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3)
2023(2284)
2022(1900)
2021(1699)
2020(1264)
2019(3006)
2018(2941)
2017(5581)
2016(3092)
2015(3592)
2014(3546)
2013(3423)
2012(3185)
2011(2931)
2010(3067)
2009(2773)
2008(2832)
2007(2843)
2006(2598)
2005(2422)
作者
(8694)
(7258)
(7172)
(6837)
(4817)
(3604)
(3278)
(2781)
(2779)
(2702)
(2461)
(2440)
(2423)
(2418)
(2384)
(2344)
(2254)
(2179)
(2126)
(2065)
(1849)
(1809)
(1773)
(1745)
(1725)
(1723)
(1692)
(1592)
(1487)
(1431)
学科
(12718)
经济(12710)
(12279)
管理(11481)
(11359)
企业(11359)
地方(4429)
中国(3879)
业经(3757)
(3649)
方法(3631)
(3491)
(3464)
(3113)
经营(2920)
(2814)
(2812)
贸易(2811)
(2732)
技术(2699)
数学(2607)
决策(2544)
数学方法(2521)
计划(2513)
理论(2445)
农业(2439)
(2327)
(2255)
供销(2250)
(2239)
机构
学院(45558)
大学(44539)
管理(18352)
(18050)
经济(17471)
研究(15960)
理学(15451)
理学院(15261)
管理学(15089)
管理学院(14961)
中国(11315)
(9214)
科学(8724)
(8112)
(7825)
上海(7361)
(7315)
研究所(6948)
(6795)
中心(6787)
师范(6749)
财经(6400)
(5961)
(5895)
北京(5800)
(5735)
技术(5503)
(5398)
师范大学(5374)
商学(5025)
基金
项目(27280)
研究(21472)
科学(21453)
基金(19134)
(16218)
国家(16084)
科学基金(13749)
社会(12924)
社会科(12244)
社会科学(12238)
(10265)
教育(10081)
基金项目(9524)
编号(9481)
(9146)
自然(8625)
自然科(8399)
自然科学(8398)
自然科学基金(8264)
成果(8102)
资助(7921)
课题(7176)
(6468)
重点(6347)
(5858)
(5836)
项目编号(5769)
(5757)
(5505)
规划(5414)
期刊
(23414)
经济(23414)
研究(14887)
中国(10424)
管理(9037)
教育(7187)
(6244)
科学(5830)
(5404)
学报(4825)
(4755)
金融(4755)
技术(4605)
业经(4313)
大学(3908)
经济研究(3783)
农业(3612)
学学(3544)
图书(3157)
财经(3141)
(2866)
论坛(2866)
现代(2820)
(2794)
问题(2782)
(2757)
国际(2657)
改革(2415)
(2415)
(2390)
共检索到74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石良平  施林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东亚地区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源,并且产生出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东亚各国(地区)为了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纷纷展开了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竞争.与此同时,上海也提出了在21世纪前半期建成国际级经济、贸易、金融三大中心的设想.上海的设想能否实现,除了受自身内部因素和国内各省市之间竞争的影响外,也必然受到周边国家(地区)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上海在国际区域分工和竞争中的位势进行判断,对东亚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寻找出制约上海建成“三个中心”的主要竞争对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方棫  张少龙  
确保小康消费战略目标的实现刘方棫,张少龙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目的是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把握客观规律,统一全党认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柴红安  
财务战略目标是企业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与否,实现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文章认为,促成财务目标实现,需要解决观念、工具、流程、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晓冬  
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对策为:因地制宜,走多种开发模式并举之路;强化各级政府职能,完善政策法规制度;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解决西部大开发资金短缺问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西部大开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振兴科技教育,大力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注重生态环境治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汤涛  
管理开发是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方法,一个管理开发项目的成功必须以组织的战略目标为基础。文章在分析战略管理和管理开发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管理开发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实施和研究管理开发项目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兴亚  吴德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我国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其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我国粮食产量在本世纪末突破年产5000亿公斤大关。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这是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大事,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清荪  
党的十三大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党的七十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这个中心,要像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我们的那样,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全党同志必须贯彻始终地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一步一步地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雄心壮志在全党全社会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翟业亿  
深刻理解科技进步的战略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共产主义学说的过程中,曾系统地、科学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研究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本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取得的巨大发展,越来越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科学论断。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早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张成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认真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肖战略,今年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设计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经济监督部门,如何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目标服务?对此,本刊特邀东北三省的省长、副省长、审计厅厅长畅所欲言,专题论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翔光  
一、能源与战略任务研究我区本世纪末能源需求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运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以下简称弹性系数)方法进行分析。弹性系数是能源消费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之比值。表示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年平均能消费增长率)/(年平均国民经济发展增长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吕绿化  
经过十来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口大量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控制,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如何确定人口发展战略目标,使我国的人口政策建立在积极可靠,既符合客观实际,最大限度地控制人口数量,又尽可能地符合民心,做到合情合理。这已成为确定人口发展战略目标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就确定人口发展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武桂馥  
从历史传统上看,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历来是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两个基本要素。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是这两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走向是谋求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平衡。但是,美国长期的外交实践表明,这两个要素既有联系而又互相区别,它们各自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莉  刘念才  
"双一流"建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目标具有宏观性、笼统性等特点。根据管理学相关理论,战略目标只有进行分解后才能更加清晰。本研究在埃德温·洛克目标设置理论和彼得·德鲁克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指导下,根据"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的近期、中期和远期建设目标及其在全球性大学排名中的表现与趋势,对"双一流"建设的战略目标进行了尝试性的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陆岷峰  
金融强省有二层含义。一是指金融大省,为标志性概念,即表示一个省金融的发展水平;二是用金融去强省,为功能性概念,是指利用金融业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两者互相联系,金融强省往往会使金融功能得以很好发挥。该文论述了金融强省标志性内涵,分析了江苏省离一个金融强省目标的差距,提出了实现金融强省目标的系统性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