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37)
- 2023(4623)
- 2022(3985)
- 2021(3881)
- 2020(3164)
- 2019(7145)
- 2018(7000)
- 2017(13337)
- 2016(7537)
- 2015(8277)
- 2014(8265)
- 2013(8102)
- 2012(7681)
- 2011(7054)
- 2010(7434)
- 2009(6922)
- 2008(6803)
- 2007(6385)
- 2006(5898)
- 2005(5379)
- 学科
- 济(26881)
- 经济(26859)
- 管理(22660)
- 业(20595)
- 企(16359)
- 企业(16359)
- 农(9541)
- 方法(9243)
- 中国(8630)
- 财(8576)
- 策(8247)
- 数学(8083)
- 数学方法(7885)
- 地方(7075)
- 制(6839)
- 贸(6515)
- 贸易(6512)
- 易(6232)
- 业经(6036)
- 农业(6018)
- 及其(5998)
- 政策(5738)
- 学(5416)
- 银(5255)
- 银行(5240)
- 税(5197)
- 行(5043)
- 融(5034)
- 金融(5034)
- 税收(4993)
- 机构
- 学院(103886)
- 大学(102960)
- 济(44088)
- 经济(42871)
- 研究(40435)
- 管理(39776)
- 理学(33211)
- 理学院(32825)
- 管理学(32193)
- 管理学院(31960)
- 中国(30907)
- 科学(23273)
- 财(22759)
- 京(21877)
- 所(21362)
- 研究所(18915)
- 中心(18425)
- 农(17946)
- 江(17521)
- 财经(16670)
- 经(15089)
- 院(14918)
- 北京(14361)
- 范(14299)
- 师范(14187)
- 业大(14035)
- 农业(14014)
- 州(13480)
- 省(13024)
- 经济学(12391)
- 基金
- 项目(64946)
- 科学(50899)
- 研究(49272)
- 基金(46304)
- 家(40632)
- 国家(40287)
- 科学基金(33724)
- 社会(29662)
- 社会科(28064)
- 社会科学(28058)
- 省(24141)
- 基金项目(22836)
- 教育(22544)
- 自然(21933)
- 划(21810)
- 自然科(21379)
- 自然科学(21370)
- 自然科学基金(21000)
- 编号(20482)
- 资助(20269)
- 成果(17867)
- 课题(15211)
- 重点(15067)
- 部(14803)
- 发(14637)
- 创(13147)
- 性(12992)
- 策(12725)
- 教育部(12316)
- 创新(12271)
共检索到173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彭希哲 李赟 宋靓珺 田烁
2014年,29 058个上海市户籍育龄家庭申请生育二孩,其中16 639户为单独二孩家庭。文章主要根据上海市2014年二孩生育申请数据,描述再生育申请夫妇的人口、经济与社会基本特征,估算再生育申请的累积概率,预测单独再生育夫妇二孩生育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并利用相关资料分析影响再生育申请的主要因素,对上海市乃至全国全面放开两孩生育政策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与初步研判。结果表明,"单独两孩"政策敏感群体的主要特征为:原籍地是上海本地、受教育程度较高、第一孩是女孩,而生育二孩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压力及子女照料能力是影响再生育申请的主要因素。上海市单独再生育申请存在一定的"赶生"现象,但比例较小。文章预测上海市已生育一孩的家庭中有近1/3最终会提出再生育申请。
关键词:
单独二孩 生育政策 再生育申请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姚引妹 李芬 尹文耀
文章阐述了生育政策转换过程中堆积夫妇和生育释放模式及剥离的基本概念、原理、模型,对堆积夫妇规模、年龄构成及其生育释放量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第一,政策实施当年全国"堆积夫妇"规模约2612万对,到2040年堆积现象基本消除。第二,堆积夫妇占育龄夫妇的比重先升后降,峰值为7.9%左右。第三,35岁及以下堆积夫妇比重占70.5%,生育释放的能力较强。第四,堆积夫妇及释放生育以城镇、东部地区较多,江苏、山东等10省区是重点。第五,政策实施最初5年累计释放的生育量占总量的30%~37%左右。通过宣传引导、分类指导、合理疏导,做好政策调整最初5~10年的工作,即可实现生育政策的平稳过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薛君 石人炳
文章以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数据为基础,分析"单独两孩"政策调整1年来的二孩生育行为。结果显示,湖北省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申请总量为23 457例,新增二孩生育总量为6 052人。从年龄分布看,申请的峰值年龄为31岁,生育的峰值年龄为32岁。分月份二孩申请量显示,符合条件的单独家庭对"单独两孩"政策有一定的响应,而生育量的平稳增长反映了生育释放存在一定的滞后。与双独妇女生育数据对比发现,生育堆积和高龄抢生的影响很小;在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力式微的背景下,育龄妇女城乡户籍结构与其生育意愿的错配抑制了二孩生育,造成"单独两孩"生育政策"遇冷"。
关键词:
“单独两孩”政策 生育行为 孩次递进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鸿雁 黄匡时
文章基于2014年单独夫妇及其子女信息核查数据对"单独两孩"政策目标人群的结构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80后"单独夫妇是目标人群的主体,35岁及以上怀孕目标人群占全部怀孕目标人群的15%;现有子女年龄在10岁及以下的目标人群生育二孩的可能性更高。从"单独两孩"政策实施以来的再生育申请数看,截至2014年年底有106.7万对单独夫妇提出二孩申请,2014年下半年全国申请数为68.33万对,而2015年上半年为46.34万对。"单独两孩"政策实施1年来的数据显示,全国及各省均没有出现明显的生育堆积。
关键词:
单独二孩 独生子女 单独夫妇 再生育申请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家强 唐代盛
"十三五"对中国来说非常关键,人口均衡发展问题是这一关键时期的核心要素。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导致劳动力减少的人口结构叠加效应对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意味着人口政策必须做出适应性调整。文章认为逐步放开的生育政策调整符合我国人口政策设计初衷和发展方向,"普遍两孩"生育政策是我国现行生育政策调整和完善合符逻辑的结果,其政策实施将对我国保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缓解婚姻市场挤压、延长人口红利收割、推迟老龄社会进程等方面的人口学后果和经济学后果产生积极效应,未来我国需要完善适应"普遍两孩"生育政策的支持体系和治理体系,实现从奖励少生向保障人口安全的政策转型以及"普遍两孩"生育政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为我们重新认识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提供了机会。文章对湖北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进行了二孩生育意愿的大样本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人群超过2/3在城市,农村相对较少;"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0;明确要二孩的比重只有21.51%,农村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略高于城市;育龄妇女年龄越大,二孩生育意愿越低;文化程度越高,城市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越弱,农村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反而越强。就业迁移明显降低了农村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和男孩偏好。在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但不打算要二孩的家庭中,50%的家庭是因为经济压力大。相对于结构性生育堆积风险,超低生育率陷阱更应该引起学术界和各级政府的重视。
关键词:
“单独二孩”政策 生育意愿 理想子女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罗淳 许庆红 戴琼瑶
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是顺应当代中国人口演变态势而做出的重大举措,但这一政策的实施成效取决于对各省政策涉及人群规模变化及其生育意愿强弱的把握。文章对云南省的研究发现,"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当年,将有1.3万24~39岁女性成为政策出台后的率先践行者,新增人口预计在2016年达到4.5万的生育峰值后将明显回落,2020年以后更将退回到新政实施前的水平。"中方案"预测表明,新政的实施在微观家庭层面有明显效果,但在宏观人口层面的政策效应较为有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乔晓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到2014年底全国有106.9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国家统计局也公布"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 687万,比2013年多出生47万",有学者根据这两个数据得出"单独二孩"政策"基本符合预期"的结论。但文章认为"单独二孩"政策存在"遇冷"问题,"基本符合预期"的判断是不合适的;调整生育政策的真正"预期"应该是使生育率回升到更替水平甚至更替水平以上。
关键词:
单独二孩 普遍二孩 生育率 出生人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争呈 邹红 宋泽
生育政策调整与女性就业的关系是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基于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单独二孩政策的外生冲击,评估单独二孩政策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实证检验生育多孩与女性就业的关系。本文研究发现:(1)单独二孩政策使单独夫妇生育二孩的概率显著增加2.3%,但政策效应主要集中于34~39岁和高学历女性群体。(2)单独二孩政策并未显著降低政策目标女性的劳动参与,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也不存在年龄和学历上的异质性。(3)相比于非独生子女夫妇,单独夫妇与父母公婆同住的比例明显更高,这可能是政策未显著降低单独女性劳动参与的原因。此外,幼儿园等公共照护资源供给与祖辈同住存在互补效应,因而也能抵消生育对女性就业的负向冲击。本文的研究表明,生育二孩并不必然抑制女性劳动参与。但要实现女性生育与就业的协调,需要有可替代的家庭和公共儿童照护资源做支撑。
关键词:
生育 女性就业 单独二孩政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曹立斌 程广帅
2014年"单独"政策放开时,湖北省累积的"单独"家庭测算总数为62.94万个。依据政策执行后的情况以及专题调研的数据推算,政策调整之后,从中释放的新增人口总计可达19.6万人,即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家庭将占累积"单独"家庭总量的31.15%,并在2015~2017年形成生育小高峰。由于政策不变时的人口和生育基数不同,"单独"政策效果在城市中将更为明显。"单独"家庭的生育意愿,无论是在生育数量上还是在生育时间方面,都将有一定的变动空间,但是城乡居民生育水平不会出现大幅度上升。
关键词:
“单独二孩”政策 生育水平 生育进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菊华
文章在分析了单独二孩政策下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后发现,不足15%的流动人口、约22%的单独人群明确表示要生育二孩。单独(尤其是丈夫为独生子)、已育一女的人二孩生育意愿分别强于双独和双非、已育一子的人;若丈夫为独生子且育有一女,则二孩生育意愿高于其他人群。由此可得出两点初步结论:一是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意愿已成为一种"新常态",政策调整虽可能释放出一定的生育潜能,但难以使生育意愿出现较强反弹;二是对男孩的需求依旧是刚性的,这会使生育数量意愿具有不确定性,进而使中国的生育率不会像韩国或日本那样低。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尹秀芳 徐玮
本文基于湖北省4 661个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目标人群生育意愿的调查数据,对已有一孩的城镇居民家庭二孩的生育意愿进行了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二孩生育政策放开的情况下,湖北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不愿生育二孩的比重达到61.4%,究其原因,主要集中于经济压力、少生优生观念和时间压力等方面;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以上城镇居民家庭不愿生育二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妻子的年龄、学历、职业、一孩的年龄及夫妻二人的迁移经历等都是影响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不愿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单独二孩”政策 生育意愿 计划生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晓青 黄彩虹 张强 陈双双 范其鹏
生育意愿是影响实际生育水平的超前变量,为预测生育水平提供重要参数。通过对山东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的大样本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两类政策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和理想子女数基本相同,且愿意生育二孩的主观因素、地区差异及户口性质、文化程度、现有1孩性别等对两类家庭生育意愿的影响是类似的;生育安排、不愿意生育的主观因素、属相偏好等则存在显著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现有1孩性别、年龄、地区因素、主观因素等对两类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全面二孩"政策家庭更主要从一个孩子的风险性方面考虑二孩生育,"单独二孩"政策家庭则更多从自身养老和精神需求的角度做出二孩生育选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红梅 马克星 王克强
研究目的:探索构建郊野单元规划实施评估方法体系,并对郊野单元规划开展评估。研究方法:以柘林镇为例,构建效用函数综合评价模型,从规划编制科学性、执行情况和实施综合成效三个方面综合评估郊野单元规划实施。研究结果:柘林镇郊野单元规划实施评估综合得分90.89分,一级指标层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规划编制科学性(96.63)、实施综合成效(88.91)和规划执行情况(86.84),评分均为优。研究结论:郊野单元规划统筹协调郊野地区各类专项规划,推进集建区外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对郊区乡镇发展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但在减量时序性、林地和水面目标落实以及综合成效上仍有提升空间。规划评估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实施,建议将郊野单元规划实施评估发展为年度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减量化推进政绩的考核标准。
关键词:
土地规划 郊野单元规划 实施评估 上海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