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4)
2023(8494)
2022(6783)
2021(6040)
2020(5243)
2019(11635)
2018(11432)
2017(21761)
2016(11818)
2015(13697)
2014(13505)
2013(13410)
2012(11886)
2011(10177)
2010(10538)
2009(9980)
2008(10498)
2007(9442)
2006(8429)
2005(7848)
作者
(35523)
(29709)
(29622)
(27825)
(19343)
(14150)
(13252)
(11387)
(11185)
(10738)
(10241)
(10198)
(9792)
(9576)
(9380)
(9065)
(8860)
(8803)
(8658)
(8557)
(7507)
(7430)
(7290)
(7090)
(6808)
(6687)
(6527)
(6452)
(6069)
(5774)
学科
(71860)
(68474)
企业(68474)
(56969)
经济(56896)
管理(52691)
业经(25662)
方法(23160)
(21045)
(20590)
(17928)
财务(17890)
财务管理(17882)
企业财务(16753)
数学(15579)
数学方法(15418)
技术(15223)
农业(15183)
中国(12887)
(12332)
(12069)
企业经济(11999)
(11961)
(11430)
理论(11397)
经营(11380)
技术管理(10202)
地方(9779)
(9769)
(8975)
机构
学院(182056)
大学(173913)
(75208)
管理(75156)
经济(73880)
理学(64523)
理学院(63858)
管理学(62949)
管理学院(62612)
研究(56732)
中国(45100)
(36337)
(35689)
科学(35487)
(33114)
(29445)
(28953)
财经(28446)
研究所(26652)
业大(26416)
农业(26184)
(25767)
中心(25184)
(22313)
北京(22289)
商学(22014)
商学院(21830)
经济学(21463)
(21069)
师范(20861)
基金
项目(118033)
科学(95277)
基金(87550)
研究(84972)
(76092)
国家(75390)
科学基金(66726)
社会(55089)
社会科(52273)
社会科学(52257)
(47275)
基金项目(46953)
自然(44651)
自然科(43666)
自然科学(43656)
自然科学基金(42936)
(38774)
教育(37490)
资助(34676)
编号(32686)
(31765)
(28329)
重点(26877)
(26002)
创新(25527)
(25419)
成果(24853)
(22846)
科研(22763)
课题(22749)
期刊
(89121)
经济(89121)
研究(51281)
管理(32624)
中国(31584)
(31253)
(30958)
科学(26774)
学报(25092)
农业(21696)
技术(20243)
大学(19253)
学学(18729)
业经(17473)
(14580)
金融(14580)
(14312)
财经(14201)
经济研究(13863)
(12374)
教育(12025)
技术经济(11574)
问题(11176)
财会(10357)
现代(10221)
商业(10004)
世界(9374)
资源(8679)
(8512)
科技(8499)
共检索到270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大鹏  曹卫东  姚兆钊  岳洋  任亚文  
物流企业的空间分布决定城市物流空间格局、影响城市资源和生产空间的合理配置。以上海大都市区1995年以来物流企业属性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区位商、平均最近邻、核密度及协同区位商等测度方法,探究各类物流企业的区位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及发展定位不同的影响,上海大都市区物流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区域各类物流企业的时空发展水平差异显著;(2)上海大都市区物流企业正由"中心布局"转变为多"核心-边缘"模式,在中心区集聚极化的同时,郊区外围也集聚分布了大量物流企业,城市物流空间不断向外围扩张;(3)货代类和综合物流类企业通过信息共享、服务零库存等因素,促进企业间的共位选择;其他类型物流企业由于地域分工、企业选址分散,则出现了区位互斥现象。研究揭示了上海大都市区物流空间区位特征,既补充了城市物流的理论研究,也为今后城市物流业和物流设施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屠启宇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大都市作为创新要素集聚地和创新源,研究其对创新驱动的空间响应,有利于推动大都市创新空间的塑造与优化,提升大都市的整体创新能力。本文从创新型企业在纽约、伦敦等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出发,构建"新成本收益曲线"探讨创新型企业在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的经济理性,并基于Logit模型以美国大都市区间和大都市区内为例,对影响创新型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进行量化研究。研究表明,中心城区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收益"改变中心城区集聚的成本收益预期,让中心城区成为创新型企业新的可能区位选择,而原有创新型企业集聚水平、生活便利状况、风险资本和文化服务等因素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建  
大都市区是以某一特大城市为中心,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相互关联,有一定空间层次、地域分工和景观特征的巨型地域综合体。成都正处于由个体城市向大都市区演进的重要转型期。本文提出界定成都大都市区的指标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界定成都大都市区的确切范围,并研究其基本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跃刚  邓肇隆  吴艳  
以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上7个相互独立子空间、12栋商务楼宇内799家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克里金插值法,从行业、影响力企业、劳动力技能类型三个维度,分析了企业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静安区路段是企业密度高地;梅龙镇广场以西的梅恒泰地块、静安寺地块是企业密度高地,尤其是梅恒泰地块,是企业密度高地中的高地;位于黄浦区路段的人民广场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以及物流行业影响力企业的集聚高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跃刚  邓肇隆  吴艳  
以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上7个相互独立子空间、12栋商务楼宇内799家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克里金插值法,从行业、影响力企业、劳动力技能类型三个维度,分析了企业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静安区路段是企业密度高地;梅龙镇广场以西的梅恒泰地块、静安寺地块是企业密度高地,尤其是梅恒泰地块,是企业密度高地中的高地;位于黄浦区路段的人民广场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以及物流行业影响力企业的集聚高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包晓雯  曾刚  
经济转型的深刻影响引起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展开了对服务业增长和区位的研究。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及其在城市和区域出口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在促进创新和技术变革中的战略作用,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美区域经济学界、地理学界研究的重点。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北美大都市内部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归纳分析,以期为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理论的构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启轩   任婕   曹湛  
创新网络的建构与完善对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2010—2019年专利合作数据,以上海大都市圈为对象,借鉴“蜂鸣—管道”模型,构建区县单元间与区县单元内的创新网络,并分析蜂鸣与管道对都市圈内创新产出不均衡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1)上海大都市圈的创新网络呈现出本地蜂鸣与区域管道相互交织的格局;根据蜂鸣与管道的组合特征,不同区县可分为“网络型”“外向型”“孤岛型”和“内向型”4类。(2)蜂鸣与管道总体上会促进区县单元的创新产出,但过于紧密的蜂鸣和管道则与区县单元创新产出间存在倒“U”型关系。(3)中国的都市圈创新发展要综合考虑不同创新合作模式对创新产出的差异化影响,充分发挥本地与区域创新网络的正外部性,并避免过强蜂鸣与管道带来的负外部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文炯,白明英  
大都市区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年来 ,有关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大都市区的实证研究成果较多。本文以内陆资源型省区中心城市太原市为案例 ,通过与发达地区都市区发展的比较来揭示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 :太原大都市区发育尚处于初期阶段 ,无论人口、经济集聚水平还是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发达地区同类城市都市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滞后的原因在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滞缓 ,扩散力弱 ;城市资本集聚能力较低 ,外力推动不强 ;腹地总体水平较低 ,自下而上城市化动力不足 ;政策催化作用 ,基础设施的先导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等方面。文章最后 ,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及调控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燕  
首先简要界定了多中心都市区的概念。从国家层面分析了德国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阐述了联邦政府引导大都市区发展的具体政策和建议,并以莱茵鲁尔和柏林为例,从城市区域层面具体说明了德国大都市区的特点、问题和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蔡为民  肖婷  毕芳英  史云哲  
[目的]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通过研究大都市耕地空间分布特征,为耕地保护和优化耕地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利用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在ArcGIS 10. 1中提取出耕地要素图层,采用重心模型确定城市重心位置,运用象限分析法把天津市分成8个方位,分析天津市的耕地空间数量分布特征,利用核密度估算法计算天津市耕地数量的核密度值,继而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核密度分区来确定天津市耕地密度等级,分析的耕地空间聚集分布特征,总结出影响耕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针对性地提出耕地保护建议。[结果](1)耕地核密度变化范围为0~86. 87 point/km~2,核密度值由小变大,耕地整体呈由分散向聚集状态演变,天津市主要是以中低密度区(36. 525 696万hm~2)为主,整个区域内的耕地呈分散状态分布;(2)中心城区无耕地可用,耕地核密度等级结构单一;近郊区的耕地核密度等级结构复杂多样且变化趋势相似,耕地聚集程度适中;远郊区的耕地面积较多,耕地核密度等级结构不同,耕地聚集程度相差较大。(3)天津市耕地分布主要受到地形地势、土壤、经济发展、城镇扩展、土地相关规划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结论]天津市耕地在各区各方位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特征,借助核密度估算法能更加细致深入地研究大都市耕地在不同空间的聚集程度,对促进耕地空间优化布局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大道  
1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推动了全球城市和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19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经济体系中的传统制造业部分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红霞  
文章借助于指标布局系数(LocationQuotient)工具,实证分析了198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就业人口集聚和非农生产分布的演变特点及其对上海大都市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非农生产的发展不但没有遵循国际经验对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海大都市的发展。上海就业人口与非农生产分布的不一致性是导致产生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霞   杨仕恩  
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区域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具有空间集聚特征。文章利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和MGWR模型等方法对2000—2023年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分布特征、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1)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空间自相关性先增强后减弱,整体空间格局变化较小且趋向稳定发展;不同类型企业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并都有其特定的高密度集聚区域。(2)MGWR模型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调整权重,更精细地揭示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尺度上的异质性。(3)不同因素对高新技术企业分布作用强度不同且在空间上具有异质性,MGWR模型全局影响因素回归结果与分类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成果可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和创新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培源  许红妹  
厦、漳、泉区域内各县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是厦漳泉大都市区空间结构赖以形成的基础。在时间截面上构建引力模型确定各县市间最大引力方向的基础上,采用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分析大都市区内各县市的空间相互作用,进而剖析其空间结构与空间分布轴线。结果显示:位于高高集聚区的环泉州湾和由点到面向外拓展的厦门市为大都市区的两大增长极,位于高低集聚区的南安和漳州市区为大都市区的两大增长点;着力发挥南安和漳州市区拓展核心区、承接低低集聚县市的作用,可以降低大都市区的空间不平衡性,加速同城化。此时,厦漳泉大都市区将呈现出"J"字形串珠式空间发展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怡帆  何丹  程庆  杨娜  康译之  
随着共享经济蓬勃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共享住宿业态也逐渐成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都市和乡村共享住宿市场分异背景下,已有研究集中探讨了乡村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但对都市地区共享住宿分布特征的探讨有所忽视。都市地区共享住宿与以观光、购物、文化体验等为特征的都市旅游活动关联密切。论文基于途家网的上海共享住宿房源相关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刻画了上海市共享住宿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了都市旅游背景下共享住宿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上海市共享住宿分布呈现"大集聚、小分散"与"双核心"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的旅游商业区和位于郊区的迪士尼乐园2大旅游热点区域,形成了显著的"旅游商业区效应"与"迪士尼效应";(2)共享住宿空间分布与上海市都市旅游活动密切相关,其空间集聚的产生是主体游客的行为决策与客体房源的区位条件之间供需作用的结果。最后,根据共享住宿集聚区差异化的影响机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