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6)
- 2023(9698)
- 2022(7816)
- 2021(7249)
- 2020(5696)
- 2019(12608)
- 2018(12231)
- 2017(22822)
- 2016(12496)
- 2015(13517)
- 2014(13155)
- 2013(13095)
- 2012(12051)
- 2011(10759)
- 2010(10720)
- 2009(9699)
- 2008(9525)
- 2007(8721)
- 2006(7692)
- 2005(6544)
- 学科
- 济(53415)
- 经济(53357)
- 农(48833)
- 业(38886)
- 农业(32448)
- 管理(27928)
- 业经(18352)
- 方法(17815)
- 企(17419)
- 企业(17419)
- 数学(16265)
- 数学方法(16183)
- 中国(14985)
- 地方(13639)
- 财(13559)
- 农业经济(12354)
- 收入(11599)
- 发(11156)
- 制(10528)
- 贸(10162)
- 贸易(10157)
- 易(9928)
- 村(9463)
- 农村(9446)
- 发展(9258)
- 展(9256)
- 学(8979)
- 土地(8257)
- 建设(8114)
- 环境(7915)
- 机构
- 学院(174982)
- 大学(168758)
- 济(73728)
- 经济(72309)
- 管理(65738)
- 研究(60580)
- 农(58243)
- 理学(57651)
- 理学院(57043)
- 管理学(56157)
- 管理学院(55859)
- 中国(46385)
- 农业(44771)
- 科学(38670)
- 业大(37900)
- 京(33944)
- 所(30919)
- 财(29862)
- 中心(29361)
- 农业大学(28392)
- 研究所(28258)
- 江(26359)
- 财经(23565)
- 省(22539)
- 范(22254)
- 业(21931)
- 师范(21919)
- 经(21739)
- 经济学(21586)
- 经济管理(21443)
- 基金
- 项目(124242)
- 科学(96556)
- 基金(89390)
- 研究(89258)
- 家(80087)
- 国家(79248)
- 科学基金(66615)
- 社会(58623)
- 社会科(55051)
- 社会科学(55036)
- 省(50427)
- 基金项目(48549)
- 自然(42223)
- 自然科(41207)
- 自然科学(41193)
- 划(41156)
- 自然科学基金(40470)
- 教育(38415)
- 编号(36475)
- 农(33699)
- 资助(33689)
- 发(28585)
- 重点(27767)
- 成果(27379)
- 部(26937)
- 创(26229)
- 业(24757)
- 国家社会(24712)
- 课题(24574)
- 创新(24492)
- 期刊
- 济(87377)
- 经济(87377)
- 农(64352)
- 研究(46287)
- 农业(43664)
- 中国(38550)
- 学报(34210)
- 科学(29892)
- 大学(26318)
- 学学(25373)
- 业经(22685)
- 财(19901)
- 业(19881)
- 融(17974)
- 金融(17974)
- 管理(17860)
- 教育(14797)
- 农业经济(14519)
- 农村(13892)
- 村(13892)
- 问题(13099)
- 技术(12960)
- 版(12441)
- 经济研究(12132)
- 业大(11482)
- 财经(10639)
- 农业大学(10435)
- 世界(10314)
- 经济问题(9571)
- 资源(9482)
共检索到258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克星 王克强 李珺
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上海市集建区外建设用地对农村整体、近郊和远郊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郊区农村居民收入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全域范围内,集建区外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居住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具有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作用,并在区域间有显著分异;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自第二产业,近郊乡镇主要依靠集建区内第二产业,远郊乡镇则主要依靠集建区外第二产业;郊区第三产业对农村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有待提高。据此认为,应加强减量化区域的"造血机制";发展郊区集建区,吸纳农村居民就业;通过"人地挂钩"推动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的同步流动;加大远郊公共财政支出,以维护农村居民的利益。
关键词:
上海市 建设用地 减量化 农村居民收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尹含 孙伯驰
对标对表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文章从微观农户视角通过数字乡村整体架构,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乡村建设扩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数字乡村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Kakwani指数上升0.0010。(2)分维度异质性分析发现,乡村经济数字化使收入差距提高了0.0009,加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作用效果最明显。(3)异质性分析还发现,通过数字乡村建设,非林区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0.0187万元,非林业生产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0.0656万元,两者增收效果更明显。(4)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精英俘获,高学历农户和高社会资本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0.0496万元和0.0267万元,不利于弱势群体分享数字乡村建设红利,带来了严峻的收入分化问题。(5)机制分析显示,数字乡村建设使高收入农户的农业生产发展增加1.5457万元,非农就业的概率增加0.1427,从而扩大了农村收入差距。根据研究结论,持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补足乡村经济数字化和林业生产短板,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邓荣荣 吴云峰
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等多种方法,多维度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宽带中国”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运用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缩减数字鸿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新创业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大中规模城市以及较高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增收效应较为明显;而在西部地区、小规模城市以及较低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收效应不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周边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天慧 胡霜 贺家欣
村主任受教育程度既关系到基层人才队伍质量,也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于2014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面板数据,分析村主任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更高受教育程度的人当选村主任,能显著提高农民家庭的人均总收入,并且在农民收入多元化发展和农民群体内部异质性并存情况下,村主任增收渠道和效应产生了不同的受益群体,能够显著增加种植大户的人均农业收入和低收入农民家庭的人均非农收入。在山区等信息封闭的地区,更高受教育程度的人当选村主任对农民家庭收入及结构影响更明显,能增加山区农民家庭人均非农收入和人均财产性收入,减少其人均救济低保收入。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对不同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的农民家庭分类施策、因材施策,对于乡村人才振兴与减少相对贫困、提升农民家庭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村主任 农村居民 受教育程度 增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天慧 胡霜 贺家欣
村主任受教育程度既关系到基层人才队伍质量,也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于2014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面板数据,分析村主任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更高受教育程度的人当选村主任,能显著提高农民家庭的人均总收入,并且在农民收入多元化发展和农民群体内部异质性并存情况下,村主任增收渠道和效应产生了不同的受益群体,能够显著增加种植大户的人均农业收入和低收入农民家庭的人均非农收入。在山区等信息封闭的地区,更高受教育程度的人当选村主任对农民家庭收入及结构影响更明显,能增加山区农民家庭人均非农收入和人均财产性收入,减少其人均救济低保收入。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对不同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的农民家庭分类施策、因材施策,对于乡村人才振兴与减少相对贫困、提升农民家庭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村主任 农村居民 受教育程度 增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灵芝 马小辉
本文在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理论基础上,借鉴坎贝尔和曼昆的λ假说理论所运用的分类研究方法,运用2002~2008年分阶层的收入和消费数据,研究了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阶层结构和平均消费倾向。研究发现,在整个农村经济内部,收入分配状况比较稳定,收入差距恶化的现象不明显;农村的总体收入水平和消费层次低下,但平均消费倾向较高;农村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高收入户的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效应下的平均消费倾向比较相近。这说明,促进总消费增长,要结合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的事实,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调节收入分配。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收入分配 阶层 平均消费倾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洁
我国产业集聚区大多位于东部区域,其产业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分不开的。而中国的西部区域,情况是截然相反的,相对落后。实施地区平衡计划,需将各种原因划入研究的范围,研究产业聚集度的相应走向,扩大影响范围,开拓扩展力,帮助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整体提高。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农村居民 收入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晔 蔺琦珠 张坤
本文依据收入经济理论,结合中国农村居民的特点,从经济新常态下收入公平视角出发,借助面板数据统计,运用面板门限模型从消费、生产、销售三个角度分析物价变动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为政府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物价变动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双门限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平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也持续扩大,目前已逼近警戒线。为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持续扩大的原因,提出扭转差距持续扩大的对策,本文利用中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方法,对近年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探析。研究表明,农村住户家庭经营收入不平衡和地区内部收入分配差距,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主体。近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应继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及时化解收入分配中的矛盾。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
关键词:
关键字: 农村居民 收入差距 变动及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连仲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梅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广东农村居民收入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广东农村居民收人结构构成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其中前两者是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要把增加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作为突破口。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杜冰青 吕之望
本文基于CHNS数据建立一个多项Logit模型,分析教育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总体上,教育对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越大;不过在更具体的层面上,虽然较高的教育程度可以有效阻止农村居民收入的下滑,但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对收入向上流动的影响却没有对向下流动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教育 收入流动性 多项Logit模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振华 张学敏
本文基于教育扩展与教育分配的视角,分析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探寻教育是否能够有效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并利用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应用OLS估计法和系统GMM估计法分别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对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取决于教育扩展和教育分配的交互影响,教育扩展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以教育基尼系数代表的教育分配公平水平低于某一临界值为条件,教育分配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也以平均受教育年限代表的教育扩展水平高于某一临界值为前提,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教育扩展及教育
关键词:
教育扩展 教育分配 农村居民 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敬 刘侃
本文在定性分析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展开实地调研,主要运用定性描述和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空间效应 空间自回归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雪合来提·马合木提 奥斯曼·玉散
文章对新疆1981~2012年期间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检验数据的平稳性,长期均衡关系,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新疆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此研究影响新疆农村居民收入的因素。
关键词:
新疆 农村居民纯收入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