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30)
2023(3255)
2022(2723)
2021(2462)
2020(1995)
2019(4258)
2018(4030)
2017(7580)
2016(4211)
2015(4706)
2014(4731)
2013(4633)
2012(4546)
2011(4272)
2010(4282)
2009(3803)
2008(3650)
2007(3421)
2006(2993)
2005(2740)
作者
(14146)
(11833)
(11717)
(11065)
(7453)
(5861)
(5390)
(4601)
(4565)
(4135)
(4115)
(4093)
(3862)
(3820)
(3816)
(3687)
(3628)
(3482)
(3468)
(3332)
(2942)
(2915)
(2903)
(2731)
(2681)
(2653)
(2605)
(2468)
(2399)
(2387)
学科
(22533)
经济(22524)
地方(10744)
管理(9114)
地方经济(7026)
(6692)
方法(6660)
数学(5780)
数学方法(5729)
(5558)
环境(5437)
中国(5425)
(4651)
(4402)
企业(4402)
(3725)
金融(3724)
业经(3696)
(3517)
贸易(3515)
(3428)
农业(3322)
(3322)
(3254)
(3047)
(2951)
区域(2947)
及其(2786)
资源(2757)
(2652)
机构
学院(62310)
大学(61858)
研究(28979)
(25986)
经济(25322)
管理(20543)
中国(20236)
科学(19676)
理学(17565)
理学院(17197)
管理学(16871)
管理学院(16729)
(16438)
研究所(15206)
(13979)
(12625)
中心(12361)
(11062)
(10172)
农业(10102)
师范(10076)
业大(9982)
科学院(9832)
(9807)
(9580)
北京(8729)
研究院(8466)
师范大学(8460)
(8244)
上海(8159)
基金
项目(45990)
科学(36315)
基金(33269)
研究(31273)
(30673)
国家(30492)
科学基金(25177)
社会(19664)
社会科(18630)
社会科学(18626)
基金项目(17874)
(17737)
自然(16964)
自然科(16510)
自然科学(16507)
自然科学基金(16171)
(16034)
教育(13207)
资助(13014)
编号(12033)
(11765)
重点(11715)
计划(9565)
(9535)
(9343)
发展(9324)
成果(9242)
(9202)
课题(9032)
创新(8943)
期刊
(29987)
经济(29987)
研究(18788)
中国(12844)
学报(12177)
科学(11643)
(10961)
大学(8233)
学学(7867)
农业(7648)
管理(7638)
资源(6401)
教育(5999)
(5995)
(5718)
金融(5718)
经济研究(5335)
技术(4439)
(4392)
业经(4181)
问题(3713)
财经(3574)
国际(3568)
科技(3467)
(3449)
(3228)
(3163)
世界(3132)
业大(3045)
地理(2983)
共检索到96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康建成  吴涛  闫国东  任惠茹  安琰  李卫江  芮建勋  
上海海域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沿岸废水的排放和长江、黄浦江的携带。依据环保、水文、海洋部门发布的区域水环境质量公报,提取1981-2006年间上海水环境资料,分析城市废水排放、长江口和黄浦江污染物的排放,探讨上海海域水污染源的变化趋势。可得:过去25年,上海市年废水排放量在17.75~24.20亿t之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持续减少,2000年以来工业废水排放的氰化物、重金属和砷的含量稳定在低值附近;生活废水排放量持续增长,其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生活废水排放量与人口的增长呈正相关。过去25年上海市人均年生活废水的排放量增加了2.7倍,年增长量最大时达25%。近年来长江入海污染物的月通量在25.9~2...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军霞  唐桂刚  景立新  傅德黔  朱媛媛  
染源监测与报告的责任主体是排污单位,政府应发挥监督、检查的职能。水污染源监测五级监测网络框架包括水污染源分级监督监测与质量检查、环保主管机构间的监督与质量检查、水污染源监测与报告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保障水污染源五级监测网络高效运行,水污染源监管制度对排污监测的需求应更加明细化,尽快修订《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明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相关规定,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专职人员制度,提高企业自行监测能力,建立污染源监测激励处罚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晓  
水污染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安全。本文首先评论中国环境战略和政策安排的偏倚与失衡,这源于环境政策被政治因素所左右;然后全面评价全国水污染的宏观态势,通过考察我们设计的、更为合理的地表水污染评价指数的历史变动趋势,得到的结论是:我国河流、湖泊、水库、近海海域的污染呈现总体上升态势,其中水库、湖泊的污染速度超过同期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或与之持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仍然十分严重,这都折射出我国经济增长的水环境代价。本文还分析了水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制度因素下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境等问题。本文认为,水污染问题是当前我国最为紧迫的环境安全问题,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治理重点应集中于解决农村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流域综合治理以及加强环境执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寿兵  钱晓雍  赵钢  张韦倩  赵永军  樊正球  
淀山湖是上海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涵养区。近10a来水质富营养化程度急剧增加,藻类水华频发,对上海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为加强污染物总量控制,采用排放系数法系统量化了2009年环淀山湖区域范围内6个镇主要污染源对该区域内水体的污染贡献,发现工业、农业、生活、城镇工矿和道路交通用地地表径流等污染源每年排放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为TN 841.99t、TP 119.68t、COD 16 776.07t和NH3-N461.10t。生活污染源对TN和NH3-N贡献最大,农业污染源对TP贡献最大,城镇工矿和道路交通用地径流对COD的贡献最大。各镇中,汾湖镇是最大的贡献者,而周庄镇贡献最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巧玲  王奇  李鹏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格、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加快的背景下,研究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及其区域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了衡量产业污染密集程度的方法,识别出我国工业行业中主要的三大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三大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并进一步分析这些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域分布及变化状况。整体而言,1997~2007年间东部地区一直是水、大气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其中电力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自2001年以来呈现出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自2006年开始向中部转移,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尚未表现出明显的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容滔  
海水养殖可以充分利用和保护海洋生态资源,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海水养殖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猛,目前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球60%以上,已经成为海水养殖第一大国。但由于海域开发布局不合理、养殖模式不科学、尾水排污不规范、环保设施建设落后等原因,导致我国海水养殖污染严重,部分区域海洋生态系统遭到较大破坏。我国海水养殖的污染类型主要有饲料污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容滔  
海水养殖可以充分利用和保护海洋生态资源,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海水养殖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猛,目前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球60%以上,已经成为海水养殖第一大国。但由于海域开发布局不合理、养殖模式不科学、尾水排污不规范、环保设施建设落后等原因,导致我国海水养殖污染严重,部分区域海洋生态系统遭到较大破坏。我国海水养殖的污染类型主要有饲料污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祉祥  张洪  单保庆  杨红刚  
选用2010年污染源普查更新数据对汉江中下游流域工业污染源的废水、COD及氨氮排放量按不同行政区划级别进行分类统计和归纳,描述流域工业污染源的地域分布及各行政区划内工业源排污力度。同时结合流域各企业工业经济生产总值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对工业污染源排放强度特征与行业贡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襄阳市废水、COD、氨氮排放量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53%、45%、25%;工业源行业解析显示石化行业对废水、COD、氨氮排放贡献突出,相应的贡献率分别为49%、34%、81%;造纸、纺织和石化行业分别为万元工业产值废水、COD及氨氮排放最高的行业,其值分别为72.1t废水/万元、13.2kgCOD/万元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彬  周理程  陈灿  龚子豪  邱亚群  
对巫水流域的主要工业污染源进行调查,在巫水干流上选取白云库区、长铺镇、洪江区水厂、大桥头共4个主要断面,采用单因子评价法,通过基于巫水流域水系特征选取的CODCr和NH4–N、TP含量等典型水质指标,分析巫水干流的水质特征。结果表明:巫水干流的总体水质较好,CODCr和NH4–N均是达标排放,部分断面水质的TP含量存在超标现象;主要工业污染源分布于巫水流域的中、上游,上游水质劣于下游水质;污染源对巫水水质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造纸企业、污水处理厂、化工矿业类企业,其对水体中CODCr的贡献率分别为74.9%、24.4%、0.7%;2007—2011年,4个断面中CODCr均呈逐年递增趋势;NH4...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白景峰  
本文以海河干流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监测与历史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海河干流COD、总磷、总氮、石油类等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趋势,总结了主要污染物在不同水期、不同断面的污染特征和变化规律,阐述了各类污染物变化趋势与海河干流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为天津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指导依据。这种现状调查结合历史数据分析的研究思路增加了研究的准确性,为开展其他生态环境要素变化趋势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班璇  杜耘  吴秋珍  余成  冯奇  吴胜军  
四湖流域水环境恶化已影响到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亟待对四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估。于2010年春季在四湖流域的主要湖泊以及四湖总干渠进行了水质现场监测和水样采集,共采集了84个样点,每个样点测定了12项水质指标,并对测定结果中四湖流域总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等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四湖流域的两个主要湖泊,长湖和洪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湖为重度污染,洪湖为轻度污染,从长湖流入总干渠中的水质多为中性或略偏碱性,总磷、总氮含量超标几倍到几十倍,在靠近长湖的总干渠上游段为重度污染,靠近洪湖的总干渠下游段为轻度污染。各水质指标浓度总体趋势上,长湖的要大于总干渠,总干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其忠  
工业化产生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危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研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R/S分形方法,使用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1995-2011年期间的序列数据。首先,以能源消费总量为控制变量,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环境污染的主要成分是工业废气排放。然后,着重分析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废气排放量的R/S分形轨迹。实证结果表明:它们的Hurst指数均介于0和5之间,说明其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未来变化呈负相关性,但它们的分维值却不同,全国和中部地区距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书秦  邢晓旭  
【目的】论文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形势和影响进行科学判断,有助于下一步政策方向和策略的选择,对现行主要政策进行评估,则有利于更高效地解决当前问题,及时纠正政策可能出现的偏差。【方法】全面回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领域的有关政策,综合运用政策文本分析、实地调研、文献归纳等方法,对当前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政策逐一进行评估。【结果】随着监测和统计口径的不断完善,未来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绝对数和占比均可能上升,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受到社会关注、政府重视,同时农业转型需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天骄  于航  
本文选取天津市的主要地表河流海河干流,以水质现状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相结合,研究了海河干流中重金属污染物在不同水期、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掌握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合天津市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及海河干流的水功能区划,指出重金属污染程度主要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入海段>市区段,并对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进行了成因分析,为海河干流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及水体污染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研究入海河流与海洋环境的相互影响提供了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天祥  赵霏  刘新亮  朱捍华  朱奇宏  许超  张泉  黄道友  
小流域是耕地土壤重金属分布与再迁移的基本景观单元,厘清其污染特征及来源是精准治污与科学治污的重要基础,然而小流域尺度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仍亟待加强。本研究以典型工业区周边小流域耕地为例,利用土壤调查和正定矩阵因子法(PMF)结合源排放清单法,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解析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受污染耕地主要分布在小流域中部工业企业密集区域以及小流域西南部,主要为Cd污染,污染点位比例为90.5%;As、Hg和Pb污染点位比例1.1%~6.3%,无Cr污染。表层土壤Cd和Hg累积明显,地质累积指数均值为1.41和0.87;而Pb、As和Cr地质累积指数均值均小于或接近0。灌溉水和肥料等农业投入品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当前耕地土壤主要污染物的输入途径中,Cd和Pb主要为大气沉降,占比71.0%~82.6%;As和Hg主要为大气沉降和灌溉水输入,占比39.0%~58.9%。农业投入品使用对耕地土壤Cd、Hg、As、Pb和Cr的输入通量占比较小,仅2.1%~18.7%。PMF模型分析显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包括土壤母质与工业企业混合源、工业企业源和农业源,相对贡献依次为38.8%、32.6%和28.6%,应加强涉重金属行业和畜禽养殖等企业重金属排放的监督管理与源头防控。因此,受体模型结合源排放清单法可有效解析小流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本研究结果对区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精准识别和源头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