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79)
- 2023(2654)
- 2022(2263)
- 2021(2160)
- 2020(1743)
- 2019(4292)
- 2018(3897)
- 2017(7999)
- 2016(4106)
- 2015(4158)
- 2014(4158)
- 2013(4049)
- 2012(3733)
- 2011(3343)
- 2010(3415)
- 2009(3139)
- 2008(3067)
- 2007(2770)
- 2006(2535)
- 2005(2440)
- 学科
- 济(19396)
- 经济(19394)
- 业(8859)
- 管理(8684)
- 方法(8085)
- 数学(7337)
- 数学方法(7289)
- 制(7281)
- 企(7219)
- 企业(7219)
- 银(6900)
- 银行(6894)
- 行(6269)
- 地方(6163)
- 中国(4987)
- 结构(4949)
- 产业(4425)
- 财(4182)
- 度(3972)
- 制度(3969)
- 业务(3845)
- 业经(3831)
- 融(3792)
- 金融(3791)
- 学(3668)
- 体(3598)
- 农(3582)
- 银行制(3507)
- 体制(3282)
- 贸(3166)
- 机构
- 大学(57823)
- 学院(56722)
- 济(25503)
- 经济(24862)
- 管理(21004)
- 研究(20748)
- 理学(18149)
- 理学院(17819)
- 管理学(17534)
- 管理学院(17418)
- 中国(17355)
- 科学(12905)
- 京(12172)
- 财(11624)
- 所(10171)
- 财经(9625)
- 研究所(9346)
- 中心(9257)
- 经(8834)
- 范(8606)
- 经济学(8592)
- 师范(8512)
- 农(8443)
- 江(8305)
- 上海(8075)
- 银(7832)
- 经济学院(7806)
- 院(7693)
- 银行(7571)
- 北京(7473)
- 基金
- 项目(39746)
- 科学(32538)
- 基金(31006)
- 家(27202)
- 国家(27059)
- 研究(26915)
- 科学基金(23929)
- 社会(18649)
- 社会科(17935)
- 社会科学(17932)
- 基金项目(17249)
- 自然(16135)
- 自然科(15798)
- 自然科学(15795)
- 自然科学基金(15516)
- 省(14391)
- 划(12816)
- 资助(12087)
- 教育(11877)
- 编号(9407)
- 重点(9395)
- 部(8830)
- 发(8733)
- 创(8298)
- 国家社会(8219)
- 创新(7906)
- 教育部(7600)
- 科研(7552)
- 人文(7345)
- 大学(7205)
共检索到84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杜霞 白光润
以上海为例,选取上海各个等级商业中心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展演变特征和机制,预测未来商业的空间发展趋势,针对当前商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水平提高导致的居民购买力下移、城市和交通的发展、消费行为方式的变化等要素的影响,使上海商业中心业态类型多样化,商品种类丰富,综合功能提高,并出现了以空间上的郊区化、等级上的社区化、结构上的扁平化为特征的新的发展趋势。对如何加强社区商业发展、市级商业中心建设、大卖场的合理规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设想和发展思路。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发展趋势 建议 上海商业中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宁越敏 黄胜利
改革开放促进了上海商业的发展和商业空间结构的演变。文章以上海市区内的30余个商业中心为研究对象,认为上海市区商业中心的变迁具有以下特征:商业中心的整体职能有所提高,等级差异有所缩小,在空间上商业中心的集聚与扩散、衰落与兴起并存。最后,就商业中心的建设提出3项建议。
关键词:
商业中心 等级体系 上海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上广 王春兰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当前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正呈现重构与分异的演变趋势,同时也带来许多城市社会问题。以上海为例,在分析当前中国大城市呈现的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可能产生的负社会效应,并提出了一些城市空间治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空间结构 演变 治理 大城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祝俊明
本文根据上海市第三四次人口普查资料、住房普查资料和航空遥感土地利用资料,应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心城人口的社会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形成上海市人口社会空间地域分异的要素集中反映在人口的文化构成、密集程度、性别和职业构成、外来人口、居住条件和婚姻状况6个组合社会变量上。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可把城市人口的社会空间分成五种类型,即高密度商业居住区、中密度文化居住区、工业居住混杂区、新村住宅区和科技文教区。整个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呈同心圆模式,但在旧市区还留有扇形分布的痕迹。最后,本文对形成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机制进行了定性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孟兆敏 潘鑫
结合人口空间演变理论,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基础教育资源对人口空间演变的作用。结果显示: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郊区配置的速度滞后于人口郊区集中的速度;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中心城区优于郊区,导致高学历、高收入的户籍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造成了人口社会结构的空间分异。因此,近期应通过补短板的形式,增加郊区教育资源,引导人口向郊区迁移;中远期应着重于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水平的提高,以进一步优化人口的均衡分布。
关键词:
人口空间演变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特大城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叙祎 陶新桂
在上海,随着工业和人口向郊区转移扩散,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失配问题逐渐暴露。通过构建空间失配指数测算公式,计算出了1990-2010年各年份上海市工业分布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失配指数。认为空间失配的形成原因包括工业转移与人口扩散的机制不同、时间不同、空间隔离、工业企业与居民对区位的偏好不同等。为了有效地改变上海的空间失配现状,提高城市空间发展的可持续性,建议坚持多核心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加强郊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引导"本地居住、本地就业"。
关键词:
空间失配 机制 上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上海市商业学校系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学校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服务理念,把创建现代化、国际化的中等职业教育品牌学校作为发展目标;以外语教学为特色,实行双语教学;以培养优秀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初中级人才为己任,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学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秋彬 何丹 高鹏
体验型消费是体验经济时代的主要消费模式,其发展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日益突出。基于兴趣点数据,通过核密度法与空间计量回归,对上海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的体验型消费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上海市域范围内,体验型商业呈现"一主多次"的空间格局,中心城区为核心集聚区,嘉定、青浦、松江、南桥、惠南、金山滨海为次级集聚区;在圈层分布上,5-10公里为体验型商业占比最高的区域;在中心城区内,体验型商业呈"两轴多核"模式,以南京路、淮海中路为两轴,以徐家汇、五角场、打浦桥等为中心,呈多核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潘鑫
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经历了由"三无"阶段向土地有偿使用阶段的变迁,促进了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和城市功能提升。探讨了土地使用制度缺陷所导致的上海市城市空间非理性扩张和城市内部更新动力不足,提出通过政府和规划干预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
上海 土地使用制度 空间演化 土地市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向东 郑敏 孙文慧
文章首先运用圈层距离法和GIS分析软件,在全国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提取并获得上海市街道(镇)人口分布数据。基于多个测量人口分布的函数模型模拟,在对人口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及产业结构等空间分布及其变动情况作进一步的模型分析和曲线拟合比较后,发现测量上海市人口结构空间分布的最优函数模型并非负指数函数,而是Cubic函数。
关键词:
人口分布 函数模型 上海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慧敏 孙斌栋 古荭欢 张婷麟
采用空间圈层划分法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市企业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上海市企业空间结构目前处于中心增长慢于郊区增长的相对郊区化阶段,但总体上仍呈现服务业企业主导的单中心格局;相比较而言,制造业分散的时间更早且空间范围更广,在郊区已形成次中心集聚,体现了不同产业的集聚经济差异性。上海企业空间结构与美国典型大城市企业空间结构早期演化轨迹一致,后者目前已进入中心负增长和外围正增长的绝对郊区化阶段,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都已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美国城市工商企业郊区化滞后于人口郊区化,是市场机制下就业岗位追随人口迁移的表现;而上海则是工业郊区化先于人口和服务业郊区化,体现了政策干预的影响。研究揭示了城市企业空间结构长时期的演化过程和规律,为城市未来企业空间发展布局提供了重要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上广 吴柏均
在分析上海城市经济空间、居住空间和人口空间郊区化演变趋势特征以及郊区化演变的动力机制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外城市空间郊区化演变比较,提出了上海城市郊区化演变过程中需要警惕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
大城市 空间郊区化 特征 动力机制 上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务栋,陆伯辉
1958年兴起的城市街道集体事业,经过二十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援工业发展、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市政建设、安排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上海市区1979年共有集体事业2,600多个单位,职工30万人;其中工厂1,029家,职工23万人,他们的生产、加工关系到25个局、60个公司、2,700多家企业,其总产值3.7亿元,如果把加工费折算成实际产值,则总产值将超过10亿元;生活服务单位1,600多个,职工7万人,服务站占全市修配网点的53%,托儿所收托儿童占全市入托儿童的一半,食堂也有20多万人搭伙,在国营服务单位能力严重不足的市区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海燕 王新军 周锐 赵学刚
基于"六普"中上海市各区县的分年龄别数据,采用Leslie矩阵模型对其未来20年的老年人口数量进行了预测,进而推算了老龄化高峰期各区域所需的养老设施。结果显示,上海市将在2020年达到老龄化高峰,其中黄浦、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宝山、奉贤和崇明将在2019年达到峰值,其他区县在2020年达到峰值。老龄化高峰期养老床位缺口最大的区县是浦东新区,按5%和10%的比例配置的总缺口分别为172928张和329834张;缺口最小的区县是卢湾区,按5%和10%预测的结果分别是6566张和14877张。若按照1∶7比例配备养老服务人员,则高峰期上海市共需老年护理人员11.44万-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