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78)
2023(6571)
2022(5539)
2021(5001)
2020(3951)
2019(8811)
2018(8480)
2017(15431)
2016(8468)
2015(9561)
2014(9549)
2013(9687)
2012(9696)
2011(8965)
2010(9414)
2009(8497)
2008(8428)
2007(7815)
2006(7193)
2005(7000)
作者
(27772)
(23093)
(22949)
(21562)
(14944)
(11202)
(10319)
(8975)
(8968)
(8545)
(8083)
(7900)
(7823)
(7620)
(7352)
(7141)
(6910)
(6787)
(6742)
(6719)
(6138)
(6019)
(5765)
(5358)
(5322)
(5248)
(5210)
(5175)
(4918)
(4650)
学科
(40284)
经济(40254)
(19171)
管理(19054)
地方(17726)
中国(16081)
(13349)
(12470)
企业(12470)
业经(10498)
地方经济(9724)
(9613)
金融(9613)
农业(9187)
(8995)
(8918)
(8734)
银行(8711)
(8544)
教育(7954)
方法(7952)
(7940)
(7307)
贸易(7295)
(6956)
环境(6860)
发展(6661)
(6641)
数学(6374)
数学方法(6301)
机构
学院(124399)
大学(123439)
研究(54187)
(48842)
经济(47346)
中国(39892)
管理(39779)
科学(32966)
理学(31797)
理学院(31284)
管理学(30650)
管理学院(30400)
(29184)
(29065)
(25970)
研究所(25820)
中心(23156)
(22503)
(22149)
(20401)
(19985)
农业(19832)
(19694)
北京(19663)
业大(19551)
师范(19488)
(18191)
财经(16336)
科学院(15801)
师范大学(15563)
基金
项目(76061)
科学(57138)
研究(57047)
基金(49995)
(44426)
国家(43973)
科学基金(35435)
社会(33762)
(31877)
社会科(31859)
社会科学(31855)
(26466)
基金项目(25697)
教育(25582)
编号(23679)
(23542)
自然(21347)
自然科(20755)
自然科学(20745)
资助(20594)
自然科学基金(20342)
成果(20306)
课题(19069)
发展(18796)
(18444)
重点(18100)
(15684)
(15309)
(15082)
创新(14726)
期刊
(69739)
经济(69739)
研究(46327)
中国(37743)
(26044)
学报(22753)
教育(22429)
科学(19974)
农业(18163)
大学(17602)
(17181)
金融(17181)
管理(16642)
学学(16465)
(15964)
业经(12916)
技术(11133)
经济研究(10703)
(9030)
问题(8360)
财经(8158)
(7637)
(7111)
林业(7054)
科技(6747)
(6727)
业大(6690)
(6616)
(6474)
论坛(6474)
共检索到221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健  王坚  
朝鲜球坚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于1987~1991年在上海大观园大量发生,最严重时株为害率达90%.每年由于球坚蚧为害引起的梅树死亡数占梅树死亡总数的80%~85%.经多方请教并不断引进新型农药进行防治试验,并推广应用,1991年株为害率小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阿地力·沙塔尔  潘存德  叶尔江  骆有庆  
为了探寻不同发育期朝鲜球坚蚧的有效防治新措施,根据朝鲜球坚蚧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对不同龄期的若虫采取刮皮涂干、树干注射和常规喷雾等措施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药方法上,刮皮涂干和常规喷雾是最为适用的;在药效方面,在1龄若虫期喷雾施用的几种药剂中醋盐合剂对1龄若虫的喷洒防效达到了90%以上。通过施用脱叶剂处理叶片的方法来防治2龄若虫,试验所设3种浓度的脱叶剂均能间接起到防治作用,其效果均达到了95%以上。在3龄若虫期喷雾施用的几种药剂中95%酒精合剂的喷洒防效达到了90%以上。涂干防治3龄若虫期供试的几种药剂中,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1:10的稀释液防效达到了90%以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保宏  邹运鼎  毕守东  凡涛  
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法、Taylor幂法则,分别考查了2003年3—9月份朝鲜球坚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roch)在梅树上的分布型及其变化动态。结果显示:该蚧在梅树不同方位和冠层的枝条上以及所有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该虫以上层和南向树冠的聚集度最高,下层和北向树冠的聚集度最低,这种差异与该蚧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的异质性有关。不论蚧体在上、中或下层树冠,都明显呈现出前期高聚块,4月下旬后由于黑缘红瓢虫天敌的捕食作用使其聚集强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公式,给出了不同密度和误差要求条件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春明  周德荣  吴小毅  
对柏牡蛎蚧形态与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蚧主要寄生在杨梅的叶片和一、二年生枝条上。在江苏太湖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受精雌成蚧越冬,越冬代雌成蚧的平均产卵量为93.21粒,第一代雌成蚧的均卵量少于越冬代雌成蚧,为60.22粒。其发育适温为20~26℃,当平均气温高于27℃,相对湿度低于80%时,不利于其卵与若虫的生长发育。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在第一代一龄若虫期使用机油乳剂或扑虱灵防效较好。优势天敌有轮盾蚧长角跳小峰和江原钝绥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养璇  张慧  
对陕西商洛地区桔梗根结线虫(MeloidogynehalpaChitwood)发病率及其生活环境和为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化学药剂和植物粉剂对桔梗根结线虫进行了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桔梗根结线虫在陕西商洛地区普遍发生,有虫株率为6.45%~44.6%,其主要生活在砂壤地中;化学药剂对桔梗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优于植物粉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军  景河铭  黄定芳  
杉木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王军,景河铭,黄定芳关键词杉木炭疽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杉木炭疽病(GlomeyellacinguIata(Stonem)S.etS.]是杉木针叶和嫩梢上的主要病害。受害林分生长停滞,枝枯叶黄,状似火烧,严重时全株枯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佩珍  顾茂彬  郑日红  严培吉  
桉小卷蛾在我国桉树分布地区普遍发生,危害顶梢和嫩叶,严重影响幼林的高生长。1985~1987年、1991~1993年,先后在海南岛国营上埇林场、广东省雷州林业局对该虫进行了发生规律调查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生物学特性桉小卷蛾(Pelochrista sp.)在广东每年发生8~9代,且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成虫晚间交尾产卵,卵散产于嫩梢、嫩叶或嫩叶柄上,孵化后啜嫩梢或嫩叶结成苞。1~2龄幼虫藏于苞中取食,3龄后常爬出苞外取食或弃老苞另结新苞造成转移危害。幼虫大多5龄,老熟幼虫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贾克锋  陈雁  王利忠  
近年来在浙江衢县林场日本甜柿苗木和大树上发生了严重的炭疽病。该病使苗木和柿树枝条大量枯死,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了苗木和柿果的产量和质量。该病于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发生,一直到果实采收期。病害的发生与气温、湿度、降水量和雨日有关。降水量大,雨日长,发病严重,高温干旱天气不利于病害发生。在病害发生期使用等量式波尔多液1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及50%代森锰锌600倍液,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达89.3%,83.4%和85.7%。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庆雷  
日本苜蓿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河北省沧州市农业科学院王庆雷苜蓿营养价值高,对家畜适口性强,为优质牧草作物之一。在国内外畜牧业生产中,苜蓿的地位与作用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种植苜蓿已成为畜牧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本,苜蓿的生长季节以高温高湿的气候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植玉蓉  叶晓惠  兰英  陈孝兰  陈玉霞  
调查了龙泉驿区果树混栽区内桃梨小食心虫的生物学特性,运用性诱剂预报法诱蛾测报虫情,筛选最佳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龙泉驿区一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根颈部粗裂皮缝里、树下落叶、土里结茧越冬,7月底至8月上旬幼虫为害枝梢最为严重,防治上采取成虫和幼虫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朝红  王跃进  李琰  
对渭北地区酥梨缺铁黄化症年周期发生规律和自流式树干注射防治缺铁黄化症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新梢速生期为黄化症迅速发生期 ,新梢完全停长期为缺铁黄化症的发病高峰期 ;在年周期内 ,防治时间愈早 ,防治效果越好 ;在试验注射量下 ,Fe SO4 以 5 g/ L的浓度为好 ,既能复绿又可避免药害 ;在不同含铁化合物中 ,有机铁、Fe2 +和 Fe3+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以 Fe2 +最为理想 ;不同 p H注射液 ,其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炜  唐春生  刘新民  高家樟  黄守行  罗学义  曹国平  肖青  张益民  
为控制日益严重的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危害 ,分别对不同杂交组合按新分级标准系统调查田间病情 ,并进行多种田间小区药剂试验和综防示范 ,探讨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与组合的抗性密切相关 ,稻曲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可用逻辑斯蒂曲线模型拟合 .防治稻曲病的药剂以瘟曲克星的防效最好 ;防治适期足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 ;对感病组合药剂防治施药两次比施药一次效果好 ;以推广抗病组合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切实可行 ,防治效果显著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琼  达军山  万建生  刘金荣  
近年来杨潜叶跳象对河西走廊地区胡杨(Populus eaphratica)林的危害日益加剧。在金塔县杨潜叶跳象的调查中发现,金塔县气温超过10℃时,杨潜叶跳象出蛰恢复活动,出蛰后立即上树为害胡杨,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为化蛹盛期。通过喷施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对杨潜叶跳象进行防治,结果表明,4月初在树下喷施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的胡杨平均好叶率明显高于清水对照胡杨平均好叶率,林内及树下喷施1 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蛹的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丹  傅俊范  周如军  李大刚  李玉娥  
为探索白头翁叶斑病的田间发病规律,研究该病害的防治技术。采用五点取样和大面积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白头翁叶斑病发生和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头翁叶斑病的发生与品种、株龄及栽培方式密切相关。病斑直径变化与田间病情动态基本一致。供试药剂对白头翁叶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白头翁叶斑病的防效最高,达80.0%;40%嘧霉胺悬浮剂次之,防效可达78.0%;25%嘧菌酯悬浮剂对该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振刚  路子云  赵聚莹  张小风  李建成  李辉利  赵朋伟  
为了明确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与观察的方法,防治技术研究用喷雾和撒颗粒剂两种方法对不同药剂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河北省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发生始期在6月底7月初,发生高峰期为7月6-26日,末期为8月10日。成虫有短暂的假死性,白天阳光照射比较强时,喜欢躲藏在玉米心叶内为害,早晚在叶片上为害的习性。用48%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氯.辛乳油、2.5%功夫菊脂乳油、40%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成虫期喷雾防治效果均在87.08%以上;撒5%毒死蜱颗粒剂防效达96.56%,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