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0)
- 2023(10874)
- 2022(9755)
- 2021(9121)
- 2020(7660)
- 2019(17922)
- 2018(17661)
- 2017(35140)
- 2016(18875)
- 2015(21256)
- 2014(21166)
- 2013(21102)
- 2012(19262)
- 2011(17207)
- 2010(16988)
- 2009(15453)
- 2008(14892)
- 2007(12743)
- 2006(11052)
- 2005(9431)
- 学科
- 济(80117)
- 经济(80032)
- 管理(56900)
- 业(53863)
- 企(45153)
- 企业(45153)
- 方法(40823)
- 数学(36213)
- 数学方法(35901)
- 财(19724)
- 农(19515)
- 中国(18077)
- 学(17342)
- 业经(16499)
- 地方(16129)
- 农业(13236)
- 贸(13205)
- 贸易(13200)
- 务(12920)
- 财务(12860)
- 财务管理(12836)
- 技术(12816)
- 易(12748)
- 制(12343)
- 环境(12320)
- 企业财务(12229)
- 和(12027)
- 理论(11825)
- 划(11112)
- 融(10193)
- 机构
- 大学(268884)
- 学院(265543)
- 管理(112871)
- 济(106564)
- 经济(104250)
- 理学(99280)
- 理学院(98261)
- 管理学(96786)
- 管理学院(96310)
- 研究(84214)
- 中国(61283)
- 京(56377)
- 科学(52499)
- 财(47288)
- 所(41057)
- 业大(40776)
- 农(40629)
- 财经(39295)
- 中心(38422)
- 研究所(37621)
- 江(36426)
- 经(35998)
- 北京(35135)
- 范(34173)
- 师范(33890)
- 农业(32014)
- 经济学(31604)
- 院(30997)
- 州(29896)
- 财经大学(29617)
- 基金
- 项目(190216)
- 科学(150399)
- 基金(139875)
- 研究(138599)
- 家(121117)
- 国家(120168)
- 科学基金(104554)
- 社会(88029)
- 社会科(83527)
- 社会科学(83506)
- 基金项目(75292)
- 省(73045)
- 自然(68961)
- 自然科(67349)
- 自然科学(67337)
- 自然科学基金(66140)
- 教育(63192)
- 划(61824)
- 资助(57744)
- 编号(56222)
- 成果(44254)
- 部(42556)
- 重点(41800)
- 创(39694)
- 发(39454)
- 课题(37697)
- 创新(36930)
- 教育部(36783)
- 科研(36501)
- 人文(36203)
- 期刊
- 济(109176)
- 经济(109176)
- 研究(75686)
- 中国(46827)
- 学报(40803)
- 管理(39290)
- 科学(38448)
- 农(35631)
- 财(34594)
- 大学(30761)
- 学学(28961)
- 教育(26280)
- 农业(25180)
- 技术(22129)
- 融(19722)
- 金融(19722)
- 财经(18715)
- 业经(18127)
- 经济研究(17525)
- 经(15787)
- 图书(14784)
- 问题(14359)
- 理论(13575)
- 科技(13250)
- 技术经济(13194)
- 资源(12603)
- 实践(12565)
- 践(12565)
- 业(12544)
- 现代(11803)
共检索到370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伦 郝前进
研究目的:通过土地相对绩效更合理地衡量工业土地利用效率。研究方法:利用索洛残差法将上海市工业园区土地绩效中受地理和政策差异影响的部分剔除,得到更具可比性的相对绩效产出指标。研究结果:相对绩效排名和绝对绩效排名具有较大的差异,区位好的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通常被高估,而区位差的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被低估。研究结论:相对绩效能更好地反映工业园区对土地生产潜力的实现情况,以达到土地绩效评估的真正目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世杰
工业园区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工业园区土地资源利用应当依据循环经济的理论,走土地资源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文章通过分析重庆部分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的情况,提出目前重庆工业园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循环经济理论的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工业园区 土地利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丰志勇 曾刚
在回顾大量关于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考虑了传统的区位因子和现代工业园区布局要素条件,建立了区位条件、腹地支撑能力、微观环境、规模及发育程度和创新能力5个子系统,并相应选取了16项评价因素和40个评价指标。选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出权重值,然后根据权重计算出上海工业园区综合评价值,最后对上海市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做出总体评价。总体上,上海市级以上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接近中等水平,整体水平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各子系统对综合评价值的贡献程度不一,综合评价值高的园区,每个子系统的贡献率比较均匀,差异性比较小。综合评价值比较低的园区,各子系统的贡献率不均匀,差异性比较大。尤其在创新能力方面,所有工...
关键词:
上海市工业园区 投资环境 评价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畅
该文聚焦乡镇工业园区,针对工业园区土地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的现象,探索更好地实现园区土地资源二次开发和效率的提高。该文注重实证研究,在对上海六个城郊区、县乡镇工业园区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县土地产出水平低下,面临二次开发的迫切需求,但二次开发效果不显著且多方主体利益取向不一致;现行园区的政策存在结构性错位,土地管理制度、开发规划仍不完善。研究结论是:工业园区应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把握价格预期、完善转让使用、抬高持有成本、降低流转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制度设计与考量。
关键词:
土地资源 二次开发 实证研究 工业园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施建刚 徐天珩
针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动态效率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选取16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为研究样本,基于单位土地面积投入产出指标,利用VRS-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201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情况进行分解动态评价,并定量分析其投入产出要素改善潜力。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在5年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均值为0.600,仅2个工业园区在5年中均DEA有效,且地域差异明显,从效率分解变化来看,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2)从动态时间序列看,5年间工业园区Malmqu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施建刚 徐天珩
针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动态效率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选取16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为研究样本,基于单位土地面积投入产出指标,利用VRS-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201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情况进行分解动态评价,并定量分析其投入产出要素改善潜力。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在5年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均值为0.600,仅2个工业园区在5年中均DEA有效,且地域差异明显,从效率分解变化来看,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2)从动态时间序列看,5年间工业园区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整体呈增长趋势,技术效率变化贡献最大、纯技术效率变化贡献其次,而技术进步变化拖累,说明技术改进的薄弱是影响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的核心因素;(3)通过对5年间土地利用DEA无效工业园区的要素投入产出改善途径与潜力分析,发现以税收收入与工业产值不足为核心的有效产出不足为各工业园区DEA无效的主要原因,长三角城市群各工业园区应在保持投入规模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升工业技术效率,同时完善转型升级期间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与税收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雪竹 王学通
研究目的:在环境经济视角下,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物质资源状态和利用效率进行分析,明确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物质代谢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以物质收支平衡为出发点,通过物质流动逻辑关系分析,对社会各部门物质流动过程与数量进行跟踪式的数据核算,明确物质流动特征和资源利用效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矢量投影与降维使土地利用变化的物质代谢效应得以量化。研究结果:(1)城市各类建设用地数量的增加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城市物质代谢通量的扩大;(2)城市产业用地效率的变化对城市物质代谢强度和效率也存在较大影响。研究结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效率变化影响了物质资源的循环特征与流动规律,该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文 陈燕 贺肖芳 宋新山 王宇晖
利用遥感影像,提取上海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并分析其土地利用特点,根据《IPCC国际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缺省值法,结合社会统计年鉴,对上海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对1995年、2000年和2010年不同土地利用的碳足迹进行计算、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低碳调控策略。结果表明:总碳排放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3 352.06万t上升到2010年的4 332.65万t;由于人口的增长,人均碳足迹却由1995年的0.63hm2/人下降到2010年的0.50hm2/人。建设用地是主要碳源,林地是主要碳汇,森林碳足迹和煤炭能源碳足迹是主要的碳足迹,林地、草地等碳汇增加远小于建设用地...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碳足迹 上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雁飞 王晓菲 于斐 崔兆杰
在借鉴现有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工业园区基本统计数据和本地化的排放系数,建立针对工业园区的碳排放的简便易行的统计核算方法,该方法以园区行政边界为系统边界,主要对能源直接燃烧,外部输入电力、热力,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和重点行业生产过程的碳排放进行核算。以山东省某工业园区为例进行碳排放核算,并根据核算结果提出了园区低碳发展建议。
关键词:
工业园区 碳排放 核算 实证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秀红 赵敏
基于上海市合庆镇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土地利用指数、空间自相关性以及景观格局指数的分析:(1)土地整治带来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2)验证土地整治是否能起到土地集聚的作用;(3)使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关系。结果表明,整治后的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明显减少,耕地数量明显增加,并且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土地利用指数同土地整治活动之间存在相关性。使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验证土地整治活动对土地产生的集聚效应,并且在5~10m的格网尺度下采用土地利用程度修正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局部集聚效应。此外,区域由以农业活动和非农业活动并存转向以农业活动为主,"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育军 黄贤金 许妙苗
在对农业用地流转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农业土地流转市场划分为三种类型:政府引导型、集体推动型和农户主导型。进而结合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农业土地非耕地化流转的驱动力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的农业土地流转市场对于耕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模型运行结果表明:政府引导的农业土地流转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集体推动的流转有利于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农户主导的农业土地流转促使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最后以模型运行结果为依据,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维持耕地总量平衡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利江 王圣云 姚晓军 牛俊杰 俞立中
快速发展的都市地区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热点。基于上海市1994、2000、2003和2006年4期航空遥感影像资料数据,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上海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与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上海市1994~2006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a间,上海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07%;在各种用地变化中,耕地面积变化最大,共减少了94 007.72hm2,减幅达23.3%;从耕地转移来看,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工业仓储用地、交通用地、城镇居民点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共74 825.86hm2,占耕地面积总流出量的67.12%;可见...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驱动力 上海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伟 高魏 张洪武
大都市在快速发展阶段如何科学有效利用国土资源,是调控人地关系、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的关键;而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作为评估城市发展和国土资源利用的重要工具,已成为各大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管理、决策的有力抓手。上海市在快速发展中同样也面临着人口高度集聚、人地关系复杂和资源环境紧约束等挑战,总结国内外同类城市规划指标特征,对上海大都市规划指标体系与城市发展目标的关系、适应性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的概念性框架,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进
在城市建设管理中,从城市规划、立项审批、用地批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至房地产登记等一系列过程是一个主线清晰、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然而,由于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不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同一块土地在不同的文件里地类名称不一致的情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登峰 郑林 王志国
随着沿海发达地区民间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大量的民间富余资本从沿海发达地区流向内陆欠发达地区,众多的制造产业也开始大规模地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在这一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为了总结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并进一步探索工业园区发展的内在规律,文章从分析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特征入手,通过区位、成本、政府作用、外部辐射及制度文化因素等多个方面对其发展的动力机制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并结合实例对理论分析作了初步验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