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48)
- 2023(6919)
- 2022(5974)
- 2021(5547)
- 2020(4544)
- 2019(10559)
- 2018(10285)
- 2017(20927)
- 2016(11546)
- 2015(12643)
- 2014(12678)
- 2013(12429)
- 2012(11686)
- 2011(10464)
- 2010(10696)
- 2009(9732)
- 2008(9495)
- 2007(8586)
- 2006(7945)
- 2005(7124)
- 学科
- 济(50369)
- 经济(50333)
- 业(31320)
- 管理(29702)
- 方法(23124)
- 数学(21707)
- 数学方法(21487)
- 企(20819)
- 企业(20819)
- 农(17034)
- 中国(14003)
- 农业(11785)
- 地方(11396)
- 财(11273)
- 贸(10401)
- 贸易(10396)
- 易(10151)
- 业经(9300)
- 策(8901)
- 学(8454)
- 制(7836)
- 环境(7483)
- 税(7479)
- 税收(7296)
- 收(7253)
- 银(7001)
- 融(6998)
- 金融(6998)
- 银行(6967)
- 及其(6902)
- 机构
- 学院(161665)
- 大学(160345)
- 济(76343)
- 经济(74942)
- 管理(61819)
- 研究(58361)
- 理学(53215)
- 理学院(52663)
- 管理学(51815)
- 管理学院(51503)
- 中国(43728)
- 财(33884)
- 科学(33866)
- 京(32519)
- 农(30099)
- 所(29676)
- 研究所(26841)
- 财经(26613)
- 中心(26405)
- 江(24997)
- 业大(24708)
- 经济学(24513)
- 经(24369)
- 农业(23701)
- 经济学院(22256)
- 院(20600)
- 范(20440)
- 师范(20229)
- 北京(20129)
- 财经大学(19720)
- 基金
- 项目(107249)
- 科学(85246)
- 基金(79283)
- 研究(77936)
- 家(69319)
- 国家(68774)
- 科学基金(58719)
- 社会(51403)
- 社会科(48991)
- 社会科学(48982)
- 省(40818)
- 基金项目(40591)
- 自然(37142)
- 自然科(36308)
- 自然科学(36301)
- 教育(35893)
- 自然科学基金(35707)
- 划(34737)
- 资助(34074)
- 编号(30813)
- 成果(25190)
- 部(24564)
- 重点(24341)
- 发(24087)
- 国家社会(21937)
- 创(21769)
- 课题(21652)
- 教育部(21136)
- 人文(20543)
- 创新(20462)
共检索到247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熊鸿军 申怡
应用拓展的Nordhaus指数方法,将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因素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姆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利用2001—2011年上海27个主要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测算了三大效应。结果表明,纯生产率效应是推动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鲍姆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对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相对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存在较大差距、生产要素在工业各行业间的流动性不足。最后提出促进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帆
长期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之后的增速更是显著。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各产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相对地,劳动配置结构变化的贡献度并不显著,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强化。劳动配置结构变化贡献度较小,与劳动力跨部门流转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而行业内部生产率提高与分工演进、资本深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等密切相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帆
本文将GDP增长率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纯劳动投入效应、纯劳动结构效应及四种交互影响,并实证研究了1952~2008年上海GDP增长率变动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上海GDP增长率主要由纯生产率效应、纯劳动投入效应和纯劳动结构效应推动,其中纯生产率效应对GDP增长率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1978年之后相对于1978年之前,上海GDP增长率对纯生产率效应的依赖度趋于增强。改革开放之后,上海GDP增长率整体依然具有纯生产率效应驱动的特征,但分阶段看,1978~1989年GDP增长率主要依赖于纯劳动结构效应,原因是此阶段市场化改革为劳动力跨部门流转提供了有利条件;1990~2008年GDP增长率主要依赖于纯...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蒋乃华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变动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特征表明 ,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是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下降的直接原因。本文利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决定模型 ,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业家庭经营收入增长下降的内在逻辑和微观机理 ,并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结构调整空间、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决定模型 地区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富华 李国平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份额变化分析方法,把工业作为整体细分地区,分析了我国经济转型期各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原因。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总体来说,大部分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通过结构细分,各地区之间的增长又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联系。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增长 区域 工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宏
我国工资中长期增长趋势与劳动生产率接近。"十一五"期间,工资增长落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波动性大于工资,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分布呈倒"U"型走势。基于2002~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工业化和投资扩张是我国现阶段工资上涨的最大推力,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工资增长有正向推动作用但非唯一因素,不同地区工资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十二五"规划中的"同步增长"应解读为同趋势而非"同比例增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赵勇 杨冬民
灰色模型CM(1,3)很好体现了资本使用量和劳动投入量对下期工业产出值增加率的影响。通过对2003-2005年劳动生产力和灰色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能源类工业部门产出的增加更多依赖于劳动力的投入;化纤和石油等工业生产率提高呈现出较高趋势,其劳动力对产出值增加的影响度在下降。
关键词:
工业结构 灰色模型 劳动生产率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帮喜 赵文睿
本文对全劳动生产率(TLP)的提出、发展与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在理论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和TLP进行了对比,并以CIP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81—2010年中国37个行业的TLP增长率和TFP增长率,比较发现,不同方法测算TFP增长率所得结果在具体数值和分布上均有较大差异,并且数据间隔时长或缺失时长的增加会导致TFP增长率的低估;而TLP的测算是以全劳动量的计算为基础,其绝对数值不会随着方法的选择和数据的可获得性而产生较大差异,因此结果更为稳健。除此之外,本文具体分析了通过CIP数据测算所得的1981—2010年37个行业的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8个行业大类对TLP增长的贡献率,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中一
现行经济理论及实践中流行着一种提法,即要做到工资收入的合理分配,工资增长率不能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对此,有人提出异议。笔者亦认为前述命题经不起严格的推敲,不过在理解上又有所差别,以下谈谈自己的想法。工资的增长以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其物质基础,但劳动生产率不能全面衡量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除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条途径外,还能通过增加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的人数(这时劳动生产率不一定提高)来达到。就后一条途径看,如果增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砚耘
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和“六五”时期,其他各时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都比较慢,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也不高。三年调整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走的是效益型的增长方式。“六五”时期劳动生产率的较快增长主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特殊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凯明 余靖雯 吴泽雄
本文基于中国投资与消费的产业增加值构成差别显著的事实,在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投资的产业构成,研究了投资影响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经济机制。本文理论模型能够很好拟合中国非农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增长趋势。对模型进行的反事实数值模拟表明,中国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对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但投资率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部门生产投资品的相对技术是影响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投资 产业结构 劳动生产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光宇
职工工资是劳动者为谋生所必须的那一部分劳动的报酬,在量上必须同劳动者生存所必要的消费资料的价值相一致。在现阶段,劳动报酬和消费品资料价值都以货币来表现,于是,工资、物价、劳动生产率就相互依存为一定的函数关系。人们研究三者之间的动态变化,求得建立合理的增长模式,以促使生产持续发展,物价保持稳定,人民生活相应改善,经济运行协调运动。本文试图就三者的增长关系,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一些看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成诗 盖美
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作为反映劳动力质和量的指标,是影响现代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变化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文章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分别从全局和分地区的角度实证研究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影响经济增长的程度和方向,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高于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力质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劳动参与率 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胡晨沛
劳动生产率对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长期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0~2017年"一带一路"53个沿线国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趋势,采用指数实证研究方法将劳动生产率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默效应和丹尼森效应三种结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劳动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劳动生产率主要是依靠纯生产率效应驱动,但近年来随着资本深化作用的减弱,主要沿线国家的纯生产率效应有所下降。基于所得研究结论,最终从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服务业现代化改革等方面为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劳动生产率增长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康 李陆洋 郭萍
深入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演进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农民农业收入的持续增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6-2010年浙江农户微观面板数据,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5个因素的变化,采用反事实分析法,比较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虚拟分布与真实分布的差异,进而判断各因素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演进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均农业物质费用投入和技术效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位置与形态演进的主要原因,前沿技术则主要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形态的演进,而劳均土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数量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农业经济 技术效率 农业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