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51)
- 2023(7678)
- 2022(6484)
- 2021(5941)
- 2020(4752)
- 2019(10641)
- 2018(10295)
- 2017(20206)
- 2016(10843)
- 2015(11828)
- 2014(11552)
- 2013(11268)
- 2012(10540)
- 2011(9771)
- 2010(10277)
- 2009(9471)
- 2008(9184)
- 2007(8434)
- 2006(7857)
- 2005(7051)
- 学科
- 济(46987)
- 经济(46942)
- 管理(37286)
- 业(31397)
- 企(25531)
- 企业(25531)
- 环境(16835)
- 中国(15766)
- 方法(15686)
- 地方(14123)
- 农(13437)
- 数学(13372)
- 数学方法(13193)
- 财(11721)
- 划(11296)
- 策(10467)
- 业经(10196)
- 学(9136)
- 贸(8942)
- 贸易(8937)
- 农业(8799)
- 易(8666)
- 制(8127)
- 发(8075)
- 和(7529)
- 资源(7324)
- 生态(7281)
- 规划(7220)
- 技术(7113)
- 城市(7087)
- 机构
- 学院(157573)
- 大学(154607)
- 济(69510)
- 经济(67836)
- 管理(62705)
- 研究(56409)
- 理学(53665)
- 理学院(53019)
- 管理学(52364)
- 管理学院(52027)
- 中国(41546)
- 科学(32791)
- 京(32608)
- 财(32134)
- 所(27244)
- 中心(25303)
- 财经(25195)
- 研究所(24535)
- 江(24208)
- 经(22866)
- 范(21785)
- 师范(21670)
- 农(21423)
- 院(21344)
- 经济学(20903)
- 北京(20515)
- 业大(19712)
- 州(19153)
- 经济学院(18876)
- 财经大学(18504)
- 基金
- 项目(105234)
- 科学(84999)
- 研究(78445)
- 基金(77980)
- 家(67194)
- 国家(66659)
- 科学基金(58428)
- 社会(52594)
- 社会科(50082)
- 社会科学(50069)
- 基金项目(41206)
- 省(39924)
- 自然(36720)
- 自然科(35749)
- 自然科学(35742)
- 自然科学基金(35068)
- 教育(34243)
- 划(34112)
- 资助(30972)
- 编号(30720)
- 成果(24390)
- 发(24355)
- 重点(23755)
- 部(23155)
- 国家社会(22235)
- 课题(21832)
- 创(21595)
- 发展(20259)
- 创新(20184)
- 制(20011)
共检索到239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超 戴雪荣
地貌环境与城市化相互关系是城市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从城市地貌学角度分析了上海城市地貌特点和地貌形变过程,探讨了城市地貌形变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城市地貌形变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如城市防汛压力增大、地面积水愈加严重、城市河流淤积加厚、城市植被生境趋于单一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大应对策略:(1)在黄浦江下游河口尽早修建挡潮闸;(2)沿黄浦江、苏州河修建生态防汛墙;(3)及时进行城市规划调整,在再城市化过程中合理规划城市水面率和城市蓝线宽度,依据地貌形变的强弱来增加负地形(河流、湖泊)的比例,使已经损失的地面标高得到一定的补偿。上海只有充分重视城市地貌特点才能走上安全、健康、持续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毅 刘敏 许世远 侯立军 钱嫦萍
上海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心 ,近 2 0年来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上海城市周边地区经济蒸蒸日上 ,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并呈现其鲜明的特点。分析上海城市周边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 ,结果表明该区大气污染有从市区向郊县转移的迹象 ;东部河口区及滨岸带水污染加剧 ,主要表现在重金属污染和营养盐所引发的赤潮问题相比过去都有增加的趋势 ,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 ,如多环芳烃的富积也愈发严重 ,研究区内的苊、蒽已经超出了ER -L和ISQV -low值 ,已具有潜在的不利的生物影响效应 ;另外 ,上海周边地区非点源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其中畜禽尿粪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农药和化肥污染在非点源污染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斌栋
从20世纪初叶的远东地区国际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开始,上海在国内的经济地位不断变迁,其国际竞争力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上海正处于向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迈进的重新崛起阶段。从上海竞争力的变迁过程可以总结出若干规律,这是指导上海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经验。从十个领域的定量分析发现,上海在总体实力、国际化和区域实力方面表现出持续攀升的地位,在产业能级、金融体系、物流贸易和生活设施四个方面都有值得关注之处,而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信息文化三个领域,上海的表现差强人意。这些结论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参考性依据。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历史变迁 规律总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华 黄敏
有关研究表明当今企业中的绝大多数员工在职场中会产生工作倦怠,在界定企业生态环境内涵的基础上,从软环境与硬环境两个视角具体分析企业生态环境对组织员工工作倦怠的具体影响,进一步提出消除或缓解员工工作倦怠的应对策略,从而提升员工个体乃至组织的整体工作绩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淑娟 李满霞
以我国14个重点滨海旅游城市为例,在构建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整体优化,但两者之间存在差异;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逐渐上升,但绝对等级较低;空间维度上,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环北部湾地区内部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缩小,珠三角地区内部差异扩大,五个区域之间差异缩小;由于14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导致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逐渐缩小。
关键词:
滨海城市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刁承泰 吕韬 陈敏 陈菲 周志跃
研究目的: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状况的分析,为未来城市发展用地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受山地地貌条件的限制,重庆市城市用地的质量较差,建设用地的供给能力有限,供需矛盾突出。研究结论:城市用地的供需矛盾将成为重庆市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需要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出发,调整城市用地发展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为民 刘君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双成 赵志强 王仰麟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速度过快、地域差异显著以及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等特征。城市化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应,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受到影响或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出现了耕地资源流失、水资源稀缺、能源压力、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城市区域生态占用扩大等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地表覆被变化、城市生物多样性损失以及城市水土资源等问题,但多侧重单要素、单城市、单学科研究,缺乏多尺度机理性的研究。鉴于此,提出若干未来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方向与议题,归纳为:(1)中国城市化过程多尺度定量模拟与监测研究;(2)阐明城市化影响下地表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相互作用的机理;(3)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下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可能情景及其风险评估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亚莉 刘友兆 龙开胜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增长是一个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集聚、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城市各项活动从自然界索取物质和能量,并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或干扰。通过阐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与生态环境演化的关系,从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个方面构建生态环境效应的指标体系,并对2002-2011年我国省会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对生态环境有显著影响,其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正相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负相关;②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性,西部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蔺雪芹 方创琳
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对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群的建设和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当前该领域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目前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已从产业部门发展、结构变动、布局调整、产业集群建设等多个角度对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影响机理和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在研究方法上,以能值、生态足迹、系统动力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投入产出法、灰色系统分析和多目标规划法为主的定量分析方法开始应用于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模拟及情景预测之中。当前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理论研究欠缺,方法应用有限。从发展趋势来看,今后基于城市群空间特性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多学科融合、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及与实践的结合将得到加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达良俊 杨同辉 宋永昌
城市作为人口主要集中居住的地区 ,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受到普遍关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是全球人类的共同理想。通过建设城市森林来改善城市环境 ,维持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促进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是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 ,城市森林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之一 ,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上海市的自然生境条件、环境质量状况、生态敏感区的分布、城市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城市生态分区 ,同时根据水系及道路交通系统的等级 ,提出上海城市森林布局的建议和依据
关键词:
生态分区 城市森林 上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龙斌 曾辉
城市形态是城市实体的空间构成,特定的城市形态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生态与环境效应。文章通过总结整理前人的研究,把城市形态的生态与环境效应归纳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两类,其中直接效应包括微气候效应、水文效应以及生物效应,间接效应包括生态足迹、碳排放、空气污染等。城市形态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上对生态环境产生作用,宏观尺度的城市形态主要影响栖息地面积、景观连接度等,中观尺度的城市形态主要影响地表气温、水文、生态足迹、碳排放等,微观尺度的城市形态主要影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地表气温等。造成这些效应的具体作用过程以及效应的定量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生态效应 环境效应 新型城镇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安佑志 尹占娥 殷杰 张华 张书娟
基于上海市1987年和2007年的Landsat-TM遥感数据,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获得2个时相遥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综合生态风险指数,通过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编制上海区域生态风险等级图。研究结果表明:20年来,上海市土地利用的总体趋势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农田面积大幅减少;对半变异函数曲线中块金值、基台值和块金基台比3个主要参数的分析,表明上海市生态风险指数的空间相关距离在逐年增加;1987年和2007年的生态风险指数分别在0.15~0.31和0.12~0.32之间,该指数从市中心向郊区呈圈层状递减,且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在大幅扩大;通过缓冲区分析得出土地利用类...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风险 上海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隋玉正 史军 崔林丽 梁萍
基于上海城市气象站点数据、卫星遥感反演的土地利用数据、气象灾情记录数据和植被叶面积指数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咨询法,建立了上海城市人居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湿润指数、气象灾害指数、水体密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植被质量指数开展了上海城市250m空间格网的人居生态质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城市人居生态质量评价是可行的,上海人居生态质量在多数地区都为良或一般等级,在闵行、宝山和嘉定一些地区以及青浦和浦东个别地区人居生态质量为差,而在崇明北部和南部一些地区以及浦东、南汇和奉贤沿海极少地区人居生态质量为优等级。
关键词:
人居生态质量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上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