164)
自然(18911)
自然科(18478)
自然科学(18476)
自然科学基金(18122)
课题(15138)
重点(14710)
(14130)
(13808)
(13633)
(13134)
项目编号(13038)
(12840)
创新(12330)
期刊
(58578)
经济(58578)
研究(41317)
(31956)
金融(31956)
中国(28189)
(21702)
(18168)
学报(17179)
管理(16119)
科学(14886)
教育(14559)
大学(13409)
学学(12461)
农业(10934)
财经(10654)
技术(9742)
(9144)
经济研究(8732)
业经(8650)
问题(7371)
理论(7221)
国际(6994)
(6899)
实践(6437)
(6437)
图书(6115)
财会(5449)
(5383)
会计(5376)
共检索到203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干杏娣  
处于世纪之交的进程中,世界经济格局正在酝酿着一些深层的变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下降,并由此带来世界经济整体增长速度的减慢。最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曾丽凌  
我们在2005年第七期刊登了商务部魏建国副部长的《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中国软件和信息外包业务年会上的演讲》一文,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兴趣。本文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离岸外包”的相关问题,旨在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的讨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云钊  张鹏  
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离岸金融中心全球范围分布状况全球离岸金融中心地域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地缘性和时区性特征。地缘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小国、岛国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及发展。典型的如巴林、开曼群岛、新加坡等就是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全球著名离岸金融中心。地缘性特征还表现为一些边缘区域(岛国型、小国型)离岸金融中心,其或者依赖某个主要经济区,或者完全切断与其他经济区的联系。如蒙特塞拉特就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之明  岳意定  
离岸金融中心对华返程投资日益增多,对我国经济发展、金融稳定、社会公正等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应疏堵结合,多方协作,完善公司法律,改进税制,化解境内融资上市障碍,健全返程投资监测,以引导规范返程投资,避免其潜在风险的扩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梅新育  
在二战之后的世界金融发展史上,离岸金融中心吸引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因素包括资本自由化、利率自由化、零准备金等高度自由化的金融体制,以及有利的税收环境。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深入发展,资本项目自由化、利率自由化、零准备金率等昔日离岸金融市场吸引资本流入的“卖点”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国家金融体制的特征,其结果之一是导致离岸金融中心在金融业跨境资产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按照国际清算银行《国际银行业及金融市场发展月度概览》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欣  
大连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联系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枢纽,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确立了大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和核心地位,并提出了将大连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而建设离岸金融市场,是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接轨,提升大连市金融业国际化程度,促进大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汪川  赵瑾  
构建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不仅有助于上海自贸区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同时对未来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意义深远。本文认为,未来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应以有限渗透模式为目标,建立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中心;应明确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协调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与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中心的职能;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还离不开国内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蔡伊鸽  陈建  张毅  
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做好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规划和风险防范工作,是有关部门和学者的关注重点。文章介绍了离岸金融中心的界定标准,分析了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人民币境内离岸中心的必要性,并从短期跨境资本波动、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和洗钱犯罪三个角度分析了潜在的经济金融风险。最后,基于风险防范视角,提出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应采取严格的内外分离型的发展路径,随着境内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提升,再逐渐向渗透型模式转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蔡伊鸽  陈建  张毅  
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做好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规划和风险防范工作,是有关部门和学者的关注重点。文章介绍了离岸金融中心的界定标准,分析了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人民币境内离岸中心的必要性,并从短期跨境资本波动、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和洗钱犯罪三个角度分析了潜在的经济金融风险。最后,基于风险防范视角,提出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应采取严格的内外分离型的发展路径,随着境内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提升,再逐渐向渗透型模式转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宏鸣  
文章认为,目前官方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文章认为,本币的自由兑换决不是国际金融中心建成的前提条件,从国际经验看,国内金融中心从来就不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必经阶段,即使在目前,本币在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业务中也并非举足轻重。离岸市场已成为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主流形式,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前,建立隔离型离岸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突破口。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蔡伊鸽  陈建  张毅  
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做好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规划和风险防范工作,是有关部门和学者的关注重点。文章介绍了离岸金融中心的界定标准,分析了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人民币境内离岸中心的必要性,并从短期跨境资本波动、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和洗钱犯罪三个角度分析了潜在的经济金融风险。最后,基于风险防范视角,提出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应采取严格的内外分离型的发展路径,随着境内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提升,再逐渐向渗透型模式转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戈建国  王刚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部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中国的一项国策,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开放和高效的监管体系。政府主导在前期有助于加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但同时对市场机制的形成有负面影响,应该逐渐加强法律的作用,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平等、自由的市场环境。尽快制订涉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法规和规章,提升上海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这三大监管机关的行政地位和监管权限,完善现有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立"金融法院,"为提高金融机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韩宏才   王燕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并指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