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00)
2023(16976)
2022(14770)
2021(13861)
2020(11902)
2019(27373)
2018(27447)
2017(52272)
2016(28806)
2015(32958)
2014(32910)
2013(32397)
2012(29886)
2011(26950)
2010(27310)
2009(24835)
2008(24705)
2007(22481)
2006(19409)
2005(16809)
作者
(82867)
(69350)
(68955)
(65613)
(44108)
(33324)
(31384)
(27091)
(26203)
(24956)
(23634)
(23240)
(22055)
(21884)
(21454)
(21253)
(21236)
(20500)
(19875)
(19874)
(17283)
(17122)
(16750)
(15813)
(15749)
(15513)
(15445)
(15444)
(14041)
(13909)
学科
(112067)
经济(111955)
管理(85360)
(82433)
(68454)
企业(68454)
方法(52564)
数学(45321)
数学方法(44809)
(32486)
中国(31942)
(28203)
业经(25565)
地方(25251)
(24493)
技术(23205)
农业(21448)
理论(20854)
(20609)
贸易(20599)
(20514)
(19940)
(18469)
(17714)
银行(17651)
(17519)
财务(17434)
财务管理(17394)
环境(16911)
(16910)
机构
大学(403020)
学院(402602)
管理(159489)
(156200)
经济(152498)
理学(137476)
理学院(135933)
管理学(133552)
研究(133304)
管理学院(132803)
中国(99203)
(86579)
科学(84608)
(70598)
(68086)
(67423)
中心(62120)
业大(62078)
研究所(61358)
(61286)
财经(56066)
北京(54889)
(54799)
师范(54300)
农业(53160)
(50842)
(49608)
(48417)
技术(45858)
经济学(45815)
基金
项目(272853)
科学(212796)
研究(201673)
基金(193577)
(168127)
国家(166638)
科学基金(142621)
社会(123326)
社会科(116639)
社会科学(116604)
(109494)
基金项目(103374)
教育(94255)
自然(92848)
(91473)
自然科(90661)
自然科学(90635)
自然科学基金(88996)
编号(84328)
资助(79378)
成果(68777)
重点(61174)
(59575)
(59358)
课题(58699)
(58433)
创新(54863)
科研(51969)
项目编号(51481)
大学(51017)
期刊
(171897)
经济(171897)
研究(117290)
中国(85043)
学报(64584)
(61538)
科学(58524)
管理(58372)
教育(55149)
(54270)
大学(48477)
学学(44861)
农业(42147)
技术(39155)
(34133)
金融(34133)
业经(29485)
经济研究(26779)
财经(26505)
图书(24603)
(23054)
(22611)
问题(22332)
科技(21894)
技术经济(20889)
理论(19216)
(19047)
商业(18263)
(18169)
论坛(18169)
共检索到598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付丙海  谢富纪  韩雨卿  贾友  柳咏  
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离不开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大学生、研究生、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创业者等的调查,深入分析了上海市在创新教育、科技创新体制、创业政策环境等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了各阶段青年人才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本文认为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首次提出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链的思路,希望能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提供智力支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颜诗琪  张向前  
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实现科技强国的主力军,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刻不容缓。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发现我国当前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在基础教育、文化意识、国际交流、人才回流上存在不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有效培养造成了影响。提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强调民族文化和文化开放,采取诱因战略,构建多方协同的育人模式,培养地区化、个性化等建议,为更好地实施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实现我国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夯实基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倪闽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融合与加速发展,科学教育的滞后性越发突出,教育“内卷”也不断加剧,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只有理解科学与技术的本质,理解大脑的多样化是创新的本质和方法,拔尖创新人才没有“天选之人”,希望应该寄托在每个青少年身上,才能树立面向全体青少年科学教育的观念,让更多的青少年超越兴趣,走向志趣与痴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崔玉祥  刘颖楠  石华敏  艾红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是工程人才培养大国,却远不是人才培养强国,人才质量难以满足需要。在瑞士洛桑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我国"合格的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仅列位第48。合格工程科技人才的短缺已经不能满足我国走"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的工程科技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首要任务。按照高等工程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要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章丽萍  姚威  陈子辰  
当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金融危机和实现经济结构成功转型的强大引擎。本研究立足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并基于国内外研究提炼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工程科技人才的KAQ模型,最后从支撑引领、模式创新、交叉培养、师资提升、开放办学、超前部署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秦欣梅  刘红梅  
基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从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出发,明确了要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智能素养较高、思维能力灵活、求新求变、严谨独立的现代科技创新人才离不开科技创新型教师。但是作为高职院校主力的青年教师目前还存在教育视野局限书本、科学研究脱离实践、师资培养方案不健全等问题,还不能胜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通过提升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责任感、科技创新能力、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职业规划、制定科学长效的人事考核制度等手段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华峰  
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教育的重要任务,地方高校有必要以工程实践为主线,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环节入手,系统完成对学生创新性工程思维、能力及素质的培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佳栋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视,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成为各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科技技术水平迅速发展的今天,研究生科技人才培养更是大众所关注焦点。本文将结合《基于素质模型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一书,分析探索如何在高质量发展格局下优化研究生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具体建议,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贡献微薄力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芮绍炜   康琪   操友根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战略科技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本文从特征、载体、行为、功能等角度对战略科技人才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立足上海发展现状,认为战略科技人才还存在数量不足、在重大战略任务中培养机制不健全、“平时”状态下战略能力培育不足、基础保障制度有待优化等问题。充分学习借鉴国际国内战略机构平台育才、重大攻关任务炼才、国际大科学计划塑才、“平时”能力建设铸才等经验模式,以“使命导向、战略牵引、能力培养、制度保障”为总体思路,从建立完善战略科技人才的体系化培养制度、加强战略能力储备、优化保障战略科技人才的基础性制度等方面提出加强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振  王帆  
高校青年科技人才是一个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创造力活跃的群体,是推动高校科研队伍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科技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具备独特的成长规律。当前,我国在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中,面临项目资助体系不完善、科研经费短缺、保障性激励制度匮乏等问题。针对这些现状,为更好地促进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文剑  黄倩兰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也成为世界各国理论与实务部门竞相聚焦的目标。以江西省为例的分析表明,地方逐渐重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培养经费持续增加,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培养的产出成果丰硕,但同时存在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成长上限""舍本逐末""富者愈富"等问题。促进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关键是要构建人才培养的多元投入机制,提升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地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玉岩  王蒲生  
通过界定自主创新型人才的概念,分析了自主创新型人才的类型和作用。结合中美专业博士教育在培养方式、管理方法、发展规模、学科门类和就业趋势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讨论了专业博士在自主创新型人才中的定位。在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校经验基础上,中国部分高校的成功案例表明:根据专业博士在实践中开展创造性科技工作的特点,引入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来构建我国专业博士学位培养模式是一条好途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吕剑红  黄文勇  
分析农业加快转型升级对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针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从政府、农业院校、涉农企业和农业科技人才自身多角度思考,探讨建立完善政府主导,涉农院校、企业和农户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各方协调、功能完善、综合配套的多元化、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服务新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丽乐  
为挖掘亚洲高校在开展高水平创新研究、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科技人才和联动产学研用方面的现实经验,基于科技人力资本理论,审视新加坡高校卓越科技人才培养的多重向度与实践抉择。研究发现,新加坡高校作为新加坡的人才高地和科技创新高地,在技术驱动、产业驱动和政策驱动的多重创新效应引导下,形成符合自身发展逻辑的卓越科技人才培养路径:寻求学术联合,搭建国际科技人才培育枢纽,扎实人才培养的学术根基;寻求校企联合,携手国内外科技企业协同创新,发挥人才培养的技能优势;寻求区域联合,激发科技地理空间集聚效应,形成人才培养的规模效应。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培  张凤生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职教育自身建设,都要求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指导思想的滞后则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的主要因素。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以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支撑,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先导,逐步发展成为依托行业产业链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累了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