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73)
2023(4998)
2022(4553)
2021(4209)
2020(3944)
2019(9336)
2018(9361)
2017(18293)
2016(10417)
2015(12220)
2014(12603)
2013(12579)
2012(12100)
2011(11062)
2010(11187)
2009(10560)
2008(10739)
2007(10058)
2006(8569)
2005(7762)
作者
(32512)
(27466)
(27404)
(26278)
(17507)
(13334)
(12667)
(10908)
(10305)
(9958)
(9261)
(9252)
(8948)
(8818)
(8767)
(8712)
(8657)
(8093)
(8062)
(8001)
(6969)
(6823)
(6712)
(6291)
(6286)
(6269)
(6197)
(6105)
(5731)
(5680)
学科
(44943)
经济(44901)
(27093)
管理(25986)
方法(23172)
数学(20840)
数学方法(20672)
(19976)
企业(19976)
(14199)
中国(11327)
(11077)
地方(10381)
(9951)
(9380)
贸易(9379)
农业(9243)
(9062)
(8303)
业经(8197)
(6984)
(6797)
金融(6794)
(6729)
(6712)
银行(6705)
财务(6699)
财务管理(6677)
(6367)
企业财务(6264)
机构
大学(156873)
学院(155314)
(63875)
经济(62333)
管理(57998)
研究(54923)
理学(49548)
理学院(48935)
管理学(48066)
管理学院(47754)
中国(40966)
科学(35046)
(33473)
(32712)
(29881)
(28355)
研究所(27225)
中心(26383)
业大(26052)
农业(26002)
(24533)
财经(22771)
(21323)
北京(21240)
师范(21098)
(20559)
经济学(19687)
(19266)
(18923)
经济学院(18043)
基金
项目(101257)
科学(77448)
研究(72993)
基金(71340)
(62616)
国家(62033)
科学基金(51246)
社会(44080)
社会科(41547)
社会科学(41530)
(39891)
基金项目(38023)
(34285)
教育(34138)
自然(33292)
自然科(32447)
自然科学(32434)
自然科学基金(31861)
编号(30958)
资助(30114)
成果(25880)
重点(23220)
(23023)
(22400)
课题(21487)
(20501)
科研(20055)
计划(19370)
创新(19208)
大学(19124)
期刊
(69424)
经济(69424)
研究(44459)
中国(29863)
(29218)
学报(27397)
科学(23861)
(22461)
大学(19707)
农业(19267)
学学(18523)
管理(17947)
教育(16470)
(14825)
金融(14825)
技术(13271)
业经(11472)
财经(11179)
经济研究(11061)
(10601)
问题(9877)
(9584)
(8332)
统计(8290)
图书(8273)
技术经济(8253)
(7897)
理论(7800)
商业(7410)
(7097)
共检索到230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桂世勋,孙加琪  
1988年10月,上海市统计局、公安局、计划生育委员会、城市规划设计院和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人口研究所联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上海市流动人口抽样调查,在调查全市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一般情况的基础上,又对其中4744名流入育龄妇女进行了计划生育状况的补充调查。这次调查不仅为上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基础资料,而且对我们研究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秀花  
育龄妇女的人数多少和生育状况直接影响总人口的规模,研究育龄妇女生育状况,对控制人口发展,实现2000年人口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机器汇总资料,对北京市育龄妇女现状及其生育特点作一简要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冯志蕙  
为了深入地研究陕西省人口、婚姻、生育状况及今后人口发展趋势,我们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同志一起,在1979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1978年陕西省十分之一人群的人口构成,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能力及生育状况;按不同生育水平予测了陕西省今后百年的人口发展趋势;编制了1978年全省男、女简略寿命表。本文着重从陕西省育龄妇女婚姻和生育状况方面对人口再生产过程进一步探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郝守忠  
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抽样)提供的资料,对黑龙江省育龄妇女生育状况作一简要分析。 一、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对比 (一)一般生育率、总和生育率下降较快。黑龙江省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1981年为72.81‰,1989年为62.53‰,较1981年下降10.28个千分点;总和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真真  
本文利用 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 ,应用作者提出的育龄妇女生育健康个体指标 ,从人口、社会、经济几个方面对我国育龄妇女生育健康状况的部分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健康状况及存在主要问题与妇女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及社区环境密切相关。文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 ,对改善我国育龄妇女生育健康状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P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俊峰,安琳,王绍贤  
本文对有关资料分析发现 ,自杀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死因之一。育龄妇女自杀死亡率在青年组有一高峰 ,这一高峰现象在农村地区比较明显。与多数国家的研究结果相反 ,我国育龄妇女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 ,在青年组自杀死亡率的性别差异较大。在报告自杀死亡率的 44个国家和地区中 ,我国农村育龄妇女的自杀死亡率是最高的 ,城市育龄妇女自杀死亡率也处于较高水平。我国不同地区育龄妇女的自杀死亡率也有较大差别 ,农村高于城市。与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相比 ,自杀死亡率要远高于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死亡率。近十年 (1 987~ 1 996年 )来 ,我国各地区育龄妇女自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飞,安琳,王燕  
运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综合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一个县 36名自杀未遂的育龄妇女。通过调查发现育龄妇女自杀主要以服毒为主 ;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纠纷 ,而家庭纠纷则主要由经济因素引起 ;育龄妇女自杀动机可分为三种 :冲动型、威胁型和逃避型 ;育龄妇女自杀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负性生活事件、心理抑郁和家庭暴力等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鸿雁,娄彬彬  
本文运用1996年苏南地区、皖北地区"计划生育与妇女地位研究"课题调查数据,分析了主动、被动选择避孕节育措施对育龄妇女副作用的产生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育龄妇女的心理影响;此外,主动选择避孕节育措施者的平均避孕失败次数、平均人流次数均明显高于被动选择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志宏  张亚锋  杜书然  
我国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低于全国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全国育龄妇女多采用长效避孕方式有显著不同,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多以短效为主,其中,长效避孕措施中宫内节育器和绝育比例较高,而短效避孕措施中避孕套的比例非常突出。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相比也有很大变化,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更少使用宫内节育器,更多使用避孕套。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在选择长效避孕或短效避孕上,还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流动范围、户口所在地、是否有人照顾孩子、子女性别和民族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已婚流动育龄妇女避孕方式的选择受到其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鸿雁,吴玲,董情  
妇女生育率是人口再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我国自1979年“一对夫妇一个孩”的人口政策实行以来,人口的生育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城市与农村对政策的理解与执行有一定的差异,客观地揭示这些差异的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城乡间影响生育率水平的诸因素,指导计划生育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勇生,彭大贵,吴盛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郊的流动人口与日俱增,如何强化对流进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已成为现阶段计生工作的新课题。鉴于城郊流进人口面广量大给计划生育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1996年上半年,笔者对城郊的建湖县近湖乡环城8个村计生工作进行了调查。认为流进城郊已婚育龄妇女有“四多”现象: 1 买房租房家庭多。近湖乡城郊的镇南、镇北、近湖、裕丰等结合部八个村有12422户.总人口为51782人,流进育龄妇女有19942名。在流进的19942名育龄妇女中,租房暂住人口有2106人,其余人员都居于购买的商品房、征地集资建房、单位家属区中;这些人员一般在县城和城郊从事各类专业活动,早出晚归,居住地点相对稳定,形成一个独立相对固定的流入人口居住群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志华  安军超  刘超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的调研数据,并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对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存在供求不平衡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魏涵  杨练  孙群  钟志刚  刘臻  
目的:基于2016年四川省育龄妇女治疗费用核算分析结果,为育龄妇女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SHA 2011框架核算2016年四川省育龄妇女治疗费用总量、筹资方案、机构流向及人群分布等。结果:2016年四川省育龄妇女的治疗费用为353.33亿元,占四川省治疗费用的22.07%;筹资主要来源家庭卫生支出,为206.74亿元,占58.51%,从服务功能上看,门诊的家庭自付比例最高,占69.12%;2016年四川省育龄妇女发生在综合医院的治疗费用占比最高,占52.97%;治疗费用发生在45~49岁年龄段人群的占比最高,占20.76%;治疗费用居于第一位的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相关疾病,占16.16%。结论:2016年四川省育龄妇女个人医疗负担较重,机构流向不合理,建议完善育龄妇女医疗保障,合理引导育龄妇女患者流向,加强育龄妇女重点疾病防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秋生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2 0 0 0年京、津、沪三大城市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低到 0 67、0 88和 0 68的超低水平。分析表明 ,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和高等院校在校生规模的迅速扩大 ,以及无户籍“漂泊“人口的增加是造成大城市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超低水平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 ,总和生育率指标在功能上存在明显的缺陷 ,既不能反映大城市育龄妇女真实的时期生育率水平 ,也不能反映大城市育龄妇女实际的终身生育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