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1)
2023(8403)
2022(7277)
2021(6797)
2020(5905)
2019(13816)
2018(13952)
2017(26459)
2016(14775)
2015(17146)
2014(17857)
2013(17449)
2012(16550)
2011(14990)
2010(15386)
2009(14255)
2008(14456)
2007(13769)
2006(11938)
2005(10351)
作者
(44664)
(37413)
(37394)
(35655)
(23636)
(17998)
(17365)
(14714)
(14195)
(13595)
(12667)
(12632)
(12005)
(11851)
(11835)
(11769)
(11672)
(11000)
(10933)
(10879)
(9415)
(9387)
(9184)
(8705)
(8588)
(8551)
(8466)
(8375)
(7787)
(7695)
学科
(60193)
经济(60037)
管理(39239)
(34927)
(28449)
企业(28449)
方法(27906)
数学(22720)
数学方法(22519)
(18698)
中国(17943)
(15416)
地方(14571)
(14137)
业经(13680)
(13157)
理论(12465)
(12171)
农业(11618)
(10305)
贸易(10301)
(9930)
(9683)
银行(9648)
(9534)
金融(9526)
(9391)
(9221)
教育(8985)
(8572)
机构
大学(213463)
学院(212705)
(82285)
经济(80104)
管理(77269)
研究(74725)
理学(65137)
理学院(64344)
管理学(63065)
管理学院(62663)
中国(56037)
科学(47476)
(46239)
(41722)
(39772)
(39359)
研究所(35530)
中心(35253)
(34714)
业大(34128)
农业(32881)
财经(30613)
(30174)
师范(29832)
北京(29143)
(27530)
(27249)
(26507)
技术(25331)
经济学(24710)
基金
项目(136858)
科学(104798)
研究(101511)
基金(94824)
(82832)
国家(82057)
科学基金(68180)
社会(62016)
社会科(57413)
社会科学(57390)
(55209)
基金项目(50272)
教育(48091)
(46491)
编号(43804)
自然(43092)
自然科(42019)
自然科学(42003)
自然科学基金(41251)
资助(39040)
成果(37414)
课题(31411)
重点(31348)
(30169)
(29692)
(27642)
科研(26431)
项目编号(25981)
创新(25811)
大学(25678)
期刊
(96608)
经济(96608)
研究(63342)
中国(49226)
(38600)
学报(37770)
(32629)
科学(31990)
教育(30567)
大学(27884)
管理(26787)
学学(25793)
农业(25577)
技术(20010)
(18865)
金融(18865)
业经(16229)
财经(15491)
经济研究(15117)
图书(13718)
(13453)
(13370)
问题(12972)
(11862)
技术经济(10342)
统计(10119)
理论(9985)
(9818)
论坛(9818)
书馆(9789)
共检索到330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欧志伟  李安方  
上海的社会诚信体系经过几年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创出一条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新道路,被国内其它省市称为“上海模式”。本文主要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上海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上海深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制度创新方向,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邓  
保险诚信是保险业发展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保险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由于保险市场主体双方当事人的信用状况不容乐观,失信的成本太低而收益太高,严重制约了保险业的高质态扩张,为保证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全社会完善的诚信体系、强化保险诚信文化与诚信制度及法律制度建设,建立保险主体双方的信息交互平台,并完善诚信审计制度以规范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钰  
诚信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建立诚信体系的途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岳上植  汤洪亮  
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没有诚信,就没有经济秩序。诚信缺失已经危及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顽疾。本文研究了会计诚信治理的具体对策,对我国的会计诚信治理体系进行了探索,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俊明  梁贝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98号),将重点领域和相关职业人群纳入诚信体系,通过收集和动态更新等机制推动个人诚信体系建设。会计从业人员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国家税收、市场经济和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因此,构建会计诚信是推动社会整体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举措之一。对
[期刊] 征信  [作者] 袁新峰  
探讨政务诚信的内涵、外部性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与机制,分析比较政务诚信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认为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决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标杆。应确立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导位置,建设国家政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体系,强化对政务诚信的失信惩戒。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子谏  
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面临着严峻且繁重困难的诚信体系重建任务。在大数据时代,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应着眼于制度设计,通过加强诚信立法、打造诚信数据平台、发展和培育信用服务、完善诚信监督和奖惩机制以及构建诚信网络社会等制度措施,以重塑社会诚信秩序,推进社会机体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会德  王滨  
现代社会诚信体系是包括诚信文化、有效的制度机制及社会信用服务组织等在内的一个广泛的社会系统。现代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实际上就是通过把与诚信建设有关的社会文化、制度、工具等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并通过教育、鼓励和惩罚等多种手段,引导和规范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共同促进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从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周金华  朱建军  刘小弟  
研究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动力演化机理。从系统动力学视角,建立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动力学模型;基于实际行业诚信体系,进行了初始状态和方程设计分析、政策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诚信制度越完善,诚信信息越透明,所需的诚信监管力度就越低,可有效降低监管成本并促进行业诚信水平提升;企业诚信水平对诚信制度变动最为敏感,行业从业人员诚信水平在长期内对诚信信息变动最为敏感,政府在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诚信立法、诚信信息服务机构建设等角度为我国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出对了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丽红  张丞  
文章从理性人假设出发,根据两类关系,即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作博弈分析,最后给出建立资本市场诚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敏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观不仅具备道德属性,还具备经济属性,从中西诚信观在社会基础、维系机制、达到的目的不同可以看出这一重要区别。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应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从多方面着手:从内部明晰产权制度,提高信用管理水平;从外部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构建有效的法律环境;从中国自身国情而言要德性诚信与契约诚信并存,实现"义利并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宗鱼  
一、中国信用缺失的原因与影响中国企业缺信的原因很多,但根源在于制度和文化两个方面,而制度方面又有三个原因:公司治理结构缺陷、现阶段政策多变和法律制裁不力。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在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当经理对公司设有乘余索取权时,即不持有公司股份时,他们就会选择风险较小、收益较低、能短时间见效的项目而回避风险较高、收益较高长期才能见效的项目。但即使所有者经营企业,也不能杜绝失信问题。第二个制度缺陷即政府的政策多变。如果所有者经营企业,按利润最大化目标,他考虑的应该是长期利益。但是,考虑长期利益就要面对未来的预期,未来的预期是建立在有一段很长的可延续的政策背景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可延续的政策,那么企业就会不考虑长远利益,不讲信用的情况就会越多。法律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力量如果对不讲诚信的惩罚力度并不足以使失信者害怕,也会在客观上纵容不诚信,建立不了诚信的制度环境,这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最为明显,对企业制假售假的处罚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从文化方面来说,在中国社会建立信任的首要障碍是家庭主义,家庭之外的不信任比较普遍的存在;另一个障碍是存在于国人头脑中的“无奸不商”观念,认为商人是通过投机取巧获得利润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同章  
目前我国社会诚信危机严重,全国每年因失信违约造成的损失就高达数千亿元,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诚信识别体系尤为迫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鲍宗豪  王晗  
我国诚信制度供给面临基础性制度不完善、地方诚信治理制度保障不足、激励与惩戒的有效联动协同机制匮乏"三大短板",其原因在于诚信制度建设机制不完善、制度供给与不同利益主体需求差异等因素影响。应构建诚信制度供给的"政府主导协同"机制,发挥地方诚信治理的制度竞争力,实现守信联合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的部门整体运作、互联互通、协作共享,以及政府主导格局下与市场、社会的有效整合,推进社会诚信体系构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铁男  马涛  魏升军  
诚信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石。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为诚信社会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些理论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博弈论和交易成本论等理论。从经济学角度解释诚信建设中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对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进行征集并对信用信息进行公开;建立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对企业的失信行为进行惩罚;建立信用服务机构,发挥信用服务机构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的经济根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