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7)
- 2023(8809)
- 2022(7415)
- 2021(7171)
- 2020(6013)
- 2019(14236)
- 2018(13860)
- 2017(26246)
- 2016(14191)
- 2015(15910)
- 2014(15559)
- 2013(14938)
- 2012(13782)
- 2011(12337)
- 2010(12829)
- 2009(11629)
- 2008(11276)
- 2007(10002)
- 2006(8825)
- 2005(7966)
- 学科
- 济(55128)
- 经济(55046)
- 业(38063)
- 管理(35213)
- 企(29219)
- 企业(29219)
- 方法(27207)
- 数学(24517)
- 数学方法(23953)
- 农(17728)
- 贸(15731)
- 贸易(15724)
- 易(15470)
- 中国(15468)
- 财(14285)
- 农业(12452)
- 出(12071)
- 学(11507)
- 业经(11269)
- 地方(9919)
- 理论(9772)
- 制(9646)
- 融(9244)
- 金融(9243)
- 技术(8476)
- 口(8276)
- 出口(8270)
- 出口贸易(8270)
- 银(8154)
- 银行(8125)
- 机构
- 大学(196081)
- 学院(193956)
- 济(79301)
- 经济(77617)
- 管理(72136)
- 研究(69048)
- 理学(62362)
- 理学院(61643)
- 管理学(60110)
- 管理学院(59780)
- 中国(51390)
- 科学(42546)
- 京(41472)
- 财(36361)
- 所(35522)
- 农(35254)
- 研究所(32345)
- 中心(31339)
- 业大(29974)
- 江(28844)
- 财经(28695)
- 农业(27945)
- 经(26365)
- 范(26174)
- 北京(26134)
- 师范(25816)
- 经济学(25150)
- 院(24971)
- 经济学院(22700)
- 州(22660)
- 基金
- 项目(133898)
- 科学(104955)
- 基金(97667)
- 研究(95610)
- 家(87809)
- 国家(86737)
- 科学基金(72936)
- 社会(60159)
- 社会科(56956)
- 社会科学(56937)
- 省(51500)
- 基金项目(49881)
- 自然(48011)
- 自然科(46945)
- 自然科学(46930)
- 自然科学基金(46101)
- 教育(45609)
- 划(44573)
- 资助(42026)
- 编号(37769)
- 成果(31304)
- 重点(30994)
- 部(29995)
- 发(28654)
- 创(28316)
- 课题(27191)
- 创新(26453)
- 科研(25915)
- 教育部(25715)
- 国家社会(25384)
共检索到294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大慰
上海率先探索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模式,如静安区"五四三二一"帮扶救助体系、长宁区"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模式、虹口区四项帮扶机制,徐汇区"五可"帮困救助模式。上海建立"市民收入核对系统";探索社区市民综合帮扶机制;深化分类施保,在低保救助基础上形成"保基本、可叠加、多组合"的救助套餐;健全就业、保险、救助和慈善的"四环联动",与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无缝衔接,这些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支出型贫困"丰富和发展了贫困理论,实现了三个转变:贫困标准从收入转向支出;救助对象从个人转向家庭;救助目标从现实状况转向风险
关键词:
支出型贫困 社会救助 救助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瑞强
"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作为"收入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的发展模式,具有发展性、预防性、风险性、竞争性等特征。基于多维贫困、动态贫困视角理解"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理念,系统解析"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体系的对象瞄准、运作模式与救助标准、资金保障与实施监管等关键问题,依法依规实施救助,健全核算系统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明确"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工作异化现象,以有效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
支出型贫困 社会救助 模式 保障 监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宝臣
贫困家庭临时救助(TANF)是美国一项重要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并运行20余年,为美国贫困家庭提供基本的帮助。该制度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强调救助的"临时性""工作优先"以及项目间合作,地方政府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提供主体的多元化等。借鉴TANF的经验,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应发挥不同社会主体的作用,实现不同救助项目之间的良好合作,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责。对制度的学习和借鉴,要考虑到跨文化的因素,不能简单复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北海 王连生
支出型贫困是指因某些风险经历造成家庭刚性支出过高,远远超出家庭承受能力,使家庭基本生活难以为继的贫困类型。支出型贫困家庭多分布于低收入社区,其典型特征是:家庭劳动力少、教育负担重,家庭关系网络资源贫乏且风险遭遇多发,普遍面临收支缺口大和生活资料匮乏等困境。支出型贫困家庭可分为单因突生型、单因渐生型、多因突生型、多因渐生型四种类型,从前者到后者,其贫困复杂程度渐次加深。重大疾病、意外伤残等风险遭遇是支出型贫困的直接诱因,家庭韧性弱是支出型贫困的内在根源,家庭成员发展动力不足是支出型贫困持续的主观原因,社会保障不足是支出型贫困的外在结构因素。为此,支出型贫困治理应着眼于提高贫困家庭的家庭韧性,优化贫困家庭的发展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文圣 刘晓静
目前,我国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救助明显存在着救助主体职责不明、救助资金难以落实、救助范围过于狭小、心理救助严重缺位等问题,这不仅侵犯了贫困家庭学生的受教育权,也制约了贫困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还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应建立政府救助为主、社会助学为辅的教育救助体系,并应高度重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心灵救助。
关键词:
农村贫困家庭 教育救助 对策研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林昕 刘穷志 李宇 温逸露
本文研究的是政府援助农村贫困家庭的民生效果。通过构建二重差分法,并运用家庭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期的收入增长大部分被储蓄起来,长期只有适度的消费增长;教育程度较高的贫困人口受政府援助的负面影响较小而正面影响大,民生状态较好;贫困人口的产业援助效果参差不齐。纠正选择偏差后,主要结论是稳健的。文章的政策建议是,纠正扶贫过程中加大援助力度就能改善民生的幼稚想法,确定援助的最优规模;改善援助结构,加大教育投入,重点援助家庭饲养业,提高援助的长远与当前效果。
关键词:
贫困 政府援助 民生 效应评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继峰
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以后,贫困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虽然贫困家庭的投资能够获得“收益性”补偿,但也面临着种种风险。因此,高校在投入上应把贫困家庭的经济作为重要参数之一,进行相应的资源配置改革,从而提高大众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
关键词:
贫困家庭 高等教育投资 个人收益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涛 成前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构建相对贫困家庭的医疗经济风险预期对家庭医疗负担反应差异的面板门槛模型,发现相对贫困家庭的灾难性医疗支出标准为医疗支出占除食品、教育及居住等其他支出的21.02%;继而建立空间计量Tobit杜宾模型和空间Tobit杜宾中介效应模型,分别实证检验了灾难性医疗支出以社会网络为媒介在相对贫困家庭间的空间传导机制,以及医疗保障制度对相对贫困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空间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通过社会关系影响转移性支出压力和社区家庭健康水平,灾难性医疗支出可以在相对贫困家庭间的传导,但是医疗保障制度能够有效缓解相对贫困家庭间转移性支出压力和提高整体家庭健康福利,从而阻断了灾难性医疗支出在相对贫困家庭间的传递。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江依妮 张钰
家庭经济条件是制约贫困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通过费用减免和现金资助的方式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教育资助体系。基于CIEFR-HS2017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发现,减免学费和免费午餐等减免形式的资助有效缓解了城乡贫困家庭教育负担,对其校内支出和某些校外支出产生了挤出效应;而奖学金、助学金等现金形式的资助,则起到了促进贫困家庭校内物质支出增长的挤入效应。此外,教育资助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影响大于城镇,对家庭校内教育支出的影响强于校外教育支出。
关键词:
贫困家庭 教育资助 家庭教育支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家强 王春蕊
本文利用2007年河北省7县717个计生贫困家庭NGO(非盈利组织)小额信贷情况的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分析了NGO小额信贷对农村计生贫困家庭的经济救助效果。研究发现,NGO小额信贷各项指标对农村计生贫困妇女个人、家庭收入水平以及家庭达到小康水平的概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项目是否盈利对其家庭达到小康水平概率的边际影响为26.88%。NGO小额信贷对农村计生贫困家庭的经济救助效果显著,作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重要内容,其推广对解决我国农村人口问题和贫困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游士兵 张颖莉
精准扶贫政策的合理实施离不开家庭微观调查数据。我们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家庭耐用消费品数据,建立混合模型对所有家庭进行聚类和分层,从而识别和测度相对贫困家庭。这种识别贫困家庭方法的优势在于:一方面使用耐用消费品进行贫困测度避免了回忆偏误且能够反映社会成员的长期生活状况;另一方面混合模型不仅可以识别贫困的分布,还可以识别贫困发生的深度及其变化,为国家贫困的测算提供参考的同时还为实施国家减贫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对比2000年和2011年基于耐用消费品数据的混合模型估计结果发现:①近十年内,相对贫困家庭减少,处于中层和高层的家庭比例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改善;②相对贫困家庭的贫困深度减弱,他们获得耐用消费品的能力增强;③尽管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但是在相对贫困的家庭中,处于官方贫困线以下的绝对贫困家庭占比却经历了小幅的上升。
关键词:
耐用消费品 混合模型 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邹薇 郑浩
人力资本投资对于摆脱贫困十分重要,但是数据显示,相比于高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普遍地无法、或者不愿让自己的子女接受较高教育。本文构建了人力资本代际传递的模型,从教育投资的风险和决策的角度解释低收入家庭持续性贫困的问题。本文模型表明:家庭贫困带来的风险溢价会成为其投资中的一项额外成本而削弱教育投资的吸引力,教育的机会成本和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教育投资决策。分样本处理和Chow式统计的实证结果显示,在低收入家庭中,个体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与其收入水平正相关,即贫穷的家户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更低;分位数回归分析发现,对于人力资本投资意愿极强或极弱的个体,收入的变动对他们投资意愿的改变有很强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文静 陈文 李兴洲
高度重视和改善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为改善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政府应该帮助贫困家庭增强经济收入能力,保障良好的教育供给,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办学质量;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形成积极参与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的良性机制;还要引导和激励贫困家庭投入子女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协同政府、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长效机制,从而使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最终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关键词:
贫困家庭子女教育 脱贫攻坚 教育公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三贵 王姮 王萍萍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农村贫困监测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OLS和Logistic模型)来识别与农户贫困和家庭福利状况高度相关的预测指标。我们发现,无论是OLS模型还是Logistic模型,都可以准确预测50%以上的贫困家庭。Logistic模型在准确预测贫困家庭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在选择合适的概率切割点后,预测的准确率可以达到70%以上。我们还发现,要准确预测极端贫困人口是十分困难的。在实践中,较高的贫困线有利于提高预测和瞄准的准确性。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瞄准 贫困识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