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07)
2023(3439)
2022(3110)
2021(3022)
2020(2536)
2019(5923)
2018(6148)
2017(11406)
2016(6489)
2015(7563)
2014(7921)
2013(7625)
2012(6975)
2011(6304)
2010(6458)
2009(5767)
2008(5803)
2007(5449)
2006(4786)
2005(4261)
作者
(17683)
(14732)
(14675)
(13753)
(9410)
(7191)
(6822)
(5788)
(5750)
(5607)
(5012)
(4885)
(4877)
(4682)
(4590)
(4523)
(4493)
(4379)
(4321)
(4202)
(3787)
(3620)
(3554)
(3537)
(3448)
(3355)
(3306)
(3298)
(3071)
(3062)
学科
(25130)
经济(25093)
管理(18420)
(17836)
(13932)
企业(13932)
方法(10955)
中国(9206)
数学(9185)
(9099)
数学方法(9090)
(7644)
地方(6893)
人口(5990)
(5733)
农业(5598)
理论(5398)
(5327)
业经(5114)
(4632)
贸易(4628)
(4416)
教育(4328)
(4220)
财务(4210)
财务管理(4190)
收入(4155)
(4042)
银行(4027)
(3964)
机构
学院(90127)
大学(89945)
(34111)
经济(33099)
管理(31949)
研究(28929)
理学(27154)
理学院(26771)
管理学(26213)
管理学院(26037)
中国(21584)
(18464)
(17761)
科学(16920)
(15317)
(14721)
财经(13874)
(13751)
师范(13648)
研究所(13356)
中心(13199)
(12502)
(12241)
(12202)
北京(11708)
业大(11173)
师范大学(10895)
经济学(10819)
上海(10457)
财经大学(10209)
基金
项目(54168)
研究(41949)
科学(41910)
基金(37882)
(32067)
国家(31713)
科学基金(27032)
社会(25900)
社会科(24253)
社会科学(24246)
(20997)
教育(20719)
基金项目(20000)
编号(18601)
(17517)
自然(16629)
自然科(16229)
自然科学(16227)
成果(16029)
自然科学基金(15960)
资助(15717)
课题(13199)
重点(12105)
(11888)
(11303)
(11077)
项目编号(11030)
(11029)
(10996)
大学(10956)
期刊
(41759)
经济(41759)
研究(30124)
中国(21518)
(15203)
教育(15114)
学报(12724)
科学(12712)
管理(12412)
(11438)
大学(10023)
学学(9110)
技术(8510)
(7980)
金融(7980)
农业(7244)
业经(7140)
财经(7017)
经济研究(6698)
(6152)
图书(5934)
问题(5417)
商业(4832)
财会(4625)
(4523)
(4522)
论坛(4522)
职业(4516)
书馆(4435)
图书馆(4435)
共检索到143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距离是阻抗人口迁移的重要地理因素。一般地说,随着距离的增大,人口迁移量趋向减少。但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地域层次的人口迁移,由于所受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差异,距离因素影响的大小将有所不同。本文拟对上海省际人口迁移与距离影响的关系进行探讨。具体地说,即从迁入与迁出两个方面,分析距离因素对上海省际不同地域层次人口迁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蔚  胡博  杨锦秀  傅新红  
本文从拓展的索洛模型出发,探讨了省际人口迁移、人力资本流动及制度因素通过影响经济体人均产出的稳态水平,影响人均收入增长率,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一机制,并表明经济体的人力资本存量可以决定其经济稳态水平。目前,人口迁移所导致的人力资本转移对内地经济的影响仍不足为虑,政府的作为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口迁移机制作用的发挥,市场化的促进作用则有赖于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单干银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迁移趋势,一改过去由沿海向内地迁移的模式,而逆转为内地向沿海迁移。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尖锐,80年代出生人口年均在110万以上,然而,省际间人口迁移不但没有减轻新增人口带来的压力,反而自1973年起,连续19年差进,累计净迁入115万人,相当于1954—1972年压缩江苏人口净迁出的84%。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向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跨省流动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升,虽然关于流动人口省际迁移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省际迁移距离的研究则不多见。文章利用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人均迁移距离及其省际差异,研究发现:2000~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省际人均迁移距离有所增加,2000年人均迁移距离为980.51千米,2010年为994.82千米;人均迁移距离变动存在区域差异性,迁移距离增加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西部,而迁移距离降低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人均迁移距离存在性别差异性,女性更加倾向于近距离迁移,2010年男性的人均迁移距离为1000.75千米,女性则为987.01千米,迁移距离的性别差异在不断缩小。同时,文章还从经济因素、年龄结构和迁移规模3个方面探讨了流动人口省际迁移距离的影响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宝树  
根据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求得各省省内城乡与省外城乡之间的各项人口净迁移流向和流量,据此将中国大陆各省的省际城乡人口迁移流态模式划分为若干类型。分析表明,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以由农村向市镇的迁移为主流,其流态模式形态各异、复杂多样;但从地域差异、影响因素和动态变化等方面看,皆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平忠  刘传江  
人口迁移对地区差距影响的程度和趋势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结论,学术界称之为"迁移谜题"。国内学者们大多数更倾向于认为人口迁移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并因此可以促进地区差距的进一步缩小,但是也有一部分学者不这样认为,单就劳动力投入要素来说,他们认为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将最终导致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不是缩小。本文基于人口迁移提出了一个对人均产出进行剥离的分析框架,考察在去掉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前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产出及总产出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部差距以及三大地带间增长差距的变化。结论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显著地扩大了东部地区的内部差距、中部地区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皓  
本文利用199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在描述省际迁入或流入北京市的老年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并与北京市非迁移老年人口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从家庭户层次对有老年人迁入的家庭户的部分特征对老年人迁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徐丽  
文章引入人口迁移重心的概念,并以此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及其变化。作者通过考察人口迁移重心与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位移的联动变化,发现相对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更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省际人口迁移,对中国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认为,促进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仍然是未来中国实现人口与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省际人口迁移的地域结构变得复杂。用传统的定性方法分析、把握比较困难。本文主要采用多变量分析的因子分析方法,对80年代后半期(1985~1990年)省际人口迁移的地域结构进行定量分析。首先,根据因子分析方法,分别从迁入地群和迁出地群出发,提取了省际人口迁移的迁入地域和迁出地域;再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根据提取的迁入地域和迁出地域之间人口迁移的相似性,分别组合、划分成人口迁移圈,并确定出其迁移中心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蜀华,张茂林  
本文以我国 1995年 1%人口抽样数据为基础,对比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结合进入90年代我国宏观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探讨了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所出现的几个突出的新特点:规模收缩增速减缓,迁移流向的地域类型多元化和迁移宏观走向的离心化分散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小乔  杜子芳  
文章基于全国各省1992—2012年的省外户籍人口迁入数据和各产业劳均增加值数据,建立了PS-VAR模型以分析省际人口迁移与各产业劳动效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了解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下,上述变量间关系是否存在不同,还将各省份分为较发达省份和较不发达省份,并分别建立PSVAR模型,从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结果三个方面出发,比较了全国模型、较发达省份模型和较不发达省份模型的异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小乔  杜子芳  
文章基于全国各省1992—2012年的省外户籍人口迁入数据和各产业劳均增加值数据,建立了PS-VAR模型以分析省际人口迁移与各产业劳动效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了解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下,上述变量间关系是否存在不同,还将各省份分为较发达省份和较不发达省份,并分别建立PSVAR模型,从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结果三个方面出发,比较了全国模型、较发达省份模型和较不发达省份模型的异同。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雷小乔  杜子芳  
本文基于我国各省1992—2012年的户籍人口迁移和人均财政负担数据,利用面板VAR模型分析了人口迁移、人均财政负担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和人均财政负担对人口迁入和迁出所造成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迁入与人均财政负担间只存在人均财政负担影响人口迁入量这一单向因果关系;人口迁出与人均财政负担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人口迁出量对人均财政负担的影响需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雷小乔  杜子芳  
本文基于我国各省1992—2012年的户籍人口迁移和人均财政负担数据,利用面板VAR模型分析了人口迁移、人均财政负担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和人均财政负担对人口迁入和迁出所造成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迁入与人均财政负担间只存在人均财政负担影响人口迁入量这一单向因果关系;人口迁出与人均财政负担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人口迁出量对人均财政负担的影响需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