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1)
2023(10373)
2022(8863)
2021(7699)
2020(6617)
2019(15000)
2018(14554)
2017(27911)
2016(15612)
2015(17357)
2014(17507)
2013(17418)
2012(16331)
2011(14894)
2010(14794)
2009(13345)
2008(13138)
2007(12011)
2006(10235)
2005(8900)
作者
(49416)
(41606)
(41442)
(39352)
(25978)
(20159)
(18909)
(16482)
(15505)
(14581)
(14099)
(13841)
(13439)
(13119)
(12998)
(12907)
(12886)
(12436)
(11991)
(11983)
(10681)
(10128)
(9949)
(9590)
(9314)
(9290)
(9198)
(9101)
(8484)
(8475)
学科
(65763)
经济(65692)
管理(45441)
(42268)
方法(32967)
(32639)
企业(32639)
数学(29788)
数学方法(29564)
(18384)
(17150)
(16064)
中国(15621)
环境(14550)
(14456)
贸易(14455)
(14020)
业经(13295)
地方(12553)
农业(12539)
(10693)
(10210)
财务(10197)
(10191)
财务管理(10171)
(9810)
企业财务(9618)
(9564)
金融(9562)
(9540)
机构
大学(233243)
学院(232038)
(95940)
经济(94075)
管理(87793)
研究(79425)
理学(77120)
理学院(76208)
管理学(74902)
管理学院(74478)
中国(57059)
科学(52849)
(50899)
(47551)
业大(42410)
(42304)
(41203)
农业(41053)
研究所(39196)
中心(36439)
财经(34065)
(33460)
(30981)
经济学(29911)
北京(29000)
(28973)
师范(28509)
(27802)
农业大学(27589)
经济学院(27474)
基金
项目(163085)
科学(126729)
基金(119143)
研究(109682)
(107490)
国家(106632)
科学基金(89524)
社会(70551)
社会科(66965)
社会科学(66940)
(64230)
基金项目(64144)
自然(60652)
自然科(59275)
自然科学(59251)
自然科学基金(58221)
(55089)
教育(50073)
资助(47943)
编号(42358)
重点(37419)
(35636)
(35164)
(34049)
计划(33243)
科研(32693)
成果(32396)
创新(31984)
教育部(29698)
大学(29633)
期刊
(97715)
经济(97715)
研究(60256)
学报(46770)
(44337)
科学(39489)
中国(38854)
大学(33495)
学学(32197)
(31289)
农业(29745)
管理(27812)
(17977)
金融(17977)
教育(17625)
技术(17255)
经济研究(17164)
业经(16605)
财经(16451)
(16411)
(14122)
问题(13313)
(13025)
业大(12486)
商业(12243)
技术经济(11819)
科技(11435)
统计(11022)
(10870)
农业大学(10703)
共检索到321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开亚  王文秀  张浩  王桂新  
文章利用政府宏观统计数据,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上海居民消费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并利用扩展的投入产出模型,使用结构分解分析法分析了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7-2010年,上海市石油加工炼焦及燃烧加工业、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3个部门的碳排放强度、碳排放乘数因子均处于各部门前列,是能源消耗高度密集型部门;上海市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城镇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结构分解结果显示,上海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开亚  郭旭  王文秀  张浩  
居民消费碳排放是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重要问题。利用1997~2010年上海市统计数据,分别采用改进的投入产出模型法、碳排放系数法核算了上海市居民间接和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分析了上海市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变化、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城乡差异、各部门对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结果表明:(1)1997~2010年上海市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呈逐年上升趋势,间接能源消费是居民消费的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2)1997~2010年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碳排放呈逐年上升,农村居民消费碳排放呈下降趋势,居民消费碳排放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3)14个部门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贡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冀申  
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和人口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居民消费行为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上述因素显著变化,导致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发生变化。文章运用误差修正模型,从实证角度验证了三十年来上海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并考察了消费信贷、老龄化等新情况的出现对上海市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美辰  叶慈南  
本文利用上海近10年城市居民消费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居民消费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实际收入之间的量化关系,建立了两个数学模型,并对前一个模型进行了拟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彭水军  张文城  
本文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估算了1992~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引致的碳排放量及其部门分布,并采用结构分解法分析了包括居民部门行为因素和生产部门行为因素在内的七大因素对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992~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呈较快增长趋势,是中国碳排放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居民消费碳排放主要来源于非化石能源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所造成的间接排放,其中绝大部分又来自城镇居民的消费活动。结构分解分析显示,样本期内,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主要由能源产品及非能源产品与服务消费规模的增长造成,能源强度降低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有效抑制其增加的主要因素,而生产部门能源使用结构的变...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京燕  李存龙  
本文利用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和消费品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测算了1996-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并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化工及医药制品、建筑建材及非金属矿物、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等部门对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此外,部门人均产出、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提高各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倡导居民向绿色和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是降低居民消费维度碳排放的有效举措。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京燕  李存龙  
本文利用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和消费品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测算了1996-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并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化工及医药制品、建筑建材及非金属矿物、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等部门对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此外,部门人均产出、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提高各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倡导居民向绿色和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是降低居民消费维度碳排放的有效举措。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樊潇彦  高红霞  
一、上海市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经济学理论认为,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包括可支配收入、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率以及未能投资于其他金融资产的机会成本,等等。那么具体到上海市的居民储蓄,哪些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呢?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是否有所变化?本文拟通过对1980-2000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得到一些结论。先将相关统计数据列表如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河  金鹏  程国雄  
本文对上海市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对数模型 ,计算出各项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 ,对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旨在探求改善上海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宏韬  
能源利用不仅为经济活动提供动力还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本文建立上海能源消费碳排放的LMDI分解模型,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产业碳排放系数四个影响因素着手,实证研究了1995-2005上海分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机理。研究表明:经济快速增长是上海碳排放增加的主导因素,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有利于控制碳排放,而重工业化、能源结构高碳化会增加碳排放。基于实证结果和上海市情,本文最后就上海未来控制碳排放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开亚  何彩虹  王桂新  张浩  
依据IPCC清单指南报告,以能源消耗为对象,测算2000—2010年上海市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以及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以2000年为基年,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上海市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费碳排量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①交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能源强度的下降起主要作用。能源结构对促进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作用较弱,但有增强趋势。②交通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其中人口数量和人均GDP始终表现为正效应,起促进作用;能源强度除2004年外均表现为负效应,起抑制作用;能源结构始终表现为负效应,对减少碳排放有重要作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鲁虹  李晓庆  
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上海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上海市17年统计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政府投入和文化产品价格对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对长期均衡具有很大的调整力度。并从增加政府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引导文化消费风尚、调整文化产品价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琴琴  鲁丰先  陈海  张丽君  武荣伟  梁小英  
从消费视角研究城镇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历史增长、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对发展低碳城市和居民合理消费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原经济区为例,运用投入产出法测算2002—2014年城镇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通过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其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2002—2014年,城镇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衣、食、住"等生存型消费碳排放增长速度较快,"交通、教育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碳排放增长速度较慢;(2)从空间关联格局来看,城镇居民消费人均碳排放以HH区和LL区的空间正相关类型为主;(3)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居民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是影响该区城镇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另外,消费结构和消费意识两个因素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施祖辉  
就业、通胀和经济增长是一个彼此两难全的课题。按照菲律浦斯曲线及有关的宏观经济学原理,一定的经济增长条件下失业率(就业率的逆指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往往存在着某种“替代效应”——即提高失业率会压低通胀率,而降低失业率则会拉升通胀率。实质而言,经济增长纯粹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就业与通胀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获得巨大经济增长成果的同时,也付了就业与通胀方面的沉重代价(主要是旧体制痼疾的释放)。要真正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必须从供需两方面来考虑。本文以上海为实例,试图以上述三者的数量关系为基点来考察就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1.一般而言,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相对减少,从而引起居民消费支出的减少;反之,失业率下降,居民收入相对增加,从而引起居民消费支出也有所增加。但是在上海的城镇失业率与城市居民消费变动关系中,总体上并没有产生这种此消彼长的逆向效应;相反,两者还呈一定的同向上升态势。1981~1995年,上海城镇失业率与城市居民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宋宝燕  
在对2004-2012年中国30个地区居民城乡消费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口规模、消费结构、收入水平等因素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人口规模、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最后针对城乡居民消费的不同特征,提出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