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81)
- 2023(15420)
- 2022(13075)
- 2021(12236)
- 2020(9920)
- 2019(23162)
- 2018(23105)
- 2017(44038)
- 2016(23688)
- 2015(26563)
- 2014(26661)
- 2013(26203)
- 2012(24254)
- 2011(21968)
- 2010(22286)
- 2009(20142)
- 2008(19502)
- 2007(17374)
- 2006(15472)
- 2005(13794)
- 学科
- 济(96781)
- 经济(96686)
- 管理(70245)
- 业(68954)
- 企(57787)
- 企业(57787)
- 方法(38230)
- 数学(31685)
- 数学方法(31317)
- 中国(29627)
- 农(26582)
- 地方(26265)
- 业经(24641)
- 技术(21900)
- 财(20817)
- 学(20027)
- 农业(18131)
- 理论(17899)
- 制(17447)
- 贸(17316)
- 贸易(17299)
- 易(16704)
- 和(16551)
- 银(16133)
- 银行(16093)
- 融(15737)
- 金融(15735)
- 行(15513)
- 环境(15359)
- 技术管理(14151)
- 机构
- 学院(333277)
- 大学(332626)
- 管理(133925)
- 济(129729)
- 经济(126646)
- 理学(115027)
- 理学院(113721)
- 研究(112375)
- 管理学(111886)
- 管理学院(111269)
- 中国(83650)
- 京(72082)
- 科学(69852)
- 财(58386)
- 所(56119)
- 农(51414)
- 中心(51095)
- 研究所(50920)
- 江(50086)
- 业大(48070)
- 范(46786)
- 师范(46366)
- 北京(46185)
- 财经(46128)
- 经(41816)
- 州(41431)
- 院(41002)
- 农业(39785)
- 技术(37505)
- 经济学(37239)
- 基金
- 项目(225348)
- 科学(177511)
- 研究(168920)
- 基金(160188)
- 家(138700)
- 国家(137461)
- 科学基金(118663)
- 社会(104605)
- 社会科(99005)
- 社会科学(98979)
- 省(90297)
- 基金项目(85539)
- 教育(77837)
- 自然(76279)
- 划(75457)
- 自然科(74535)
- 自然科学(74521)
- 自然科学基金(73180)
- 编号(70347)
- 资助(64835)
- 成果(57293)
- 发(51827)
- 创(50645)
- 重点(50293)
- 课题(49238)
- 部(48518)
- 创新(46523)
- 项目编号(43300)
- 科研(41967)
- 国家社会(41832)
- 期刊
- 济(149638)
- 经济(149638)
- 研究(101183)
- 中国(71693)
- 管理(52262)
- 学报(49335)
- 农(47521)
- 科学(47222)
- 教育(47091)
- 财(42365)
- 大学(37613)
- 学学(34792)
- 农业(33468)
- 技术(31825)
- 融(30364)
- 金融(30364)
- 业经(26650)
- 经济研究(23335)
- 财经(21584)
- 图书(21222)
- 问题(18740)
- 科技(18440)
- 经(18421)
- 业(17873)
- 技术经济(16845)
- 理论(16316)
- 商业(15795)
- 现代(15498)
- 坛(15348)
- 论坛(15348)
共检索到503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海鳌 朱岩梅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当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城市发展的创新战略路径。发展集群式创新网络,已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上海市为例,结合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征,构建了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集群式创新网络,并从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配套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中介机构应当扮演的创新角色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集群式创新网络 创新型城市 产业集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灏 曾刚
通过对创新理论以及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理论的回顾,指出了客观存在的各种创新中心以及创新网络的生命周期特征。集群能够促进创新行为的出现,但在集群成长的不同阶段,创新的内容和主体有所不同。结合张江高科技园区中软件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软件产业创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软件园区中集群创新网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形成了以国外大型企业、国内大型企业和国内独立自主型中小企业为核心的初级网络模式,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
创新网络 集群 软件业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翘楚 王佳希
在全球创新活动网络化特征凸显的背景下,本文以全球十大创新城市集群在美国专利商标局中的专利文本为数据源,建立城市、细分技术领域和典型企业的多属性节点创新网络,划分时间段对上海网络地位的演化进行测度和分析。本研究有助于清晰掌握上海创新发展的态势,为上海进一步的创新突破提供方向。研究发现,上海嵌入全球创新网络后,整体上地位稳步提升。细分技术领域来看,上海在集成电路等重要领域的网络地位提升趋势也十分显著。同时,出现了一些具有网络优势的典型企业。上海在创新网络中的地位沿着“边缘者”到“跟随者”再到“领跑者”的路径不断攀升。
关键词:
合作网络 网络演化 专利信息 互引网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沙德春 王文亮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为强化校企合作创新,发展具有实质意义的合作创新网络,需要从网络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形态、发展路径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形成有助于网络构建、运行、持久与优化的发展环境。发展理念上,应适应时代发展主题,深化协同创新思想;发展目标上,应主动承担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成为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网络;发展形态上,依据创新理论与实践发展范式的转变,实现创新网络向创新生态网络转变;发展路径上,应紧密结合技术创新活动的时代特征及地区技术经济发展需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创新网络 协同创新 技术创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余佳群
本文基于创新网络的视角,从产业集群和集群创新出发,在介绍集群创新网络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集群创新网络是由核心网络、辅助网络和外围支撑网络构成,并通过对模仿追赶效应、拉拢效应、挤压效应和集群学习效应的解析,阐释了集群创新网络的创新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向平
构建集群式创新网络是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而基于供应链来构建创新网络可以形成有效的集群内技术创新体系。文章在探讨了集群式供应链的含义的基础上,概括了基于供应链的创新网络的内涵及其运行模式,分析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创新网络的六大优势,最后提出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创新网络的若干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宏芬 余向平
基于集群式供应链来构建创新网络可以形成有效的集群内技术创新体系。本文在探讨了集群式供应链含义的基础上,概括了基于供应链的创新网络的内涵及其运行模式,分析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创新网络的优势,最后提出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创新网络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
集群式供应链 集群式创新网络 技术供应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焦媛媛 米捷 胡琴
本文基于中观的创新网络视角,分析了物联网创新网络发展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运用系统动力学对物联网创新网络的发展进行模拟分析,以期揭示物联网创新网络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提升物联网创新能力的政策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物联网 创新网络 系统动力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丹妮 任晓怡
文章采用1991-2012年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首先介绍北京市和上海市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现状,其次构建模型进行协整分析检验,并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来说明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的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并不能反过来促进金融发展,两者之间是单向因果关系;上海市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是双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也能反过来促进金融发展。最后提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金融发展,营造金融生态环境,加快金融改革创新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科技创新 科技信贷 风险补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林生 鲍鑫培
随着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空间急速扩张,建设了许多郊区新城,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郊区新城的创新环境是其健康发展的关键。文章采取主观评价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上海市临港新城为典型案例,构建城市郊区新城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结合重点调查等形式,对210家企业进行调查并取得数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创新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创新文化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内部创新环境和市场环境。总体评价结果表明临港新城区域具有较高的创新水平,但由于距离中心市区较远,区域自身创新的市场环境条件较为欠缺,中心城区对郊区新城的辐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不够。
关键词:
城市群 郊区新城 创新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国清
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界、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作为都市旅游业一个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本文首先对都市型乡村旅游概念进行诠释,并以上海市为例,探讨上海都市型乡村旅游发展及主要问题,基于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的分析与启示,探究上海都市型乡村旅游发展创新途径与措施,对研究我国都市地区的乡村旅游具有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
都市型乡村旅游 上海市 发展 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赫连志巍 王岚
集群创新网络中的创新能力传递可以有效提升集群整体创新能力,认识并克服创新能力传递障碍可以加速传递进程,对于产业集群升级至关重要。由此,提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创新能力传递障碍的概念并构建概念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创新能力传递障碍与集群升级负相关,通过相关性权重分析,得到5个障碍维度对集群升级阻碍的强弱程度,并针对主要障碍提出改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赫连志巍 邢建军
从生态学和复杂网络角度分析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不稳定性、开放性以及随机涨落等自组织特性。根据产业集群生态特性,以Logistic模型对产业集群演化进行描述,通过自组织的动力机制方程描述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自组织演化过程,找出集群创新网络自组织演化关键影响因素,构建集群创新网络自组织的演化机制,为改善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自组织 演化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赫连志巍 李思 薛传佳
在集群创新网络中,核心节点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其他企业更强,研究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对于集群升级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概念,并构建其概念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对集群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创新能力传递速度和创新能力传递深度对集群升级促进作用显著;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调节了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与集群升级的关系,并指出了研究结论的实践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田钢 张永安 兰卫国
本文依据霍兰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运用刺激—反应模型对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进行了深入地阐释。在深刻剖析集群创新网络形成的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合作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条促进集群创新网络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集群创新网络 刺激—反应模型 形成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