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7)
2023(10615)
2022(9357)
2021(8913)
2020(7423)
2019(17244)
2018(17456)
2017(33305)
2016(18429)
2015(20895)
2014(21282)
2013(20632)
2012(18847)
2011(16865)
2010(16758)
2009(15151)
2008(14504)
2007(12571)
2006(10919)
2005(9370)
作者
(53182)
(43846)
(43376)
(41393)
(27886)
(20967)
(19878)
(17426)
(16777)
(15732)
(15173)
(14614)
(13902)
(13882)
(13543)
(13398)
(13243)
(13105)
(12513)
(12365)
(10993)
(10752)
(10582)
(10101)
(9794)
(9788)
(9754)
(9610)
(8828)
(8700)
学科
(67481)
经济(67393)
管理(51965)
(47123)
(39694)
企业(39694)
方法(31543)
数学(26923)
数学方法(26604)
中国(18246)
(18122)
(17245)
(17106)
地方(15245)
业经(15109)
(13766)
理论(13360)
农业(11863)
(11823)
(11555)
贸易(11550)
(11171)
教育(11104)
技术(11034)
(10966)
银行(10925)
(10873)
财务(10803)
财务管理(10782)
环境(10725)
机构
大学(254428)
学院(252768)
管理(101874)
(92862)
经济(90484)
理学(88370)
理学院(87351)
管理学(85796)
管理学院(85337)
研究(83883)
中国(61027)
(54725)
科学(54424)
(42889)
(42352)
(41867)
业大(39548)
研究所(38798)
中心(37887)
(36504)
(35344)
师范(34960)
北京(34472)
财经(34391)
农业(32886)
(31264)
(30785)
(29875)
技术(28757)
师范大学(28162)
基金
项目(178174)
科学(138575)
研究(131087)
基金(127067)
(110808)
国家(109878)
科学基金(93763)
社会(79148)
社会科(74746)
社会科学(74724)
(70137)
基金项目(68253)
自然(62013)
自然科(60517)
自然科学(60503)
教育(60245)
(59377)
自然科学基金(59365)
编号(54940)
资助(52173)
成果(44993)
重点(39498)
(38521)
课题(37902)
(37279)
(36888)
创新(34296)
科研(34031)
项目编号(34024)
大学(33034)
期刊
(101489)
经济(101489)
研究(74177)
中国(48655)
学报(42858)
科学(38102)
(37683)
管理(36669)
教育(33379)
大学(31733)
(31732)
学学(29613)
农业(26363)
技术(22357)
(20130)
金融(20130)
业经(17155)
图书(16044)
财经(15867)
经济研究(15805)
(13349)
理论(13345)
科技(13261)
(13005)
问题(12960)
实践(12530)
(12530)
(12129)
情报(11570)
技术经济(11384)
共检索到365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鸿宇  
对上海手语动词的体标记和体语法范畴进行考察,发现与有声语言相比,手语体标记手段主要借助停顿、重复、动作路径、具语法化倾向表完结义的附缀,以及非手控特征等手段,来标记不同体意义。手语体标记具有象似性、空间性、同时性和序列性特征。手语体表达中手控和非手控体标记经常叠用,同类体标记可表达不同体意义。不同手语凸显的体范畴类别不同,手语体语法范畴、数量和方式有紧密交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钟珊辉  
现在时虚拟式实际上是具有不同语用值的,用于各种祈使句变体中的第二人称现在时态的动词形式。从语言学的语法范畴理论出发,通过分析语法家伦道夫·夸克等在《英语语法大全》的虚拟语气观以及它对其他类型传统虚拟语气的处理,指出其原因;并用理据证明易仲良教授论点的合理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小红  
上海手语中的空间方向动词包括单向动词和多向动词两类。单向动词从语义上来讲只有一个方向,与其语义一致,单向动词的手形运动方向也只有一个。固定单向指的是单向动词的方向固定(或相对固定);灵活单向指的是单向动词的方向在使用中可以与其引用形式有较大的不同,但是这种变化不带来基本语义中特定方向义的改变。多向动词具有多个方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某种手形自由地向多个方向运动,或者以手指自由地指向多个方向,来表达动作的不同方向。单向动词和多向动词在语境中都可以作适当的方向调整。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恒  吴铃  
本文在梳理分析手语情态动词定义和分类,以及相关实例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情态动词的产生和演变主要有两条语法化路径:一是从手语中某个自主实词转变为稳固的情态标记;二是从手势进入手语系统。本文还初步分析了中国手语中表示可能性的两个词语,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手语情态动词同样遵循上述两条路径。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帆  
跨范畴度量衡单位词"分"可用作长度、重量、面积、金钱、弧度、时间单位,功能十分丰富。为解释其成因,本文首先考证"分"的本义,分析"分"语法化的过程与理据,明确度量衡单位词"分"来源于动词。其次,本文将"分"与其他具有相似特点的度量衡单位词进行比较;得出与度量衡单位词的产生及发展相关的"转喻引申""隐喻引申"和"转喻隐喻交融引申"三种普遍词义演化机制;最终指出能够进行转喻隐喻交融引申是"分"发展为功能最强大的跨范畴度量衡单位词的关键原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玉兰  秦裕祥  
完形认知是指以完形为参照的认知方式。完形认知与名词的数范畴有着密切的关系,名词的数范畴是名词所指事物的数量特征在语言中的反映,以完形认知为指导可以正确认识名词所指事物的数量特征,并进而正确认识英语名词数范畴的可数性特征、数意义和形义关系,为统一解释英语各类名词的可数性特征、数意义和形义关系提供认知理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雯娜  王星  
《英文超级科技词表》是一个包含4层结构的知识组织系统,范畴体系为其顶层结构,起到类聚概念和表达词表宏观知识结构的作用。以工程技术为例,研究基于DDC构建《英文超级科技词表》范畴体系的方法。首先分析DDC类目体系的结构特征,针对DDC类目层级过深、重要学科类目得不到突出显示的问题提出重构类目导航体系的方法。然后对工程技术相关类目进行深入分析,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EI分类表进行学科类目重组,提取工程技术基本学科24个,并确定各学科的基本构成类目。最后提出对各学科细分类目进行梳理的原则。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彩虹  
《当代财经》1991年第12期刊登了席小炎同志的一篇短文《货币是特殊商品吗?》,提出了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般商品”的看法。很显然,这是席小炎同志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后的结论,正如该文所说,这个结论决不是一种文字游戏。但是,我对于席小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研究教育现象的基本范畴,有人为抽象方法论和自然生成方法论两种基本的类别。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人为抽象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对教育现象范畴具有认识起点科学、认识过程合理、认识步骤明晰的特点。运用这种方法论对教育现象的范畴进行研究发现,教育现象由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和教育观念四个基本范畴组成。应用四个范畴的应然逻辑,可以建构以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和教育观念为基本范畴的新教育学逻辑体系,也可以厘清教育改革的思路。另外,可以从社会活动、社会体制、社会机制和社会观念四个范畴来认识整个社会现象,也可以按这四大范畴的应然逻辑所体现的思路来推进整个社会的改革,还可以从活动、体制、机制和观念四个...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林林  
主持人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将权利视为现代法哲学之基石范畴的"权利本位论"已然成为了中国法学界的一种主流理论。中国社会也迅速迈向了一个权利观念高涨、权利主张不断张扬的时代。许多权利诉求不但对既有权利体系与权利理论提出了质疑与挑战,也与既有权利体系不断地发生冲撞。权利是法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权利配置是法治建构的
关键词: 法治建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鸿宇  曹阳  付继林  
通过实地调查和诱导法录制手语视频,收集真实的手语语料,对语料中手语动词进行词汇和句子层面的分析,发现隐喻机制广泛存在于手语动词中。从词汇层面看,手语抽象动词在构词时所采用的隐喻概念与听人存在一定共性。从句子层面看,聋人在不同语境下经常通过隐喻进行词义拓展,用具体的人体动作表达抽象概念。另外,由于象似性手势与抽象概念在语言使用上的不对应,以及聋人和听人在认知规律上因感官特点造成的认知差别,手语和有声语言在具体的隐喻形式与用法上,也存在语言个性差异。手语动词隐喻研究理论上可加深现有隐喻研究;教育实践上借助手语动词隐喻规律学习者可提高手语学习成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红改  
汉语言与中华文明同体连枝,已不仅仅是语言和词语,更是浸润着中华民族五千年薪火不断的文明、文化传承。与世界其他民族语言相比,汉语言从结构形态到发音规律乃至语义等,都具有独一性。在古汉语语境中,汉语言没有名词与动词的概念,只有虚和实。自从清末《马氏文通》出现后,才从西方引入语言学概念,名、动、主谓宾等都是西语的语法概念,也让使用几千年汉语言的国人开始重新认识母语,并站在世界角度探究中华民族母语和母语语境,历经100多年探索逐渐建构出现代汉语语言知识体系。对此,高校应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汉语言的积极性,使其在实际生活中合理运用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和动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倪兰  
中国手语的规范化工作需要建立在对各地聋人使用手语的调查基础之上,为此笔者在上海地区对手语动词的使用进行了调查。本文简述了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大致的梳理,比较了自然手势和手势汉语,各地手语及《中国手语》中的部分动词,分析了与手势动词相关的语法结构问题,并根据上海手语动词的调查结果对手语规范化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裴娣娜  
由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主持的主体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有十多年的历程,全国众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从不同角度参与了这项工作。目前,主体教育研究已成为教育界一个热点课题,主体教育的理念对整个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总体来看,人们对主体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并时有歧异。为此,本刊组织了一组笔谈,旨在厘清主体教育的内涵、理论基础、研究范畴等,以期大家能对主体教育理论有更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