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8)
- 2023(13749)
- 2022(11413)
- 2021(10963)
- 2020(8950)
- 2019(20496)
- 2018(20351)
- 2017(38401)
- 2016(20881)
- 2015(23741)
- 2014(23355)
- 2013(22120)
- 2012(20026)
- 2011(17710)
- 2010(17733)
- 2009(15816)
- 2008(15280)
- 2007(13600)
- 2006(11468)
- 2005(9808)
- 学科
- 济(76119)
- 经济(76036)
- 管理(57885)
- 业(54915)
- 企(45191)
- 企业(45191)
- 方法(37514)
- 数学(32984)
- 数学方法(32222)
- 农(23404)
- 中国(21370)
- 财(19277)
- 业经(18017)
- 理论(16005)
- 农业(15569)
- 地方(14826)
- 贸(14690)
- 贸易(14682)
- 学(14572)
- 易(14305)
- 制(14133)
- 技术(12669)
- 务(12368)
- 财务(12307)
- 财务管理(12272)
- 和(11901)
- 教育(11636)
- 企业财务(11533)
- 教学(11446)
- 银(11233)
- 机构
- 学院(280519)
- 大学(277692)
- 管理(108314)
- 济(105570)
- 经济(103041)
- 理学(94034)
- 理学院(93036)
- 管理学(90911)
- 管理学院(90407)
- 研究(88093)
- 中国(64946)
- 京(57171)
- 科学(54860)
- 财(48101)
- 农(45311)
- 所(42897)
- 中心(42534)
- 业大(42172)
- 江(41526)
- 研究所(39187)
- 财经(38849)
- 范(38602)
- 师范(38187)
- 农业(35599)
- 经(35486)
- 北京(35146)
- 技术(33813)
- 州(33304)
- 院(32571)
- 经济学(31878)
- 基金
- 项目(196046)
- 科学(153962)
- 研究(145858)
- 基金(139711)
- 家(121942)
- 国家(120848)
- 科学基金(104130)
- 社会(90124)
- 社会科(85235)
- 社会科学(85214)
- 省(78171)
- 基金项目(73231)
- 教育(70748)
- 自然(67379)
- 划(66211)
- 自然科(65921)
- 自然科学(65902)
- 自然科学基金(64651)
- 编号(61531)
- 资助(57277)
- 成果(49341)
- 重点(44705)
- 部(43135)
- 课题(42705)
- 发(42220)
- 创(41895)
- 创新(38974)
- 项目编号(37752)
- 科研(37587)
- 教育部(37378)
- 期刊
- 济(112949)
- 经济(112949)
- 研究(76750)
- 中国(57185)
- 学报(44090)
- 教育(42559)
- 农(42390)
- 管理(40649)
- 科学(39695)
- 财(38172)
- 大学(34614)
- 学学(32366)
- 农业(29418)
- 技术(29246)
- 融(22640)
- 金融(22640)
- 业经(20183)
- 财经(18752)
- 经济研究(18115)
- 经(16262)
- 业(15648)
- 版(14326)
- 图书(14270)
- 问题(14150)
- 职业(13514)
- 统计(13417)
- 技术经济(13134)
- 科技(12979)
- 策(12419)
- 理论(11872)
共检索到405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熊平安 崔艳艳 马豫婷 万静
2014年,上海市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通过搭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实现对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新文科作为一种新的时代命题,旨在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当前,新文科建设已深入各中本贯通合作高校,将为中本贯通专业的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径。在此背景下,以新文科的视角诠释上海市中本贯通的时代意蕴、培养现状、现实困境与路径突破,探讨中本贯通与新文科建设融合,以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从事某种工作的人”与“全面发展的人”的和谐统一目标。
关键词:
上海市 中本贯通 新文科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效民 刘磊
文章通过国家和上海市发布的相关文件呈现上海市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开展背景,阐述了这种培养模式的基本设想,分析了校级层面的实施主体应该肩负设计、管理和监控三大使命,提出了履行三种使命的指导理念,并重点分析了上海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校级层面实践路径。
关键词: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 校级层面 实践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晓佳 陈嵩 占小梅
2014年起,上海市开始构建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应用本科教育联合培养初中毕业生的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一年多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也提出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可供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决策参考。
关键词:
上海 中本贯通 培养模式 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钰
随着上海市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试点的逐渐深入,亟需加强该培养模式的规范管理,规范管理应坚持递进式、制度化和内涵式的管理取向,根据内涵上坚持一体设计、主体上坚持多方统筹以及方法上坚持统分结合的原则具体落实政府统筹、规范院校和示范引领三个层面的措施。
关键词:
上海市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 规范管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伟 刘安洁 陈嵩
自2014年上海市开始实施职业教育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以来,首批试点学生已于2017年秋季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总结与反思这批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培养方式特点及综合素质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试点培养模式。基于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下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例,对比分析中本贯通班的课程设置和学生成绩。发现其课程重视德育、注重专业基础知识拓展,并能根据不同教学对象调整培养重点及深度,与相同专业的普通本科培养模式相比更能呼应生源特点。但过程中仍存在课程设置不连贯、考评侧重点不明显、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亟待通过完善课程衔接性、建立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课程内容针对性等措施予以改进。
关键词:
中本贯通 培养模式 质量评价 课程设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晓代
文章阐述了应用型院校"工学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如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2+1"人才培养模式、"校办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等,分析了应用型院校"工学评"人才培养模式在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实施困境,进而从政府、企业、学校三个层面提出了突破现实困境的提升对策,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应用型院校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念潮旭
"3+4"中本贯通培养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创新。福建省提出开展"3+4"中本贯通培养试点,对于推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提高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构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改革,必须认真审视和重视其面临的实践矛盾,以理性路径化解实践障碍,推动政策有效实施。
关键词:
“3+4”中本贯通 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嫣嫣
上海开展的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是落实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深度融合。对试点工作进展进行分析发现,除了要深入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实施等多方面的衔接以外,还要进一步完善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和经费统筹制度,加强贯通教育组织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贯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加鹏飞 高婷婷 梁伟豪
“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是职业院校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实践探索,是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提高职业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的积极尝试。基于“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三坚持”“两提升”的内在逻辑,分析“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存在政策机制失范、多元主体协同失调、招考评价失准、课程体系衔接失序四个方面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优化策略,即建立明晰的政策框架、搭建政校企互联平台、创建统一的招考评价机制、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
“中高本”贯通培养 逻辑 困境 策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凤岩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对行政垄断的破除和对市场机制的引入,其可以有效的减轻财政负担、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活跃市场经济和预防行政垄断,上海市在推行公共服务购买中面临如下困境:服务范围狭窄、法律操作性差、承接主体救济困难、缺乏有效监管、评估考核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难题,应从有效化解和预防行政风险着手,从具体制度设计和配套设施等方面寻求制度突破。
关键词:
政府购买 公共服务 政府监管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熊玲 李忠
本-硕-博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按照"3+1+4"八年一贯制的培养方式,将其设计成一个有机连贯的整体,打破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隔离,把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融为一体,实行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贯通式培养。
关键词:
本-硕-博贯通培养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平
在缓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压力、积极推动国内产能过剩"走出去"的背景下,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公私合作(PPP)模式,不仅是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变革",更是微观层面的"操作方式"升级。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PPP模式存在三大困境,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柳进 刘明珠
作者总结了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模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试行八年的实践经验,论述了这种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方面,表现出的明显优越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立静 赵冬梅 尹四倍
在提倡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3+2"贯通培养的大环境下,在学校与对口本科院校实施合作的过程中,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研究基于学分制和《华盛顿协议》的课程体系设置改革。通过对课程平台加模块的合理设置,发挥本科"学科知识结构"和高职"技术技能"双优势,实现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的有效结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海燕 姜乐军 朱震震
技能人才培养是技能型社会构建的基础,而高技能人才培养则是其中的关键。文章以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为案例,通过分析江苏高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不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不够、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不友善等现实问题,在综合考虑影响江苏高技能人才培养内外部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强化政府职能,持续优化高技能人才供给;聚焦体系建设,不断调试高技能人才培养布局;着力制度改革,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统筹政行企校,大力夯实高技能人才成长基础等多方面的政策举措进行突围和突破,为我国其他省份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