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0)
- 2023(11656)
- 2022(10160)
- 2021(9625)
- 2020(8022)
- 2019(18821)
- 2018(18844)
- 2017(36087)
- 2016(19808)
- 2015(22337)
- 2014(22474)
- 2013(22097)
- 2012(20126)
- 2011(18094)
- 2010(18090)
- 2009(16349)
- 2008(15857)
- 2007(13852)
- 2006(12090)
- 2005(10027)
- 学科
- 济(80900)
- 经济(80823)
- 管理(56731)
- 业(49425)
- 企(41309)
- 企业(41309)
- 方法(39567)
- 数学(34692)
- 数学方法(34164)
- 中国(22455)
- 农(20139)
- 地方(19597)
- 学(18289)
- 业经(16912)
- 财(16726)
- 环境(15928)
- 理论(14288)
- 和(13663)
- 农业(13482)
- 贸(12023)
- 贸易(12015)
- 技术(11917)
- 划(11905)
- 易(11586)
- 制(11345)
- 教育(10755)
- 务(10516)
- 财务(10439)
- 财务管理(10423)
- 发(10137)
- 机构
- 大学(275852)
- 学院(274822)
- 管理(112715)
- 济(103116)
- 经济(100528)
- 理学(98447)
- 理学院(97296)
- 管理学(95260)
- 管理学院(94768)
- 研究(90100)
- 中国(64159)
- 京(59502)
- 科学(59049)
- 财(44621)
- 所(44467)
- 业大(42662)
- 农(42460)
- 研究所(40885)
- 中心(40801)
- 江(38741)
- 范(37971)
- 师范(37654)
- 北京(37505)
- 财经(36519)
- 院(33518)
- 经(33256)
- 农业(33068)
- 州(32414)
- 师范大学(30518)
- 经济学(29632)
- 基金
- 项目(197227)
- 科学(154792)
- 研究(142948)
- 基金(141916)
- 家(123565)
- 国家(122565)
- 科学基金(105920)
- 社会(88270)
- 社会科(83569)
- 社会科学(83546)
- 省(77603)
- 基金项目(76337)
- 自然(70689)
- 自然科(68995)
- 自然科学(68984)
- 自然科学基金(67655)
- 教育(65914)
- 划(65521)
- 编号(58677)
- 资助(58663)
- 成果(46592)
- 重点(43943)
- 部(42402)
- 发(41605)
- 课题(40627)
- 创(40440)
- 创新(37622)
- 科研(37510)
- 大学(36417)
- 教育部(36183)
- 期刊
- 济(110137)
- 经济(110137)
- 研究(78249)
- 中国(50084)
- 学报(43410)
- 科学(40278)
- 管理(39785)
- 农(37726)
- 教育(33332)
- 大学(32555)
- 财(31209)
- 学学(30368)
- 农业(26913)
- 技术(25171)
- 融(18594)
- 金融(18594)
- 业经(18401)
- 图书(17297)
- 经济研究(16807)
- 财经(16347)
- 问题(15708)
- 科技(14251)
- 资源(14134)
- 经(13818)
- 业(13577)
- 理论(13408)
- 技术经济(13390)
- 现代(12741)
- 实践(12614)
- 践(12614)
共检索到389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倪前龙
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城市发展理论和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在人口和产业高度密集的特大城市建设生态型城市的思路,提出了上海生态型城市的指标体系,并从构建生态景观、保障生态安全、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上海建设生态型城市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生态 城市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朱林兴
生态环境质量是构成国际大都市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在论述生态环境质量与国际大都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上海建设生态型城市的体系架构、发展目标与对策措施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上海 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凌申
江苏在沿海生态型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沿海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的若干原则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构建出沿海生态型小城镇的建设平台。
关键词:
江苏省 沿海生态型小城镇 政策平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丽 王腊春 杨华 周广利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对城市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损伤,如何使受损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到健康状态是当前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牛首山河水环境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为例,在确定生态修复与重建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污染削减与控制工程、生态清淤工程、河流形态修复工程、河床断面修复工程、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等5个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并附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实施方案,可为同类型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与重建提供科学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
城市河流 生态修复 重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蒋红
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各个城市都在努力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效载体的选择。当前,上海正在努力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只有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城市,全面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上海城市的创新活力和持久发展能力,而上海开放大学则成为上海回应这个时代命题的必然选择和实现路径,全面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时刻,也是战略性转变的开始。建设上海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泽光
生态城市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般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自然、环境溶为一体,互惠共生,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全面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循环经济 城市建设 上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晓龙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取得进步的重要标志,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在战胜自我的斗争中思想升华的反映。本文通过对城市发展脉络的梳理,探讨了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人与自然的不同联系方式,认为城市生态思想的成熟必然催生生态城市建设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
城市发展 生态思想 生态城市展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徐皓
上海开放大学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使命,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为重要任务。因此,上海开放大学应该坚定新型高校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取向,坚持"全面开放"的本质属性,整合各种功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终身学习资源的平台,以学分银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完善支持服务平台。上海开放大学在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发展中的障碍,如市民终身学习缺乏长效机制、终身教育资源开放程度不高且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从政府的角度看,应该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理念,营造学习环境,理顺机制,加强立法,为终身学习提供法律保障。
关键词:
开放大学 学习型城市 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运林 傅晓华 徐习军
本文瞄准国际生态型城市群发展研究前沿,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构建生态长株潭的十大对策:即长株潭生态型城市群建设应当把推崇生态意识作为先锋理念;把推行生态型规划作为实施蓝图;把制定指标体系作为评价标准;把创建生态城区作为示范窗口;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突破口;把倡导绿色消费作为重要举措;把加强多元调控作为有效手段;把鼓励公众参与作为社会平台;把开展生态补偿作为平衡机制;把完善协调机构作为组织保障。
关键词:
长株潭 生态型 城市群 发展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璐
全球化正在导致城市与区域的空间重构。伴随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产生新的全球城市将成为亚太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之一。中国正成为东亚地区增长最快、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上海则极有希望崛起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城市。首先总结了全球城市的特征,并简要从国际资本流、国际贸易、跨国公司总部、金融业及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国际交通通讯信息平台等方面分析得出上海已具全球城市雏形,同时也指出了其与主要全球城市的差距;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上海为建设全球城市而必须进行的调整与转型,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重构和转移、社会结构转型、城市空间扩展等方面;最后提出了上海全球城市的建设目标,即建成全球制造业管理中心、全球交通中心、...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城市 上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丽娟 张勃 李山勇
基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生态城市建设复合系统模型,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甘肃省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评价体系,并对甘肃省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甘肃省生态城市建设水平差异较大,除兰州、嘉峪关为"生态孤岛"外,总体呈现出北强南弱的非均衡布局。同时,运用SWOT分析法深度分析甘肃省情,为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肃省 生态城市 区域差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牛桂敏
城市的加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生态环境负效应。生态失落是产生生态环境负效应,导致城市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根源。生态觉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生态城市则是从生态觉醒到生态自觉所要追求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关键词:
生态失落 生态觉醒 生态自觉 生态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柳映潇 王衡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把握生态城市建设现状、预测发展趋势,需要对生态城市建设展开系统评价。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域,旨在了解贵阳生态城市建设状况,有利于推进贵阳2020年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以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示范作用。文章从环境、经济、社会角度构建贵阳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利用物元可拓模型和ARIMA模型对贵阳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测度,并预测贵阳市2020年生态城市建设水平,根据评价及预测结果对贵阳市未来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