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45)
- 2023(8216)
- 2022(6824)
- 2021(6040)
- 2020(4943)
- 2019(11098)
- 2018(10634)
- 2017(19969)
- 2016(11141)
- 2015(12023)
- 2014(11588)
- 2013(11390)
- 2012(10536)
- 2011(9450)
- 2010(9471)
- 2009(8347)
- 2008(8472)
- 2007(7173)
- 2006(6301)
- 2005(5316)
- 学科
- 济(43485)
- 经济(43429)
- 管理(29294)
- 业(25783)
- 企(19415)
- 企业(19415)
- 方法(18492)
- 数学(16592)
- 数学方法(16409)
- 中国(13780)
- 学(13624)
- 农(11103)
- 环境(10553)
- 地方(10187)
- 贸(9798)
- 贸易(9796)
- 财(9736)
- 易(9484)
- 业经(8727)
- 农业(7709)
- 城市(7079)
- 划(6871)
- 制(6546)
- 技术(6122)
- 融(6062)
- 金融(6061)
- 务(5810)
- 财务(5807)
- 财务管理(5800)
- 和(5781)
- 机构
- 大学(163558)
- 学院(161131)
- 济(61759)
- 研究(61496)
- 经济(60373)
- 管理(58233)
- 理学(51664)
- 理学院(50874)
- 管理学(49732)
- 管理学院(49455)
- 科学(44135)
- 中国(42384)
- 农(39422)
- 京(34427)
- 所(33274)
- 业大(32117)
- 农业(31913)
- 研究所(31330)
- 中心(26884)
- 财(25943)
- 江(23011)
- 院(22255)
- 范(21854)
- 财经(21778)
- 师范(21441)
- 农业大学(21439)
- 北京(20629)
- 经(20010)
- 科学院(19844)
- 室(19543)
- 基金
- 项目(122129)
- 科学(95481)
- 基金(91291)
- 家(85181)
- 国家(84581)
- 研究(76438)
- 科学基金(70531)
- 社会(50133)
- 自然(50108)
- 基金项目(49795)
- 自然科(48985)
- 自然科学(48965)
- 自然科学基金(48080)
- 社会科(47596)
- 社会科学(47580)
- 省(46563)
- 划(41866)
- 资助(35459)
- 教育(33763)
- 重点(28729)
- 计划(27114)
- 编号(26739)
- 发(26417)
- 部(25918)
- 创(25252)
- 科研(24765)
- 科技(23982)
- 创新(23873)
- 国家社会(21792)
- 业(21211)
共检索到220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梅雪英 史利江 张卫国 俞立中 杨龙元
草坪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量化其在城市碳平衡中的作用,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上海结缕草草坪CO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日变化表现为昼高夜低的特点,最大排放通量一般出现在正午前后,最小在清晨,最大日较差为1 187.7mg/(m2.h)(7月1日),最小89.2mg/(m2.h)(1月3日)。CO2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呈单峰型,夏季7月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1月最小,与温度的季节变化一致。观测期间年平均CO2排放通量为619.4mg/(m2.h)。对上海城市结缕草草坪观测期间,温度是CO2排放通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成果不仅可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博峰
基于中国0.1°CO2排放网格数据分析研究,全局Moran指数为0.27(P<0.01),说明在空间上中国CO2排放具有显著的正自相关性。局部Moran指数结果表明,以重点城市为核心的区域,其CO2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效应。中国CO2排放在空间上受热点城市影响而形成空间集聚格局,一些重点城市直接决定着我国CO2排放空间格局。因此在城市尺度上分析我国CO2排放特征非常重要。在349个城市层面上分析得到城市CO2排放和人口、经济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人口和经济活动强度是影响我国城市CO2排放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城市层面上验证了CO2排放EKC曲线的统计显著性,U型拐点出现在一个较高的经济水平。...
关键词:
CO2排放网格数据 城市 特征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熊永兰 张志强 曲建升 李燕 曾静静 王勤花
利用IPCC的参考方法测算并比较分析了2005—2009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CO2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排放强度、综合能源排放系数等重要指标,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和能源利用结构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将各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不同的CO2排放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省域间各指标差异较大,影响碳排放的因素也不尽相同。省域减排的政策、途径和措施须充分考虑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结构等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伟成 盛海燕 蒋跃平 温星
【目的】探讨受保护状态下的杭州西溪湿地基塘系统不同类型竹林土壤CO_2通量特征,为基塘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估算和碳氮循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测定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内毛竹林和早竹林的土壤CO_2通量,蒸馏水浸提法与TOC-Vcp H测定土壤水溶性碳氮(WSOC和WSON)含量,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MBC和MBN)含量。【结果】2种竹林土壤CO_2通量差异明显,毛竹林土壤CO_2通量较高,全年各月土壤CO_2通量为(127.4±24.1)~(537.2±41.1)mg·m~(-2)h~(-1),早竹林土壤CO_2通量为(2.1±0.6)~(120.0±22.9)mg·m~(-2)h~(-1);毛竹林与早竹林全年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为3 366.3和558.4 g·m~(-2)a~(-1),毛竹林土壤CO_2年累积排放量是早竹林的6倍;2种竹林土壤CO_2通量与10 cm深处土壤层温度、土壤含水量呈线性相关;毛竹林与早竹林的土壤水溶性碳含量均在8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8.1±25.5)和(146.1±9.9)mg·kg~(-1),均在10和12月出现最低值,分别为(202.5±28.5)和(54.9±13.8)mg·kg~(-1),土壤水溶性氮含量在2种竹林中都没有表现出特殊规律,年度波动较大;毛竹林与早竹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峰值出现在6月,分别为(279.0±17.6)和(313.9±38.6)mg·kg~(-1),2—4月出现最低值,分别为(219.7±13.8)和(198.7±12.8)mg·kg~(-1),毛竹林各月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为(21.4±3.8)~(43.7±4.2)mg·kg~(-1),早竹林各月土壤MBN含量的波动范围比毛竹林大,为(13.9±1.4)~(57.0±10.8)mg·kg~(-1);2种竹林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水溶性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他参数间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西溪湿地基塘系统不同类型竹林土壤CO_2通量具有强烈的时间异质性,其动态受季节性水热条件和呼吸底物土壤水溶性碳变化的共同调控。基塘系统封育有利于转变原先粗犷的开垦利用方式,可减少土壤水溶性碳含量和土壤CO_2排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文娴 卓志清 赵从举 朱敏捷 韩奇 吴小卫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博峰 赵楠 冯恺
研究和分析了城市CO2排放的核心驱动力和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化水平和城市CO2排放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上升是城市CO2排放的主体驱动力,而城市地理位置、空间形态和城市所采取的低碳政策是城市CO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驱动力的差异,是发达国家城市人均CO2排放往往低于全国水平,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均CO2排放往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地理位置对城市CO2排放的影响是长期和不易改变的,主要通过影响城市的采暖和制冷来影响城市CO2排放;而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则是中长期的,密集程度高,空间布局紧凑的城市其人均CO2排放水平往往较低;城市...
关键词:
城市CO2排放 驱动力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文芳
基于1998-2007省际面板数据,利用STIPAT模型,就人口增长、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变动等因素对CO_2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地区,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发达城市,体现出很强的后工业化时代特征,人口增长是其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城市化水平提高和工业化水平的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不明显。东部和中西部省份来说,处于工业化推动的城市化阶段,能源强度的增加、城市化水平和工业水平的提高均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正影响,人口增长对东部二氧化碳排放有显著正的影响,而对中西部省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亚东 张永红 丁涛 蔡靖雍
近年来,中国CO2排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有效地抑制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研究中国CO2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本文计算了中国1980-2010年产业部门和民生部门的CO2排放量,基于Kaya恒等式基本原理,采用完全因素分解法分析研究中国产业部门和民生部门的CO2排放特征,探讨影响中国产业部门和民生部门CO2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经济的规模效应是影响中国产业部门CO2排放量增长的最主要因素;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和能源消费强度,CO2的减排效果远远高于降低第一、三产业,结构因素的减排效果要高于效率因素;民生部门的CO2排放量正处在快速增长阶段,经济因素(富裕度)是民生部门CO...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强 王晓文 伍世代 李婷婷 徐玲琳
论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就近30 a来我国物质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费与CO2排放变动关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物质生产部门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是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与CO2排放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子;②物质生产部门的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均衡度长期以来处于较低水平,呈现"低水平不平衡—平衡—较高水平不平衡"的变化规律;③物质生产部门能源消费-GDP脱钩弹性系数分布情况与物质生产部门CO2排放-GDP脱钩弹性系数分布情况相似,均表明目前我国物质生产对能源消费的依赖度趋低,单位能源消费的经济产出量逐渐提高,但我国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产出与能源消费的弱脱钩关系相较于发达国家的强脱钩关系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最后,论...
关键词:
物质生产 能源消费 二氧化碳 关联特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鲁海帆
文章利用能源—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结合出口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各部门最终单位产品的能耗强度与CO2排放强度,以及由出口贸易引发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部门出口产品能耗强度与CO2排放强度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单位产品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较大的部门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中资源性产品的开采和加工等部门;各部门的能耗强度与排放强度有降低的趋势;各部门之间的能耗强度与排放强度差距正在缩小;能耗与排放强度越大的部门,其产品在总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上升越快,这说明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存在高能耗高碳产品的转移问题。
关键词:
能耗 CO2排放 出口贸易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博峰
综述和分析了国际城市CO2排放清单研究进展,及国际组织/机构建立的城市清单标准和协议。将城市清单方法划分为直接排放法、碳足迹法和直接-间接排放混合法,并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优劣势。探讨了城市清单中范围3的内容和计算深度及城市交通排放分配问题。早期城市排放清单基本沿用国家清单方法,但当城市作为消费者的特色愈加明显,其清单方法学受城市物质循环思想的影响,已经不同于国家清单方法并逐渐成熟。在准确性、公平性和效率性原则下,直接-间接排放混合法成为城市清单的主流方法,当前排放主要包括范围1+范围2,但未来范围1+范围2+范围3(重点产品和服务)将成为主流趋势。城市清单中范围3的标准化和可操作性问题...
关键词:
城市 CO2排放清单 研究特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红光 刘卫东 范晓梅 唐志鹏
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由此而引发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也陆续在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实施,有关CO2排放问题的研究也成为全球的学术焦点。通过对全球CO2排放研究趋势的总结发现:首先,国际社会有关CO2排放的核算方法不断完善,从IPCC(1995)到IPCC(2006),内容更加完善,方法更趋合理;其次,排放责任的区分日益公平合理,随着"碳转移"和"碳泄露"问题研究的深入,有关排放责任区分方法的研究逐渐在从生产视角向消费视角转变;第三,排放因素分解逐步深入,分解公式包括KAYA公式和投入产出公式,分解方法从指数法到平均对数法再到微积分法,分解模型日趋成熟和多元化;第四,排放预测模型也...
关键词:
CO2排放 研究趋势 启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董楠楠 石鸿 张艺洋
城市公园内的小型演出为公园带来了临时大人流。在演出期间,活动空间的场地设计和公园的管理应有对应的策略,以确保人群退场过程有序、安全。本研究以上海城市草坪音乐会为例,研究城市公园小型演出退场期间人流轨迹。首先,通过预研究观察人流退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退场过程的优化方案。其次,运用模拟软件AnyLogic模拟不同方案对退场过程的优化作用,从场地设计和管理措施的角度对人群安全高效退场提出建议。研究显示,增加出口数量可以提高退场效率,而拓宽出口对退场的优化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城市公园 人流模拟 小型演出 上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丘兆逸
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大国,中国正遭受来自国际的巨大减排压力。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应该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角度厘清其中的排放责任。国际垂直专业化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三个渠道影响CO2排放。在此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采用1980~2009年的数据,利用GMM方法检验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CO2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国际垂直专业化导致中国CO2排放增加。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应对中国的CO2排放承担相应的责任,应向其提供适当的环境援助。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 CO2排放 中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飞强 周泽敏 申展 张林平 邱盛媛 陈豪 傅志强 唐林韬 黎祖尧
【目的】探索林地覆盖措施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为减少竹林覆盖对环境的影响及探寻高效低碳覆盖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设计3种发热物质(新鲜鸡粪7.50 t·hm~(-2)、枯饼3.75 t·hm~(-2)、麦灰45.00 t·hm~(-2))、3种谷壳层厚度(15、25、35 cm)和3种覆盖前林地补水量水平(浇水至湿润土层10 cm、15 cm、20 cm),采用考虑交互作用的L_(27)(9~(13))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雷竹林冬季覆盖试验,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系统定期测定土壤CO_2排放速率。【结果】雷竹林覆盖期(11月25日至3月16日)内土壤CO_2排放速率呈单峰型曲线动态变化,林地覆盖显著提高了土壤CO_2的排放速率和排放量。谷壳层厚度和覆盖前林地补水量对土壤CO_2的排放速率和排放量影响显著;谷壳层越厚,土壤CO_2排放速率越高,15、25和35 cm 3种谷壳层厚度之间土壤CO_2排放速率差异极显著;覆盖前林地补水至湿润土层10 cm时,土壤CO_2排放速率显著高于湿润土层15 cm和20 cm;发热物质主要影响土壤CO_2的排放动态,鸡粪作为发热物质时土壤CO_2排放峰值出现在第3周,且峰值较高,并在第10周又出现小幅上升,枯饼和麦灰作为发热物质的排放峰值出现在第5周。发热物质、谷壳层厚度和覆盖前林地补水量3个覆盖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CO_2的排放速率影响显著。【结论】雷竹林林地覆盖增加了土壤CO_2的排放量并改变了排放速率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麦灰或枯饼作为发热物质,谷壳层厚度25 cm,覆盖前对林地补水至湿润土壤15 cm左右的林地覆盖模式,可以降低土壤CO_2的排放峰值和排放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