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9)
2023(10545)
2022(8164)
2021(6979)
2020(5536)
2019(12138)
2018(11928)
2017(21784)
2016(11883)
2015(13526)
2014(13706)
2013(13362)
2012(12623)
2011(11741)
2010(12107)
2009(11188)
2008(10983)
2007(10021)
2006(9470)
2005(8713)
作者
(38703)
(32742)
(32717)
(31052)
(21070)
(15555)
(14563)
(12627)
(12529)
(11681)
(11644)
(11066)
(10801)
(10604)
(10388)
(10283)
(9670)
(9534)
(9408)
(9122)
(8488)
(8058)
(8031)
(7682)
(7506)
(7441)
(7249)
(6865)
(6673)
(6593)
学科
(77894)
经济(77829)
管理(28886)
(26411)
方法(22828)
地方(21756)
(19831)
数学(19745)
数学方法(19436)
(19194)
企业(19194)
中国(18706)
(17806)
业经(17227)
农业(14087)
地方经济(13228)
(11767)
(11174)
(10200)
(9843)
金融(9842)
环境(9582)
发展(9316)
(9298)
产业(9112)
(8749)
(8638)
银行(8611)
经济学(8515)
(8369)
机构
大学(190628)
学院(189531)
(85755)
经济(83985)
研究(75428)
管理(64746)
中国(55069)
理学(54904)
理学院(54103)
管理学(52828)
管理学院(52474)
科学(47294)
(40370)
(39900)
(36966)
研究所(36496)
(34299)
中心(32395)
(29855)
财经(29418)
经济学(28362)
业大(27512)
(27505)
师范(27241)
(26984)
(26578)
农业(26502)
北京(25460)
经济学院(25127)
科学院(23538)
基金
项目(124367)
科学(98034)
基金(91318)
研究(87525)
(81430)
国家(80837)
科学基金(67792)
社会(58298)
社会科(55159)
社会科学(55141)
(47198)
基金项目(47023)
自然(42549)
自然科(41542)
自然科学(41528)
自然科学基金(40753)
(40460)
教育(38190)
资助(36737)
编号(33105)
重点(29466)
(29251)
成果(27748)
(26537)
国家社会(25514)
(24423)
课题(24409)
科研(23509)
发展(23353)
创新(23050)
期刊
(106067)
经济(106067)
研究(61874)
中国(37414)
(34152)
学报(33346)
科学(31376)
(26347)
管理(25023)
大学(24973)
学学(23875)
农业(23178)
经济研究(18176)
(16989)
金融(16989)
教育(16374)
技术(15682)
业经(15409)
财经(15370)
问题(13770)
(13470)
统计(11898)
(11137)
技术经济(10868)
(10072)
(9999)
世界(9984)
资源(9861)
决策(9374)
(9221)
共检索到296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忆邵  吴婕  
以上海市为例,从作物多样化、产业发展多样化、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城市经济功能多样化等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定量测度方法并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50年以来,尽管大多数区县的作物多样化程度趋于下降态势,但上海郊区的作物多样化程度依然较高;近郊区的作物多样化程度的下降幅度大于远郊区,且两者的作物多样化程度在1990年前后发生了明显改变。2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农业发展日益趋于多样化;上海工业则经历了"两升两降"的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优势工业行业的集中化和专业化与其它工业行业的分散化和多样化交替演进;上海服务业的多样化程度总体上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态势。31996年以来,上海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指数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且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程度总体较高。41980年以来,上海城市经济功能多样化态势日益明显,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多样化互动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宏翔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不仅工业发展名列前茅,城乡社会发展的和谐程度也位居全国首位,相对于全国二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整体态势,浙江省二元差距不断缩小,出现了一种"弱二元"化的发展态势。文章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浙江省"弱二元"化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描述,并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城乡人均收入差异系数等指标的测度,进一步支持了浙江省"弱二元"经济的理论判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小月   余斌   王彬燕  
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构成部分,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工程。论文从供需关系、产业链接、要素流动和循环载体4个维度解析城乡经济循环内涵、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并以2010—2020年为研究期、江汉平原为案例区,综合运用熵权法和障碍度模型,揭示江汉平原城乡经济循环时空格局演变特征,探寻其畅通优化路径。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江汉平原城乡经济循环水平较低但持续非均衡增长,城乡经济循环综合指数及供需关系、产业链接、要素流动和循环载体4个分维度指数分别从0.2164、0.0616、0.0534、0.0641和0.0373增长到0.4095、0.1308、0.0850、0.0990和0.0947,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92%、11.24%、5.93%、5.45%和15.35%。(2)同期江汉平原城乡经济循环总体呈低水平聚集、区域差异小幅增大,空间变异系数由0.2055增长为0.2126。城乡经济循环供需关系和循环载体分维指数高值区逐渐向主要交通干线及沿线城市地区聚集、空间变异系数分别由0.3166、0.5665减小到0.2636、0.4705,但产业链接和要素流动空间分布特征不甚显著。(3)江汉平原城乡经济循环障碍度呈逐年下降态势,分维度障碍度排序为产业链接(28.20%)>循环载体(27.89%)>要素流动(23.98%)>供需关系(19.93%),分指标障碍度排序前四为夜间灯光指数(11.23%)>建成区面积比例(10.79%)>单位GDP农业服务业产值(10.65%)>单位GDP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82%)。(4)江汉平原城乡经济循环畅通优化可分为单一障碍型、双重障碍型和三重障碍型等3种类型6个分区,根据各区不同障碍类型分别提出针对性城乡经济循环畅通优化发展策略。研究结果可为新时期城乡经济循环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哲  李国成  余茂辉  
文章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生活、人口、生态环境融合度五个方面22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安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城乡一体化进程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并且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与城乡二元结构状况呈负相关关系,与区域城市化率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岚  
城乡一体化含有"空间过程"的内涵,主要突出的是"空间关联过程"和"空间重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和乡村的互动进程,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为更好地协调城乡之间居民的居住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而进行的一种改变过程,也是经济中心城市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目标模式,是城乡之间在"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耦合过程。该文根据AHP方法,借助YAAHP软件,对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上海要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总体要求,努力使城乡发展一体化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城乡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岚  
城乡一体化含有"空间过程"的内涵,主要突出的是"空间关联过程"和"空间重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和乡村的互动进程,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为更好地协调城乡之间居民的居住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而进行的一种改变过程,也是经济中心城市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目标模式,是城乡之间在"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耦合过程。该文根据AHP方法,借助YAAHP软件,对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上海要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总体要求,努力使城乡发展一体化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与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上海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地位相得益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霄琼   薛鸿飞  
基于2006—2020年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重心-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技术相关、非相关多样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20年中国城市技术相关、非相关多样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相关多样化水平上升得较快;技术相关多样化呈分异态势,而技术非相关多样化呈趋同态势。技术相关多样化呈高值集聚的空间趋势,分布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技术非相关多样化呈不规则分布的空间趋势,分布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创新投入是技术相关多样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市场规模是技术非相关多样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任保平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分工基础上,通过城乡协作而形成的城乡之间互为市场、相互带动的关系。综合发展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形成机制有聚集扩散机制和市场互动机制。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实现条件是传统农业得到根本改造、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和制度基础的完善。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内涵与外延出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度量纬度有城乡空间联系、城乡经济联系、城乡生活联系、城乡环境联系、城乡体制联系和城乡社会联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霍松涛  
从生态韧性、生产韧性和生活韧性维度构建中国乡村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2007—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结合相对化处理法和变异系数法测度乡村经济韧性。同时运用核密度函数、Dagum基尼系数、收敛模型与局域莫兰指数解析乡村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乡村经济韧性整体不断增强,地区方面呈梯度效应;全国总体差距呈显著增强态势,差异来源依次为地区间差距、地区内差距与超变密度;全国总体及三大地区乡村经济韧性都存在σ收敛特点,支持β收敛机制;乡村经济韧性呈现相对稳定的“L-H”抑或“L-L”地理空间聚集特点。据此,应创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提高乡村公共服务能力、构建乡村绿色发展经济体系,以此增强乡村经济韧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丁宝山  
本文分析了工业化的内涵并划分了城乡经济关系的阶段,认为中国从产值和就业结构看已进入工业化成长阶段,但从人口结构看仍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有贵  
本文对与城乡经济一体化相关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结构转换理论、地理二元结构理论等理论模式和政策主张进行述评,从产业体系、要素配置、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对中国城乡经济的分割和一体化改革进程进行了考察,并从农民的非农化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两个方面分析了城乡一体化改革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绩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伟德  戴朝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立丽  
江苏处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居全国前列,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已经具备了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条件。本文主要采用城市化水平、二元对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系数四个基本指标对江苏省及各地市的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现状进行了测量与计算与分析,判断其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并根据这种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振山  文辉  蔡建明  
利用矩阵分解技术,证明了农业经济产出过程农业内部乘数效应、外部乘数效应和城市涓滴效应共同决定。在对北京1985—2007年的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经济关系得出新的理解:在城镇化和市场化初期,农业经济的大部分收益来自于城镇的涓滴作用;随着城镇飞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对比强烈,农业的绝大部分收益来自农业内部;最后,在食品安全、生态保育和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及经营者在农村寻求经济机会的推动下,农业和城市经济开始结合,城市反哺农业。研究表明,在各个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经济,在市场化初期这种程度在60%—70%左右,而在今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农业的绝大部分收益会来自于城市经济的涓滴作用,农业的食品、生态和社会功能应摆在优先重要位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元  
城乡经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乡经济组织的变动和演化。在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经济体制运作的不同方式,经济、社会的自然分割和行政分割,以及发展的差异,都在城乡经济组织的变动和演化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城乡经济关系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加以描述。但无论是对生产要素的配置关系和配置方式,还是对城乡经济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等基本关系的考察和分析,都与城乡经济组织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城乡经济发展中,各种生产要素总量关系的变化和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