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34)
2023(7052)
2022(5615)
2021(5217)
2020(4070)
2019(9476)
2018(9184)
2017(17333)
2016(9348)
2015(10782)
2014(10769)
2013(10511)
2012(9984)
2011(9025)
2010(9184)
2009(8412)
2008(8318)
2007(7893)
2006(7282)
2005(6475)
作者
(27844)
(23091)
(22832)
(21880)
(14773)
(11076)
(10535)
(9040)
(8819)
(8482)
(8030)
(7933)
(7498)
(7470)
(7455)
(7417)
(6918)
(6885)
(6761)
(6603)
(5942)
(5793)
(5663)
(5500)
(5390)
(5359)
(5278)
(5228)
(4826)
(4630)
学科
(33652)
经济(33617)
管理(20664)
(19170)
(17254)
银行(17108)
(15865)
(14463)
(13667)
企业(13667)
中国(13358)
方法(12522)
(11539)
金融(11538)
(11457)
数学(10378)
数学方法(10248)
(9784)
制度(9779)
业务(9544)
地方(9021)
业经(8382)
农业(8206)
银行制(8182)
(7806)
贸易(7797)
(7611)
(7307)
(7171)
理论(6169)
机构
大学(126551)
学院(125358)
(50901)
经济(49548)
研究(49444)
中国(44211)
管理(42218)
理学(34125)
理学院(33691)
管理学(33092)
管理学院(32864)
科学(29325)
(28581)
(25653)
(25635)
(25052)
中心(23601)
研究所(23053)
(21214)
(20941)
农业(20423)
银行(20031)
业大(18807)
财经(18739)
(18613)
北京(18448)
(18362)
(17387)
(17157)
(17028)
基金
项目(79975)
科学(60989)
研究(59201)
基金(55492)
(49503)
国家(49061)
科学基金(40156)
社会(35625)
社会科(33629)
社会科学(33619)
(30935)
基金项目(28255)
教育(27695)
(27326)
自然(25401)
自然科(24743)
自然科学(24732)
自然科学基金(24275)
编号(24181)
资助(23393)
成果(20941)
重点(19124)
课题(18829)
(18593)
(17495)
(16702)
创新(15650)
(15424)
科研(15356)
(15335)
期刊
(61072)
经济(61072)
研究(44563)
中国(33936)
(28968)
金融(28968)
(24451)
学报(22202)
科学(19480)
教育(19202)
(18246)
管理(17217)
大学(16905)
学学(15593)
农业(15314)
技术(11427)
国际(10009)
经济研究(9833)
财经(9558)
业经(9157)
(8298)
(8243)
(7958)
问题(7877)
图书(7341)
(6917)
论坛(6917)
世界(6687)
理论(6343)
职业(6164)
共检索到220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范方志  汤玉刚  齐行黎  
本文首先对中外资银行向上海聚集的现象作了一个总体性的描述,其次分析了国内银行向上海集中的经济动因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其中的作用,再次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外国银行机构入驻上海的经济因素。最后得出结论:上海建设国际银行业中心的路径是在促进实际资源聚集的同时配以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动力则表现为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市场原动力和以市场规律为基础的政策驱动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江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向全世界展示金融改革开放"中国经验"的重要窗口。大型银行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面临紧迫而严峻的形势,必须主动作为、敢为人先,加快自身转型创新发展,尽快实现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丁波  刘蕾蕾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本文在总结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历程和特点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框架,分析中国银行业推进国际化在当前环境下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的策略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欣欣  杨有振  
文章通过对我国2007~2011年主要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的分析,运用实证模型分析银行的业务结构调整、产品多元化和综合化经营与银行的绩效评价之间的关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傅晓云  
上海金融景气指数由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交通银行发起编制和发布,是首个反映上海金融业各方面的综合型指数。本文从上海金融景气指数这个独特的视角,剖析上海金融业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现状,深入分析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银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并给出了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下银行业转型发展的相关建议,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金融工程课题组  
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划分,银行业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包括诸如操作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等在内的其他风险。信用风险指的是交易对手不履行合约而给合约的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则包括了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商品风险等。外汇风险产生于汇率波动,它不仅会冲击国内金融市场,而且波及国际市场;利率风险是由利率波动所造成的,直接对任何进行借贷和投资的实体产生影响;商品风险来自于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又称为价格风险;等等。当今,这些风险包括其他类型的风险几乎具有全面渗透的作用,即对个人、公司、政府的每一个活动领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及早识别与控制这些金融风险,...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韦秀长  
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金融风险防范压力增大原因的基础上,指出防范化解银行业金融风险需要重点关注资本管理、公司治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市场风险、合规风险、操作和案件风险以及信息科技风险九个方面。具体路径包括四方面,即提高站位,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深耕细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守牢底线,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固本培元,推进银行业改革转型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冠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应该是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依托,从制度设计上服务于国内市场的功能型国际金融中心。受制于各种条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路径依赖和渐进性的特征,必然遵循国内金融中心——区域(亚洲)金融中心——全球金融中心这一发展路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中央大政策的支持,需要上海地方政府提供舞台,需要全国的协作,更需要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戴建中  
在不久前结束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所签订的关于服务贸易的总协定(GATS)中,银行服务业的国际贸易自由化是其中十分重要,而且争论激烈的内容之一。 国际银行服务业乃是各国国内银行业务的国际延伸,具体说来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银行对国外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二是外国银行分支机构对客户提供的银行业务。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绍政  
一、引言 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后,银行业将在2006年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如何应对“入世”的机遇和挑战,在5年的过渡期使银行业通过改革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是许多学者、政府官员和银行家苦苦思考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目前就中国银行业在过渡时期改革方向问题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我国在加大对现有银行进行改革的同时,应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大力发展民营银行。由于这一种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韧  
文章利用上海市银行业1999~2003年的相关数据,对该市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综合效率和经营绩效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上海市银行业是一个中等集中度的市场结构类型。利用DEA技术测定的银行业效率的结果显示,上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综合效率要好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且股份制上市银行的综合效率对非上市银行不具有比较优势。此外,研究发现决定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市场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在上海银行业中都不成立,但是银行业的规模效率对银行绩效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玲慧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在促进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同时,对银行体系的改革至关重要,在长期战略中具有决定性意义。银行体系的改革应以加强银行业内的竞争实力为主线,在吸引外资进入、在充分考虑一些相关风险因素的同时允许民营资本的进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振勇  
文章以相关产业组织理论为依托,以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为参考,探讨适合我国银行业产业组织优化的途径。文章指出,我国银行业产业组织优化的过程就是在保持"寡头主导,大、中、小共生"的市场结构下,通过利益集团的推动来促进准市场组织的发展,途径有:通过国有银行的股份化改造来组建银行控股公司、通过中小商业银行利益集团的推动来建立银行战略联盟以及拥有民营资本的新兴利益集团以产权改造方式建立民营银行,从而实现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组织的合理化;同时通过准市场组织的发展可以促进银行机构之间的合作竞争代替古典竞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文生  汪洋  
文章以AIG为例,揭示了银行业风险向保险业传递的途径,主要有:风险由银行业传递至资本市场,再由资本市场回流至银行业,最后由银行业传递至保险业。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我国保险业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