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21)
2023(3925)
2022(3427)
2021(3184)
2020(2663)
2019(6318)
2018(6092)
2017(11280)
2016(6343)
2015(7306)
2014(7737)
2013(7488)
2012(6808)
2011(6406)
2010(6585)
2009(6368)
2008(6133)
2007(5416)
2006(4952)
2005(4569)
作者
(20026)
(16808)
(16579)
(15738)
(10578)
(8081)
(7612)
(6578)
(6386)
(5965)
(5760)
(5661)
(5386)
(5378)
(5238)
(5098)
(4989)
(4882)
(4865)
(4758)
(4173)
(4104)
(4041)
(3978)
(3848)
(3694)
(3669)
(3633)
(3565)
(3295)
学科
(28279)
经济(28222)
管理(18814)
(14358)
(11825)
企业(11825)
方法(11117)
中国(10724)
数学(9764)
数学方法(9584)
地方(8742)
(6514)
(6395)
城市(6311)
(5806)
(5493)
环境(5422)
业经(4910)
城市经济(4526)
(4284)
金融(4284)
理论(4195)
(4120)
银行(4114)
(4068)
(4034)
(3933)
(3855)
(3760)
农业(3754)
机构
大学(97996)
学院(95228)
管理(37035)
(36209)
经济(35018)
研究(34987)
理学(31342)
理学院(30867)
管理学(30282)
管理学院(30084)
中国(25433)
科学(22873)
(22242)
(17703)
(17018)
研究所(16072)
中心(16053)
业大(14669)
(14638)
(14291)
师范(14157)
北京(14134)
(14116)
(13333)
财经(13273)
(11964)
师范大学(11883)
(11557)
农业(11452)
经济学(10660)
基金
项目(66717)
科学(52382)
基金(48310)
研究(45954)
(42660)
国家(42356)
科学基金(36256)
社会(29582)
社会科(27963)
社会科学(27951)
基金项目(26068)
(25181)
自然(24211)
自然科(23582)
自然科学(23576)
自然科学基金(23097)
(22500)
教育(20442)
资助(19481)
编号(17557)
重点(15358)
(14233)
成果(14132)
(13996)
课题(13110)
计划(12901)
(12869)
科研(12481)
创新(12223)
国家社会(12213)
期刊
(41342)
经济(41342)
研究(29625)
中国(20142)
科学(14992)
学报(14589)
(12845)
管理(12768)
(12255)
大学(11136)
学学(10408)
技术(8871)
教育(8475)
农业(8155)
(7680)
金融(7680)
问题(7023)
城市(6951)
资源(6761)
(6465)
财经(6434)
经济研究(5865)
业经(5566)
(5555)
统计(5428)
(5208)
现代(5049)
科技(4789)
技术经济(4788)
决策(4695)
共检索到144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庆良  许世远  王军  陈振楼  石勇  刘耀龙  胡蓓蓓  
洪灾脆弱度评价是把洪水灾害与风险研究紧密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沿海城市地位的重要性和面临自然灾害的高脆弱性,使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研究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与国外相比较,国内对沿海城市系统洪灾脆弱度研究较少。为了进行准确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价,从而更好地制定城市防洪减灾的对策和措施,城市系统的洪灾脆弱度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别构建了上海城市系统洪灾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脆弱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结合确定指标的组合权重,兼顾主客观赋权优点,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最后对上海城市系统洪灾脆弱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勇  石纯  孙蕾  许世远  王军  
沿海城市在全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度集中的人口及财富也决定了其面临灾害具有较高的脆弱性,即同等灾害强度下,沿海城市遭遇自然灾害时的人口伤亡更多、经济损失更大。从灾害系统承灾体的角度,分析影响灾害脆弱性的基础设施、城市形态与结构和灾害管理体制等5个方面,顺应脆弱性评价定量化的趋势,依据一定的原则,不分灾种,面对区域和人群,选取代表性指标尝试构建了沿海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法对该区域相应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建立了脆弱性模型,并在收集和标准化数据的基础上,以上海市浦东开发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可以为沿海城市防灾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博  韩增林  
脆弱性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是多个科学计划的重要研究内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海洋经济地理研究中一个重点内容,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推向纵深。利用大连市1996—2007年综合发展水平数据,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消耗、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采用三角图分析方法,通过敏感性、适应性、恢复性等进行指标筛选,构建沿海城市脆弱性指标体系,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对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脆弱性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①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逐年降低,连续12年脆弱性类型均为ERS型;②从趋势上看,经济子系统的脆弱值逐渐降低;③社会子系统的脆弱值逐渐下降,并且降低速度较快;④资源环境子系统的脆弱值逐年增加,在2003—2007年间,占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1/3以上,该子系统为目前影响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主要系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钰  马恩朴  李同昇  芮旸  
降低洪灾社会脆弱度是缓解洪灾社会影响,建立洪水韧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敏感性、适应性和暴露度3个方面构建微观尺度下的洪灾社会脆弱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康市4个滨河村庄为例,运用基于熵权的综合指数法评价农户的洪灾社会脆弱度,并通过BP神经网络分析厘清评价指标与社会脆弱度之间的重要性关系,识别出洪灾社会脆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作为降低农户洪灾社会脆弱度的实践依据。研究表明:(1)案例村调研样本中近一半的农户处于高社会脆弱度等级,由此推算,研究区有715个农户具有较高的洪灾社会脆弱度;(2)受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勇  沈根祥  黄沈发  王敏  
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出发,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机制构建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框架;运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出主要指标及权重;针对目前此类研究中指标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问题,建立模糊优选评价模型,从时间纵向上判断城市生态系统的走势;利用所建立的评价方法,以上海城市生态系统为例,最终筛选出3大类25项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996-2002年,上海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由0.37缓慢上升至0.46,表明上海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逐渐加强,但健康改善的程度并不显著,部分指标有所恶化,与2005年城市规划目标值0.72相比,系统现阶段离社会期望值还有很大的差距。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勇  许世远  石纯  孙阿丽  王军  
洪水灾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灾经济损失及风险评估是防洪减灾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脆弱性的确定是评估模型的关键。文章在对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方法总结的基础上,着重对洪水情景模拟中代表脆弱性的灾损率曲线开展探讨,对灾损曲线的起源、建立方法和综合运用的趋势进行研究。国外保险业与政府开展此类工作较早,相比于国外已经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而言,国内灾损率研究远远不能为决策提供有效的指导,这与我国面临的巨大洪灾风险不相称。政府、保险等部门与科研工作急需结合起来,填补城市洪灾脆弱性研究空白,多参数综合调研、深入各种承灾体内部系统而细致地开展灾损率调查,对于减少未来洪灾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湘  王丽萍  纪昌明  
针对目前洪灾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通用的洪灾风险评价模型系统,包括水文模型、水力模型及损失评估模型三部分。其中水文模型主要研究洪水的线型分布;水力模型主要研究河道及洪水风险区的洪水演进问题;损失评估模型主要对洪水灾害给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大小作出定量评估。该模型系统为洪灾风险评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强、操作简单的实用模型。最后,通过实例研究,进一步证明通用模型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松鹤  韩传峰  孟令鹏  
基于系统脆弱性内涵,从敏感性、应对力和恢复力三方面构建城市防灾系统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应用突变级数法并引入熵值法克服指标重要度排序的主观性,评估中国大陆省会及直辖市的城市防灾系统脆弱性。结合评估结果运用优势粗糙集理论得到城市防灾系统脆弱性指标的约简,即影响城市防灾系统脆弱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评估方法极大地减少了主观因素影响,能为建设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江宁  颜澄  
文章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三个角度出发,构建反映旅游体系脆弱度的指标体系,并采用AHP模型,选取2011年的数据对我国城市旅游体系的脆弱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旅游体系整体处于中等偏高的脆弱性水平,且对这种脆弱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自然环境质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潘安定  刘会平  杨木壮  黄婷薇  李旭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综合运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叠加法,对广州市分别进行洪灾危险性评价和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再结合洪水危险性和承灾体的脆弱性的权重,运用G IS软件生成洪灾风险综合评价图。通过对洪灾风险综合评价图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总的看来,广州市洪灾的格局为:纵向南部风险高,北部风险低;横向东、西两翼风险高,中央风险低。评价结果可为广州市防洪减灾提供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品晶  顾国维  邵立明  李国建  
上海市城市污水处理规划的实施 ,将在 2 0 2 0年前使该市的城市污水厂污泥产生量从现状的 85tDS/d增长至 130 0~ 15 0 0tDS/d ,将形成可观的污泥消纳压力。预期了该市的污水污泥产生状况 ;以现有污水污泥处置与利用技术为基础 ,测算了可行的污泥处置与利用方向及相应的容量 ,以及满足容量利用的前处理要求。以此为基础 ,推荐了适宜的容量利用方案 ,并建议以生物稳定化干化处理作为污泥处置与利用前的改性处理步骤 ,且可在适当的条件下增加厌氧消化环节 ,提高处理体系的水平与容量宽余度。此污泥处理与利用体系可达到污泥消纳运行的柔性化和可靠性 ,兼具环境安全性与经济合理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隋玉正  史军  崔林丽  梁萍  
基于上海城市气象站点数据、卫星遥感反演的土地利用数据、气象灾情记录数据和植被叶面积指数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咨询法,建立了上海城市人居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湿润指数、气象灾害指数、水体密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植被质量指数开展了上海城市250m空间格网的人居生态质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城市人居生态质量评价是可行的,上海人居生态质量在多数地区都为良或一般等级,在闵行、宝山和嘉定一些地区以及青浦和浦东个别地区人居生态质量为差,而在崇明北部和南部一些地区以及浦东、南汇和奉贤沿海极少地区人居生态质量为优等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咏笑  尉颖琪  王洁  黄文芳  袁樵  
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上海景观照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景观照明得到了上海市民和来沪游客的广泛认可,但其常态运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景观照明投入是国民生产总值、来沪游客数和游客消费的格兰杰原因,其对旅游、夜市经济、房地产和照明等行业发展具有正面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洪祥  朱俊  王祥荣  马蔚纯  3.林健枝  
近年来,许多国家把发展城市森林作为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森林的综合评价在城市森林的理论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根据城市森林评价的特点和实际,依据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和方法,以VB为开发平台,采用ESRI公司的ArcObjects组件技术,设计开发了上海城市森林综合评价信息支持系统,探讨了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系统的结构、功能设计和系统的实现等。并利用该系统对上海城市森林进行了尝试性评价,认为:上海城市森林的协调性相对较好,而城市森林生态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超  金凤君  雷军  张小雷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明显加快,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西北干旱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绿洲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等问题。从脆弱性的角度,运用综合评价方法,以新疆为例分析评价了干旱区绿洲城市经济系统的脆弱程度,并从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其表现特征。结果表明:绿洲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强度随着城市规模和等级的提高而降低;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疆绿洲城市经济系统脆弱程度最高,南疆和北疆较低;从敏感性和恢复力与脆弱性的关系来看,经济系统的恢复力对脆弱性的贡献度较高,努力提高绿洲城市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提高绿洲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