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1)
- 2023(11350)
- 2022(9479)
- 2021(8671)
- 2020(7490)
- 2019(17378)
- 2018(16947)
- 2017(32730)
- 2016(17720)
- 2015(20213)
- 2014(20422)
- 2013(20313)
- 2012(19225)
- 2011(17288)
- 2010(17953)
- 2009(16874)
- 2008(16451)
- 2007(15163)
- 2006(13099)
- 2005(11870)
- 学科
- 济(73296)
- 经济(73230)
- 业(47558)
- 管理(47031)
- 企(38068)
- 企业(38068)
- 方法(33767)
- 数学(29602)
- 数学方法(29326)
- 融(28264)
- 金融(28262)
- 中国(26888)
- 银(25873)
- 银行(25848)
- 行(24981)
- 财(22869)
- 农(20513)
- 地方(17798)
- 制(17427)
- 贸(16017)
- 贸易(16007)
- 业经(15851)
- 易(15601)
- 学(15276)
- 务(14011)
- 财务(13966)
- 财务管理(13932)
- 农业(13814)
- 企业财务(13303)
- 理论(12335)
- 机构
- 大学(253677)
- 学院(252292)
- 济(106189)
- 经济(103743)
- 管理(91650)
- 研究(88551)
- 理学(77694)
- 理学院(76793)
- 管理学(75448)
- 管理学院(74964)
- 中国(73123)
- 京(53566)
- 科学(53161)
- 财(51525)
- 农(46035)
- 所(45628)
- 中心(43379)
- 研究所(41270)
- 财经(40430)
- 江(38558)
- 业大(37723)
- 经(36703)
- 农业(36275)
- 经济学(34130)
- 北京(34086)
- 范(33007)
- 师范(32644)
- 州(31679)
- 院(31453)
- 经济学院(31061)
- 基金
- 项目(163054)
- 科学(126463)
- 研究(119541)
- 基金(116786)
- 家(102093)
- 国家(101235)
- 科学基金(85118)
- 社会(74652)
- 社会科(70792)
- 社会科学(70769)
- 省(63749)
- 基金项目(61326)
- 教育(55260)
- 自然(53960)
- 划(53932)
- 自然科(52699)
- 自然科学(52681)
- 自然科学基金(51775)
- 编号(48631)
- 资助(48614)
- 成果(41062)
- 重点(37634)
- 部(36457)
- 发(36054)
- 课题(34592)
- 创(33978)
- 性(32481)
- 创新(31878)
- 科研(31645)
- 教育部(31055)
- 期刊
- 济(115574)
- 经济(115574)
- 研究(77439)
- 中国(52781)
- 农(41874)
- 学报(41642)
- 财(40849)
- 融(39802)
- 金融(39802)
- 科学(35986)
- 管理(32003)
- 大学(31177)
- 学学(29139)
- 教育(28592)
- 农业(27248)
- 技术(21629)
- 财经(20524)
- 经济研究(19050)
- 业经(17665)
- 经(17633)
- 问题(15744)
- 业(14820)
- 贸(14791)
- 国际(14340)
- 理论(12752)
- 图书(12551)
- 版(12314)
- 技术经济(12225)
- 统计(11715)
- 实践(11510)
共检索到392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运成 文晓波 杨再斌
本文在总结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基础性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目前的金融发展状况,通过对比,找出上海与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之间存在的主要差距和不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邹仲海 张学森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既是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长远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要具有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量能、产业结构高度服务化等条件基础。上海经过上百年历史的积淀和持续发展,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基础和条件。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也要突出上海经济和城市的特色。
关键词: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经验基础条件 特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启动十五年来,虽然成效显著,但对其进程的判断仍然是模糊的。本文通过对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程的经济因素、金融因素、政治因素和综合因素四个变量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发现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中心虽然地位基本稳固,但与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部门产值较低、金融市场结构急需优化、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有待提高、金融人才资源密度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缺乏宽松而又严格的法规体系等方面。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分阶段目标体系和相应举措。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彪如 连平
纵观世界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虽然由于它们各自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优势不同,因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它们共有的一些主客观条件分不开的。这些条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建立高度发达的世界性金融市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再斌 黄运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咸月
尽管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并且是国内最有希望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但差距还很大,不仅金融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扭曲、而且众多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低下,整个市场在开放中显得十分脆弱。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又处在“十字”路口,是“弱化”国际金融中心定位,还是继续坚持扩大开放;是坚持扭曲的市场定价中心,还是强化市场约束功能;是继续坚持简单的机构集聚,还是注重竞争力的提高;是继续坚持中心之一,还是明确一个中心。不同的选择直接关乎成败。本文认为,上海要想真正缩短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必须找到支点,尽快按照国际规则和金融市场的本原进行运作,同时促进全国金融业均衡发展。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差距 缩短思路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虎城
上海和香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既取决于自身的经济金融实力,也有赖于经济腹地的发展水平。本文从大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视角对香港和上海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香港在总部经济集聚效应、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地方金融机构实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上海则在经济发展腹地、城市群重点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均衡程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竞争优势。未来上海和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取决于各自所在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以及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比较优势 发展战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亚敏 王浩
本文基于比较金融史的分析视角,以英国伦敦作为主要参照对象,归纳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和特征,并结合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进行金融要素的SWOT综合评判,进而提出若干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金融 SWOT 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叶耀明 朱雅崴
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能否抓住低碳经济以及碳金融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显得非常迫切。本文认为上海要以碳金融的发展为契机,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并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增加金融业产值、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服务能力、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改善等方面着重分析碳金融发展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最后从商业银行、相关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法律法规等视角对于发展碳金融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碳金融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影响 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本文对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及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香港,在区位优势、形成发展、政府监管及业务类型上进行总体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拥有好的区位优势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及发展的基础,揭示了在发展形成上,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都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国政府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以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在业务类型上都有自己的强势方面。同时,对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这些城市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中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发展 比较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贺瑛
GFCI是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指标指数。近年来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一直备受各界尤其是国际金融界的关注。最新GFCI排名显示:上海依然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之一,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得到长足发展,还需经历艰辛的努力。
关键词:
GFCI 国际金融中心 指标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钧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先有一个目标模式的选择问题.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些资源贫瘠的小岛上实行完全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银行金融机构,使这些小岛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但是,这类金融中心缺乏内在的经济实力,而仅仅具有一个表面繁荣的金融外壳,实质上是外国银行避税和逃避管制的“避税港”,这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应该成为上海的目标模式.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为中心而中心,而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国际金融网点,能够随时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动向和调动国际经济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以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上海应该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家辉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上海金融业取得长足进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确立。但与伦敦、纽约等五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经济总量、金融业增加值、市场交易量、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从业人员和其他软实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上海要紧紧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利机遇,加快经济发展,调整金融结构,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机构集聚度,增强金融市场影响力,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实力比较 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