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1)
- 2023(10093)
- 2022(8207)
- 2021(7762)
- 2020(6577)
- 2019(14618)
- 2018(14685)
- 2017(28133)
- 2016(15434)
- 2015(17072)
- 2014(16871)
- 2013(16351)
- 2012(14822)
- 2011(13340)
- 2010(13658)
- 2009(12595)
- 2008(12338)
- 2007(11005)
- 2006(9663)
- 2005(8351)
- 学科
- 济(64723)
- 经济(64661)
- 业(48993)
- 农(45781)
- 管理(37238)
- 农业(30292)
- 方法(29250)
- 企(27938)
- 企业(27938)
- 数学(27095)
- 数学方法(26562)
- 业经(18113)
- 中国(15300)
- 财(12762)
- 贸(12721)
- 贸易(12715)
- 易(12437)
- 制(12391)
- 学(12368)
- 地方(12306)
- 农业经济(10141)
- 技术(10126)
- 发(10026)
- 策(9613)
- 银(9297)
- 银行(9256)
- 村(9028)
- 农村(9018)
- 体(8803)
- 行(8797)
- 机构
- 学院(220699)
- 大学(214385)
- 济(88583)
- 经济(86839)
- 管理(84869)
- 理学(75022)
- 理学院(74260)
- 研究(74134)
- 管理学(72571)
- 管理学院(72229)
- 农(68362)
- 中国(56068)
- 农业(53457)
- 科学(50330)
- 业大(47359)
- 京(43363)
- 所(39825)
- 研究所(36727)
- 中心(35063)
- 财(35057)
- 农业大学(33798)
- 江(32506)
- 财经(28563)
- 业(27563)
- 省(27183)
- 经(26245)
- 经济管理(26044)
- 范(26007)
- 北京(25959)
- 师范(25583)
- 基金
- 项目(157432)
- 科学(121928)
- 基金(113825)
- 研究(106586)
- 家(103155)
- 国家(102272)
- 科学基金(86062)
- 社会(67671)
- 省(64312)
- 社会科(63870)
- 社会科学(63849)
- 基金项目(60686)
- 自然(58672)
- 自然科(57373)
- 自然科学(57356)
- 自然科学基金(56329)
- 划(53305)
- 教育(47683)
- 资助(46507)
- 编号(42821)
- 农(36892)
- 重点(35553)
- 发(34420)
- 部(33569)
- 创(33126)
- 计划(32107)
- 成果(31581)
- 业(30984)
- 创新(30974)
- 科研(30872)
- 期刊
- 济(97200)
- 经济(97200)
- 农(71644)
- 研究(54337)
- 农业(48905)
- 学报(45312)
- 中国(42546)
- 科学(38739)
- 大学(33578)
- 学学(32776)
- 管理(26107)
- 财(24358)
- 业(24033)
- 业经(23771)
- 融(21288)
- 金融(21288)
- 技术(18186)
- 教育(16729)
- 业大(15074)
- 版(14540)
- 经济研究(14351)
- 问题(14038)
- 农村(13539)
- 村(13539)
- 农业经济(13532)
- 农业大学(13319)
- 财经(12956)
- 科技(11760)
- 统计(11503)
- 世界(11304)
共检索到312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沈青叶 李晴 邹春静 张超
选取农田防护林主要模式,调查其结构特征,探讨防护林对所防护的水稻Oryza sativa产量和千粒质量的影响。经统计分析,结合林带疏透度及水稻防护效益,得到每种模式最佳防护区域,找出最佳防护模式,从而优化崇明岛农田防护林模式。结果表明:5种模式农田防护林都能使水稻增产,提高水稻千粒质量,并有利于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同一样地不同树高倍数处产量及千粒质量差异显著,空间数值变化趋势相同;不同模式增产效益有较大区别,5种模式增产效益为: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模式>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混交模式>水杉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正红 董卉卉 陈希 王开运 李宏庆
对崇明岛2005年1∶50000航片进行解译,将GIS的空间分析法与景观格局分析法相结合,并对防护林带群落结构进行抽样调查,通过计算完备度、景观格局指数以及疏透度值3项指标,从不同层次上对岛区沿岸防护林结构与功能的空间异质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崇明岛沿岸基干防护林带完备度仅为21%,空间格局分异明显,西岸、南岸林带完备度高于北岸与东岸。景观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已有林带分布不连续,多呈片段状分布,其中西岸、东岸的连续性高于南岸与北岸。群落结构与功能调查发现,受树种及群落配置的影响,很少样地林带疏透度值达到最适,目前林带防风效果并不理想。文中最后从数量、结构以及空间分布3方面对岛区未来沿岸防护林...
关键词:
崇明岛 防护林 结构与功能 空间异质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葆芳 赵英铭 王志刚 江泽平 杨晓晖
对乌兰布和人工绿洲11条不同配置结构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等条件下,窄冠型杨树林带的疏透度均比宽冠型杨树的小,新疆杨较加拿大杨低0.23,箭杆杨较二白杨低0.30;但新疆杨的防风效能较加拿大杨高34.43%,箭杆杨较二白杨高26.46%。宽林带(32m)的防护作用强于窄林带(4m),其农田防护率可提高16.55%~54.41%,胁地指数降低0.03~0.22,农作物减产率下降27.5%。(2)小网格灌木防护林的农田防护率、胁地指数和农作物减产率均好于乔木,农田防护率较乔木提高8.00%~13.93%,胁地指数降低0.04~0.05,减产率下降0.8%~49.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建业 孟平 宋兆民 辛学兵 张劲松
应用微气象学原理对隔带更新模式进行效益的评价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1)隔带更新后的林网仍具有较高的防风效应,平均为22%,仍在有效防护效能范围之内;(2)隔带更新后的林网蒸散与旷野差为1%。土壤热通量和湍流热通量与旷野相比仍具有显著差异,前者增加约33%,后者减少约19%;(3)隔带更新后的林网总辐射及其各分量前后差异不大,更新时可不考虑;(4)隔带更新拟采伐与主害风平行的林带为佳。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更新模式,气象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初 陈振楼 王京 周乃晟 许世远
采集了上海市崇明岛陈海、北沿公路两侧土壤和灰尘样品270余个,测定了样品的Pb、Cd、Cu、Zn和Cr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陈海和北沿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Pb、Cd、Cu、Zn和Cr的平均含量达到27.7、0.279、25.8、91.8和77.6 mg/kg,土壤Cd污染较严重。采集的路面灰尘样品Pb、Cd、Cu、Zn和Cr的平均含量达到51.2、0.49、48.9、209和97.0 mg/kg,超过土壤背景值2~4倍,是土壤重金属的主要二次污染源。公路防护林体系较差的北沿公路路侧土壤纵向剖面(垂直于公路走向)重金属含量随距路肩距离增加呈指数下降,土壤重金属重污染区在距路肩15 m范围内。防护林...
关键词:
公路 土壤 灰尘 重金属污染 崇明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平 冯永忠 杨改河
【目的】揭示防护林带的疏透度(β)、宽度、高度、风向与林带夹角等因子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PC-3型便携式可移动自动气象站,采用多点观测方法对干旱、半干旱土壤风蚀区的林带结构和防风效应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林带疏透度、宽度、高度以及风向与林带夹角对风速变化的影响。【结果】稀疏型结构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最高达34.27%,平均为32.69%;疏透型次之,为25.12%;通风型最差,为20.98%。β为0.30~0.50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且林冠层和林干层疏透度存在差异时防风效应较好。风向与林带夹角的正弦值与防风效应呈正相关;β为0.30~0.50时,宽度为2H~5H(H为林带平均高...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林带 疏透度 防风效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林岚
2005年5月9日,崇明中学接受了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总结性评审。7月初,学校被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中教创新教育研究院、“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与实践调研”总课题组评为“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并给予授牌。再过不久,学校又将迎来她的90岁生日。怀着崇敬和探究的心情,我们走进了崇明中学,走近了崇明中学校长董耀棠。董耀棠,中共党员,崇明中学历史上第17任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曾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我心目中的好校长”、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董校长任职期间,崇明中学形成了“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探索”的教风,“诚实、勤奋、求索”...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金池 胡海波 张新中 郑在彬 赵宝华
研究了徐淮平原农田防护林树木根系对土壤中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在林带附近土壤酶活性较高,距林带较远处酶活性较低,根际土土壤酶活性大于非根际土;(2)各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变化规律比较复杂,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尤其是蔗糖酶急剧下降,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3)树木根系,尤其是根径小于1mm的吸收根和细根数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酶的活性。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根系,根际,土壤酶活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旭干 李嘉尧 袁晓 吴昊 成永旭
稻蟹综合种养是崇明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崇明生态岛是亚太地区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但丰富的鸟类资源也对稻蟹种养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本研究首先初步调查了崇明稻蟹种养区域的主要鸟类组成,比较了不同稻蟹种养模式下主要鸟害种类和发生时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两种生态防鸟方式的防鸟效果和投入产出情况。结果表明:(1)崇明稻蟹池塘的常见鸟类有13种,其中鹭类种类最多,为6种;(2)纯养蟹池塘主要危害种类为鹭类,危害时间主要为秋冬季,稻蟹共作池塘的主要危害鸟类为鹭类、麻雀和喜鹊等,麻雀和喜鹊的危害时间主要为水稻播种期、灌浆期和成熟期;(3)尼龙线防护成本较低,适合于纯养蟹池塘,该方法一次性投入...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稻蟹种养 鸟害 生态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幸泽峰 李颖 邓荣鑫 朱红雷 付波霖
【目的】利用遥感技术分析东北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光谱特征和空间几何特征,探究基于农田防护林特征的高精度农田防护林自动提取方法,为大范围提取东北地区农田防护林及后续遥感监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以吉林省中部农田防护林典型建设区的德惠、农安境内部分区域为研究区,基于资源三号(ZY-3)多光谱遥感影像,分析农田防护林的植被指数和空间几何特征;以冬天有雪覆盖地表的Landsat8 OLI影像为辅助数据,提取居民地边界作为掩膜数据;提出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处理二值图像,并结合数学形态学方法、GIs技术来提取农田防护林矢量化结果。【结果】在研究区50 km×50 km范围内,农田防护林总长度为304.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志平 曾德慧 冀晓燕 刘大勇
作为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田防护林在控制风沙干旱、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从实现高效、持续、稳定的总目标出发 ,农田防护林必须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工程在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林分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工程效益的连续与高效性 .要达到这个目标 ,必须对该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经营管理 ,维持农田防护林最佳结构 ,以期达到最大的防护效益 .因此 ,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对其防护作用的维持和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维系有重要意义 .该文从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结构调控、防护成熟、更新方式、高效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以及可持续经营模型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农田防护林...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生态系统 持续经营管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冀晓燕 范志平 刘大勇 余新晓
针对我国当前农田防护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分析提出了农田防护林精准结构经营理论这一新思想,将经营过程界定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并建立在时间尺度上的动态调控与空间尺度上的适应性管理基础上,拓展了以往仅对农田防护阶段性经营的局限,对整个生命周期内林带结构调控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精准结构经营理论 经营方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美 翟印礼
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的存在不仅关乎平原地区粮食安全、农民增收问题,更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生态文明。文章在阐述农田防护林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分别对农田防护林的正、负外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是生态补偿的主要部分,尝试运用外部性理论对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外部性 农田防护林 生态补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爱英 吴燕 刘文蔚
应用技术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宁夏平原7种不同树种配置模式的抗虫效益、经济效益从定量角度进行评价,并在单项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林带的抗虫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新疆杨与高感天牛杨树品种混交林带的综合效益优于单一杨树品种的林带,新疆杨2行×合作杨2行,实际株数比6∶4的混交模式综合效益较好;②臭椿纯林也是一种综合效益较好的树种配置模式,但臭椿的一些特性又限制了其在农田林网上的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郝玉光 卢平
历经4a(1992~1995年)定位研究表明:试区林网内无叶期的防风效能为39%~40%,着叶期为55.8%~56.2%。气温降低0.6~0.8C,最热月(7月)尤为明显,平均降低1.2C,蒸发量降低24.3%~24.7%,相对湿度提高8%~15%。干热风发生天数减少58.8%,其中轻型减少33.3%,重型减少87.5%。在林网保护下,作物产量提高5.14%,玉米纯增产量468km/hm~2.纯增产值655.2元/hm~2,与无林网农田相比,增产效果显著,平均提高了50%~100%。
关键词:
沙区人工绿洲 防护林 小气候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