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29)
- 2023(17321)
- 2022(14913)
- 2021(13863)
- 2020(11469)
- 2019(26264)
- 2018(25773)
- 2017(49697)
- 2016(26603)
- 2015(30133)
- 2014(29939)
- 2013(29268)
- 2012(26730)
- 2011(24011)
- 2010(23746)
- 2009(21779)
- 2008(20670)
- 2007(17964)
- 2006(15954)
- 2005(13778)
- 学科
- 济(122871)
- 经济(122755)
- 管理(76606)
- 业(70272)
- 企(58798)
- 企业(58798)
- 方法(51363)
- 数学(44865)
- 数学方法(44296)
- 中国(29851)
- 农(28834)
- 地方(27406)
- 财(26591)
- 学(26390)
- 业经(25753)
- 农业(19592)
- 制(18657)
- 贸(18243)
- 贸易(18233)
- 理论(18106)
- 易(17561)
- 环境(17393)
- 和(17364)
- 务(16870)
- 财务(16777)
- 财务管理(16740)
- 融(16120)
- 金融(16117)
- 技术(16043)
- 企业财务(15712)
- 机构
- 大学(379621)
- 学院(379165)
- 济(156203)
- 经济(152992)
- 管理(149113)
- 理学(129759)
- 研究(129176)
- 理学院(128306)
- 管理学(125895)
- 管理学院(125233)
- 中国(93767)
- 科学(80943)
- 京(79727)
- 财(68198)
- 所(64596)
- 农(62245)
- 研究所(59281)
- 业大(58134)
- 中心(57598)
- 财经(55476)
- 江(53922)
- 经(50514)
- 北京(49817)
- 范(49201)
- 农业(48900)
- 师范(48657)
- 经济学(47573)
- 院(47321)
- 州(43651)
- 经济学院(42543)
- 基金
- 项目(264857)
- 科学(208005)
- 基金(192404)
- 研究(190593)
- 家(168670)
- 国家(167313)
- 科学基金(143679)
- 社会(120705)
- 社会科(114311)
- 社会科学(114279)
- 省(103430)
- 基金项目(101993)
- 自然(94564)
- 自然科(92336)
- 自然科学(92310)
- 自然科学基金(90636)
- 教育(87702)
- 划(87331)
- 资助(79304)
- 编号(76785)
- 成果(60796)
- 重点(59623)
- 部(57789)
- 发(57252)
- 创(54967)
- 课题(53014)
- 创新(51296)
- 科研(50801)
- 国家社会(49605)
- 教育部(49580)
- 期刊
- 济(172616)
- 经济(172616)
- 研究(111035)
- 中国(68573)
- 学报(62379)
- 科学(57346)
- 农(56166)
- 管理(55236)
- 财(51150)
- 大学(47526)
- 学学(45141)
- 农业(38925)
- 教育(38714)
- 技术(35468)
- 融(30033)
- 金融(30033)
- 经济研究(28960)
- 财经(27496)
- 业经(27271)
- 经(23622)
- 问题(21680)
- 技术经济(19307)
- 业(19267)
- 科技(17874)
- 图书(17734)
- 版(17654)
- 理论(17161)
- 商业(16867)
- 统计(16599)
- 现代(16582)
共检索到548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敏 李剑 蒋苗苗
资本流和物流作为海港对间接腹地经济作用的载体,可以根据其作用路径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尝试性地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海港资本作用枢纽—物流园区、支线港和无水港对间接腹地经济的影响,结合海港对作用枢纽的影响力算法,研究得出上海港通过资本路径对间接腹地生产总值的产出弹性为0.058 6。通过物流路径的系统动力学分析对SD流图进行描述,结合EviEwS软件设定各要素的数学方程,选择上海港进行仿真分析,并用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进一步对系统进行短期预测,结合预测的结果发现货物运输对间接腹地经济作用的弹性约为0.7。最后分别对上海港主要的吞吐货种进行系统仿真,发现集装箱和石油、天然...
关键词:
海港 间接腹地经济 资本路径 物流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敏 姚伟伟 蒋苗苗
通过改造海港投入产出表,将海港活动业务部门详细分解为港口建筑业、港口交通运输及运输服务业、航运服务业和海港政府管制业,并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清晰地显示海港的不同业务活动对直接腹地经济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此相加来计算海港对直接腹地经济的贡献份额,并对上海港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业务活动中,海港交通运输及运输服务业贡献比例和绝对值均为最大,其次为海港航运服务业,最低的为海港建筑业。
关键词:
海港 直接腹地 投入产出 投资乘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玉云 郝玉柱
本文以京津冀海港口岸与腹地外向型经济间的协同状况为研究对象,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京津冀海港口岸与腹地外向型经济复合系统,选取海港口岸和腹地外向型经济两子系统序参量建立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计算2008-2016年两子系统的有序度及复合系统协同度,结果表明两子系统有序度呈稳定增长态势,但复合系统协同度不高。对京津冀海港口岸子系统中的相关序参量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铁路专用线长度、通关效率及透明度、仓库面积的变化对复合系统协同度变化影响较大。为促进京津冀海港口岸与腹地外向型经济的协同发展,应该控制京津冀海港口岸总体规模,大力提升通关效率及透明度,加大海港口岸铁路专用线的建设,适当增加海港口岸仓库面积。
关键词:
海港口岸 腹地 外向型经济 协同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燕 冯邦彦
本文在运用相对引力系数模型确定各港口经济腹地综合实力基础上对三大港口进行了格兰杰检验和VAR动态分析,发现上海港和深圳港都是其经济腹地的格兰杰原因,经济腹地不是它们的格兰杰原因,广州港同腹地的关系正好相反。广州港的经济腹地对其的影响是正向积极的,广州港对经济腹地的影响虽是积极的,但是影响力度不大。深圳港对经济腹地的带动力最高。上海港的经济腹地对其的影响有利有弊,上海港对经济腹地保持一种积极的但影响力度居中的带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尤美虹 何美章 陶君成
物流枢纽经济是依托交通和物流枢纽及产业平台发展的枢纽经济,《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给内陆物流枢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并处于内陆腹地,结合其国家中心城市、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的运行,研究其物流枢纽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更具有现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经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本文从“综合交通枢纽、贸易物流通道、供应链产业平台和枢纽经济运行协同”四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发展策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森
辽宁区域经济格局的不均衡态势将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加剧的势头,如何实现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的互动协同发展,是现时发展背景下值得深思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视角,深入剖析了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提出了以增长极培育增长轴,增长轴辐射成为增长面,增长面进一步联结成为增长网,通过积聚与扩散作用实现沿海与内陆腹地互动协同发展的路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留星 田贵良 王珏
本文在分析海港对腹地区域经济的直接、间接和诱发作用的基础上,将海港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一个变量,研究了港口对区域产业的成本节约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产业协作效应以及关联产业诱发效应,从整体上刻画了海港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机理。并以连云港为例,选取连云港港货种吞吐量与其腹地GDP、就业人数,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基于GRAnGeR检验分析上述两组变量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海港对腹地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当前连云港港对腹地经济与就业的拉动效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原因并对港口及其经济腹地的发展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井国 钟昌标
以宁波港为例,首先选取宁波、杭州、温州3个腹地城市进行分析,以集装箱吞吐量和直接腹地综合工业总产值两个指标来研究港口与腹地经济的关系。综合工业总产值是由这3个城市的工业总产值的加权和计算而得,权重由相对引力模型确定。实证分析表明,港口与腹地经济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它们互为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表明,腹地经济的增长对港口的发展存在着不太明显的正向推动效应,而港口的发展则对腹地经济增长存在着很明显的正向拉动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港口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跃渊 叶士琳 陈奕鑫 刘丽 蒋自然
无水港体系建设是沿海港口提升腹地货物流通效率与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论文综合运用港口体系演进理论和推拉理论剖析无水港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无水港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沿海港口群腹地无水港选址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探讨无水港体系空间组织优化路径。结果显示:福建沿海港口群腹地无水港选址适宜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距,沿海城市与内陆省会的选址适宜性较高,适宜性中等城市集中分布于腹地中东部,而适宜性较低等级城市则主要位于湖北省中部和湖南省西部地区。福建沿海港口群腹地无水港体系由区域性和地区性无水港构成,并以一般物流中心为辅,通过北线、中线和南线三条主要运输通道相互联通。最后,完善腹地集疏运体系、优化无水港空间布局、促进设施共建共享等应是今后福建沿海港口群腹地无水港体系空间组织优化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无水港 选址 发展机制 福建沿海港口群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段柯
国际陆港的建设与发展打开了中国内陆经济腹地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成为世界各地货物资源进入中国内陆的便捷通道,也为中国内陆经济加快融入全球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本文构建了内陆经济腹地建设发展国际陆港的策略分析框架,并选择徐州市淮海国际陆港为典型案例,进而对内陆经济腹地建设发展国际陆港之情景进行了SWOT分析,并从区位定位、功能定位和产业确定的视角出发,详细论述了国际陆港建设发展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
国际陆港 经济腹地 区域经济 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谭 王利 王瑜
以辽宁省为例,根据港口物流效率指标体系对2001—2009年辽宁省港口物流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港口物流效率较高。通过构建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以2001年为基期计算2002—2009年辽宁省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度。分析表明:辽宁省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之间存在协同发展关系,并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辽宁省各地级市的均值协同度高于全省总体协同度;沿海地区均值协同度高于内陆地区。研究认为:港口物流效率的提高应该依靠技术进步作为支撑;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应考虑到地区间的差异,统筹兼顾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发展状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虹 杨芊 林国龙
随着世界供应链的一体化,港口物流供应链在世界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港口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着港口物流的发展。研究港口物流对腹地城市经济的影响,将港口物流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比较合理,二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关联。要提升港口腹地城市的经济能力,需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着手。内部需要加强港口的物流操作能力,从而提升港口综合物流能力;外部则需要加大港口基础建设的投资,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作业效率,提高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骆永菊
重庆三峡腹地的城口、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地 ,属低、中山地区 ,海拔相对较高 ,地形条件恶劣 ,交通成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致使地区社会经济难以与全市和全国在同一水平上发展 ,目前还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状况。本文在把握本地区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条件下 ,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
三峡腹地 贫困地区 支撑框架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庄维民
通常,学术界关于近代口岸与腹地关系的研究,沿循的是一种口岸与直接腹地的认识路径,而没有将二者间的层级关系纳入视野。但是,鉴于区域经济上的差异,近代上海与华北腹地的关系显然难以简单地沿用以往直接腹地的概念来认识。为此,本文尝试引入贸易依存度和间接腹地的概念,以口岸与腹地间的层级复合关系作为分析框架,来考察上海口岸与华北腹地更为复杂的关系内涵,将口岸——次级口岸——间接腹地间的经济互动作为区域市场运行的重要机制。近代上海与华北腹地市场正是靠这种机制形成层级的复合关系格局。
关键词:
贸易依存度 间接腹地 近代上海 华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港口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本文对南通港口和上海港口深度融合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了南通港口和上海港口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南通港口融入上海港口的可行性发展路径,包括推动双方在发展规划、运营管理、监督机构、硬件建设等方面的融合。
关键词:
南通港 上海港 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