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0)
- 2023(10242)
- 2022(8881)
- 2021(8018)
- 2020(7121)
- 2019(16293)
- 2018(16079)
- 2017(32155)
- 2016(17658)
- 2015(20343)
- 2014(20700)
- 2013(20746)
- 2012(20007)
- 2011(17981)
- 2010(18213)
- 2009(17262)
- 2008(17628)
- 2007(16088)
- 2006(13896)
- 2005(12540)
- 学科
- 济(85714)
- 经济(85614)
- 业(51553)
- 管理(50537)
- 方法(42812)
- 企(41067)
- 企业(41067)
- 数学(38189)
- 数学方法(37818)
- 农(22346)
- 财(21040)
- 中国(20906)
- 地方(18415)
- 业经(17132)
- 学(16293)
- 贸(15234)
- 贸易(15228)
- 农业(15138)
- 制(14958)
- 易(14706)
- 务(13246)
- 财务(13220)
- 财务管理(13177)
- 企业财务(12525)
- 融(12435)
- 金融(12433)
- 技术(11972)
- 银(11871)
- 银行(11839)
- 产业(11701)
- 机构
- 大学(269908)
- 学院(266785)
- 济(115387)
- 经济(113040)
- 管理(102819)
- 研究(89484)
- 理学(88760)
- 理学院(87778)
- 管理学(86365)
- 管理学院(85849)
- 中国(66768)
- 京(56009)
- 科学(54027)
- 财(52359)
- 所(45985)
- 农(45929)
- 财经(42342)
- 中心(41592)
- 研究所(41559)
- 江(40545)
- 业大(39799)
- 经(38388)
- 经济学(36937)
- 农业(36522)
- 北京(35174)
- 范(34673)
- 师范(34287)
- 经济学院(33646)
- 州(31953)
- 院(31523)
- 基金
- 项目(174673)
- 科学(137401)
- 基金(127494)
- 研究(125899)
- 家(110516)
- 国家(109642)
- 科学基金(93833)
- 社会(81045)
- 社会科(77031)
- 社会科学(77005)
- 省(67625)
- 基金项目(67438)
- 自然(60068)
- 自然科(58733)
- 自然科学(58717)
- 教育(58421)
- 自然科学基金(57714)
- 划(57276)
- 资助(53869)
- 编号(50059)
- 成果(41030)
- 部(39891)
- 重点(39548)
- 发(38157)
- 创(35892)
- 课题(34833)
- 教育部(34377)
- 科研(33702)
- 创新(33669)
- 国家社会(33626)
共检索到394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卢元
三次产业结构中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是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对90年代劳动力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分布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用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方法对上海市三次产业中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随后,在进一步运用国内生产总值的劳动力弹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实现上海市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优化配置问题及其有关理论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夏业良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状况、三次产业中劳动力配置的历史与现状、第三产业劳动力对产出增加值的贡献以及对不同国别和地区劳动贡献率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有关就业的产业政策调整和产业创新的探索性思路。认为三次产业中劳动力配置与使用效率问题的核心,不是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夏业良,卢元
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口变动对政治发展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一系列范例从人口规模变动和人口结构变动两方面对政治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笔者认为,当人口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动时,必然向政治系统提出对社会资源和政治资源重新分配的要求,如果政治系统调整其功能,适时地处理人口变动所产生的新需求,就有可能增强其合法性,促进政治整合与社会稳定;否则,政治系统的权威性便受到影响,社会有可能会发生冲突,甚至导致国家解体。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任韬 王文举
本文依据以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的三次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给出了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估算方法,并利用中国三次产业的相关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了在产出和资本投入给定情况下,三次产业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数量,并使用三次产业的实际劳动力数据以及农民工流动数据估算了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偏差情况,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保利
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分布及生产率分析许保利一我们整理10个国家1975-1982年劳动力的变化情况(见表1),从中可以看到,劳动力的产业分布具有如下特点:1.分布情况。在经济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最大,其中美国的比重最高.达65%以上,意大利的比重...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江永祥
上海,作为一个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作为长江流域改革开放的龙头,由于建市已久,基础设施老化,正面临着重塑城市功能的繁重任务,需要大跨度地调整城市布局,大幅度地改组产业结构,大容量地拓展城市空间,大规模地更新改造城市基础设施。拓展城市空间的一个必由途径就是在原城区边缘有一定规模的成片开发土地,以安置从城区迁出的企业、居民和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董理 史小龙
技术进步对就业既有直接的破坏机制,又有间接的补偿机制,最终影响并不确定。本文构造上海市1978-2011年期间三次产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上海市及三次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来衡量技术进步水平。发现上海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是上升的,技术变化(狭义技术进步)上升较快,而技术效率只有微弱的上升,第三产业的技术效率出现负增长。通过估计Driscoll-Kraay标准误调整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发现上海技术进步对就业总体上是抑制的,狭义技术进步对就业的负效应比全要素生产率更大。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数据包络分析 三次产业 就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敏琴
工业化中后期的江苏省面临着来自于省际间流动的各类劳动力消化的压力与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压力。如何有效疏导规模庞大的人口大军,同时又能利用这一宝贵的劳动力资源,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规划是十分必要的。论文以产业为劳动力吸纳载体,利用江苏统计年鉴2002-2012年相关数据,选取所有县市的劳动力吸纳总量、劳动生产率、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产业就业弹性4个指标,以系统学方法揭示了江苏各县市在三次产业中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与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慧卿 郝枫
加快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依据结构主义增长理论,利用总量生产函数经济增长率分解方法,基于三次产业要素产出弹性动态估计结果,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劳动力配置效应及其变化规律进行重新考察。结果显示:三次产业劳动产出弹性差异明显,已有研究中直接用国民经济劳动产出弹性代替的做法存在很强假定性;基于分产业劳动产出弹性重新估算劳动力配置效应,发现其数值明显减小,表明已有文献夸大了配置效应;但其在不同时期更为稳定,说明配置效应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稳定因素。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配置效应 要素产出弹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文生,靳光华
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结构合理转变是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生产结构、经济结构的基本前提。为此,本文以河北省为例拟对劳动力的三次产业结构转变特征、趋势和优化劳动力配置的战略对策进行研究,为优化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文声 王志刚 王美阳
农地确权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将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细分为农业投资、农地流转、家庭劳动分工和经营权信贷抵押4个方面,进而构建"农地确权—要素配置—农业生产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根据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混合截面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在总体上提高了农户农业生产效率。(2)对于没有发生农地调整、农业机械化条件较好的村庄,农地确权能够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相反,对于拥有较多非农就业机会的农户,农地确权对其农业生产效率并不产生影响。(3)农地确权一方面通过促进农户加大农业短期投入、增加旱地转入和提高家庭务农人数占比提升其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抑制农户水田或水浇地转入导致其农业生产效率损失。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业生产要素配置 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范爱军 刘伟华
中国经济改革与渐进式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历程为阐明我国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证研究线索。本文以1978~2005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我国出口贸易与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出口贸易对我国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贡献率存在显著不同的结论。主要表现为拉动第二、三产业就业增长,间接地促进了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在劳动力升级和就业结构优化方面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劳动力流向 扩大效应 转移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祎庆 杨丹 王琳
数字经济所具备的技术升级与渗透性特征对劳动力资源配置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数字经济自身特征视角,利用2007-2020年中国区域面板数据,借助计量经济学相关模型,对数字经济影响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应与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但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效应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一结论通过变换核心变量与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作用机制方面,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良性互动,所形成的就业灵活化与就业平台化是数字经济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上述发现推动了对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动因以及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应、机制与区域差异的理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军 陈跃华
利用河南省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数据,对河南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引入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来衡量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波动及其对产业结构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南省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产业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别比较大,特别是产业比较劳动率差异指数要高于全国同期,说明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还存在巨大的调整优化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