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02)
- 2023(4470)
- 2022(3702)
- 2021(3439)
- 2020(2939)
- 2019(6423)
- 2018(6223)
- 2017(11511)
- 2016(6588)
- 2015(7008)
- 2014(6897)
- 2013(6745)
- 2012(6331)
- 2011(5709)
- 2010(5686)
- 2009(5010)
- 2008(5139)
- 2007(4663)
- 2006(3877)
- 2005(3505)
- 学科
- 济(21348)
- 经济(21321)
- 业(15702)
- 管理(14669)
- 企(12748)
- 企业(12748)
- 方法(10153)
- 学(10095)
- 数学(8772)
- 数学方法(8635)
- 财(6693)
- 中国(5425)
- 农(5208)
- 制(4823)
- 务(4720)
- 财务(4716)
- 财务管理(4709)
- 地方(4625)
- 企业财务(4598)
- 业经(4492)
- 融(4308)
- 金融(4308)
- 银(4055)
- 银行(4036)
- 行(3879)
- 壤(3803)
- 土壤(3790)
- 技术(3749)
- 税(3666)
- 森(3591)
- 机构
- 大学(92496)
- 学院(91087)
- 研究(37836)
- 济(31740)
- 经济(30886)
- 管理(30068)
- 科学(28084)
- 中国(26596)
- 理学(26059)
- 理学院(25632)
- 管理学(24962)
- 管理学院(24778)
- 农(23714)
- 所(21743)
- 研究所(20422)
- 京(20164)
- 业大(19139)
- 农业(18637)
- 中心(16513)
- 财(15733)
- 院(14453)
- 江(13760)
- 省(13531)
- 室(13258)
- 财经(12773)
- 北京(12735)
- 范(12492)
- 实验(12438)
- 师范(12258)
- 科学院(12008)
- 基金
- 项目(68885)
- 科学(53040)
- 基金(50766)
- 家(48890)
- 国家(48583)
- 研究(42497)
- 科学基金(39008)
- 自然(28724)
- 自然科(28031)
- 自然科学(28022)
- 自然科学基金(27533)
- 基金项目(26977)
- 省(25980)
- 社会(25431)
- 社会科(24100)
- 社会科学(24091)
- 划(23963)
- 资助(20805)
- 教育(18920)
- 重点(17319)
- 计划(16143)
- 科技(14959)
- 编号(14675)
- 发(14616)
- 科研(14494)
- 部(14419)
- 创(13827)
- 创新(13093)
- 专项(12702)
- 性(12468)
共检索到131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许俊丽 张桂莲 张希金 高志文 仲启铖 张亚萍 宋坤 达良俊
人工林是城市具生命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是人工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上海市域范围内选取5种主要人工林群落类型样地34个,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剖面样品,对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人工林土壤容重偏高(1.07~1.67 g·cm~(-3)),土壤pH 5.7~8.3,土壤电导率(EC)为0.03~0.40 mS·cm~(-1),碱解氮(5.4~183.4 mg·kg~(-1)),有效磷(1.4~80.5 mg·kg~(-1))和有机质(3.33~42.88 g·kg~(-1))相对匮乏;土壤pH值、碱解氮和有机质随土层加深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并在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土壤容重、有效磷和EC在各土层间无显著变化规律。(2)有机质分别与土壤容重、pH值、碱解氮和有效磷在0~30 cm土层显著相关(P<0.05),碱解氮和有机质与样地乔木平均胸径和草本层盖度显著正相关(P<0.05)。受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在对人工林进行管理时,应考虑城市人工林的复杂性与差异性,针对不同类型林地制定相应的个性化管理措施,促进人工林长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青青 张桂莲 伍海兵 仲启铖 何小丽 陈平 朱清 徐冰 梁晶
土壤有机碳影响着全球气候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林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含量和密度的高低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以上海市7种典型林地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阔叶混交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针阔混交林、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经济林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林地、不同土层(0~10, 10~30, 30~100 cm)的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分布特征,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和逐步剔除回归法探讨了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上海市林地0~10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其他软阔林、樟树林、经济林、阔叶混交林、水杉林、针阔混交林、其他硬阔林。各林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0~10和10~30 cm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电导率、全磷的相关性不显著。樟树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水杉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容重显著负相关(P<0.05)。阔叶混交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樟树林、水杉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速效磷显著正相关(P<0.05)。除阔叶混交林、水杉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全氮,樟树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的主控因子为碱解氮。表5参34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周树平
本研究以广东省揭阳市、云南河口、云南勐腊和海南省柚木人工林为对象,设立91个样地,通过调查样方的植被种名、株数、高度及盖度等,并采集020cm和2040cm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不同密度、林龄、坡位和区域的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二者的相关性,并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来评价柚木人工林的立地质量,为柚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野外调查和内业处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广东揭阳不同林分密度柚木人工林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下植被Shanno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琴 戴伟 夏良放 邓宗付 于海霞 聂立水
该文通过对江西大岗山地区马尾松纯林、马褂木纯林、杉木纯林及马褂木-桤木混交林与对照次生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状况的比较,研究了不同人工林更新方式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马褂木纯林对土壤孔隙状况的改善表现出一定的作用外,其他林下土壤表现出表层土壤孔隙状况恶化的变化趋势;各人工林林下土壤养分指标均显著降低,4种人工林类型中,马褂木纯林土壤养分状况恶化程度最强烈;土壤有效铁、有效锌含量明显降低,但各层土壤有效铁含量仍高于土壤有效铁临界值,而土壤有效锌含量的降低导致土壤缺锌状态的加剧;杉木纯林有利于土壤有效铜积累,而其他3种人工林林下土壤表现出表层增加,下层降低的变化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健 梁坤南 周树平 李碧均 周再知
[目的]通过对不同地区13年生柚木人工林的标准地调查,研究柚木人工林的生长状况与土壤理化性质,以期为柚木人工林的立地选择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勐腊、广东揭阳、海南中南部设置48个20 m×20 m临时标准地,调查标准地内柚木生长,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不同地区柚木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3年生勐腊柚木人工林标准地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分别为14.4 m、16.82 cm、0.226 m~3、192.0 m3·hm-2,显著优于海南、揭阳的;勐腊土壤粉砂粒含量高,p h值高,盐基饱和度高,柚木生长好;揭阳的土壤黏粒含量高,p...
关键词:
柚木人工林生长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丽凤 周新年 巫志龙 罗积长 蔡瑞添 方万春 王秀明
定量分析轻度择伐对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择伐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不明显.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土壤容重略有增加,最大持水量和总孔隙度略减小;土壤养分含量普遍略有下降.从森林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轻择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人工林 针阔混交林 择伐 土壤理化性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冯锦 崔东 孙国军 刘海军
根据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相关土壤资料数据,分析了新疆(0!50cm)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以期对研究区土壤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有助于合理地耕作和科学地施肥,同时也为研究新疆碳循环机制提供丰富而准确的信息。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全氮、阳离子交换量均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土壤有机碳与全氮的相关性最大(P0.05)。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系统、科学地分析干旱区土壤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贡献及生态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耀文 姜仲茂 武锋 杨倩梨 廖宝文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潮位带无瓣海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规律,探讨与无瓣海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分布有关的主要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以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无瓣海桑人工林为例,选择高潮带和中潮带无瓣海桑人工林以及低潮带光滩区域,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及主要土壤理化指标,并计算土壤有机碳密度,再进一步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和平均密度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其中,在高潮带,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大值出现在0~2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最大值出现在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含盐量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全氮、全磷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高潮带无瓣海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密度和含量均高于中潮带和低潮带;土壤全氮、全磷含量、pH值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关系最密切,这些指标可以用来预测无瓣海桑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分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正雄 周新年 陈玉凤 郑丽凤
对杉木和马尾松混交人工林伐区人力担筒集材作业前后林地集材道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集材后除土壤容重和结构体破坏率增大外,其余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均下降,而且表层土壤(0-20 cm)所受影响较底层土壤(20-40 cm)大;集材作业导致表层土壤容重增大0.08 g.cm-3,土壤结构体破坏率提高1.20%,最大持水量下降8.85%,总孔隙度减小4.39%;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的质量分数分别下降3.62 g.kg-1、0.26 g.kg-1、36.70 mg.kg-1、0.11 g.kg-1、3.33 mg.kg-1、1.31 g.kg-1、0.59...
关键词:
人力担筒 集材作业 土壤理化性质 人工林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星星 廖文海 孟芳芳 蒋政 曹光球 曹世江
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取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模式,分析900、1 200、1 500、2 100、2 505株·hm~(-2) 5种林分密度的杉木人工林样地中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结果表明:各密度处理下的土壤质量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呈现减少的趋势;土壤容重与土层深度呈现正相关;pH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林分密度的改变对其影响不显著.土壤的全铝和全铁质量分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而增多,全铝质量分数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而全钾和全铁质量分数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的铵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而减少,但其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以及不同土层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的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而降低,且其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差异较大.可见,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俊 刘宪钊 贾宏炎 明安刚 陈贝贝 陆元昌
【目的】研究近自然化改造下杉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及其动态变化,探究改造后林下植被—土壤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评估人工经营措施对杉木人工林群落的生态影响,为该区未来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3种不同经营模式的杉木近自然改造林分和未经改造的杉木人工纯林作为对照,分析林下灌木和草本群落物种组成、植物多样性水平和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改造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未改造纯林。土壤理化指标在不同经营模式下变化特征不同,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受采伐影响明显(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尔查 王铮 李梓豪 李卓凡 董大伟 宝虎 高润红
[目的]研究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探寻科学合理的沙地生态修复模式及近自然植被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乌素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Ⅰ:樟子松人工林;Ⅱ:杨树人工林;Ⅲ:沙柳人工林;Ⅳ:小叶锦鸡儿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人工林林下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及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并进一步探讨二者间的关系。[结果]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小叶锦鸡儿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杨树人工林>沙柳人工林,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种类较多,占总植物种类的65.39%。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人工林表层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和颗粒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樟子松人工林土壤pH值显著低于其他3种人工林,乔木林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含量高于灌木林,灌木林土壤有效磷含量比乔木林高,4种人工林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影响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土壤因子为有机质、有效磷、pH、水解性氮以及粒度成分。[结论]毛乌素沙地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具有差异,不同人工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有机质、有效磷、pH、水解性氮为影响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葵仙 叶永昌 莫罗坚 黄倩琳 沈德才 刘颂颂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土壤因子的重要影响。【方法】以东莞大岭山林场4种种间伐强度(CK:0%,M1:30%,M2:70%,M3:100%)的12年生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间伐7年后林分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和酶活性在冬季和夏季的变化。【结果】(1)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季节变化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冬季,间伐提高了土壤电导率、铵态氮、速效K、交换性Mg和交换性Na含量,M1显著减低土壤硝态氮,M1和M3林分显著减低土壤交换性Ca;夏季,间伐提高土壤全N、铵态氮、硝态氮和全P,降低土壤交换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文树 穆丹 王丽平 邵立郡 吴金卓
【目的】旨在分析不同演替阶段针阔混交林土壤表层理化性质与优势树木生长特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探索不同林分的生长规律及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吉林省蛟河市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林场的不同演替阶段针阔混交林样地(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老龄林)为对象,采用对比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表层土壤理化性质、优势木生长特征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随着针阔混交林演替的进行,林分中优势木的平均胸径呈增加趋势,优势木的平均树高变化不大,红松优势木数量逐渐增加,而胡桃楸优势木数量逐渐减少,春榆、大果榆等优势木随演替进行逐渐退出主林层;从中龄林到成熟林,土壤密度变化不显著,老龄林土壤密度最小;随着演替进行,非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宜明 李毅 曹秀文 刘锦乾 齐瑞 赵阳 陈学龙
【目的】研究甘肃南部不同密度云杉人工幼龄林的径级结构、树高结构、空间分布和土壤理化特征,探讨林分最佳留存密度,以期为人工云杉林的营建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固定样地调查、角尺度研究及分层取样分析的方法,设置7种不同林分密度(850,1 060,1 350,1 550,1 750,2 300和3 000株·hm~(-2))人工云杉幼龄林(林龄30~40年)样地28块,测定径级结构、树高结构、冠幅、角尺度等林分结构以及土壤密度、土壤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性质,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并进行各指标间的差异性检验。【结果】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冠幅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平均树高则随林分密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密度林分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均呈现正态分布的单峰曲线,峰值径级随着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胸径处于12~24 cm树木的频度较高而DBH>24 cm和DBH1 550株·hm~(-2)时为均匀分布;林分密度是影响云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尤其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总孔隙度)的关键因子;中密度(1 550株·hm~(-2 ))时土壤养分含量总体较高,土壤密度最小,表层(0~20 cm)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都最大,土壤理化特性均优于过密或过疏的林分。【结论】林分密度与林分结构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中等密度(1 550株·hm~(-2))利于保持较好的林分结构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是甘肃南部云杉人工幼龄林分的最佳留存密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