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76)
- 2023(2871)
- 2022(2525)
- 2021(2027)
- 2020(1561)
- 2019(3697)
- 2018(3655)
- 2017(7376)
- 2016(4151)
- 2015(4643)
- 2014(4717)
- 2013(4871)
- 2012(4593)
- 2011(4331)
- 2010(4097)
- 2009(3292)
- 2008(3192)
- 2007(2762)
- 2006(2523)
- 2005(2207)
- 学科
- 济(23387)
- 经济(23374)
- 管理(15955)
- 业(12294)
- 方法(11627)
- 数学(10800)
- 数学方法(10748)
- 环境(10211)
- 企(9153)
- 企业(9153)
- 学(5586)
- 划(5320)
- 地方(5043)
- 农(4724)
- 中国(4694)
- 资源(4131)
- 规划(4070)
- 业经(4058)
- 环境规划(4028)
- 和(3802)
- 财(3716)
- 贸(3604)
- 贸易(3603)
- 易(3452)
- 生态(3386)
- 农业(3252)
- 经济学(3239)
- 发(3234)
- 融(2736)
- 金融(2736)
- 机构
- 大学(63094)
- 学院(62142)
- 济(30853)
- 经济(30301)
- 管理(25260)
- 研究(23129)
- 理学(22289)
- 理学院(22043)
- 管理学(21692)
- 管理学院(21594)
- 中国(16342)
- 科学(14013)
- 京(12478)
- 所(12066)
- 财(11520)
- 农(11156)
- 研究所(11078)
- 业大(10372)
- 财经(9878)
- 经济学(9863)
- 中心(9816)
- 经(9113)
- 经济学院(8952)
- 农业(8814)
- 江(8360)
- 院(8338)
- 上海(8104)
- 经济管理(7634)
- 北京(7620)
- 财经大学(7527)
- 基金
- 项目(45184)
- 科学(36585)
- 基金(34854)
- 家(31210)
- 国家(31026)
- 研究(30885)
- 科学基金(26704)
- 社会(21547)
- 社会科(20564)
- 社会科学(20562)
- 基金项目(18332)
- 自然(17750)
- 自然科(17371)
- 自然科学(17368)
- 自然科学基金(17079)
- 省(16500)
- 划(14569)
- 资助(14429)
- 教育(13452)
- 编号(10606)
- 重点(10523)
- 发(10488)
- 部(10419)
- 国家社会(9447)
- 创(9421)
- 创新(8935)
- 教育部(8890)
- 科研(8883)
- 人文(8609)
- 发展(8544)
共检索到88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谌伟 诸大建 白竹岚
工业碳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理解绝对意义上的减排与相对意义上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上海市1978-2007年工业碳排放总量以及碳生产率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果检验,协整检验,VAR模型以及脉冲冲击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工业碳排放总量是碳生产率的Granger原因,并且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碳排放总量及生产率变化速率互有冲击作用,两者主要相对方差贡献率为自身。研究揭示了提高碳生产率是尽管无法降低碳排放总量,实现绝对减排,却是具有可行性的相对意义的减排,这符合当前上海市内在实现自生主观发展需...
关键词:
VAR模型 碳排放 碳生产率 上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丽君 唐浩 孟浩 周浩 黄宇驰 赵杰红
碳排放量是政府实施碳减排、评估区域低碳发展历程的量化指标。本文通过对闵行区现状能源使用情况分析,计算2005-2009年工业、民用、交通碳排放量,同时,根据闵行区未来经济、人口、能源消耗的增长情况,预测关键年份2015、2020年的工业、民用、交通运输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为闵行制定碳减排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相同,2007年相对较大,2008年又有回落,2009年略有上涨。工业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7%以上,民用、交通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比例较低。2015、2020年碳排放强度分别为1 417.6 kg/万元、1 217.7 kg/万元,不能达到国...
关键词:
闵行 碳排放量 碳排放强度 能源消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运功 汪冬冬 林逢春
能源利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前提,对其碳足迹及生态压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碳排放足迹的相关含义及研究方法,计算得出1995-2006年上海市能源利用的总碳足迹、各能源类型和产业类型的碳足迹、碳足迹的产值和生态压力值。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岭回归函数进行STIRPAT模型拟合,进一步研究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足迹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适应性的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总碳足迹从1995年的1.05 hm2/人上升到2006年的1.36 hm2/人,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②1995-2006年各能源利用的碳足迹及其分配率均以煤炭最大,石油次之,天然气最小,且煤炭利用的碳足迹分配率逐年下降,石油与天然气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陆敏 苍玉权 李岩岩
基于2011—2016年上海市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数据,研究了碳交易机制建立后上海市工业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和竞争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引入碳交易机制后,2014年、2015和2016年上海市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实际值比预测值分别下降了4.65%、8.89%和13.40%,但碳交易机制对工业行业直接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效果略低;参与碳交易机制导致的工业行业额外成本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小,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只有0.59%、0.39%和0.14%,但碳价每增加10元/吨,碳交易机制对上海市工业行业竞争力的影响会增加1.6%。最后,提出了中国碳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交易机制 碳排放强度 行业竞争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燕妮 陈红敏 陆淼菁
近年来,居民交通需求的扩大导致交通领域的碳排放量不断增加。而通勤作为交通出行的刚性需求,对碳排放有重要影响。基于2013年"上海居民生活碳消费状况调查"中的交通出行数据,本文测算并深入分析了上海市常住居民的日通勤碳排放量及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上海市常住居民人均通勤碳排放量为1 213.9g/日,个体间差异巨大,20%的通勤群体碳排放量占总通勤碳排放的80.6%。本文结合发达国家的交通碳排放情况和调研的实际情况,将人均通勤碳排放量3 000g/日及以上的个人定义为显著高碳排放者,此类人群约占总样本量的11.5%;而将目前碳排放量低于3 000g/日,但选择高碳出行方式的个人定义为潜在高碳排放者。...
关键词:
通勤 高碳排放者 有序多项回归 上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宏韬
能源利用不仅为经济活动提供动力还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本文建立上海能源消费碳排放的LMDI分解模型,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产业碳排放系数四个影响因素着手,实证研究了1995-2005上海分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机理。研究表明:经济快速增长是上海碳排放增加的主导因素,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有利于控制碳排放,而重工业化、能源结构高碳化会增加碳排放。基于实证结果和上海市情,本文最后就上海未来控制碳排放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消费 二氧化碳排放 LMDI 上海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梁朝晖
本文推导了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式——即单位能耗碳排放系数的表达式,利用上海市1978年~2007年的历史数据,构建了上海市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总量、人口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按照对2010年、2020年上海经济增长速度的估计预测能源消费总量,模拟出不同情景下的能源结构,从而测算上海市各主要年份的碳排放总量,分析上海市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的演变趋势。
关键词:
碳排放 能源消费 能源结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燕燕
运用"自下而上"法估算1997—2017年上海市旅游碳排放量,并运用因素分解技术将上海旅游碳排放变化分解为5种效应。结果表明:1997—2017年上海市旅游增加值增长了12. 24倍,而碳排放量却增长了13. 87倍,碳排放量增速较快,交通碳排放是最主要的来源。在分解后的各种效应中,旅游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最主要的影响效应,其贡献率达到了87. 23%;其次是碳强度效应(82. 43%)、能源强度效应(-61. 49%);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效应有助于旅游碳排放量的降低,但能源强度效应整体上逐年下降,而能源结构效应则在波动中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上海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更要切实降低旅游产业的碳排放,进而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碳排放 因素分解 上海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开亚 何彩虹 王桂新 张浩
依据IPCC清单指南报告,以能源消耗为对象,测算2000—2010年上海市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以及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以2000年为基年,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上海市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费碳排量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①交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能源强度的下降起主要作用。能源结构对促进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作用较弱,但有增强趋势。②交通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其中人口数量和人均GDP始终表现为正效应,起促进作用;能源强度除2004年外均表现为负效应,起抑制作用;能源结构始终表现为负效应,对减少碳排放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华
本文提出了基于经济计量学的修正结构多元化系数(MESD),并应用于上海经济结构多元化与碳排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产业结构调整,上海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万元GDP能耗下降),但碳排放总量仍持续上升,且能源消耗增长倍数与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MESD)相关性显著,有递增态势。传统的能源效率控制政策已不适用于上海等长江下游发达城市,"自上而下"的总量控制和能源结构调整应成为该地区未来能源政策的发展方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开亚 王文秀 张浩 王桂新
文章利用政府宏观统计数据,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上海居民消费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并利用扩展的投入产出模型,使用结构分解分析法分析了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7-2010年,上海市石油加工炼焦及燃烧加工业、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3个部门的碳排放强度、碳排放乘数因子均处于各部门前列,是能源消耗高度密集型部门;上海市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城镇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结构分解结果显示,上海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
关键词:
居民消费 间接碳排放 投入产出 上海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开亚 郭旭 王文秀 张浩
居民消费碳排放是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重要问题。利用1997~2010年上海市统计数据,分别采用改进的投入产出模型法、碳排放系数法核算了上海市居民间接和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分析了上海市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变化、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城乡差异、各部门对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结果表明:(1)1997~2010年上海市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呈逐年上升趋势,间接能源消费是居民消费的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2)1997~2010年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碳排放呈逐年上升,农村居民消费碳排放呈下降趋势,居民消费碳排放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3)14个部门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贡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芳 江可申 卢愿清 吴优
基于2000—2010年上海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分析了上海市能源消费现状,并根据IPCC碳排放系数计算了上海市能源消费及其导致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各产业的排放情况。采用情景分析方法,预测了2015年和2020年上海市分别在基准情景和低碳情景之下的能源消费暨碳排放情况,预测结果显示,基准情景之下上海市2015年和2020年的能源消费分别为14031.7742和16133.664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达到3.19和3.88亿吨;低碳情景下上海市2015年和2020年的能源消费分别为10834.2021和1044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能源需求 碳排放 情景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振锴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上海市的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通过运用C-D函数法、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法和C E S生产函数法这三种方法对上海市1978-2010年这31年期间的要素投入特征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比较分析认为C-D函数法更有效。同时基于C-D函数估计结果,对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分解和不同阶段的比较。文章进一步结合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构成因素进行分解,运用改进的GLS估计发现:人力资本和R&D活动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制度变迁因素作用不显著,上海的经济增长已经趋向于"稳态增长"。
关键词:
要素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红蕾 覃伟芳 吴建新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估算并比较了广东省36个工业行业考虑CO2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和传统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将CO2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估算的TFP低于传统生产率估算结果,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源泉;(2)考虑CO2排放对高能耗、密集排放行业的TFP冲击很大,其生产率较低且对实际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也很低;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TFP影响不大,其生产率较高,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亦高,且促进了广东整体工业TFP的提高;(3)行业开放度、外资的利用和行业平均工资与传统TFP存在正相关关系,行业结构与传统TF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