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5)
2023(9478)
2022(8465)
2021(7899)
2020(6438)
2019(15137)
2018(15273)
2017(29849)
2016(16398)
2015(18387)
2014(18565)
2013(18418)
2012(16862)
2011(15192)
2010(14922)
2009(13060)
2008(12268)
2007(10455)
2006(9017)
2005(7618)
作者
(47271)
(39145)
(38615)
(36740)
(24786)
(18731)
(17554)
(15543)
(14927)
(13822)
(13616)
(13029)
(12287)
(12139)
(12091)
(11824)
(11757)
(11705)
(11099)
(10987)
(9715)
(9360)
(9276)
(8911)
(8734)
(8642)
(8634)
(8468)
(7789)
(7772)
学科
(63722)
经济(63656)
管理(48835)
(42590)
(35836)
企业(35836)
方法(31198)
数学(27137)
数学方法(26847)
(16117)
(15874)
环境(15459)
中国(15028)
(14332)
地方(13972)
业经(13576)
(11964)
(10775)
贸易(10770)
(10698)
农业(10653)
理论(10593)
(10433)
技术(10018)
(9498)
财务(9440)
财务管理(9426)
(9411)
企业财务(8931)
教育(8748)
机构
大学(229009)
学院(226700)
管理(95189)
(86093)
经济(84047)
理学(83501)
理学院(82601)
管理学(81218)
管理学院(80827)
研究(74480)
中国(52709)
科学(48872)
(48851)
(37230)
(36598)
业大(36375)
(36031)
研究所(34410)
中心(33253)
北京(30726)
(30678)
财经(30456)
(30370)
师范(30100)
农业(28440)
(27788)
(27420)
(25513)
师范大学(24621)
经济学(24273)
基金
项目(165091)
科学(129204)
研究(119710)
基金(119636)
(104397)
国家(103569)
科学基金(89007)
社会(73276)
社会科(69396)
社会科学(69377)
基金项目(64997)
(64213)
自然(59856)
自然科(58394)
自然科学(58383)
自然科学基金(57283)
(54814)
教育(53898)
编号(49367)
资助(48765)
成果(38551)
重点(36610)
(35817)
(35015)
(34233)
课题(33129)
科研(31942)
创新(31910)
大学(30435)
教育部(30386)
期刊
(89475)
经济(89475)
研究(63830)
中国(38442)
学报(37041)
科学(34813)
管理(33221)
(31608)
大学(27202)
学学(25515)
(25470)
教育(24482)
农业(22900)
技术(19193)
(15183)
金融(15183)
业经(14814)
图书(14302)
经济研究(13842)
财经(13453)
资源(12249)
科技(12103)
理论(12026)
(11604)
问题(11600)
实践(11380)
(11380)
(11285)
技术经济(10921)
情报(10651)
共检索到314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运功  汪冬冬  林逢春  
能源利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前提,对其碳足迹及生态压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碳排放足迹的相关含义及研究方法,计算得出1995-2006年上海市能源利用的总碳足迹、各能源类型和产业类型的碳足迹、碳足迹的产值和生态压力值。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岭回归函数进行STIRPAT模型拟合,进一步研究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足迹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适应性的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总碳足迹从1995年的1.05 hm2/人上升到2006年的1.36 hm2/人,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②1995-2006年各能源利用的碳足迹及其分配率均以煤炭最大,石油次之,天然气最小,且煤炭利用的碳足迹分配率逐年下降,石油与天然气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文  陈燕  贺肖芳  宋新山  王宇晖  
利用遥感影像,提取上海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并分析其土地利用特点,根据《IPCC国际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缺省值法,结合社会统计年鉴,对上海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对1995年、2000年和2010年不同土地利用的碳足迹进行计算、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低碳调控策略。结果表明:总碳排放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3 352.06万t上升到2010年的4 332.65万t;由于人口的增长,人均碳足迹却由1995年的0.63hm2/人下降到2010年的0.50hm2/人。建设用地是主要碳源,林地是主要碳汇,森林碳足迹和煤炭能源碳足迹是主要的碳足迹,林地、草地等碳汇增加远小于建设用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丽君  唐浩  孟浩  周浩  黄宇驰  赵杰红  
碳排放量是政府实施碳减排、评估区域低碳发展历程的量化指标。本文通过对闵行区现状能源使用情况分析,计算2005-2009年工业、民用、交通碳排放量,同时,根据闵行区未来经济、人口、能源消耗的增长情况,预测关键年份2015、2020年的工业、民用、交通运输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为闵行制定碳减排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相同,2007年相对较大,2008年又有回落,2009年略有上涨。工业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7%以上,民用、交通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比例较低。2015、2020年碳排放强度分别为1 417.6 kg/万元、1 217.7 kg/万元,不能达到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宏韬  
能源利用不仅为经济活动提供动力还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本文建立上海能源消费碳排放的LMDI分解模型,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产业碳排放系数四个影响因素着手,实证研究了1995-2005上海分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机理。研究表明:经济快速增长是上海碳排放增加的主导因素,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有利于控制碳排放,而重工业化、能源结构高碳化会增加碳排放。基于实证结果和上海市情,本文最后就上海未来控制碳排放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开亚  何彩虹  王桂新  张浩  
依据IPCC清单指南报告,以能源消耗为对象,测算2000—2010年上海市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以及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以2000年为基年,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上海市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费碳排量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①交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能源强度的下降起主要作用。能源结构对促进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作用较弱,但有增强趋势。②交通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其中人口数量和人均GDP始终表现为正效应,起促进作用;能源强度除2004年外均表现为负效应,起抑制作用;能源结构始终表现为负效应,对减少碳排放有重要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芳  江可申  卢愿清  吴优  
基于2000—2010年上海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分析了上海市能源消费现状,并根据IPCC碳排放系数计算了上海市能源消费及其导致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各产业的排放情况。采用情景分析方法,预测了2015年和2020年上海市分别在基准情景和低碳情景之下的能源消费暨碳排放情况,预测结果显示,基准情景之下上海市2015年和2020年的能源消费分别为14031.7742和16133.664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达到3.19和3.88亿吨;低碳情景下上海市2015年和2020年的能源消费分别为10834.2021和1044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帅通  袁雯  
节能减排是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给上海碳排放政策的制订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采用IPCC 2006年提出的各类能源排放二氧化碳量的计算方法,根据近年来上海工业能源消耗和GDP增长及产业结构变化相关数据,分析了上海城市的碳排放变化趋势,探讨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能源结构的变动尤其是高排碳的煤类能源比重下降,热、电等能源比重上升,是上海万元GDP碳排放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针对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提出继续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类能源比重,鼓励使用电、热类能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利用上海周边资源开发潮汐能等新能源促进能源类型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晨   李薇   翟梦瑜   王振宇   朱亮亮  
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的使用,巨大的能源消耗将会产生大量碳排放。论文建立了经济能源碳排放(EECE)模型,对上海市碳排放进行回顾性分解(2000—2017年)和前瞻性预测(2025年和2030年)。具体而言,通过结构分解分析、双比例平衡法以及时间序列法,从系统层面建立了历史分析与未来分析之间的动态联系。研究发现,上海市化石能源产生碳排放量最多的能源类型为煤炭行业,其次为石油行业。天然气行业是产生碳排放量最少的化石能源。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服务业与金属冶炼和轧制加工业是上海市历年产生碳排放最多的部门。最终需求水平是上海市能源消耗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碳排放产生强度是上海市降低能源消耗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力。在碳达峰条件下,2025年与2030年碳排放数量大幅降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蕊  朱永彬  王铮  
本文针对上海2050年前的碳排放做了模拟,同时探讨了城市碳排放趋势的研究方法。针对城市问题,本文提出用逻辑斯蒂曲线逼近城市人口增长率,同时用经济动力学模型预测了上海市2050年前的经济增长率,进而采用朱永彬、王铮(2009)的最优增长率模型,对上海市未来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当前技术进步速率下,在产业结构稳定进步的条件下,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下降速率为-0.057。上海市人均碳排放呈现倒"U"曲线增长,高峰出现在2035年。上海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总量呈倒"U"曲线增长,碳排放高峰出现在2035年,能源消费高峰出现在2036年,达到高峰时间比同等条件下的全国高峰略早,但上海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晨   李薇   翟梦瑜   王振宇   朱亮亮  
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的使用,巨大的能源消耗将会产生大量碳排放。论文建立了经济能源碳排放(EECE)模型,对上海市碳排放进行回顾性分解(2000—2017年)和前瞻性预测(2025年和2030年)。具体而言,通过结构分解分析、双比例平衡法以及时间序列法,从系统层面建立了历史分析与未来分析之间的动态联系。研究发现,上海市化石能源产生碳排放量最多的能源类型为煤炭行业,其次为石油行业。天然气行业是产生碳排放量最少的化石能源。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服务业与金属冶炼和轧制加工业是上海市历年产生碳排放最多的部门。最终需求水平是上海市能源消耗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碳排放产生强度是上海市降低能源消耗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力。在碳达峰条件下,2025年与2030年碳排放数量大幅降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华  
本文提出了基于经济计量学的修正结构多元化系数(MESD),并应用于上海经济结构多元化与碳排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产业结构调整,上海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万元GDP能耗下降),但碳排放总量仍持续上升,且能源消耗增长倍数与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MESD)相关性显著,有递增态势。传统的能源效率控制政策已不适用于上海等长江下游发达城市,"自上而下"的总量控制和能源结构调整应成为该地区未来能源政策的发展方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欢  林文鹏  储德平  郑耀星  江健  高峻  
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借助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对上海市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通过测算,2009年上海市旅游生态足迹为66 333 483.428hm2,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466.547×10-4 hm2;旅游生态承载力为1 900 029.08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146.908×10-4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319.692×10-4 hm2。从上海市旅游生态足迹结构来看,旅游交通和旅游购物足迹的比例最大,分别占71.79%和23.76%,旅游餐饮和休闲娱乐其次,分别为3.44%和0.14%,比例最小的是旅游观光和旅游住宿。这表明旅游活动正在过度消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武英涛  王克强  
1990年来上海市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上海市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和加大新能源开发已成为上海市能源工作的重点。而评估未来能源需求数量及各产业部门的消费特点,以更加明确"开源节流"的目标和重点,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首先在详细对比分析1990~2008年上海市能源需求部门结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市未来更应把第三产业作为提高能效的首要对象的观点,这有别于目前大多认为第二产业是仍是重点的普遍观点。接下来,运用协整分析和部门分析结合的方法,建立分部门能源需求函数,对上海市2010~2020年进行了能源需求总量和部门需求数量进了预测研究,发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史丹  叶云岭  
城市交通碳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刻画2001—2019年城市交通结构与碳排放现实状况,分析城市交通碳减排面临的突出问题。运用LEAP模型与灰色模型预测上海城市交通碳排放趋势,设定基准情景、节能情景、出行结构优化情景、动力系统替换情景。结果表明,4种情景下,上海城市交通将分别于2031年、2029年、2029年、2028年实现碳达峰,交通动力系统替换最有利于上海城市交通碳排放早日达峰。建议持续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继续调整城市交通能源消耗结构,不断提升绿色交通治理水平,推进大数据应用与城市交通碳减排深度融合,积极倡导居民绿色低碳出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谌伟  诸大建  白竹岚  
工业碳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理解绝对意义上的减排与相对意义上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上海市1978-2007年工业碳排放总量以及碳生产率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果检验,协整检验,VAR模型以及脉冲冲击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工业碳排放总量是碳生产率的Granger原因,并且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碳排放总量及生产率变化速率互有冲击作用,两者主要相对方差贡献率为自身。研究揭示了提高碳生产率是尽管无法降低碳排放总量,实现绝对减排,却是具有可行性的相对意义的减排,这符合当前上海市内在实现自生主观发展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