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89)
2023(3192)
2022(2565)
2021(2275)
2020(1894)
2019(4199)
2018(4194)
2017(8106)
2016(4236)
2015(4967)
2014(5053)
2013(5096)
2012(4955)
2011(4402)
2010(4589)
2009(3968)
2008(4025)
2007(4019)
2006(3579)
2005(2867)
作者
(11835)
(9853)
(9677)
(9293)
(6125)
(4551)
(4485)
(3787)
(3778)
(3766)
(3345)
(3301)
(3186)
(3183)
(3077)
(2961)
(2908)
(2866)
(2804)
(2727)
(2533)
(2522)
(2371)
(2351)
(2320)
(2226)
(2189)
(2179)
(2052)
(1982)
学科
(23131)
经济(23123)
管理(10473)
(10138)
地方(9396)
产业(8217)
(8189)
企业(8189)
业经(7209)
中国(6700)
(6611)
方法(6243)
结构(4931)
地方经济(4873)
数学(4752)
数学方法(4733)
技术(4698)
农业(4243)
产业结构(3674)
(3497)
(3337)
(3246)
环境(3180)
理论(3119)
(2866)
(2751)
金融(2751)
(2702)
贸易(2699)
(2538)
机构
学院(59808)
大学(57909)
(26569)
经济(25916)
管理(22883)
研究(20898)
理学(18957)
理学院(18751)
管理学(18555)
管理学院(18419)
中国(14645)
(12372)
科学(11578)
(10670)
(10262)
(9868)
中心(9812)
研究所(8642)
(8635)
师范(8572)
(8279)
财经(8029)
(7935)
经济学(7867)
北京(7839)
(7835)
上海(7616)
技术(7566)
业大(7556)
(7179)
基金
项目(38480)
研究(31763)
科学(30130)
基金(25400)
(20938)
国家(20749)
社会(19963)
社会科(18961)
社会科学(18959)
科学基金(17950)
(16504)
教育(13830)
基金项目(13608)
编号(13514)
(13100)
成果(10858)
(10647)
课题(10345)
自然(9687)
资助(9667)
自然科(9383)
自然科学(9383)
发展(9328)
自然科学基金(9232)
(9181)
重点(8946)
(8715)
(8437)
创新(8112)
规划(7971)
期刊
(34862)
经济(34862)
研究(19646)
中国(16136)
管理(9991)
教育(9804)
(8181)
(7743)
技术(7667)
业经(7042)
科学(6790)
学报(6291)
农业(5784)
经济研究(5418)
大学(5337)
(4968)
金融(4968)
图书(4919)
问题(4685)
学学(4633)
财经(4102)
书馆(3939)
图书馆(3939)
(3847)
(3834)
论坛(3834)
技术经济(3659)
职业(3625)
现代(3480)
科技(3406)
共检索到100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刚  
2007年11月29~30日,"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七次编委会"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围绕当前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编委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业师生到会听取了大会发言。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编委会联合主办,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口海岸研究院和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的大力支持。《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主编许厚泽院士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先生分别在大会开幕式致辞并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瑜  万宇艳  
参照以上汽为主导的上海汽车产业群,此文对以神龙为主导的武汉汽车产业群、以奇瑞为主导的芜湖汽车产业群分别从集成式创新的三个层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中部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及不足;最后针对发展轴轮式优势产业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史家明  张茂林  
产业集群或集群,被用来定义围绕某一特定产业,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模式,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也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增长极。上海汽车业拥有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两大合资企业和上海华普、上海万丰和上海比亚迪等民营企业,此外还拥有近百家国际水平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了垂直和水平分工协作的格局。布局上,相对集中于上海西部的嘉定区域以及上海浦东的金桥区域。尤其是嘉定,在上海大众建设近20年的基础上,于2001年9月开工兴建上海国际汽车城,把先进制造业(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施昌奎  
揭示了促使产业集群形成的历史因素、基本因素和市场因素,并以北京顺义汽车产业集群为例,详细阐述了产业集群的作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翁英英  
指出产业集群是汽车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物流还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产业物流对汽车产业支撑作用的发挥,产业集群视野下推进汽车产业物流,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系统、物流资源联合等方式来调整和解决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丹宁   杨雪婷   宋雪峰  
立足产业生态网络演进视角,提出集聚向集群演进的“聚点-连线-拓面-成体”四阶段;并提出了不同阶段集聚水平测度和跃升机制相结合的“静态-动态”系统研究框架;并选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双子星”集群,即上海和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①从集聚水平来看,目前上海和广州均处于“成体”阶段,但供应链网络密度和企业协同创新有待提升。②从跃升路径来看,上海和广州均遵循了从“龙头企业引领,协作配套紧密”到“核心技术引领,激发创新活力”再到“创新服务完善,区域品牌显现”的发展路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旭明  李辉  王亚玲  
我国应以产业集群的思维发展汽车工业。本文在阐明汽车产业集群理论依据的基础上,从重点发展六大集群、建设汽车产业园区、实施模块化布局、建立互动创新机制、支持相关服务机构发展和加强软硬环境建设等六方面指出了我国构建汽车产业集群的政策选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鸿祥  
产业集群作为经济活动的普遍现象,已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对盐城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盐城汽车产业所处的区位状况、自然禀赋、技术资源、基础设施和政府支持等相关因素,阐述了盐城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在对盐城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特征、存在的问题等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盐城汽车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何婷婷  
依据对我国汽车产业空间集聚以及集群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集聚水平低已经对整个汽车产业空间集聚水平提高产生了明显的阻碍作用,汽车产业空间集聚区域与集群竞争力较强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我国最好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前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琳  刘立涛  陈文韬  
文章从产业集中度和聚合度两个层面,对长沙汽车产业集群进行辨认,得出长沙汽车产业已形成产业集群雏形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促进长沙汽车产业集群快速演进的政策选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登峰  王丽萍  
在回顾美国节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过程和评述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应该包含目标体系、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创新环境及服务体系四个部分,并认为这四个部分作为一个体系结构,是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同时认为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体系的一部分,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及完备程度将直接决定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庞德良  张清立  
目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商业组织等所普遍接受的理念。日本汽车产业作为日本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日本政府环境法规的规制下、在"绿色消费"等因素的驱动下,日本汽车企业大力开展了环境经营的各种实践,力图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日本汽车企业形成了反映本企业社会责任的环境经营理念,并制定了相应的方针和行动计划进行落实,在内部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并导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在产品开发、采购、生产、销售以及回收利用等涵盖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日本汽车企业都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实现汽车产业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我国汽车企业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顾卫东  
本文在对技术赶超进入成本理论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内汽车产业技术赶超的进入成本条件及成本效应进行了分析,以期明确国内汽车产业技术赶超的进入成本约束状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伟  胡晓鹏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汽车产业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产业链整合视角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基于汽车产业研发价值链、生产价值链以及营销价值链的价值构成,研究了三大价值链内部的价值分布,并从理论角度试图证明汽车产业生产价值链高端所带来的收益会大于汽车研发价值链低端所带来的收益。同时,结合我国汽车产业现状,认为中国汽车制造价值链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即中观上需要各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微观上需要主导企业引领与带动,提高生产制造与组织效率;宏观上需要国家通过顶层设计来完成产业链的整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