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90)
- 2023(2945)
- 2022(2723)
- 2021(2659)
- 2020(2126)
- 2019(5379)
- 2018(4979)
- 2017(8111)
- 2016(4696)
- 2015(5437)
- 2014(5457)
- 2013(5328)
- 2012(5035)
- 2011(4549)
- 2010(4544)
- 2009(4359)
- 2008(4310)
- 2007(3427)
- 2006(3074)
- 2005(2880)
- 学科
- 济(19767)
- 经济(19750)
- 管理(9784)
- 贸(9733)
- 贸易(9731)
- 易(9609)
- 业(9287)
- 方法(9178)
- 中国(8934)
- 数学(8370)
- 数学方法(8240)
- 出(8172)
- 企(7335)
- 企业(7335)
- 口(7316)
- 出口(7309)
- 出口贸易(7309)
- 地方(5367)
- 农(4797)
- 人口(4520)
- 学(4188)
- 财(3918)
- 业经(3656)
- 融(3628)
- 金融(3628)
- 农业(3126)
- 和(3073)
- 银(3022)
- 银行(3020)
- 行(2928)
- 机构
- 大学(64037)
- 学院(61287)
- 济(27465)
- 经济(26828)
- 研究(26434)
- 管理(23045)
- 中国(19613)
- 理学(19430)
- 理学院(19130)
- 管理学(18803)
- 管理学院(18675)
- 科学(15552)
- 京(14197)
- 所(14121)
- 研究所(12733)
- 中心(12000)
- 财(11757)
- 农(10047)
- 范(9906)
- 师范(9831)
- 院(9593)
- 北京(9218)
- 财经(9131)
- 江(8945)
- 业大(8536)
- 经济学(8443)
- 经(8399)
- 上海(8370)
- 师范大学(8356)
- 农业(7755)
- 基金
- 项目(42613)
- 科学(33220)
- 研究(30882)
- 基金(30437)
- 家(26699)
- 国家(26488)
- 科学基金(22196)
- 社会(19615)
- 社会科(18542)
- 社会科学(18535)
- 省(15733)
- 基金项目(15625)
- 划(14263)
- 教育(14050)
- 自然(13921)
- 自然科(13578)
- 自然科学(13573)
- 自然科学基金(13305)
- 资助(13024)
- 编号(11989)
- 重点(10207)
- 成果(9949)
- 部(9683)
- 发(9433)
- 课题(9027)
- 国家社会(8255)
- 科研(8251)
- 创(8200)
- 教育部(8136)
- 计划(7935)
共检索到105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明浩,周祖根
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为了及时取得普查的结果,在资料的汇总上分成三个步骤。即:首先进行全面的手工汇总,以取得主要数字。然后,采用随机等距整群抽样,样本的群体以各区(县)的居民小组(生产队)和相当于这一级的集体户为单位,在各区(县)范围内抽取10%的居民小组(生产队)和相当于这一级的集体户作为提前抽样汇总的样本进行机器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成瑞
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82年7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普查的人口在10亿以上,普查的内容共有19个项目。经过手工计算的主要数字,已于1982年10月27日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全部普查资料的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预计1984年年底可以处理完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同仁
经国务院批准,将于1984年3月份在北京召开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国际讨论会。这次会议得到了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的赞助。会议的中心内容是利用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已经得出的资料,分析研究中国的人口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评价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研究这次普查的经验。八月份,由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国家统计局、外交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广胜
中国有一套比较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有比较完整的户口登记资料。1982年进行的第三次人口普查利用了户口登记资料中可以利用的某些方面。事实证明,在人口普查中利用户口登记资料是有效的,成功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英
论述 2 0 0 0年人口普查长短表技术的特点 ,长表抽样方法、组织实施方法以及长表抽样误差分析和数据评估 ,并就长表数据推算普查总体的方法和长表数据的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
人口普查 调查方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荣时
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国际讨论会于1984年3月26—3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在人口普查方面所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总结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和数据处理的经验,交流分析普查资料的初步成果。 出席这次讨论会的代表共85人,其中国外代表40人,他们来自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桂华 吴东晟
人口普查质量评估调查通常采取分层多步或多阶段等距整群抽样方式进行,以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质量评估调查为例论述这项调查工作的抽样设计方案。第一步抽样由形成街区群、对街区群分层和等距抽取街区群组成;第二步抽样以街区群为抽样单位抽取第一步样本的子样本,进行住房单元比较和目标延伸搜索;第三步抽样是从第二步样本大型街区群中抽取由邻近住房单元构成的"片",最终抽取街区群11303个,抽样比率约3‰。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为民,崔红艳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 ,2 0 0 0年 1 1月 1日零时 ,大陆 3 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人口为 1 2 65 83万人 ,漏报率为 1 81 %。意味着普查直接登记人口只有 1 2 43 3 7万人 ,比公布人数少 2 2 46万人。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普查直接登记的 1 2 43 3 7万人进行了评估 ,指出普查登记人口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 ,漏报人口超过 2 0 0 0万。
关键词:
人口普查 人口总数 质量抽查 户籍 漏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成 米红
利用Bayesian分层回归模型估计中国1982年后历次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死亡漏报率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0岁死亡漏报率随时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而1~4岁死亡漏报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全年龄、5~14岁和15~59岁、60~89岁和90岁及以上死亡漏报率随时间的变化基本近似且同样具有阶段性。受漏报原因和不同时期社会背景的影响,女性1~4岁的死亡漏报率不一定低于0岁的死亡漏报率。人口普查成人阶段各年龄死亡漏报率差别较大,而人口抽样调查则较为一致。2000年人口普查男性和2010年全人口90岁及以上死亡率偏低是由比较严重的死亡漏报造成。死亡漏报对预期寿命计算误差的影响因年龄而异,二者关系在婴幼儿中较弱,其余年龄死亡漏报和预期寿命误差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成瑞
人口普查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普查资料,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本文简要地阐明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开发利用的情况、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这对于进一步深入开发利用这次普查资料,对于下次人口普查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可能是不无裨益的。 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是随着资料的公布和提供而逐步展开的。1982年10月公布第一批手工汇总的简要资料之后,开发利用工作开始起步;1983年底公布10%抽样的电子计算机汇总资料后,开发利用工作全面展开;1985年7月公布电子计算机汇总的全部资料后,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益民
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取得了良好成果,证明所制定的人口普查办法是成功的。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现代化的、科学的人口普查办法。 一、人口普查办法的制定,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并建立在 反复调查、反复试点、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 中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共有28条。集中体现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适应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成瑞
本文是作者应国际人口科学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Union for fhe ScientificStudy of Population)之邀撰写的一篇论文,已在1985年6月5—12日于意大利弗罗伦萨举行的国际人口会议《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专题讨论会上宣读,并进行了讨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荣时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于1985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在四川省重庆市召开了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第二次科学讨论会。到会代表74人,收到论文65篇。会议共分为五个专题小组,现将主要情况综述如下: 一、对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探讨。许多论文指出,人口状况是最基本的国情之一。人口既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又是服务对象。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和经济建设计划、规划、都必须把人口数量及各种构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松 张凌云 刘洋 綦群高
文章利用Arcgis10.0软件,运用Moran's I指数法,从全局和局部两个层面上分析新疆主要民族分布格局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新疆主要民族的Moran's I指数大于0,表明主要民族人口分布存在聚集和分散现象。以天山为界,维、汉民族入口在南北疆有明显的区域分异,北疆地区汉族人口集聚度较高,南疆地区维吾尔族聚居度较高。1982~2010年,新疆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人口的分布格局变化不明显,而回族人口分布格局变化明显。在多民族地区以民族间空间交流为基础,通过实施文化、经济和空间融合性规划设计,有利于引导区域间的民族融合;同时,开展区域性"社会规划",优化布局区域性的教育、医疗、交通、社会服务等公共资源,为有序实现民族空间的融合提供保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成瑞
李成瑞同志所写的这篇文章概述了国际人口学会第二十届全会“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专题讨论会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国内同志了解外国学者对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的高度评价和对历年人口资料提出的一些问题。就此,李成瑞同志建议我国人口学家、统计学家共同努力,分头研究,进行交流,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科学研究水平。本刊认为,这篇文章极为重要,特予发表,并希望就建议中提出的问题写出文章,进行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