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51)
2023(8091)
2022(6842)
2021(5993)
2020(4717)
2019(10782)
2018(10418)
2017(19536)
2016(10495)
2015(11546)
2014(11431)
2013(11329)
2012(10962)
2011(10184)
2010(10317)
2009(9284)
2008(9007)
2007(8120)
2006(7503)
2005(6987)
作者
(32040)
(26746)
(26663)
(25021)
(16949)
(12916)
(12065)
(10344)
(10199)
(9581)
(9162)
(9160)
(8712)
(8403)
(8378)
(8250)
(7956)
(7931)
(7692)
(7656)
(6835)
(6628)
(6404)
(6246)
(6019)
(5992)
(5955)
(5951)
(5492)
(5389)
学科
(52272)
经济(52240)
(24827)
管理(23777)
地方(20329)
中国(17893)
(16749)
企业(16749)
(15480)
方法(15133)
数学(13152)
数学方法(13049)
业经(12522)
地方经济(11192)
农业(11016)
(10408)
(9889)
金融(9888)
(9407)
银行(9383)
环境(9267)
(9244)
(9113)
(8641)
贸易(8629)
(8426)
(8195)
技术(7725)
发展(7606)
(7496)
机构
学院(152041)
大学(150042)
(64741)
经济(63216)
研究(59728)
管理(54871)
理学(46198)
理学院(45488)
管理学(44764)
管理学院(44458)
中国(44315)
科学(37048)
(33491)
(30925)
(29152)
研究所(27934)
(27304)
中心(26909)
(24473)
(23761)
师范(23524)
业大(23237)
农业(22569)
(21403)
北京(21388)
财经(21063)
(19838)
师范大学(19120)
经济学(19119)
(19023)
基金
项目(100504)
科学(79770)
研究(73493)
基金(71647)
(63071)
国家(62515)
科学基金(53238)
社会(47538)
社会科(45239)
社会科学(45230)
(40836)
基金项目(38747)
(34326)
自然(33338)
教育(32689)
自然科(32563)
自然科学(32556)
自然科学基金(31975)
编号(29387)
(28658)
资助(27909)
成果(23557)
重点(23142)
发展(23131)
(22741)
课题(21688)
(21311)
(21035)
创新(19947)
国家社会(19755)
期刊
(80311)
经济(80311)
研究(49995)
中国(37167)
(27806)
学报(23390)
科学(23007)
管理(20851)
教育(19427)
农业(19338)
(18232)
大学(17673)
(17581)
金融(17581)
学学(16550)
业经(14480)
技术(13209)
经济研究(12951)
问题(10540)
(10121)
财经(9959)
(8721)
(8341)
资源(8306)
图书(7964)
科技(7909)
商业(7801)
(7692)
技术经济(7592)
世界(7452)
共检索到245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舜辉  杜德斌  王俊松  
在总结上海外资研发机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其空间布局演化规律及区位因素,可为城市空间规划与研发产业布局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全域分散化趋势明显:距中心城区10~20 km范围的近郊区是外资研发机构分布的峰值圈层,随着时间推移,分布点向外围圈层扩散,中心城区集聚的倾向不显著。同时基于街道和区县统计的空间差异性逐渐缩小,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化。(2)局域聚焦特征显著:在不同方位形成少数不同等级的集聚区,即"张江—金桥—外高桥"东部集聚区、以漕河泾为主的中部集聚区、"紫竹—莘庄—闵行开发区—松江工业区"西南集聚区、"安亭—嘉定工业区"西北集聚区。从时序上看,这种多极引领的簇群式空间组织模式相对稳定,其中张江、漕河泾和紫竹园区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同时集聚区交通指向性明显,依托主干道与地铁交通网形成互动联结。(3)计量回归结果表明,传统区位因素(地租成本、交通通达性、资源要素)、集聚因素和制度因素对外资研发机构区位决策具有正向影响,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不同规模机构影响有所差异。归结起来,上海外资研发机构的空间演变机制亦是政府引导下的市场作用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红军  彭屹  
与现有研究中的区位对二手房价格影响因素的文献相比,利用爬虫技术在链家网上抓取了1577条上海市二手房的挂牌数据,通过横截面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区位对二手房价格的非线性影响,并验证了该影响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到市中心的距离和二手房价格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建造时间、房间朝向、装修程度、房屋面积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二手房价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红军  彭屹  
与现有研究中的区位对二手房价格影响因素的文献相比,利用爬虫技术在链家网上抓取了1577条上海市二手房的挂牌数据,通过横截面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区位对二手房价格的非线性影响,并验证了该影响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到市中心的距离和二手房价格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建造时间、房间朝向、装修程度、房屋面积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二手房价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雪  谷人旭  
便利店作为城市的商业设施之一,其空间分布对城市的商业空间结构具有重要影响。运用POI点、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回归模型,分析了上海市四家品牌便利店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18年,上海市品牌便利店的空间分布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整体呈现"中心城区大规模聚集、郊区小范围组团"的特点;其空间发展方向大致呈现偏东北—西南走向,总体分布方向性不强;品牌便利店主要围绕住宅小区分布,92. 10%的品牌便利店分布于距住宅小区600米范围内;在街道(镇)层面,便利店的分布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城市道路密度、户籍人口数量、商铺售价是影响上海市品牌便利店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秋彬  何丹  高鹏  
体验型消费是体验经济时代的主要消费模式,其发展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日益突出。基于兴趣点数据,通过核密度法与空间计量回归,对上海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的体验型消费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上海市域范围内,体验型商业呈现"一主多次"的空间格局,中心城区为核心集聚区,嘉定、青浦、松江、南桥、惠南、金山滨海为次级集聚区;在圈层分布上,5-10公里为体验型商业占比最高的区域;在中心城区内,体验型商业呈"两轴多核"模式,以南京路、淮海中路为两轴,以徐家汇、五角场、打浦桥等为中心,呈多核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娅  马俊伟  刘仁志  
针对上海市突发环境事件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上海市2000-2008年突发环境事件统计数据,采用风险频数及相关指标并结合GIS分析工具等分析方法,对上海市过去9年突发性环境事件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给出了时空格局特征。并进一步结合社会经济分析,探讨影响其发生及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上海市突发环境事件频繁发生,空间分异显著,结构性和布局性环境风险仍是上述时空格局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可为上海市开展突发性环境事件的风险防范和预警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凡  杜德斌  段德忠  林晓  
创新是提升城市工业竞争力的关键。通过构建上海市创新型工业企业数据库,在市域邮区尺度下分别从地理分布、规模等级和空间关联三方面对创新型工业的空间格局特征展开研究,并探讨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从中归纳区位模式。结果表明:创新型工业呈"多轴多核"分布特征,表现出极核带动与廊道扩散的双重效应;形成金字塔形规模等级体系,张江和漕河泾位于塔尖,依托这两大核心区生长出浦东与浦西集聚板块的联动共生格局;开发区、科研机构、老工业区、交通通达性、郊区化和路径依赖对企业区位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这些主导因素的互动作用下,上海形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杨  倪欣欣  马仁锋  
以上海市16个区为研究单元,基于SLM、SEM模型研究并引入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解析微观尺度视角入境旅游影响因素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空间分异。研究表明:入境游客在空间上具有正相关性和集聚特征;旅游资源数量和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对入境游客数量有积极的影响,而旅游资源质量的提高对入境游客数量有负向影响,存在"旅游资源诅咒"现象。宏观经济不是影响上海各区入境游客数量的主要因素;各影响因素的系数存在空间非平稳性,旅游资源数量因素形成了以西南三区为核心,向东北扩散的圈层,旅游资源质量因素的空间影响特征形成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结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因素的空间影响特征形成北高南低特征;邻近地区入境游客数量对本...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洪强  李小雪  张英婕  
基于上海市1688个出租房屋样本,首先分析了区域内租金价格的空间分异特征,再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对影响租金价格的因素进行探究。结果显示:(1)上海市住宅租金价格呈现以南京路为核心向四周圈层式递减的趋势;(2)租金价格具有高度的空间正相关,高、低租金聚类区域空间分异明显;(3)卫生间数量对房屋出租价格的影响最显著,交通位势对房屋出租价格的影响次之,居室数量和中心位势对房屋出租价格的影响差别不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潘鑫  
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经历了由"三无"阶段向土地有偿使用阶段的变迁,促进了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和城市功能提升。探讨了土地使用制度缺陷所导致的上海市城市空间非理性扩张和城市内部更新动力不足,提出通过政府和规划干预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慧敏   孙斌栋   古荭欢   张婷麟  
采用空间圈层划分法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市企业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上海市企业空间结构目前处于中心增长慢于郊区增长的相对郊区化阶段,但总体上仍呈现服务业企业主导的单中心格局;相比较而言,制造业分散的时间更早且空间范围更广,在郊区已形成次中心集聚,体现了不同产业的集聚经济差异性。上海企业空间结构与美国典型大城市企业空间结构早期演化轨迹一致,后者目前已进入中心负增长和外围正增长的绝对郊区化阶段,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都已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美国城市工商企业郊区化滞后于人口郊区化,是市场机制下就业岗位追随人口迁移的表现;而上海则是工业郊区化先于人口和服务业郊区化,体现了政策干预的影响。研究揭示了城市企业空间结构长时期的演化过程和规律,为城市未来企业空间发展布局提供了重要借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新贤  高向东  陶树果  
该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具体考察了1990-2010年上海各区县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口区域分布不均衡,老年人口比重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老年人口分布存在显著的正向自相关关系,但空间集聚趋势有所减弱;人口老龄化空间差异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程度在减弱,而空间结构特征引起的人口老龄化变异程度在增强,人口老龄化的总体空间差异趋于缓和。1990-2000年间上海市各区县以向更深程度的"老龄化"方向转移为主,而在2000-2010年间有向"年轻化"转移的趋势。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是受自然、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殷为华  刘爽  
通过采集上海市养老机构、养老床位及上海市街镇、道路的基础空间数据,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均值比及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实证分析上海市养老机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达性水平。结果表明:(1)上海市养老机构与老年人口的分布基本实现空间耦合。(2)养老机构呈现市中心高度集聚的分布模式,养老床位数则由市中心到郊区呈现集聚—分散的格局。(3)94%的街镇养老机构提供基础服务的经济可达性水平大于1。(4)私家车出行方式的空间可达性最好,且61.29%的街镇能够在1h交通距离内提供养老服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叙祎  陶新桂  
在上海,随着工业和人口向郊区转移扩散,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失配问题逐渐暴露。通过构建空间失配指数测算公式,计算出了1990-2010年各年份上海市工业分布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失配指数。认为空间失配的形成原因包括工业转移与人口扩散的机制不同、时间不同、空间隔离、工业企业与居民对区位的偏好不同等。为了有效地改变上海的空间失配现状,提高城市空间发展的可持续性,建议坚持多核心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加强郊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引导"本地居住、本地就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童俊  
[目的]分析上海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其区位交通因素、城市带动因素、旅游地带动因素等驱动因素,以期为我国农业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统计分析法与调查分析法,对上海市农业旅游区进行实地调查和对旅游项目经营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就上海市的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和驱动因素展开调查研究。[结果]上海农业旅游已经初具规模,发展过程中,农家乐、采摘园、乡村景区等发展模式较为普遍,此外,还涉及到农业科技项目等。旅游地点的建设和发展主要由区位交通、城市带动、旅游地拉动以及三者的综合效应共同驱动,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