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55)
2023(19190)
2022(16196)
2021(14837)
2020(12434)
2019(28336)
2018(28170)
2017(54209)
2016(29309)
2015(32790)
2014(32703)
2013(32769)
2012(30583)
2011(27592)
2010(28247)
2009(26287)
2008(26040)
2007(23218)
2006(21083)
2005(19371)
作者
(87494)
(72969)
(72601)
(68808)
(46894)
(34687)
(32856)
(28433)
(27814)
(26424)
(25116)
(24822)
(23642)
(23567)
(22697)
(22273)
(21560)
(21193)
(21022)
(21016)
(18473)
(18116)
(17736)
(16936)
(16442)
(16371)
(16324)
(16058)
(14782)
(14506)
学科
(139387)
经济(139235)
(100140)
管理(93290)
(86917)
企业(86917)
方法(53284)
数学(42763)
数学方法(42315)
(37311)
业经(36528)
中国(35763)
(34616)
地方(32149)
(28536)
农业(26410)
(25299)
(23313)
财务(23241)
财务管理(23209)
(22887)
贸易(22868)
(22625)
技术(22402)
理论(22242)
(22057)
企业财务(21996)
(19669)
环境(19649)
银行(19611)
机构
学院(428765)
大学(428750)
(179585)
经济(175759)
管理(167835)
研究(150835)
理学(143019)
理学院(141331)
管理学(139109)
管理学院(138315)
中国(114960)
(93064)
科学(92458)
(82658)
(77800)
(72262)
研究所(70271)
中心(66714)
(66329)
财经(65030)
业大(62080)
北京(59430)
(58963)
(57237)
师范(56704)
农业(56255)
(54454)
经济学(53812)
(53149)
经济学院(48181)
基金
项目(280400)
科学(220848)
研究(205388)
基金(203183)
(177244)
国家(175671)
科学基金(150690)
社会(130256)
社会科(123290)
社会科学(123255)
(109190)
基金项目(107422)
自然(97208)
自然科(94949)
自然科学(94926)
自然科学基金(93285)
教育(92246)
(91639)
编号(83273)
资助(83190)
成果(68229)
(63310)
重点(63069)
(61155)
(59250)
课题(57439)
创新(54819)
国家社会(53468)
科研(53065)
教育部(52129)
期刊
(213220)
经济(213220)
研究(133571)
中国(86859)
管理(67068)
学报(66439)
(66390)
(64517)
科学(63034)
大学(50193)
学学(47171)
农业(45601)
教育(45420)
(40410)
金融(40410)
技术(38156)
业经(34609)
经济研究(33772)
财经(32822)
(28288)
问题(27031)
(25404)
图书(24163)
技术经济(23679)
现代(20748)
(20566)
世界(20367)
科技(19953)
商业(19895)
理论(19884)
共检索到663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娟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传统制造业逐渐向外围区域扩散的过程中,上海如何寻找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探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途径,不仅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要,也是城市辐射能级形成的必然途径。本研究在对上海服务业发展水平及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分析模型,实证检验不同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差异以及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工业发展间的相关关系,指出未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应选择在长三角区域内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双杰  林月  
本文采用1986-2006年的年度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及Granger因果关系理论,建立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长期均衡数量关系及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对北京服务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服务业发展对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显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汤伟娜  汤莉  汪海霞  
本文以1997-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兵团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兵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认为兵团生产性服务业对其经济增长贡献作用并不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并据此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程霞珍  
本文通过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检验,对安徽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经济增长对服务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服务业发展对安徽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显著的。安徽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服务业发展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等,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军虎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理论,建立了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数量均衡关系及其短期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相对地在减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爱华  
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根据我国1978~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资料,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探讨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和双向的因果关系,服务业的发展能较为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继贵  叶阿忠  
通过构建半参数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本文研究了服务业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碳排放强度与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动态扰动关系。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碳排放强度和技术进步的非参数估计,分别存在"N"、"V"和倒"U"形的曲线关系;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未能降低碳排放强度,反而推动了碳排放强度的上升;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相互影响具有非对称性;碳排放强度的上升既会抑制经济增长,也会对服务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姚耀  陈高森  骆守俭  
文章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三种类型的服务业在GDP增长贡献方面上的差异。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与消费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市GDP增长的贡献最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锋  曹中  
本文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曾国平  袁孝科  
本文基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并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采用我国1952—2007年期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水平提高,但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并进一步分析了在长期过程中经济增长对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发展的冲击响应。最后针对我国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冀鸿  柳烨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重要,科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越加明显。本文根据吉林省19952015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经济增长和R&D经费投入的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科技服务业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科技服务发展对经济增长也具有积极的影响。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其中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与R&D经费投入均受到经济增长较强的影响,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与R&D经费投入虽然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但处于不断增加的态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邹芳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否受当地经济增长、财政收入的影响,三者之间是否紧密联系、彼此牵制。厘清此中关系对制定财税政策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福建为例,构建VAR模型以动态视角量化评估这三者之间的相互贡献度。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长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福建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之间并无密切关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江  卫平  石大千  
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集聚地,城市规模各异,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基于中国2003~2015年26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城市规模为门限,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存在基于城市规模的双重门限特征。以城市规模为门限,将样本分为三组,当城市规模低于3.865时,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为0.9017;当城市规模介于3.865~5.083之间时,影响大小为0.9137;当城市规模高于5.083时,影响效应下降到0.9041。显然,城市规模过小或过大都会降低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适度城市规模才能最大化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存在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规模最优匹配特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江  卫平  石大千  
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集聚地,城市规模各异,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基于中国20032015年26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城市规模为门限,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存在基于城市规模的双重门限特征。以城市规模为门限,将样本分为三组,当城市规模低于3.865时,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为0.9017;当城市规模介于3.8655.083之间时,影响大小为0.9137;当城市规模高于5.083时,影响效应下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红梅  张迪  
文章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做计量分析,根据甘肃省1978~2010年数据,对甘肃省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服务业发展是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都不是服务业增长的Granger原因,目前过快提高服务业比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最后对甘肃省服务业发展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