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80)
- 2023(5535)
- 2022(4620)
- 2021(4383)
- 2020(3660)
- 2019(8314)
- 2018(8307)
- 2017(14926)
- 2016(8435)
- 2015(9674)
- 2014(10015)
- 2013(9371)
- 2012(8874)
- 2011(8123)
- 2010(8474)
- 2009(7698)
- 2008(7828)
- 2007(7197)
- 2006(6549)
- 2005(5931)
- 学科
- 济(28193)
- 经济(28148)
- 管理(19445)
- 业(17013)
- 企(13410)
- 企业(13410)
- 制(11264)
- 学(10874)
- 方法(10005)
- 银(9989)
- 银行(9955)
- 行(9278)
- 中国(9151)
- 农(8586)
- 数学(8123)
- 数学方法(7950)
- 地方(7259)
- 体(7234)
- 财(7056)
- 融(6974)
- 金融(6966)
- 度(6462)
- 制度(6452)
- 理论(6446)
- 业经(6380)
- 农业(5424)
- 和(5088)
- 业务(5014)
- 教育(4879)
- 贸(4741)
- 机构
- 大学(123251)
- 学院(121256)
- 研究(48894)
- 济(41764)
- 经济(40466)
- 管理(40034)
- 中国(38126)
- 理学(33380)
- 科学(33332)
- 理学院(32811)
- 管理学(31926)
- 管理学院(31700)
- 京(27668)
- 农(27550)
- 所(26993)
- 研究所(24943)
- 农业(21971)
- 财(21938)
- 中心(21760)
- 江(20638)
- 业大(20561)
- 范(18990)
- 师范(18699)
- 院(17929)
- 北京(17337)
- 财经(16817)
- 州(16128)
- 省(15996)
- 师范大学(15343)
- 经(15260)
- 基金
- 项目(82028)
- 科学(62920)
- 基金(58164)
- 研究(56956)
- 家(53488)
- 国家(53046)
- 科学基金(42929)
- 社会(33361)
- 省(31701)
- 社会科(31328)
- 社会科学(31317)
- 基金项目(30576)
- 自然(29264)
- 自然科(28543)
- 划(28529)
- 自然科学(28528)
- 自然科学基金(27983)
- 教育(26447)
- 资助(23643)
- 编号(22904)
- 成果(20325)
- 重点(19839)
- 发(17638)
- 课题(17612)
- 部(17513)
- 计划(16987)
- 创(16667)
- 科研(15969)
- 创新(15729)
- 科技(15270)
共检索到194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宁越敏 黄胜利
改革开放促进了上海商业的发展和商业空间结构的演变。文章以上海市区内的30余个商业中心为研究对象,认为上海市区商业中心的变迁具有以下特征:商业中心的整体职能有所提高,等级差异有所缩小,在空间上商业中心的集聚与扩散、衰落与兴起并存。最后,就商业中心的建设提出3项建议。
关键词:
商业中心 等级体系 上海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杜霞 白光润
以上海为例,选取上海各个等级商业中心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展演变特征和机制,预测未来商业的空间发展趋势,针对当前商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水平提高导致的居民购买力下移、城市和交通的发展、消费行为方式的变化等要素的影响,使上海商业中心业态类型多样化,商品种类丰富,综合功能提高,并出现了以空间上的郊区化、等级上的社区化、结构上的扁平化为特征的新的发展趋势。对如何加强社区商业发展、市级商业中心建设、大卖场的合理规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设想和发展思路。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发展趋势 建议 上海商业中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辽宁省计委联合调查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国祥 檀向球
本文编制了上海市人才指数体系 ,该体系包括人才素质指数、人才学历指数、人才职称指数、人才年龄指数、人才产业指数和人才综合指数 ,并运用数学模型对上海人才指数体系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
关键词:
人才指数 经济变量 预测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翁瑾 张希蒙
文章利用上海酒店业的空间数据,通过聚类和异常值分析,讨论了上海市中心地体系的演化。研究发现,上海市高等级中心地体系的演变属于典型的"点—轴渐进式"扩散模式,其中高等级中心地沿"延安路—世纪大道"呈东西轴向发展,长期以来呈现持续强化的特点;次一级中心地在中心城区内的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特征;高等级中心地和次一级中心地都表现为"主城区—卫星城"的分布特点。
关键词:
城市中心地体系 酒店业 空间结构 上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殷为华 刘爽
通过采集上海市养老机构、养老床位及上海市街镇、道路的基础空间数据,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均值比及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实证分析上海市养老机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达性水平。结果表明:(1)上海市养老机构与老年人口的分布基本实现空间耦合。(2)养老机构呈现市中心高度集聚的分布模式,养老床位数则由市中心到郊区呈现集聚—分散的格局。(3)94%的街镇养老机构提供基础服务的经济可达性水平大于1。(4)私家车出行方式的空间可达性最好,且61.29%的街镇能够在1h交通距离内提供养老服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志刚 范剑勇
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市就业的产业或行业分布特征可以表述为 :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顺利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向第三产业转移 ;产业内部的各行业吸收就业能力差异较大。本文通过就业的产值弹性、产业的偏离度、不同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描述了这一特征。从理论上探讨了影响上海市就业结构演变的四种因素 :( 1 )上海经济所处的工业化阶段 ;( 2 )扭曲的产业结构得到校正 ;( 3 )比较优势和城市功能定位 ;( 4)就业体制的转轨。我们的结论是 :上海市就业的产业或行业分布日趋合理 ,反映了上海作为三大中心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关键词:
就业分布 产业结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艳 李安林 黄晓丽 牛乐德
基于上海市2004—2021年的12 520宗土地出让样本,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土地出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上海市土地出让总体呈现中心城区聚集程度高、外围地区聚集程度低的特征;土地出让地块沿主要交通干线呈轴带状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住宅、商业和工业用地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特征。(2)住宅和商业用地的地价呈一定的圈层结构,多中心特征明显,而工业地价尚未形成多中心结构;地价由高值中心向外围地区呈现圈层式递减,且在递减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凸起、跳跃,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3)土地利用强度呈现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且利用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4)不同用地类型的冷热点区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住宅用地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商业区的外围地区,逐渐向郊区拓展;商业用地核心热点和次核心热点地区集中分布在大型商圈分布地带;工业用地热点区域向工业园区聚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燕妮 陈红敏 陆淼菁
近年来,居民交通需求的扩大导致交通领域的碳排放量不断增加。而通勤作为交通出行的刚性需求,对碳排放有重要影响。基于2013年"上海居民生活碳消费状况调查"中的交通出行数据,本文测算并深入分析了上海市常住居民的日通勤碳排放量及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上海市常住居民人均通勤碳排放量为1 213.9g/日,个体间差异巨大,20%的通勤群体碳排放量占总通勤碳排放的80.6%。本文结合发达国家的交通碳排放情况和调研的实际情况,将人均通勤碳排放量3 000g/日及以上的个人定义为显著高碳排放者,此类人群约占总样本量的11.5%;而将目前碳排放量低于3 000g/日,但选择高碳出行方式的个人定义为潜在高碳排放者。...
关键词:
通勤 高碳排放者 有序多项回归 上海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田静 生云龙 杨长青 徐绍莉
教师评价体系是高等学校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一直是高校师资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在这方面仍然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作者根据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发展实践,通过系统的分析梳理,提出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对于深入研究制定合理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评价体系 发展阶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长青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性质是一种公共合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变迁的主要特征就是以高校职能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国际惯例为导向,以政府为制度供给主体的强制性、渐进式的制度变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秋彬 何丹 高鹏
体验型消费是体验经济时代的主要消费模式,其发展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日益突出。基于兴趣点数据,通过核密度法与空间计量回归,对上海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的体验型消费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上海市域范围内,体验型商业呈现"一主多次"的空间格局,中心城区为核心集聚区,嘉定、青浦、松江、南桥、惠南、金山滨海为次级集聚区;在圈层分布上,5-10公里为体验型商业占比最高的区域;在中心城区内,体验型商业呈"两轴多核"模式,以南京路、淮海中路为两轴,以徐家汇、五角场、打浦桥等为中心,呈多核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路 沈琨
自1999年上海市率先在全国开始信用体系建设,至今已有十三个年头。十几年来,上海市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培育信用服务产业为重点,抓住信用信息记录、信用产品使用和失信行为惩戒等环节,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冬梅 罗瑾琏
文章认为,人才政策的改进在策略上应该着重于改善文化氛围、向所需产业高层次人才进行政策倾斜、完善人才生活配套保障以及提高城市的整体服务意识等方面。结合上海市人才政策的现状,文章提出,上海市人才政策的进一步发展与改进思路应主要体现在人才政策内容改进、人才政策管理改进以及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三个方面,并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熀松
一、上海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的过程 解放前,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工商业集中,各类市场比较发达。全市设有纱布、面粉、金业、杂粮油饼、证券等5个交易所,其中金业、证券交易所是全国最大的黄金市场和股票市场,还有近80个各种行业的茶楼市场和商品交易市场。上海金融业也很发达,有各类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200余家,外商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的也有40余家。上海金融市场对全国市场资金的调剂、融通起着中心枢纽作用,各地的利率、汇率和金银的行市都以上海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