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50)
2023(4844)
2022(3971)
2021(3480)
2020(2746)
2019(6174)
2018(5937)
2017(11403)
2016(6391)
2015(6860)
2014(6921)
2013(6919)
2012(6613)
2011(6206)
2010(6227)
2009(5221)
2008(5148)
2007(4685)
2006(4326)
2005(3713)
作者
(19927)
(16963)
(16882)
(15958)
(10857)
(8114)
(7318)
(6388)
(6369)
(6104)
(6031)
(5875)
(5628)
(5434)
(5293)
(5245)
(5243)
(5170)
(4981)
(4975)
(4242)
(4208)
(4047)
(4043)
(3933)
(3873)
(3774)
(3572)
(3497)
(3398)
学科
(29714)
经济(29690)
管理(18401)
方法(13974)
(13609)
数学(11354)
环境(11280)
数学方法(11201)
(10176)
企业(10176)
(8715)
(7044)
地方(6397)
中国(6133)
业经(6030)
(5767)
(5468)
农业(5284)
资源(4989)
理论(4874)
(4743)
(4723)
贸易(4722)
(4531)
规划(4491)
环境规划(4403)
(4288)
金融(4287)
生态(4277)
(4055)
机构
大学(99389)
学院(99029)
(39085)
经济(38267)
管理(36653)
研究(36064)
理学(32094)
理学院(31628)
管理学(30837)
管理学院(30642)
中国(24539)
科学(24483)
(20325)
(18585)
(17588)
研究所(17364)
(17211)
(16128)
师范(15943)
中心(15614)
财经(14955)
业大(14908)
(14342)
(13638)
农业(13530)
师范大学(13342)
(13257)
北京(12632)
经济学(12588)
经济学院(11579)
基金
项目(71597)
科学(57203)
基金(54371)
(49044)
国家(48737)
研究(48590)
科学基金(41320)
社会(32398)
社会科(30908)
社会科学(30900)
基金项目(29313)
自然(27886)
自然科(27201)
自然科学(27192)
(27183)
自然科学基金(26710)
(23987)
资助(22727)
教育(21545)
编号(16963)
重点(16743)
(16573)
(15649)
科研(14327)
(14277)
国家社会(14270)
计划(14114)
创新(13503)
教育部(13172)
发展(12852)
期刊
(40723)
经济(40723)
研究(26410)
科学(17884)
学报(17708)
(14763)
中国(14444)
大学(12976)
学学(12440)
(11248)
管理(11236)
农业(10497)
(7013)
教育(6943)
经济研究(6839)
资源(6764)
业经(6654)
(6652)
金融(6652)
财经(6639)
(6571)
旅游(6571)
(6571)
技术(6113)
(5814)
统计(5612)
(5536)
问题(5438)
学刊(5267)
旅游学(5263)
共检索到135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燕燕  
运用"自下而上"法估算1997—2017年上海市旅游碳排放量,并运用因素分解技术将上海旅游碳排放变化分解为5种效应。结果表明:1997—2017年上海市旅游增加值增长了12. 24倍,而碳排放量却增长了13. 87倍,碳排放量增速较快,交通碳排放是最主要的来源。在分解后的各种效应中,旅游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最主要的影响效应,其贡献率达到了87. 23%;其次是碳强度效应(82. 43%)、能源强度效应(-61. 49%);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效应有助于旅游碳排放量的降低,但能源强度效应整体上逐年下降,而能源结构效应则在波动中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上海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更要切实降低旅游产业的碳排放,进而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查建平  贺腊梅  郭海峰  
参照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结合旅游景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了能够综合反映旅游景区碳排放绩效及边际减排成本的评估模型,并以2012—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29家景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旅游景区碳排放绩效存在较大差异,多数景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对应减排空间及潜力较大;多数景区碳排放绩效呈现下滑态势,相应景区主要以游客接待量扩增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忽视了旅游服务产品的增值能力,且并未对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压力有过多重视;不同景区边际减排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景区减排存在较大优化空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查建平  贺腊梅  郭海峰  
参照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结合旅游景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了能够综合反映旅游景区碳排放绩效及边际减排成本的评估模型,并以2012—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29家景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旅游景区碳排放绩效存在较大差异,多数景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对应减排空间及潜力较大;多数景区碳排放绩效呈现下滑态势,相应景区主要以游客接待量扩增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忽视了旅游服务产品的增值能力,且并未对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压力有过多重视;不同景区边际减排成本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存栋  王雪  
以碳排放大省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与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测算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结果可以表明一方面旅游业是低能耗、低排放的朝阳产业,可以大力发展;同时测算也显示内蒙古旅游业还是有一定的能耗和碳排放的,2010年内蒙古旅游业的能源消耗为73.53 PJ,碳排放总量为7.368 Mt,可见还具有一定的节能减排空间。据此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内蒙古旅游业低碳发展模式;制定旅游低碳认证制度,完善奖惩机制,规范发展低碳旅游;建设旅游低碳实验示范区(点);宣传低碳旅游理念,增强游客环保意识等策略,以期降低内蒙古旅游业碳排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杨  倪欣欣  马仁锋  
以上海市16个区为研究单元,基于SLM、SEM模型研究并引入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解析微观尺度视角入境旅游影响因素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空间分异。研究表明:入境游客在空间上具有正相关性和集聚特征;旅游资源数量和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对入境游客数量有积极的影响,而旅游资源质量的提高对入境游客数量有负向影响,存在"旅游资源诅咒"现象。宏观经济不是影响上海各区入境游客数量的主要因素;各影响因素的系数存在空间非平稳性,旅游资源数量因素形成了以西南三区为核心,向东北扩散的圈层,旅游资源质量因素的空间影响特征形成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结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因素的空间影响特征形成北高南低特征;邻近地区入境游客数量对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彦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非正规就业的广泛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其规模有多大,有关量化信息的极度缺乏,已经对相应管理制度的建立构成了障碍。为此,文章通过深度开发上海市现有统计数据,给出了2000~2007年该市非正规就业规模的两个估计量;同时就如何从估算走向官方统计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仲启铖  傅煜  张桂莲  
基于2014年上海市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报告和2013-2014年乔木林典型样地实测数据,采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CM法)和单木异速生长方程法(AM法)对上海全市乔木林生物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种方法估算的乔木林总生物量较为接近,分别为4.828×106和4.805×106t,前者仅比后者高0.47%。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其他硬阔类,阔叶混,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其他软阔类和杨树Populus是上海乔木林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 CM法估算这6个树种组在总生物量中占比为88.7%, AM法估算占比为85.7%。幼、中龄林是上海乔木林生物量的主体部分, CM法估算这2个龄组在总生物量中占比为86.2%, AM法估算占比为79.3%。自1999年起上海市乔木林总生物量持续快速增长,到2016年接近6.400×106t; 1999-2016年乔木林总生物量年均增长率为19.2%,超过同期乔木林总面积的年均增长率(16.8%)。乔木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同样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到2016年达75.7 t·hm-2。由此认为:CM法和AM法在上海市乔木林总生物量估算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过去20 a,上海城市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且仍存在一定上升空间。图2表4参35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桂新  陈冠春  
本文考察了当前较多采用的几种代表性的物质资本存量估算方法,讨论了基年资本存量、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当年投资以及折旧等物质资本存量估算四个基本变量的指标选取和计算。根据目前国内已有统计数据,采用不同方法具体估算和比较了上海改革开放开放30年间的总体物质资本存量及分三大产业的资本存量,发现上海总体资本存量、三大产业资本积累及资本-产出比的变动趋势,说明上海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晓静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会议组织者对会议目的地的选择标准 ,以及会议结束后怎样对目的地进行满意程度评估。接着通过半开放式的问卷 ,对 2 0 0 2年在上海召开过国际会议的会议组织者进行了调查 ,并在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重要性—表现”的研究方法 ,试图找出上海作为会议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和劣势 ,希望能为整体营销上海作为会议旅游目的地的市场战略提供一些帮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周伟  赵启程  李方方  
区域经济网络关联会引致风险空间溢出传染。就网络关联框架中如何测度风险价值,本文构建公共经济风险价值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高度复杂网络关联特征,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分位数回归,估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价值,分解测度出空间溢出与反馈传染效应,识别出系统重要性因素及系统重要性地区和系统脆弱性地区。研究发现:空间分位数回归模型和普通分位数回归模型测算的VaR值均通过了有效性检验,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高度复杂网络关联传染,空间分位数回归模型对VaR值的估算效果优于普通分位数回归模型;系统重要性因素的总效应较大,主要有城镇化水平、债务负担率与政府刚性支出等;系统重要性地方政府多集中于华东地区;而系统脆弱性地区多集中于西部地区。这为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信用风险实施分类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一些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开亚  何彩虹  王桂新  张浩  
依据IPCC清单指南报告,以能源消耗为对象,测算2000—2010年上海市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以及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以2000年为基年,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上海市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费碳排量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①交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能源强度的下降起主要作用。能源结构对促进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作用较弱,但有增强趋势。②交通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其中人口数量和人均GDP始终表现为正效应,起促进作用;能源强度除2004年外均表现为负效应,起抑制作用;能源结构始终表现为负效应,对减少碳排放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凯  江世浩  朱文珏  
文章选用蓄积量换算因子法和CO2FIX v3.2模型,分别用于估算广东省现有森林的静态碳汇储量和新造林动态碳汇潜力,并利用空间计量Moran I指数分析广东省碳汇布局的空间效应,为广东碳交易市场发展及其CDM造林碳汇项目的开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2010年广东省全省碳汇总量为481.34Tg C,;在假设进行轮伐的情况下,2008~2057年间广东省实现的新造林净固碳量为97.38Tg C;其中粤北地区碳汇储量和碳汇潜力最高,珠三角地区碳汇储量及碳汇潜力最低。空间效应分析显示了广东省碳汇布局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大部分城市地区的碳汇储量及潜力处于高-高集群或者低-低的集群中,空间集群特征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学钢,唐立国  
一、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拉动的特点分析 上海旅游业发展对扩大劳动力需求的效应日益明显,其拉动效应大小随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而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具体表现为:旅游收入指标和旅游业就业人数之间的相关性很大,但拉动就业的功效有阶段性差异。1996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清蓉  
旅游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需落实到旅游企业、旅游者的推广与实践方能实现。旅游线路一直是旅游市场的主力产品,然而对其能源消耗及CO2排放的评估却是空白。基于碳排放理论及游客消费特征,提出其能源消耗和CO2排放估算模型。以三种海南旅游产品为例,计算并分析各线路的能源消耗及CO2排放量。结果表明:各产品能源消耗及CO2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是行、食、住、游、购、娱;交通方式、从客源地到目的地距离、产品结构及能源类型是影响其能源消耗及排放量结构的主要因素;旅游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不容忽视;旅游业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纪鹏  刘少湃  丁烨  
从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旅游业高附加值行业比重两个方面界定了都市旅游产业结构的内涵。依据经典产业经济学理论,从外部都市经济系统和内部都市旅游系统入手,构建了包括10个影响因素的都市旅游产业结构形成机制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上海市的相关数据(1999-2013年),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定量揭示了都市旅游产业结构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一元回归下,都市产业政策、都市发展环境、都市区位条件、都市科技进步和旅游需求总量为正向影响因素;在多元回归下,都市产业政策、都市发展环境、旅游人力资源为正向影响因素,都市科技进步和旅游投资总额为负向影响因素。基于此,认为提升正向因素、改善旅游投资结构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