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45)
- 2023(13202)
- 2022(11614)
- 2021(11121)
- 2020(9528)
- 2019(22198)
- 2018(22229)
- 2017(42176)
- 2016(23444)
- 2015(26908)
- 2014(27010)
- 2013(26671)
- 2012(24735)
- 2011(22029)
- 2010(22266)
- 2009(20581)
- 2008(20470)
- 2007(18399)
- 2006(16286)
- 2005(14170)
- 学科
- 济(89945)
- 经济(89847)
- 管理(73531)
- 业(64431)
- 企(57131)
- 企业(57131)
- 方法(44463)
- 数学(37036)
- 数学方法(36392)
- 财(24074)
- 中国(23612)
- 农(22051)
- 业经(20450)
- 学(20086)
- 地方(19313)
- 理论(18743)
- 制(16921)
- 贸(16732)
- 贸易(16721)
- 和(16592)
- 易(16245)
- 务(15805)
- 财务(15718)
- 财务管理(15681)
- 企业财务(14816)
- 农业(14403)
- 银(14246)
- 银行(14209)
- 划(14060)
- 融(13976)
- 机构
- 大学(328139)
- 学院(324961)
- 管理(131371)
- 济(120966)
- 经济(117782)
- 理学(111827)
- 理学院(110523)
- 管理学(108271)
- 管理学院(107654)
- 研究(105717)
- 中国(81027)
- 京(71590)
- 科学(67237)
- 财(57806)
- 所(53407)
- 农(49846)
- 中心(49147)
- 江(48962)
- 研究所(48337)
- 业大(47987)
- 北京(45566)
- 财经(44969)
- 范(44657)
- 师范(44257)
- 经(40789)
- 州(40485)
- 农业(38894)
- 院(38516)
- 技术(36098)
- 师范大学(35639)
- 基金
- 项目(217159)
- 科学(169051)
- 研究(159518)
- 基金(154906)
- 家(134395)
- 国家(133239)
- 科学基金(114271)
- 社会(96570)
- 社会科(91381)
- 社会科学(91354)
- 省(85041)
- 基金项目(82011)
- 自然(75655)
- 教育(74664)
- 自然科(73897)
- 自然科学(73884)
- 自然科学基金(72479)
- 划(71804)
- 编号(66651)
- 资助(65425)
- 成果(55385)
- 重点(48171)
- 部(47198)
- 课题(46399)
- 发(44957)
- 创(44501)
- 项目编号(41553)
- 科研(41325)
- 创新(41313)
- 大学(41031)
- 期刊
- 济(138134)
- 经济(138134)
- 研究(96425)
- 中国(67762)
- 管理(52081)
- 学报(51944)
- 科学(47091)
- 财(45278)
- 农(44763)
- 教育(44002)
- 大学(39631)
- 学学(36516)
- 农业(31260)
- 技术(30913)
- 融(28533)
- 金融(28533)
- 图书(22327)
- 财经(21500)
- 业经(21448)
- 经济研究(20599)
- 经(18374)
- 业(18191)
- 问题(17544)
- 技术经济(16154)
- 理论(16095)
- 科技(15702)
- 书馆(15411)
- 图书馆(15411)
- 版(15385)
- 现代(15033)
共检索到494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庆松
上海在建设国际型大都市过程中,国际型人才的流入和外流必然引发跨文化问题,需要加强跨文化管理。上海市跨文化管理的对象主要涉及5种人才。上海市跨文化管理的对策措施是构建3种机制,即跨文化选人、跨文化培训和跨文化用人机制。
关键词:
人才 机制 跨文化管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鲍宗豪
我国在推进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缺乏“文化自觉”的意识,其主要表现是:重城市经济,轻城市人文精神;重城市“形态”,轻城市文化“精神”;重文化“活动”,轻文化“内涵”。以“文化自觉”的精神反思与指导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建设,既要在着眼于世界文化的前沿,又要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积极维护民族文化主权;既要形成一流的文化设施、文化环境、文化艺术人才,又要从国际大都市不同区域的实际出发,形成区域文化功能相区别、各具特色、多元文化形态纷呈的“文化圈”;既要重视城市“形态”,更要重视城市的文化精神,要使城市“形态”与文化“神态”融为一体;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竞争力的经验时,要反思建设国际...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甄明霞
本文从国际大都市的基本特征出发 ,从四个方面 :参与全球经济的程度、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文化水平 ,把上海与当今国际大都市作了比较 ,指出上海与国际大都市的现存距离。
关键词:
上海 国际大都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诸大建
自从 1998年以来 ,上海就开始关注德国等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 ,把循环经济的概念纳入了上海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当前上海需要进一步把建设循环经济型的城市纳入上海建设世界级城市的战略目标。本文提出了我们对上海为什么以及怎么样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的一些看法 ,并就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进行了评论。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上海大都市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陶希东 黄(王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伦敦、东京、巴黎、纽约等国际大都市的新城建设获得蓬勃发展,其城市空间结构开始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本文在分析西方国际大都市新城建设背景与阶段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国际大都市新城建设的相关经验,并对21世纪上海的新城建设得出若干启示。
关键词:
国际大都市 新城 经验 启示 上海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建源 杨燕青
上海国际大都市指标体系研究罗建源,杨燕青国际大都市是一个具有多层面经济活动的复杂有机体,而处于形成过程之中的国际大都市则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它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社会经济变量来反映。由于这种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我们认为必须来用相互密切联系的统计...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白影
国际大都市建设中的广州图书馆事业张白影ABSTRACTGuangzhouisdevelopingtobecomeaninternationalmetropolis.However,agreatgapbetweenlibraryservicesinGu...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震
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已经进入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看待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是必须研究的紧迫课题。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是动态地、渐变的,而不是静止的、恒定的。总体趋势是:在建设初期,政府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较为突出,随着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政府的作用趋向递减,而市场机制逐渐增强。这一变动趋势也要求政府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应该充分做好自身管理领域的创新工作。
关键词:
政府 地位和作用 递减 国际化大都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过杰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研究综述过杰大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是当今我国城市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将近几年学术界对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研究简要综述如下:(一)国际性城市形成的客观性论者普遍认为国际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世界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从世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庄德林 陈信康
我国国际大都市的竞争力结构严重失衡,硬实力表现出色,而软实力建设滞后。本文综合软实力的现有研究成果,结合国际大都市的核心特征,从资源层、表现层和功能层三个层面构建了国际大都市的概念模型。然后,从软实力资源视角,围绕国际大都市的软实力资源,从城市文化、公共管理、城市创新、生活质量和国际沟通5个维度构建了一个由55个指标构成的3层次评价体系,并就评价方法与步骤进行了探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吕玉洁 葛菁
上海确定了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本文分析了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即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提出了下一步建设适应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与规划的总体思路,即共性与个性和谐发展、线上与线下虚实结合、延伸服务与基础服务交相辉映、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贯穿始终,并加以具体阐述。
关键词:
文化大都市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规划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士谋 李青 陈振光 张落成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上海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香港国际城市的地位更上一层楼,特别是城市的国际影响和经济增长势头越来越突显。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上海与香港的大都市如何定位?两个国际性城市将如何发挥各自特点、各自优势,并在今后的竞争中如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必须从高层面、多视角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作者就城市经济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功能的完善等基本问题作深入研究,并以期得到各位学者更多的学术指导与交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俞菊生
本研究采取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比较国内外先进农业发展道路的基础上,研究以建设世界级大城市为目标的上海郊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上海郊区科技兴农的思路与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庄德林 陈信康
上海城市形象建设存在明显短板,外界的负面评价也不少。首先从理论上归纳了国际大都市的4大核心特征;然后基于国际大都市的核心特征和上海市发展愿景,运用城市营销理论,从满足目标市场需求角度提炼出上海应该重点塑造的国际大都市导向的7种核心城市子形象。其次,通过对博览会理论和世博会实践的研究,剖析了世博会为上海城市形象塑造带来的6方面机遇。最后,提出成立上海城市形象战略管理中心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露莹
当前,文化已经成为体现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市第九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上海要建成文化大都市,其中,文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择了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四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对其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和特点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本文指出:由上而下的观念转变对理清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两者互动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形成机制,上海应结合自身特色确立发展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并制定差别化的产业政策。
关键词:
文化大都市 文化产业 发展路径 形成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