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50)
2023(15308)
2022(13122)
2021(12283)
2020(10076)
2019(23270)
2018(23097)
2017(44232)
2016(23848)
2015(26937)
2014(26868)
2013(26557)
2012(24677)
2011(22358)
2010(22926)
2009(21142)
2008(19957)
2007(17686)
2006(15915)
2005(14409)
作者
(68448)
(56397)
(55984)
(52986)
(36156)
(27042)
(25647)
(22091)
(21588)
(20341)
(19401)
(18981)
(18090)
(17862)
(17535)
(17338)
(16664)
(16473)
(16210)
(16106)
(14166)
(13864)
(13561)
(12980)
(12766)
(12682)
(12592)
(12544)
(11420)
(11139)
学科
(98418)
经济(98319)
(67408)
管理(66887)
(55760)
企业(55760)
方法(38612)
中国(34272)
数学(32376)
数学方法(32008)
(28878)
金融(28877)
地方(27548)
(27333)
银行(27294)
(26616)
(26433)
(23974)
业经(23904)
(20547)
(19418)
(19367)
贸易(19348)
(18744)
农业(18366)
理论(17187)
(15947)
技术(15860)
(15489)
财务(15413)
机构
大学(333223)
学院(333106)
(134531)
经济(131337)
管理(131083)
研究(116067)
理学(111872)
理学院(110591)
管理学(108910)
管理学院(108288)
中国(92348)
(72346)
科学(69575)
(62133)
(58342)
中心(53731)
研究所(52756)
(51558)
(49451)
财经(48930)
北京(46720)
业大(46560)
(45846)
师范(45439)
(44356)
(42049)
(41526)
农业(39885)
经济学(39346)
师范大学(36757)
基金
项目(220394)
科学(172581)
研究(165430)
基金(157452)
(135773)
国家(134549)
科学基金(115373)
社会(102428)
社会科(97130)
社会科学(97105)
(86313)
基金项目(83437)
教育(75392)
自然(73533)
(72616)
自然科(71789)
自然科学(71776)
自然科学基金(70460)
编号(69101)
资助(64982)
成果(57012)
(50936)
重点(49268)
课题(48247)
(48038)
(45962)
创新(42728)
项目编号(42671)
教育部(41360)
科研(41271)
期刊
(154624)
经济(154624)
研究(105066)
中国(69704)
管理(50211)
学报(48489)
(47787)
科学(46123)
(45236)
(44701)
金融(44701)
教育(41787)
大学(37004)
学学(34423)
农业(32929)
技术(29290)
业经(25959)
经济研究(24168)
财经(23276)
问题(19861)
(19824)
图书(19280)
理论(17469)
(17076)
(16337)
实践(16083)
(16083)
国际(16031)
现代(15918)
科技(15783)
共检索到516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咸月  
经过“八五”和“九五”两个五年的发展 ,上海国内金融中心的框架基本形成 ,一个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这表明上海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展望未来 ,上海如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已为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认为 ,切实可行的战略是“国内金融中心发展 +离岸金融中心的前期” :发展国内金融中心是为了增强它的筹资功能 ;建立名义隔离性金融中心是为了突出上海的国际资金交易功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课题组  王欣欣  
本课题遵循结合中国国情、灵活借鉴国际经验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围绕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提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应设定如下战略:以长三角地区经济乃至整个大陆经济为依托,以人民币产品中心尤其是固定收益产品中心为突破口,逐步推进人民币的结算、投资和储备功能的实现,使上海从国内金融中心加速迈向亚太区域金融中心,最终成为全球性金融中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建华  
上海作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前沿,正在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的具有先进科学技术与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作为现代化的国际城市,要求上海按照当代国际标准来加速发展,实现与国际的接轨.尤其是在金融、贸易方面,要加快形成国内进而成为国际的中心.以管理固定资产投资为特色、具有财政和银行双重职能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而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钧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先有一个目标模式的选择问题.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些资源贫瘠的小岛上实行完全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银行金融机构,使这些小岛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但是,这类金融中心缺乏内在的经济实力,而仅仅具有一个表面繁荣的金融外壳,实质上是外国银行避税和逃避管制的“避税港”,这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应该成为上海的目标模式.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为中心而中心,而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国际金融网点,能够随时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动向和调动国际经济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以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上海应该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红军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豫  
一、背景国务院2009年3月25日原则通过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意见。温家宝总理2008年视察上海时也明确指出: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战略,要在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健全领导体制和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功能、提升发展的软环境、培养和吸引人才等六方面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望  
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初步分析研究了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合作联动发展的机遇与潜力,对如何促进中西部金融发展并为上海创造更广阔的发展腹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坚  
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与上海的选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胡坚如何将上海建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邓小平同志“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海正迈开大步,促进金融走向国际化。本文拟就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干杏娣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进入了实质起步的新时期。本文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策略应是 :发挥政府推动作用 ;发挥后发优势 ,借鉴国际经验 ;加快经济金融体制的市场化发展 ;抓住潮流 ,发展特色。上海应根据国际上金融中心发展的水平与上海的差距 ,制订出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本文就各金融市场运行与结构的有关内容 ,尝试提出导向性的发展指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汉君   王玉  
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本文认为,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北京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的需要,是北京金融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北京长远发展战略的需要;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北京有得天独厚的金融地缘优势,有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完善的金融业态和金融监管体系,有巨大的投资空间,有大量的金融研发机构和丰厚的人才储备,同时有着丰富的国际交往经验。文章提出,北京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应立足于我国现实情况,有特色,有创新;注重整合周边省市资源,领衔区域经济发展;加强金融领域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加大在金融方面的开放程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色机制,实现从上海特色到全国统一立法的"自下而上"制度变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亚敏  王浩  
本文选取英国伦敦金融城进行案例分析,通过翔实有效的数据和事实,验视伦敦金融城发挥金融集聚效应,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历程,进而从构建金融软实力的战略视角出发,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进行综合评判,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张鑫  
本文应用金融地理学理论对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进行国际比较研究,阐述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比较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思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