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1)
2023(7948)
2022(7042)
2021(6466)
2020(5710)
2019(13079)
2018(12980)
2017(24643)
2016(13297)
2015(15118)
2014(14855)
2013(14709)
2012(13852)
2011(12551)
2010(12766)
2009(11963)
2008(12069)
2007(11363)
2006(9582)
2005(8452)
作者
(38585)
(32445)
(32398)
(30714)
(20686)
(15648)
(14750)
(12625)
(11984)
(11539)
(10842)
(10834)
(10342)
(10254)
(10234)
(10094)
(9917)
(9634)
(9454)
(9309)
(8017)
(7941)
(7800)
(7419)
(7396)
(7389)
(7247)
(7165)
(6622)
(6477)
学科
(55165)
经济(55123)
(44310)
管理(42470)
(37115)
企业(37115)
方法(26247)
数学(22938)
数学方法(22745)
技术(17933)
(15353)
中国(15329)
(14088)
技术管理(12423)
地方(12189)
业经(11970)
(11173)
(10552)
贸易(10547)
农业(10370)
(10328)
(10201)
(9380)
银行(9356)
(9121)
金融(9119)
(8912)
理论(8809)
(8807)
(8657)
机构
大学(192138)
学院(191500)
(80389)
经济(78635)
管理(76703)
理学(66067)
理学院(65361)
管理学(64395)
管理学院(63999)
研究(63854)
中国(47889)
(39540)
科学(39492)
(35785)
(32433)
(32428)
中心(30230)
(29637)
研究所(29426)
财经(28429)
业大(28422)
(25694)
农业(25579)
北京(24852)
(24533)
经济学(24315)
师范(24303)
(23350)
(22626)
经济学院(22062)
基金
项目(126527)
科学(99964)
研究(93735)
基金(90241)
(78169)
国家(77501)
科学基金(66506)
社会(58813)
社会科(55750)
社会科学(55733)
(51359)
基金项目(48408)
教育(43073)
(43064)
自然(42338)
自然科(41387)
自然科学(41371)
自然科学基金(40671)
编号(38055)
资助(35707)
(32726)
成果(30861)
创新(29632)
重点(28689)
(28190)
(27937)
课题(26574)
(24297)
科研(24169)
大学(23871)
期刊
(87018)
经济(87018)
研究(55669)
中国(40521)
管理(28777)
(28678)
(28671)
学报(28460)
科学(27513)
教育(21894)
大学(21264)
学学(19884)
农业(19086)
技术(18478)
(17334)
金融(17334)
业经(14579)
经济研究(14272)
财经(13997)
科技(13292)
(12078)
技术经济(12030)
(11432)
问题(11415)
(9799)
论坛(9799)
(9761)
商业(9496)
图书(9463)
理论(9333)
共检索到284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长乐  徐廷廷  俞琦  
目前,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上海已初步形成了以洋山深水港为核心、临港新城和崇明三岛为依托、江浙沿江沿海地区为两翼的长三角滨江临海产业带。但现阶段上海海洋科技创新的水平、规模和发展状况与上海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要求还很不适应,对长三角区域海洋科技创新的服务能力和引领带动作用也有待提高。从上海海洋科技创新服务长三角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四方面进行SWOT分析,认为上海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有一定的区位、经济优势,但为了更好的引领长三角海洋科技创新发展,上海应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投入,把握国际国内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使自身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处于国内、国际的领先地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雄  赵庚新  张英杰  
通过检索汤森路透公司Web of Science中的SICE数据库,查得上海海洋大学作者参与发表的SCI论文共有1 015篇(截至2013年2月2日)。围绕这些论文,从发表年份、合作国别、合作机构、基金资助情况、研究方向、论文被引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上海海洋大学参与发表SCI论文的状况,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该校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认为该校近些年的科研水平和实力有较快地提升与发展,但与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该校还需要长足发展与进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兴旺  
从主要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地区和评价产业4个方面,对涉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及实践,分别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目前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既非常多样化又具有一些共同点。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同特征,提出对其创新力和竞争力进行归并评价。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独有的特征,提出一种适合其特点的产业创新与竞争力评价方法,即从产品(装备)的视角,通过分析其产业产品的研发竞争状况,来综合评价其创新与竞争力。最后,以上海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例进行实践和实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鲁亚运  唐李伟  李杏筠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11—2016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并引入时滞效应分析创新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海洋科技创新中资金投入比人员投入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省际差异较大;海洋科技人员素质对于创新效率有1年的滞后效应;海洋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外商投资利用水平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正相关,海洋科研人员素质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负相关;海洋科研投入强度和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分别是影响高效率和低效率的主要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宁凌  宋泽明  
基于2007—2017年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有关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分析海洋科技创新、海洋全要素生产率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自我增强机制和双向促进关系,但相互促进效果较小;长期来看,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大于对海洋科技创新的影响,而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通过发挥自我增强机制的提升作用提高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相互促进效应,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质量,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杜军  寇佳丽  赵培阳  
为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效应不明显,从长期来看海洋经济增长能够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逐渐减弱,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是海洋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海洋经济增长是海洋科技创新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军  寇佳丽  赵培阳  
通过构建海洋环境规制、科技创新综合指数,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得到2006—2015年中国11个沿海地区(除港澳台外)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PVAR模型,考虑海洋经济期望与非期望产出,探讨海洋环境规制、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间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区域异质性,全国沿海地区宏微观层面存在"强"波特假说,具有时滞性,长江流域沿海地区只存在"弱"波特假说,就我国整体沿海地区而言,需要极大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沿海区域间海洋环境规制强度与海洋科技创新协调度,进一步完善海洋保护税,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梵  高强  刘韬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对海洋科技创新影响海洋经济增长的效率进行测算,其结果显示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效率的整体效率不高,不论是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海洋科技创新投入的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管理因素都直接影响海洋经济增长效率。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考察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效率值以及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外溢特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梵  高强  刘韬  
在"科技强国"的背景下,基于2007-2016年中国沿海11省市面板数据,利用门槛模型考察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分别以对外开放和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研究表明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有明显的双重门槛效应,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谈鹤玲  
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图书馆,最初创立于1912年。1952年成立上海水产学院图书馆,1985年改为上海水产大学图书馆,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经过几十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揭晓蒙  汪航  汪永生  向长生  李玉龙  王文涛  孙清  
通过构建海洋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测量中国36个涉海城市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并利用空间统计工具分析这些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6个涉海城市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呈现"金字塔"结构,能力较强的城市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3个海洋经济区且为区域中心城市,其余多数城市的海洋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各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表现为异质性强、外溢效应不明显。最后基于测度分析结果,提出应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实现不同涉海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推进海洋产业集群与技术空间扩散,加快中国海洋领域的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与技术进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高田义  常飞  高斯琪  
本文以青岛市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青岛市海洋经济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动态分析还是从静态分析角度,青岛市海洋经济科技创新效率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青岛市是我国海洋科技研究与教育和国际交流的一个主要基地,海洋科技密集程度居全国之首,其强大的海洋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与相对较低的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较大反差。这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海洋企业的创新性不够,无法将学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带来实际效益。随后又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青岛应优先发展的海洋产业进行遴选,将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比较优势强的产业作为海洋优势产业选择的重点方向,目的是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打通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路径,最终实现青岛市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的全面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婷婷  
上海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四个中心"建设,提升海洋产业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上海海洋产业发展已经实现了从"一二三"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过渡,上海海洋产业为地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海洋环境方面不容乐观,长江口生态系统总体状况仍处于亚健康状态。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别从上海海洋产业结构发展、上海各海洋产业发展关联性,以及上海海洋产业发展决策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应该继续优化上海海洋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海洋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海洋产业群,提升高科技在海洋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春娟  王琦  刘大海  王玺茜  
基于200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海洋相关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误差修正(ECM)模型,分析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并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增加能够带来海洋生产总值的增加,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海洋经济发展有正向推动作用,海洋经济发展也是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相比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产出对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据此,提出贯彻海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结合市场资源配置、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对外开放进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玉杰  
基于2006—2015年中国沿海11省份的动态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系统GMM和门槛回归评估,从水平时间和垂直强度两个维度分析了沿海地区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不同类型海洋科技创新的作用关系。主要研究结论为:预防型环境规制对海洋科技创新的影响在时间维度上呈现"U"型关系,短期内具有显著负向挤出效应,中长期则正向引致效应显著,与"波特假说"相符;控制型环境规制对海洋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短期挤出效应,其中仅对技术含量较低的模仿型技术创新产生中长期正向促进作用,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型技术创新没有显著中长期影响;预防型环境规制对引致海洋科技创新没有显著门槛效应;控制型环境规制存在显著折线型的门槛效应,表现为对海洋科技创新的引致效应较弱,负向挤出效应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