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15)
2023(14359)
2022(12148)
2021(10926)
2020(8848)
2019(19958)
2018(19961)
2017(36370)
2016(20019)
2015(22459)
2014(22864)
2013(22109)
2012(20749)
2011(18811)
2010(19330)
2009(17958)
2008(17899)
2007(16574)
2006(14874)
2005(13939)
作者
(57821)
(48034)
(47665)
(45196)
(30653)
(22920)
(21782)
(18435)
(18406)
(17680)
(16415)
(16287)
(15840)
(15357)
(15152)
(14791)
(14244)
(14056)
(14038)
(13752)
(12348)
(11862)
(11589)
(11196)
(11154)
(10808)
(10725)
(10567)
(9772)
(9768)
学科
(78058)
经济(77941)
管理(66431)
(61412)
(51885)
企业(51885)
中国(27705)
地方(23700)
(23206)
方法(22304)
(21969)
(21736)
业经(21715)
技术(20241)
数学(17430)
数学方法(17177)
(17173)
银行(17148)
(16585)
(16576)
金融(16569)
(15712)
农业(15399)
(15210)
理论(15014)
环境(13582)
技术管理(13542)
(13429)
贸易(13410)
(13004)
机构
学院(282438)
大学(277804)
(110921)
经济(108053)
管理(103466)
研究(98868)
理学(86062)
理学院(85050)
管理学(83668)
管理学院(83110)
中国(77223)
(60559)
科学(58245)
(56991)
(50183)
(48122)
中心(45477)
(44323)
研究所(44216)
财经(42426)
(39518)
师范(39081)
北京(38831)
(38429)
(37989)
业大(37588)
(36512)
农业(33990)
技术(33847)
(33689)
基金
项目(176224)
科学(138490)
研究(136464)
基金(122442)
(105222)
国家(104204)
科学基金(89543)
社会(84860)
社会科(80217)
社会科学(80205)
(72898)
基金项目(63935)
教育(63390)
(60146)
编号(57171)
自然(54431)
自然科(53143)
自然科学(53131)
自然科学基金(52169)
资助(48522)
成果(48442)
(43031)
课题(42697)
(41728)
重点(40229)
创新(38134)
(37692)
(37422)
发展(34954)
(34703)
期刊
(141593)
经济(141593)
研究(93459)
中国(75291)
(46806)
教育(45025)
管理(44790)
(43169)
学报(39744)
科学(38038)
(31872)
金融(31872)
大学(31036)
农业(28799)
学学(28533)
技术(28353)
业经(24803)
经济研究(21536)
财经(21181)
(18386)
问题(17561)
科技(15501)
(15352)
图书(15109)
(14891)
论坛(14891)
职业(14143)
技术经济(13762)
现代(13462)
(13383)
共检索到466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仁锋  沈玉芳  张海燕  王筱春  张婧  王能洲  
大都市区城乡的统筹发展是实现都市区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现行大都市区的规划管理体制实行切块式城乡规划和分散于多个职能部门的规划管理,这不利于综合性空间规划的全覆盖;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行业(或专项)规划的衔接;更不利于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的融合与协调。基于此,以上海大都市区为实证,围绕现行规划管理体制的弊端,重点分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规划体制诉求,探索性构建出中国大都区规划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规划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邦英  张齐圣  
城市作为工业的载体,城市间的有机协调有助于实现区域工业配置的优化,构筑区域性、高质量的工业体系。采用Spatial Durbin模型对四川地区各城市工业产值与投资、出口、消费的空间计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工业产值受临近地区投资和消费的影响,且呈现出投资领域空间正相关、消费领域空间负向关的特点。因此,新常态下的城际工业协调发展需基于生产需求分类的视角,将工业布局与区际利益协调相结合,构建具有自我演化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工业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亚滨  徐效坡  
从科学发展观理念、城镇集聚与扩散和区域差异互补理论出发,剖析了哈尔滨都市圈协调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针对行政壁垒、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加强都市圈规划;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空间管治;严格区域职能分工;加强生态系统网络维护;搭建共赢平台;调整行政区划;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组织;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策;完善改进领导考核制度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大道  
1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推动了全球城市和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19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经济体系中的传统制造业部分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开泳  陈田  袁宏  王丽艳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各级城市都开始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应该及时制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文章在阐述新时期对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的新认识基础上,认为制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应该秉承“系统分析,全面协调;扬长补短,发挥优势;统筹城乡,引导与调控兼顾;产业、空间、生态战略并重”的观点,全面掌握研究区域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有步骤、有重点地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针对双流县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和外在发展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稳步推进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北部带动与圈层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和重点突破战略”,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庄佩君  汪宇明  
认知共同体共享的思维逻辑和思想理念有助于达成共同的政策。从认知共同体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结合美国大都市行政联合实践和宁波大都市区案例,以新制度主义、网络理论和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试图将认知共同体这一协作机制延伸至次国家层级,检验认知共同体在国内区域协调中的作用,探讨基于认知共同体的大都市区治理与协调的新型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立群  李维斌  冯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李璐邑  
本文从区域发展进程和城镇化内涵出发,研究分析了北京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认为在北京的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经济发展与人口规模限制相矛盾、区域规划和交通体系不配套、城镇化与现代化不同步是当前北京市域范围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认为北京应当正视自身城市经济高度发达的客观事实,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目标。具体来说,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基础,率先探索城乡要素平等互动机制,提高周边新城和小城镇的经济承载力,注重交通体系配套,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并重视发挥农业的生态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娟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消除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障碍,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力量,优化区域间产业分工布局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少康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表现在多个方面,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文章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财政体制因素为切入点,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现行财政体制中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会导致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并由此提出了规范事权划分、推进财政扁平化改革、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建议,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毛艳华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但粤港澳区域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法律体系"的跨境合作,这与国际典型湾区和国内主要城市群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在对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基础和障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异质性制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实现要素跨境顺畅流通、区内营商规则对接、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作为一种成功的异质性跨境合作模式,欧盟基于要素便利流动、市场体制接轨、多层治理合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湾区市场体制对接,消除要素跨境流通障碍,强化湾区跨境政策协调,形成湾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丽霞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伴生的,工业化对城市化有促进作用,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不同,城市的规模和结构也不一样,城乡关系也会因为工业化的演进而演变。随着城市的扩张,城乡之间的关系将从二元结构向城乡转型直至城乡融合阶段演变。在不同的阶段,要素流在城乡之间呈现不同的流向,对城乡的发展也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还会影响到产业的地域分布。从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宁波市特殊的区位和区域环境出发,分析了宁波市的城乡发展格局,指出宁波市城乡之间存在着分工不明确、产业竞争严重等问题,尤其是平面化的城镇体系严重影响其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宁波市建设成为长三角最大的后勤中心、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和产业结构、农村城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道勇  运迎霞  任晶晶  
新城作为大都市区多中心空间形态的重要组成单元,是实现城市空间增长与区域经济转型的新途径,引领了以建设轨道交通加速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践热潮。文章选取巴黎大都市区作为研究个案,分析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特征,总结轨道交通与新城成长的路径,并对我国大都市区轨道交通与新城的规划建设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