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31)
2023(16169)
2022(13953)
2021(12892)
2020(10591)
2019(24462)
2018(24413)
2017(46428)
2016(25493)
2015(28565)
2014(28729)
2013(28460)
2012(26433)
2011(24078)
2010(24365)
2009(22445)
2008(22063)
2007(19565)
2006(17542)
2005(16025)
作者
(74546)
(61882)
(61393)
(58291)
(39774)
(29697)
(27954)
(24148)
(23792)
(22354)
(21382)
(21081)
(19962)
(19744)
(19189)
(19114)
(18306)
(18147)
(17888)
(17811)
(15537)
(15250)
(14921)
(14261)
(13892)
(13842)
(13807)
(13800)
(12515)
(12158)
学科
(106297)
经济(106155)
管理(74977)
(69915)
(57359)
企业(57359)
方法(40575)
数学(34352)
数学方法(33979)
中国(33052)
地方(29275)
(28762)
(26229)
业经(25177)
(23455)
(22600)
农业(19325)
(18285)
贸易(18269)
环境(18192)
(17885)
银行(17841)
(17728)
金融(17725)
(17608)
(17139)
(16861)
理论(16847)
技术(16723)
(15985)
机构
大学(363818)
学院(362300)
(144195)
管理(141342)
经济(140797)
研究(127407)
理学(120809)
理学院(119338)
管理学(117454)
管理学院(116776)
中国(94788)
(79876)
科学(78336)
(68518)
(64447)
(58757)
研究所(58148)
(57856)
中心(56953)
财经(53305)
业大(52611)
北京(50469)
(50362)
师范(49886)
(48239)
(46678)
(44993)
农业(44817)
经济学(42581)
师范大学(40578)
基金
项目(243109)
科学(191336)
研究(179795)
基金(174789)
(151547)
国家(150242)
科学基金(129280)
社会(112875)
社会科(106874)
社会科学(106848)
(95531)
基金项目(93126)
自然(83281)
教育(81807)
自然科(81251)
自然科学(81236)
(80106)
自然科学基金(79736)
编号(73884)
资助(71199)
成果(60645)
(55059)
重点(54588)
(53189)
课题(51904)
(50278)
创新(46945)
(46420)
国家社会(45835)
科研(45602)
期刊
(169538)
经济(169538)
研究(113890)
中国(76949)
学报(55177)
管理(54213)
(53392)
科学(52186)
(51643)
教育(44206)
大学(41958)
学学(39206)
农业(36624)
(35119)
金融(35119)
技术(31510)
业经(28327)
经济研究(26013)
财经(25985)
问题(23148)
(22160)
图书(19602)
(18494)
科技(17705)
理论(17626)
现代(17303)
技术经济(16991)
资源(16921)
(16121)
实践(16024)
共检索到556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俊峰  焦华富  韩玉刚  杨成凤  
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借助RS、GIS等手段,对上海市跨黄浦江发展过程和机理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上海市跨江发展经历了萌芽、发育、加速发展和稳定发展4个阶段;各阶段在空间形态、产业发展与布局、空间拓展强度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由于社会背景、经济水平不同,在不同发展阶段推动跨江发展的主导驱动力各不相同。而在加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需求是上海跨江发展的原动力,全球化、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以及政策和市场机制等因素是其跨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俊峰  高凌宇  焦华富  
借助于RS和GIS,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上海市跨黄浦江扩展空间组织过程及特征,探讨了上海跨江扩展的空间组织模式,揭示出影响上海城市跨江扩展空间组织的主导因素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上海城市跨江扩展开始于上海开埠,主要集中在1990年代以后。2上海城市跨江扩展空间组织经历离散型、带状集中型、弱扩散型、强扩散型、均衡型和重构型等6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扩展方式、空间形态、城市功能均呈现出较大差异。3空间组织模式上,从整个上海市的角度,采取东西互动、两岸一体化构架的空间组织模式,主要体现在城市中央商务区的组织、城市发展轴线的布局以及两岸交通的构架等方面。从浦东视角,呈多心组团开敞式空间组织模式,主要围绕四大国家级开发区和主要城镇进行扩展和组织。4上海城市跨江扩展的空间组织为一个自组织与他组织复合作用的过程。跨江扩展的前期,为自组织结果,路径依赖性强;在强扩散型空间组织阶段,制度创新、全球化是影响城市空间组织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均衡型空间组织阶段,市场机制影响巨大。本研究可为其他滨江城市跨江扩展的空间组织提供理论指导和可借鉴的经验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塔  
中国的城市发展,有与其它国家非常不同的特征和过程,也产生了特有的城市问题。由于轻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片面强调工业发展,城市老化现象十分严重、城市功能严重衰退。上海市在这方面很具有典型性,都市更新已成为十分迫切的要求。一、都市更新的涵义都市更新(Urban Renewal)狭义而言是指以城市建设手段,对衰颓的城市地区进行有效的改善,使其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和发展。广义而言,则是指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的一切措施。狭义的都市更新类似于旧城改造,而广义的都市更新所包含的面则要广泛得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俊峰  梁梦鸽  焦华富  
跨江发展是滨江城市拓展生长空间、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跨江发展中产业如何选择和布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通过实地调研,探讨了上海市跨黄浦江发展的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特征,并分析了城市跨江发展产业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跨江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采取开发公司主导下的园区发展模式、金融及高新技术产业先行发展模式和高端外资驱动模式;②空间布局呈现多中心集群式空间布局模式、"一轴三带"总体布局形态和呈圈层状向外拓展格局;③城市规划、政策机制、全球化等因素对上海跨江发展的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可为滨江城市跨江发展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变。本文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统计数据,研究和分析了上海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增长率、消费结构变动度等经济参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促进上海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任远,王桂新  
文章定量说明“移民城市”是上海大都市的重要特征,人口迁移是城市发展的巨大引擎。近5年来,上海市常住人口迁移数量大约为户籍人口迁移的6.3倍,常住人口迁移比户籍人口迁移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高。作者指出,传统的建立在户籍制度上的人口迁移统计和人口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并将越来越不能适应人口研究、分区域人口预测和城市动态管理的需要;提出完善常住人口迁移统计,需要积极引导人口迁移促进城市发展,需要大力推动城市户籍体制等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绍博  罗小龙  顾宗倪  唐蜜  张培刚  
对于我国超大城市而言,正处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粗放发展向精明增长转型的时期,识别新发展背景下超大城市空间扩展出现的新特征、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最剧烈的地区,上海在空间扩展方面已经经历巨大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城市空间扩展的历程。基于此,文章以上海超大城市为例,基于空间扩展强度指数、标准差椭圆及驱动力分析模型,对上海城市空间扩展的历程、阶段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①上海城市空间扩展强度呈现明显的"S"型结构,扩展强度在经历缓慢下降、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后转变为精明增长背景下的中低速增长。同时,上海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明显的计划属性。②上海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呈现由蔓延式—跳跃式向填充式扩展模式演变的特征。微更新、微改造、替换将成为城市空间发展新常态。③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发展转型,市场力逐渐取代行政力成为影响上海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国际环境的不景气及依靠投资带动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使得扩大内需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关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战秀  栾维新  片峰  
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依托于城市,其发展程度与城市诸多要素直接相关。本文以大连、广州、天津等16个沿海城市及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对开发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辨识主导因素,进而探究城市各要素对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与城市化对开发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城市经济规模、投资能力、科教水平、人力资源关系到开发区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力度,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方式转变为开发区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因此,规划开发区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各要素发展情况及发展契机,合理规划和预测开发区的经济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战秀  栾维新  片峰  
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依托于城市,其发展程度与城市诸多要素直接相关。本文以大连、广州、天津等16个沿海城市及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对开发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辨识主导因素,进而探究城市各要素对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与城市化对开发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城市经济规模、投资能力、科教水平、人力资源关系到开发区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力度,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方式转变为开发区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因此,规划开发区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各要素发展情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俊峰  
跨江发展是沿江城市扩展其经济社会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转型升级等推动力为江苏实施跨江联动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对文献的深度梳理发现,江苏跨江联动发展的实质就是城市间的合作。基于上述考量,文章从探讨江苏跨江发展模式和驱动机制入手,应用博弈模型分析跨江合作城市的策略选择,得出合作是合作城市的唯一纳什均衡解的结论。由于共建园区是江苏跨江联动的主要形式,而园区的收益分配机制是城市合作的基础,对共建园区产出—分享模型的推导,诠释了合作双方的努力程度与分配比例、贡献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卞显红  
文章基于城市旅游轨道交通建设视角,以上海为例,从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在旅游发展水平上逐渐趋同;城市旅游核心区与旅游边缘区的空间发展关系互补、均衡、协同发展;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可达性差异缩小;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产品价格差异缩小;日益壮大的乡村旅游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旅游用地一体化;城市旅游边缘区人口与游憩需求增加;城市轨道交通旅游带的形成等八个方面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旅游核心与边缘空间结构形成及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曙华  沈玉芳  
近10余年来,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城市化的任务艰巨,面临的矛盾十分复杂,而城市扩展是城市化进程空间行为的直接表现形式。文章把上海作为具体案例,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上海城市扩展在地域空间上的动态过程及其各阶段所表现的特点,做出了四阶段的划分。提出了新上海“一个中心,三个圈层,四个副中心,九个中等城镇”主体发展框架,并对城市扩展的模式、动力机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毅  彭震伟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空间,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有机构成,具备城市空间的一般特点,其发展演化的空间过程受到城市发展动力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至2010年间,上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上海城市生态空间的快速演化,重点论述了此期间上海城市生态空间演进的空间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城市生态空间演进的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褚劲风  高峰  马吴斌  
城市化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影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意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有力组合、文化的思想性与知识的技术性的有机融合、产业组织区域集群化与企业组织小型化的有效结合,是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创意产业通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旧城空间秩序,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探讨创意产业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基础上,简述创意产业集聚上海城市空间的历程,以上海卢湾区"8号桥"创意产业园区为个案,分析其企业组织与结构,指出创意产业推动了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进步和文脉的延续,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