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93)
2023(12616)
2022(10522)
2021(9540)
2020(7833)
2019(18007)
2018(17899)
2017(33857)
2016(18400)
2015(20712)
2014(20777)
2013(20479)
2012(19376)
2011(17680)
2010(18397)
2009(16755)
2008(16593)
2007(15119)
2006(13580)
2005(12473)
作者
(55443)
(46158)
(45931)
(43661)
(29691)
(22276)
(20830)
(17934)
(17815)
(16751)
(16067)
(15828)
(14955)
(14861)
(14520)
(14353)
(13739)
(13629)
(13380)
(13334)
(11879)
(11473)
(11391)
(10852)
(10464)
(10442)
(10253)
(10158)
(9476)
(9144)
学科
(88646)
经济(88569)
管理(45508)
(44226)
(34251)
企业(34251)
方法(32274)
数学(28128)
地方(28063)
中国(27740)
数学方法(27506)
(22888)
业经(19880)
(18294)
农业(15399)
地方经济(14800)
(14254)
贸易(14240)
(14116)
(13768)
(13606)
(13590)
环境(13411)
(13396)
金融(13395)
理论(13172)
产业(13043)
技术(12990)
(12791)
银行(12772)
机构
学院(266026)
大学(262904)
(106551)
经济(103974)
研究(97740)
管理(97689)
理学(82783)
理学院(81630)
管理学(79666)
管理学院(79169)
中国(73287)
科学(62383)
(58921)
(50667)
(46680)
(46625)
研究所(45897)
(44863)
中心(44435)
(39291)
业大(39036)
师范(38876)
北京(36952)
财经(36314)
(36091)
农业(34890)
(34768)
(32650)
经济学(31761)
(31503)
基金
项目(175637)
科学(138687)
研究(126182)
基金(125281)
(110161)
国家(109305)
科学基金(93586)
社会(79375)
社会科(75399)
社会科学(75378)
(71141)
基金项目(66034)
自然(61013)
自然科(59593)
自然科学(59584)
(59481)
自然科学基金(58438)
教育(57323)
资助(51750)
编号(50768)
(43898)
重点(40699)
成果(40638)
课题(37305)
(36833)
(36183)
发展(34838)
(34293)
创新(33944)
科研(32930)
期刊
(128876)
经济(128876)
研究(82495)
中国(60043)
(41333)
学报(40715)
科学(40170)
管理(38594)
(33186)
教育(32709)
大学(30807)
学学(28939)
农业(28451)
技术(25743)
(25502)
金融(25502)
业经(22498)
经济研究(20600)
问题(17802)
财经(17324)
(15771)
(15168)
统计(14950)
资源(14814)
(13954)
技术经济(13812)
(13430)
科技(13141)
商业(13057)
图书(13034)
共检索到418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俊峰  梁梦鸽  焦华富  
跨江发展是滨江城市拓展生长空间、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跨江发展中产业如何选择和布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通过实地调研,探讨了上海市跨黄浦江发展的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特征,并分析了城市跨江发展产业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跨江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采取开发公司主导下的园区发展模式、金融及高新技术产业先行发展模式和高端外资驱动模式;②空间布局呈现多中心集群式空间布局模式、"一轴三带"总体布局形态和呈圈层状向外拓展格局;③城市规划、政策机制、全球化等因素对上海跨江发展的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可为滨江城市跨江发展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丽  周佳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型消费空间对城市的影响作用正日益凸显。咖啡馆作为城市目前兴起的新型消费空间,逐渐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运用平均最近邻距离、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上海城市咖啡馆空间布局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上海咖啡馆总体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明显,呈现"一主多次"的空间格局,中心城区是其核心集聚区;(2)不同类型的咖啡馆其空间分布特征不同,连锁咖啡馆相较于独立咖啡馆集聚程度更高,中心依赖性更强,数量等级高的咖啡馆主要集中在商务中心,其中星巴克集中度最高,数量规模最大;(3)消费需求、交通区位条件和土地价格对咖啡馆空间布局影响较大,其中连锁咖啡馆对交通通达性、消费需求的要求更高,而独立咖啡馆更注重创新环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涛  傅萃长  陈家宽  
认为湿地对上海的土地供给、水源补充、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服务具有的重要价值,湿地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分析了上海市保护和利用湿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泥沙利用、保护区调整、湿地科学利用等方面就上海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进行了思考;最后从协调机制、功能分区、协调围垦和保护、规范利用、控制污染、法律保障和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上海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占秋,王海乾  
本文通过城镇空间布局特征、影响及制约因素的比较分析,揭示出河北省城镇发展的内在规律,并提出了河北省城镇空间发展布局的基本思路,以期为制定河北省的城镇空间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俊峰  焦华富  韩玉刚  杨成凤  
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借助RS、GIS等手段,对上海市跨黄浦江发展过程和机理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上海市跨江发展经历了萌芽、发育、加速发展和稳定发展4个阶段;各阶段在空间形态、产业发展与布局、空间拓展强度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由于社会背景、经济水平不同,在不同发展阶段推动跨江发展的主导驱动力各不相同。而在加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需求是上海跨江发展的原动力,全球化、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以及政策和市场机制等因素是其跨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俊峰  高凌宇  焦华富  
借助于RS和GIS,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上海市跨黄浦江扩展空间组织过程及特征,探讨了上海跨江扩展的空间组织模式,揭示出影响上海城市跨江扩展空间组织的主导因素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上海城市跨江扩展开始于上海开埠,主要集中在1990年代以后。2上海城市跨江扩展空间组织经历离散型、带状集中型、弱扩散型、强扩散型、均衡型和重构型等6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扩展方式、空间形态、城市功能均呈现出较大差异。3空间组织模式上,从整个上海市的角度,采取东西互动、两岸一体化构架的空间组织模式,主要体现在城市中央商务区的组织、城市发展轴线的布局以及两岸交通的构架等方面。从浦东视角,呈多心组团开敞式空间组织模式,主要围绕四大国家级开发区和主要城镇进行扩展和组织。4上海城市跨江扩展的空间组织为一个自组织与他组织复合作用的过程。跨江扩展的前期,为自组织结果,路径依赖性强;在强扩散型空间组织阶段,制度创新、全球化是影响城市空间组织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均衡型空间组织阶段,市场机制影响巨大。本研究可为其他滨江城市跨江扩展的空间组织提供理论指导和可借鉴的经验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通过有关城市扩展度量指标和网格样方法等空间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论文对上海地区城市扩展规模、强度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区各时期城市用地扩展相对集中于宝山-闵行、嘉定-浦东等方向,并分别构成城市扩展的南北轴向和东西轴向,不同时期各轴向城市用地扩展性质和强度有明显差异,从而使各时期城市扩展表现为以城镇用地为主(1987~1990)到城镇用地与工业开发区并存(1990~1995)以及以工业开发区扩展为主(1995~2000)的形式;②整个上海地区城市化扩展模式在不同时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较简单的以中心市区及周边区域为主的“单核扩展”为主的模式,逐渐转...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国瑞  
我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形成与演进,深受经济社会重大转型以及国家重大战略调整的影响,既体现了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具有明显的国情特点。随着中央与地方在经济和民生领域的交叉布局以及政府与市场力量的交互作用,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因素更加复杂,实现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难度更大。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力量和制度活力日益成为高等教育空间布局演进的决定性力量,以及高等教育空间布局在价值、形态等层面发生的新变化,我们对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需要有新认识、新思路和新举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显友  
文章按照第三产业服务的不同对象,将第三产业进行重新分为1.5产业、2.5产业、3.5产业和传统的第三产业,基于此提出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特征和一般规律,并对东京、纽约、巴黎、武汉等城市的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鹭  王淑芬  
北京城城址几经移动,城市位置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北京城市的生长与变化也不可避免。建国以来,对现代北京城市的位置定位与选择,进行了多次探讨与激烈论争。在论争中形成的诸多城市定位方案,既是今天城市发展的重要参照,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当时的历史局限性。需要从生态的角度对北京城市今后位置的迁移与选择进行探讨,从超越城市本身的宏观空间角度对新的城市位置进行思考。从生态屏障的角度来看,北京城市的位置不应当向西北部移动,而应当向东南部移动。同时要严格保护北京城市的西北农田、森林和城市水源地,形成城市与西部山区间的缓冲地带,使北京城市的发展对西北部山区生态屏障不至于产生严重的负面扰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大贵   杨山   李旭东  
城市更新自古有之 ,城市产业布局大规模变化则始于上世纪 50年代。我国正进入城市更新的高潮 ,大拆大建随处可见。如何将城市空间布局演化与城市产业布局调整科学地结合起来 ,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和改造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您正在阅读的这篇文章 ,讲述了西方一些国家内城改造的得失 ;中西城市改造的原因与机制的不同 ;指出了我国城市改造应从中吸取的教训 ;剖析了无锡城市改造的缺失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何世茂  
面临国际资本和制造业基地转移的机遇,面对现有工业基地分散和产业结构不完全合理的实际状况,适逢国家宏观调控和土地政策的进一步紧缩,南京的工业将如何走?文章分析了南京工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南京工业用地需求与供应关系,提出南京工业发展的思路和空间分布对策,并对适应南京生态环境、生产质量等要求提出了发展措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文晖  
面临新时代新的发展要求,海南要利用好政策红利,整合自身资源,破除经济发展梗阻,加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优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要不断调整优化园区发展,与高端、绿色、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同时不断深化开放合作,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塔  
中国的城市发展,有与其它国家非常不同的特征和过程,也产生了特有的城市问题。由于轻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片面强调工业发展,城市老化现象十分严重、城市功能严重衰退。上海市在这方面很具有典型性,都市更新已成为十分迫切的要求。一、都市更新的涵义都市更新(Urban Renewal)狭义而言是指以城市建设手段,对衰颓的城市地区进行有效的改善,使其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和发展。广义而言,则是指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的一切措施。狭义的都市更新类似于旧城改造,而广义的都市更新所包含的面则要广泛得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明文  黄峰岩  
本文采用区域生态系统发展战略分析法和以空间格局优化为核心的景观格局规划模式,在对鄱阳湖周边经济区畜牧业资源调查基础上,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细致的综合评价;制定系统完善、科学实用的草滩湿地畜牧区等5个区功能分区方案,确定区域畜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以及解决途径与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